當曆史跨進21世紀時,黎珊玉的目光看得更高更遠。他決定實施玉立公司發展史上關鍵的第三跳——從國外引進先進砂帶生產線和先進生產工藝,生產高檔砂帶產品,搶占國內和國際市場,與洋產品決一高低。

    黎珊玉在塗附磨具行業的舞台上,已顯示出了他的非凡才能。他的每一次決策,都是大手筆,都會引起行業內的一次轟動。

    到這個時候,黎珊玉的奮鬥目標早已不是單純的為企業賺錢了,他是在追求一個非凡的夢想——爭當世界塗附磨具之王。這種夢想產生的力量,比單純為了獲得更多金錢產生的力量不知要大多少倍。成動者之所以成功的原動力,主要來自於對遠大抱負的追求。

    2001年,黎珊玉決定從國外引進先進設備,購買先進生產工藝。當人們問他為什麽要采取這一舉措的時候,他侃侃而談,“跨入新世紀之後,玉立公司提出了第三步戰略部署,就是‘兩向’:一是產品質量、檔次向上,搞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產品,與國際接軌,和洋產品競爭,跟外國人搶市場。二是市場向外,我們要把一半的產量銷到國外去。我們決定花巨資從意大利購買設備,從德國購買技術。玉立公司通過多年的考察論證,引進這兩個項目,出發點完全是為了推進、提高、發展中國塗附磨具工業作出新貢獻。為使中國從一個塗附磨具大國,走向一個塗附磨具強國作出應有的努力。我們從國外引進這兩個項目,將會促使中國的塗附磨具工業再上一個新台階。我們購買外國先進設備和先進生產工藝,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學習和創新的需要。看看外國設備的先進性,先進在什麽地方,便於我們自己解剖麻雀,創新發展,把外國的技術變成自己的技術。”

    黎珊玉最後樂觀而自信地說:“我們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將生產的8種砂帶,是我國目前市場上急需的產品。比如國產中、高密板材的需求量和生產量日益擴大,高檔家具工藝品、高檔有色金屬製品、體育器材等,都需要高檔次的砂帶進行加工。這8種砂帶是聚酯膠帶、強力砂帶、超強力砂帶、耐水耐油強力砂帶、高檔超強砂帶、高精度的布紙複合基砂帶、高檔高強力的布紙複合基砂帶、高檔家具急需的軟基和特軟基砂帶等。到時候,玉立公司都可以滿足各方麵用戶的需求。”

    衡量一個企業家的前途,不能隻看到他在一個企業中的作為如何,還要看他有沒有開拓市場的膽識,有沒有高遠的目光,有沒有超前的智慧。如今的黎珊玉,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苦磨煉,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視線更開闊,目光更高遠。他滿腦子想的是如何搶占國際大市場,競爭塗附磨具行業世界三強。而且,他現在已經越來越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率領自己的員工達到預想的目標。

    說到玉立公司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和先進生產工藝,人們忘不了那場馬拉鬆式的艱苦談判。

    2001年4月20日下午4:00,武漢天河機場。意大利imt公司董事長克萊吉奧、總經理托寧、工藝工程師諾姆及imt中方代理劉文斌先生一行4人走下飛機,登上了玉立公司接站的小車,匆匆向通城進發。

    克萊吉奧一行此次來中國,是與湖北玉立公司就引進imt公司先進工藝、先進設備事宜來談判的,談判地點定在武漢東方大酒店。談判之前,他們需要到玉立公司實地進行考察。

    一路上,那顛簸曲折的山路,那接二連三的收費站和4個多小時的路程,使3名老外心中產生了一個個疑團:這麽難行的山路,這麽偏僻的山城,難道還會有值得參觀的工廠嗎?克萊吉奧終於沉不住氣了,一連串地發問:“到通城怎麽沒有火車?路怎麽這麽難走?收費站倒不少,收費是收走過的路?還是收要走的路?”

    玉立公司副總經理黎桂林一一向客人作了簡要的迴答,最後以一句中國的名言“酒好不怕巷子深”作結束語。

    21日上午,3名老外在黎珊玉的陪同下,參觀了玉立公司的水砂三車間、水砂五車間和砂帶車間,看了自製的砂帶、砂紙生產線,看了公司員工的勞動態度和紀律,看了廠區環境和設施。在小會議室坐下來後,3名老外信服了。從他們的神態和問話中可以看出,他們很想知道在通城這樣差的交通條件下,玉立公司為什麽辦得這樣好。黎珊玉向他們作了詳細的介紹後,3名老外疑惑地點點頭,似乎明白了一些什麽。當他們看到公司“節約是窮人的鑄幣廠,浪費是富人的陷阱”的銅標時,對漢字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要翻譯把這兩句話翻譯成英文,記在了他們的小本上。

    午飯後,老外就要離廠了,3個人都顯得意猶未盡。從老廠出發,路過砂帶新廠區時,他們要求停車。下了車後,他們拿出照相機拍照,一張、二張……五張……將玉立公司的美好記憶定格在取景框內。

    在離開通城的車上,克萊吉奧感慨地說:“玉立公司的管理比美國諾頓公司的管理都要好,如果再加上歐洲的設備和美國的工藝技術,那麽,玉立公司的產品一定能達到,或超過美國諾頓公司的水平。”

    6月22日上午,談判在武漢東方大酒店舉行。玉立公司參加談判的有:董事長黎珊玉、副總經理黎桂林、副總經理兼出口部經理李偉雄、設備工程師王石麟、出口部任小川。

    談判在友好的氣氛中開始。因為玉立公司引進先進工藝、先進設備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產品的高科技含量,洋人的肚子裏是否有真貨是他們最為擔心的問題。為了弄清楚這一點,黎珊玉擬定了先談工藝,再談設備,最後談價錢的談判步驟。於是,玉立公司首先要求意方工程師介紹生產工藝方麵的情況,以驗證其掌握工藝技術的程度。

    意方工程師諾姆先生似乎覺察到了中方的意圖,於是首先對自己的簡曆作了一番炫耀。說:“我讀過三個大學,主修有機化學和聚合物化學。自1986年開始主管技術。”接著,諾姆對其所提供的7種產品的原材料的使用、基布處理、製造工藝等情況作了大概的介紹。

    這些問題,隻要是做塗附磨具這一行的一般都知道。如何才能確認諾姆是真做砂帶的專家呢?這時,黎珊玉想了一想說:“請諾姆先生寫出生產砂帶時各幹燥區的溫度好嗎?”說完將一張砂帶生產線示意圖遞給諾姆。

    諾姆接過黎珊玉的示意圖,很快就標出了每一個幹燥區幹燥時所需要的溫度,並介紹了二次固化時的幹燥溫度要求。

    黎珊玉聽後感覺很切合實際,很有道理。如果不是高級塗附磨具專家,是講不出個所以然的。這說明諾姆在生產高檔砂帶的技術方麵確有相當豐富的知識和經驗。黎珊玉一顆懸著的心踏實了許多。

    黎珊玉又提出一個問題:“請問生產特軟布使用什麽樹脂?”

    諾姆先生直搖頭說:“no!no!”然後坦率地說:“這是技術秘密,沒給我錢是不會告訴你的。有些東西我不講,你們就不知道我的真本事,所以我就隻有講一點。但有些東西完全屬於技術秘密,我是不能講的。”

    這就是玉立公司即將要請的洋專家,肚子裏確有學問,人雖坦率卻更多的是近乎奸猾的精明。

    這次談判最艱難的要數價格問題。工藝和設備談判結束了,24日轉入價格談判,這是一次最艱難的談判。克萊吉奧開口要價369萬歐元,折合人民幣2600多萬元。這個數字與玉立公司方麵預計的相差太遠。

    黎珊玉在想,這個報價確實太高,讓人接受不了,但還價的餘地還是有的。究竟有多少呢?心中也無底。差距小了好談,差距太大真是不好說。還價太多,老外肯定不會接受,還價少了公司就要吃大虧。況且,第一次還價對整個價格談判的成敗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長時間的沉默。室內鴉雀無聲,隻聽得見心跳的聲音。

    老外在焦急地等待。

    黎珊玉在冷靜地思索。

    黎桂林為黎珊玉捏一把汗。他看了一下黎珊玉雙眉緊鎖俯首沉思的神態,似有一股力量,一股智慧正在不斷地聚合。他深信黎珊玉能夠應對眼前的一切,不必為這緊張的氣氛而擔心,但他還是情不自禁地感到心跳加劇,唿吸也開始變得急促起來。他還從未見過這樣的場合。

    這時黎珊玉起身離開座位,繞咖啡廳的唱台轉了一圈後,又迴到了座位。之後,他在一張白紙上寫了一行字:“221。88萬歐元。”寫完後遞給李偉雄,讓他給老外翻譯。

    李偉雄如實給老外翻譯了。老外一聽,臉都變了色,眼睛也一下子睜大了許多。托寧馬上作出反應:“還價差距太大。”談判又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

    黎桂林在想:221。88萬歐元,黎珊玉是怎麽算出來的呢?這一砍,意味著一下子壓了1000多萬人民幣,老外會接受嗎?

    又過了一段時間,克萊吉奧顯得十分無奈地說:“尊敬的黎先生,差距實在太大,談判無法再進行下去。我們生意可以不做,但我們的友誼永存。”

    看來談判真的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為了緩和談判的緊張氣氛,黎珊玉有意識地主動放棄價格主題,與老外聊了一些題外話。表麵上看他對老外的答複顯得若無其事,但其內心正在醞釀著一個如何扭轉局勢,既不使公司吃虧,又要牽製住老外的計劃。

    時間就這樣很快地流逝了。當咖啡廳的服務員整理餐具和西餐飲料的時候,大家才意識到時間已是下午6點多鍾了。有誰知道他們連中飯都沒有吃啊!這種沒吃飯的現象在這幾天的談判中屢見不鮮,大家已見怪不怪了。黎珊玉叫服務員給每人來一份快餐,老外則每人要了一份三明治,黎珊玉要了一碗麵。稍事休息,談判接著進行。

    黎珊玉為了扭轉局勢,以退為攻,說:“剛才的還價,我也知道確實是低了點,但我另有計劃沒有說完。如果你們的設備在我公司正式投產並產生效益後,我打算在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別以設備總價的5%給貴公司予以一次性補償。”

    黎珊玉說完之後,三個老外板結的臉孔有了鬆動,氣氛一下輕鬆了許多。

    三名老外商量了一陣之後做出答複。克萊吉奧說:“imt公司願意與玉立公司真誠合作,提供靜電植砂機的製造圖紙和技術,在玉立公司生產靜電植砂機,在中國市場上銷售,銷售利潤按50%分成;願意將砂帶設備及工藝技術總價降為309萬歐元。”imt公司方麵的目的很明顯,是想用合作辦廠所產生的利潤來彌補雙方在價格上的差距。這也說明老外確有合作的誠意,價格上讓了一點,但還是不願作出太大的讓步。

    雙方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談判。這一談,就談到了晚上10點多鍾,雙方都感到疲憊,於是商定明天再談。

    25日談判繼續進行,你來我往,唇槍舌劍,殺了好幾個迴合。老外似乎感到很累了,亮出了自己的最後底牌。克萊吉奧說:“256。65萬歐元,如果再還一分的價錢就不談了。”

    黎珊玉不願放棄最後一次的努力。設備費看來是一點擠勁都沒有了,技術轉讓費是否還有一點文章可作呢?於是他提出了技術轉讓費偏高的問題。他說:“我覺得技術轉讓費偏高,能否再降低10萬。”

    諾姆直搖頭說:“不行,絕對不行。”

    氣氛又一次緊張起來了。

    這時,隻見克萊吉奧把另兩個老外邀在了一起,到一邊“嘀咕”一陣後,表示接受黎珊玉的意見。

    價格敲定下來了,談判也隨之結束。

    一條砂帶生產線,7種產品的工藝生產技術,外加一條鋼紙砂盤生產線及其生產技術,總價為246。65萬歐元。按理說,老外提出的價格是一點還價的餘地都沒有了的。但黎珊玉為了公司的利益,不放棄最後一搏的機會,這一搏就為玉立公司節省了62。35萬歐元啊!

    談判,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一場戰爭,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它是談判雙方體力的較量,心理素質和智慧的較量。

    25日深夜12點多鍾,黎珊玉和克萊吉奧分別代表玉立公司和imt公司在協議書上莊嚴簽字。這標誌著4天4夜的艱辛談判取得了圓滿的成功,也標誌著玉立公司第三步戰略進入了一個關鍵階段。中意雙方都本著真誠合作的願望,使談判達到了雙贏的效果。imt公司贏得了訂單,贏得了在中國展示本公司技術和設備的機會,也贏得了一筆可觀的利潤。玉立公司贏得了歐洲的設備和美國的工藝,贏得了實施第三步發展戰略的無限商機,更贏得了玉立公司那燦爛美好的未來。

    6月28日,黎珊玉從武漢迴到通城,在自己簡陋的書房裏,迴憶起4天4夜談判的過程,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感慨萬千,欣然提筆寫下了《有朋來自天之涯》這首詩:

    有朋來自天之涯,

    萬裏迎客到我家。

    淡酒薄肴迎故友,

    濃情厚意話桑麻。

    唇槍舌劍爭寸利,

    談笑風生誘洋頑。

    東西合璧創佳績,

    中意聯珠開新華。

    三步戰略已啟動,

    犀利品牌再升華。

    購買國外先進生產設備和先進生產工藝的合同簽訂了。

    洋設備到達中國港口了。

    洋專家亦將飛抵通城了。

    新車間土建工程正在爭分奪秒地進行。2002年春節剛過,一場新的對抗賽又開始了。春雨綿綿,老天也在考驗玉立人。為了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質量,最低的成本,建成145米長、32米跨度的主體車間,黎珊玉親臨一線指揮。工程人員大雨小幹,小雨大幹,搶晴天加班加點幹。玉立建築公司經理邱定甫,手術第三天就堅持上工地,捂著肚子,冷汗直冒,也不肯離開工地半步。經過70天的苦戰,一棟造型別致,極具現代色彩的主體車間終於竣工了。洋設備進廠時,寬敞的新車間令外國人瞠目結舌,讚歎不已。

    進入安裝調試階段,對玉立人來說又是一場考驗。一摞又一摞的資料,一排又一排的儀表,令人眼花繚亂,望而生畏。光是控製櫃連接線就不下一噸。然而,玉立的“土專家”勇敢麵對這些洋設備,自學成才的方仕奇和吳偉祥接受了這一艱巨的任務。他們與外國洋專家一起加班加點,邊幹邊學,刻苦鑽研。不僅掌握了全部控製技術,有時還出其不意地解決了連洋專家都摸腦殼的技術難題,令外國洋專家刮目相看。

    到2002年10月20日,經過一年零三個月的艱苦奮戰,玉立公司購進的先進生產設備和先進生產工藝全麵投料試產。在外國專家的精心指導下,在玉立公司土專家的密切配合下,生產出來的6種型號的砂帶基布各項性能經過檢測,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又經過一年時間的不懈努力,“犀利”牌各種類型的高檔砂帶先後麵市,使玉立公司走進了高檔砂帶市場的競爭舞台,一舉打破了洋砂帶在中國市場上獨霸天下的局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闖世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明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明恆並收藏闖世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