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科技興企這個話題,黎珊玉興致勃勃地對我說:“不管東西南北中,咬住科技不放鬆。這是玉立公司不斷發展,不斷壯大的秘訣。科學技術使玉立公司不僅生存下來了,而且超常規發展了。可以這麽說,玉立公司的發展史,是一部科技發展史。”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玉立公司從建廠初期就抓住了科技這個第一生產力,不斷發展,不斷前進。20多年來,一直保持著速度和效益同步攀升的強勁勢頭,使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山溝小作坊,一躍而遙遙領先於全國同行業。生產設備不斷更新,生產工藝不斷改進,創新產品年年推出。許多項目不但改寫了中國塗附磨具的曆史,而且改寫了國家技術標準,成為全國同行業和湖北省輕工係統的排頭兵。“犀利”牌產品一直以創新快,質量優,價格低,品種全,服務好,受到了國內外用戶的厚愛。
跨入新世紀,為了應對加入wto和國際市場競爭的挑戰,玉立公司更加重視科技設施和科技隊伍的建設,著力於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工作。
2000年2月18日,成立了以副總經理黎桂林為首的“高新產品生產領導小組”。
2002年4月6日,成立了由總經理鄭謙為主任的“新產品研發部”,代替了1996年成立的塗附磨具研究所。其主要任務是:收集整理玉立公司曆年各種產品的工藝技術資料,研究國內外塗附磨具發展動態和情報資料,不斷借鑒、消化和吸收先進技術及工藝,積極開發新品種,建立技術資料檔案庫,按照產品標準加強經常性的檢測和監督工作。
2001年,玉立公司投資數百萬元,建起了科技樓,購進了國際先進的科研、檢測設備。這些設備,可以說在我國塗附磨具行業中是絕無僅有的。它為玉立公司的產品研發、科技創新、小試、中試、科學檢測等技術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2002年,玉立公司被湖北省財政廳、地稅局、經貿委、武漢海關聯合評定為“湖北省企業技術中心”。2003年,又被湖北省科技廳評定為“湖北企業技術中心”。
2002年,玉立公司成功地引進了意大利先進設備和德國先進生產工藝的塗附磨具生產線,這是目前我國最高檔的塗附磨具生產線,它采用電腦數控管理,從根本上解決了人為因素對產品質量造成的影響。有了高檔生產線和先進生產工藝,玉立公司加強了研發工作。近幾年又研製成功了一大批高檔塗附磨具新產品,讓玉立公司徹底走出了低價競爭的怪圈,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塗附磨具行業的發展,為玉立公司競爭世界同行業三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4年,該生產線被國家科學技術部授予“科技興貿行動計劃項目”。
2005年,玉立公司投資100萬元對實驗室進行了高層次的裝備,實行微機化管理。成立了磨料檢測室、原材料檢測室、成品檢測室、新產品試驗室,使研發工作在硬件建設上又上了一個新台階。
在軟件開發上,2000年以來,玉立公司不惜重金引進國外技術、樣機、智力、管理等等全方位的先進資源,運用國際通用iso9001質量管理體係、5s管理理論、全麵質量管理方法,完善了公司的科學管理。設立了五金觸摸式電腦信息係統,建立了原材料信息庫、工藝流程信息庫、新產品信息庫、實驗產品信息庫、國內外產品對照信息庫。
可以說,玉立公司卓越的產品質量,源自於長期專注於塗附磨具領域,掌握了核心技術,並不斷自力更生,自我創新;同時,吸收國外先進技術,以確保“犀利”牌塗附磨具產品達到世界頂級水平。在風雲變幻的市場上,玉立公司憑先進的科學技術,牢牢掌握著製勝的主動權。
玉立公司自創立以來(含原通城砂布廠),創新的數十項新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許多產品代表著中國塗附磨具行業的發展水平,被載入塗附磨具行業史冊。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玉立公司就把日本的遠紅外線技術全麵用在砂布生產線上,創造性地用廉價的樹脂膠代替動物膠,用化纖布代替棉布,用石英砂代替玻璃砂。又通過幾年的努力,實現了“犀利”牌產品全部靜電植砂化,使中國塗附磨具產品又上了一個檔次。設備也是一次又一次地更新改造,雙機並聯、超寬幅砂紙生產線、熱風循環、全電腦控程樹脂反應技術、調頻技術、自動落杠警報等等新技術的不斷創造應用,使生產線越來越現代化。尤其是玉立公司的科技人員,大膽吸收消化國外技術,自己設計、製造、安裝、調試的全國第一條國產寬幅砂帶生產線的成功,打破了砂帶生產技術設備必須依賴進口的神話,獲得了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湖北省九•;五期間技術改造優秀項目”稱號。
玉立公司每年用在技術改造方麵的資金達數百萬乃至數千萬元,用於獎勵“四小”(小改革、小技能、小創造、小發明)的資金達數十萬元。每年大改小革項目上百個,幾乎都來自群眾。平均每年有50多項“四小”成果被采納、應用、推廣。每年年底,都要評出40多項“四小”成果獎。玉立公司對技術人員、企業員工進行小改小革的承諾是:允許試,成功了拿獎勵,失敗了,沒關係。這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企業員工小改小革的熱情,激發了他們的智慧和才幹。
二十多年來,玉立公司已經磨煉成長起一支專業性很強、責任心很強、忠於本企業的科研隊伍。黎珊玉興奮又自豪地稱他們是“土生土長的‘玉立’牌專家”。實際上,黎珊玉本人就是這樣一位從艱苦創業中摸爬滾打出來的土專家,許多發明創造都出自他之手。由於在科學創新發明上為中國塗附磨具行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被評為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黎時鍾、謝誌強、羅俊、杜醒國、吳宏娥、方仕奇等人,都是“玉立”牌專家中的佼佼者。
1998年,砂帶車間生產線因幹燥經常落杆,既影響工效,又造成經濟損失。每天下班之後,員工楊帆就擺弄著一個報警器。他拆了又裝,裝了又拆,試了又調,對落杆的一個個細節進行研究。幾個月後,他終於研究發明出自動落杆報警器。接著他乘勝追擊,又將人工上杆改為自動上杆。這兩件小改小革,為砂帶車間提高了正品率,大大減少了經濟損失。過去發生落杆問題時,一次損失少則1000元,多則3000元。僅此一項技術革新,每年可減少損失20多萬元。
1999年,“網格砂布”在中國塗附磨具行業中還是一個新鮮的名詞。國內沒有一條生產線,產品全靠進口。黎珊玉看到了網格砂布發展的巨大潛力,便把網格砂布設備製造的任務交給了杜醒國。杜醒國接受任務後,僅憑幾張從廣交會買來的網格砂布樣品,反複思考,反複研究,反複琢磨,帶領幾個助手連續奮鬥了5個月,終於製造出了中國第一條網格砂布生產線,生產出了中國第一張網格砂布。
2000年4月底的一天,公司出口部送來一張pvc止滑砂帶的樣品。當時pvc止滑砂帶在國內也是空白,黎珊玉要求黎時鍾盡快研製出來。這是多麽艱巨的任務啊!黎時鍾接受任務後,立即找到羅俊、吳宏娥等人,展開技術攻關。他們僅用半個月的時間就把止滑砂帶研製出來了,填補了國內空白。接著他們又聯合研製出了紙基砂帶、高檔全樹脂耐水砂帶、軟布基砂帶、特柔軟砂帶、黑色氧化鋁pna中檔產品。這些產品都填補了國內空白。
軟布基砂帶市場一直是洋產品的天下,玉立公司引進了這一生產工藝,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已具國際領先水平。但顧客反映,美中不足的是商標圖案不大清晰。研發部主任羅俊將這一研發任務交給了不到30歲的年輕小夥子吳武剛。吳武剛接受任務後,到處查找信息資料,攻讀化工知識書籍。為了工藝配方的科學合理,他不少於百次上門求教於大學老師、車間老師傅、研發部工程師。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試驗,吳武剛終於不負眾望,研製出了一種集固色、防水、耐酸堿、耐高溫等功能於一體的專用塗料。它使用在軟布基砂帶上,色澤鮮亮,感光性強,使整個產品煥然一新,質量高出洋產品一個檔次。該塗料除專用於砂帶產品外,還可以用於包裝箱的彩印、膠粘劑著色、建築內外牆塗料的著色等方麵,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新員工鄭金明調入研發部沒多久,羅俊就交給他一張無紡布的樣品,要他盡快研發出來。接受任務後,鄭金明是一頭的霧水,眼前一片茫然,不知從何處下手。他到市場上跑了幾圈迴來,一無所獲。第二天又到市場跑了幾圈,所搜集的信息仍是寥寥無幾。後來他幹脆通過電腦在網上查找,按照網上提供的資料,他又到市場去了6次,共找來大小20多種無紡布的基體。然後,就是做試驗,一次、二次、三次……五次……十次……百次……失敗了再做。做兩百多次試驗,試用了上百種膠,並與機修車間主任一起設計製造生產設備,經過十多次修改後,試產終於成功了。
玉立公司研發部是開發新產品的龍頭,但它又不是真空的,不能閉門造車。研發部主任羅俊深知這一點。他十分注意和質檢部門和各車間密切配合,形成了“市場—科研—試驗—生產—市場—科研—試驗—生產—市場”的良性循環,大大促進了玉立公司的技術創新、工藝創新、產品創新,高、新、尖產品層出不窮,敢與洋人決一雌雄。這使玉立公司成了當今中國塗附磨具行業的龍頭老大。
黎珊玉在展望玉立公司21世紀的前景時說:“現代產品應具備這樣的意義,即產品必須給生產者帶來超額利潤,以滿足其追求物質享受、精神享受的願望。要實現這種企業動力和市場動力的最佳結合,得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優,人優我廉’。玉立公司要創造奇跡,就得不斷地大膽創新,增加產品科技含量、工藝科技含量。新世紀玉立公司將花大力氣建立‘高、新、尖’產品開發小組,建設全國一流的實驗室,開發更多更新更好的‘三高一新’產品投放市場,引領中國塗附磨具發展新潮流,競爭世界塗附磨具之王。”
登高望遠,勇攀頂峰,是黎珊玉的本性。不安分的細胞總在他大腦中迅速裂變,他的眼睛一直在盯著“高、新、尖”。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玉立公司從建廠初期就抓住了科技這個第一生產力,不斷發展,不斷前進。20多年來,一直保持著速度和效益同步攀升的強勁勢頭,使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山溝小作坊,一躍而遙遙領先於全國同行業。生產設備不斷更新,生產工藝不斷改進,創新產品年年推出。許多項目不但改寫了中國塗附磨具的曆史,而且改寫了國家技術標準,成為全國同行業和湖北省輕工係統的排頭兵。“犀利”牌產品一直以創新快,質量優,價格低,品種全,服務好,受到了國內外用戶的厚愛。
跨入新世紀,為了應對加入wto和國際市場競爭的挑戰,玉立公司更加重視科技設施和科技隊伍的建設,著力於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工作。
2000年2月18日,成立了以副總經理黎桂林為首的“高新產品生產領導小組”。
2002年4月6日,成立了由總經理鄭謙為主任的“新產品研發部”,代替了1996年成立的塗附磨具研究所。其主要任務是:收集整理玉立公司曆年各種產品的工藝技術資料,研究國內外塗附磨具發展動態和情報資料,不斷借鑒、消化和吸收先進技術及工藝,積極開發新品種,建立技術資料檔案庫,按照產品標準加強經常性的檢測和監督工作。
2001年,玉立公司投資數百萬元,建起了科技樓,購進了國際先進的科研、檢測設備。這些設備,可以說在我國塗附磨具行業中是絕無僅有的。它為玉立公司的產品研發、科技創新、小試、中試、科學檢測等技術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2002年,玉立公司被湖北省財政廳、地稅局、經貿委、武漢海關聯合評定為“湖北省企業技術中心”。2003年,又被湖北省科技廳評定為“湖北企業技術中心”。
2002年,玉立公司成功地引進了意大利先進設備和德國先進生產工藝的塗附磨具生產線,這是目前我國最高檔的塗附磨具生產線,它采用電腦數控管理,從根本上解決了人為因素對產品質量造成的影響。有了高檔生產線和先進生產工藝,玉立公司加強了研發工作。近幾年又研製成功了一大批高檔塗附磨具新產品,讓玉立公司徹底走出了低價競爭的怪圈,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塗附磨具行業的發展,為玉立公司競爭世界同行業三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4年,該生產線被國家科學技術部授予“科技興貿行動計劃項目”。
2005年,玉立公司投資100萬元對實驗室進行了高層次的裝備,實行微機化管理。成立了磨料檢測室、原材料檢測室、成品檢測室、新產品試驗室,使研發工作在硬件建設上又上了一個新台階。
在軟件開發上,2000年以來,玉立公司不惜重金引進國外技術、樣機、智力、管理等等全方位的先進資源,運用國際通用iso9001質量管理體係、5s管理理論、全麵質量管理方法,完善了公司的科學管理。設立了五金觸摸式電腦信息係統,建立了原材料信息庫、工藝流程信息庫、新產品信息庫、實驗產品信息庫、國內外產品對照信息庫。
可以說,玉立公司卓越的產品質量,源自於長期專注於塗附磨具領域,掌握了核心技術,並不斷自力更生,自我創新;同時,吸收國外先進技術,以確保“犀利”牌塗附磨具產品達到世界頂級水平。在風雲變幻的市場上,玉立公司憑先進的科學技術,牢牢掌握著製勝的主動權。
玉立公司自創立以來(含原通城砂布廠),創新的數十項新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許多產品代表著中國塗附磨具行業的發展水平,被載入塗附磨具行業史冊。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玉立公司就把日本的遠紅外線技術全麵用在砂布生產線上,創造性地用廉價的樹脂膠代替動物膠,用化纖布代替棉布,用石英砂代替玻璃砂。又通過幾年的努力,實現了“犀利”牌產品全部靜電植砂化,使中國塗附磨具產品又上了一個檔次。設備也是一次又一次地更新改造,雙機並聯、超寬幅砂紙生產線、熱風循環、全電腦控程樹脂反應技術、調頻技術、自動落杠警報等等新技術的不斷創造應用,使生產線越來越現代化。尤其是玉立公司的科技人員,大膽吸收消化國外技術,自己設計、製造、安裝、調試的全國第一條國產寬幅砂帶生產線的成功,打破了砂帶生產技術設備必須依賴進口的神話,獲得了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湖北省九•;五期間技術改造優秀項目”稱號。
玉立公司每年用在技術改造方麵的資金達數百萬乃至數千萬元,用於獎勵“四小”(小改革、小技能、小創造、小發明)的資金達數十萬元。每年大改小革項目上百個,幾乎都來自群眾。平均每年有50多項“四小”成果被采納、應用、推廣。每年年底,都要評出40多項“四小”成果獎。玉立公司對技術人員、企業員工進行小改小革的承諾是:允許試,成功了拿獎勵,失敗了,沒關係。這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企業員工小改小革的熱情,激發了他們的智慧和才幹。
二十多年來,玉立公司已經磨煉成長起一支專業性很強、責任心很強、忠於本企業的科研隊伍。黎珊玉興奮又自豪地稱他們是“土生土長的‘玉立’牌專家”。實際上,黎珊玉本人就是這樣一位從艱苦創業中摸爬滾打出來的土專家,許多發明創造都出自他之手。由於在科學創新發明上為中國塗附磨具行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被評為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黎時鍾、謝誌強、羅俊、杜醒國、吳宏娥、方仕奇等人,都是“玉立”牌專家中的佼佼者。
1998年,砂帶車間生產線因幹燥經常落杆,既影響工效,又造成經濟損失。每天下班之後,員工楊帆就擺弄著一個報警器。他拆了又裝,裝了又拆,試了又調,對落杆的一個個細節進行研究。幾個月後,他終於研究發明出自動落杆報警器。接著他乘勝追擊,又將人工上杆改為自動上杆。這兩件小改小革,為砂帶車間提高了正品率,大大減少了經濟損失。過去發生落杆問題時,一次損失少則1000元,多則3000元。僅此一項技術革新,每年可減少損失20多萬元。
1999年,“網格砂布”在中國塗附磨具行業中還是一個新鮮的名詞。國內沒有一條生產線,產品全靠進口。黎珊玉看到了網格砂布發展的巨大潛力,便把網格砂布設備製造的任務交給了杜醒國。杜醒國接受任務後,僅憑幾張從廣交會買來的網格砂布樣品,反複思考,反複研究,反複琢磨,帶領幾個助手連續奮鬥了5個月,終於製造出了中國第一條網格砂布生產線,生產出了中國第一張網格砂布。
2000年4月底的一天,公司出口部送來一張pvc止滑砂帶的樣品。當時pvc止滑砂帶在國內也是空白,黎珊玉要求黎時鍾盡快研製出來。這是多麽艱巨的任務啊!黎時鍾接受任務後,立即找到羅俊、吳宏娥等人,展開技術攻關。他們僅用半個月的時間就把止滑砂帶研製出來了,填補了國內空白。接著他們又聯合研製出了紙基砂帶、高檔全樹脂耐水砂帶、軟布基砂帶、特柔軟砂帶、黑色氧化鋁pna中檔產品。這些產品都填補了國內空白。
軟布基砂帶市場一直是洋產品的天下,玉立公司引進了這一生產工藝,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已具國際領先水平。但顧客反映,美中不足的是商標圖案不大清晰。研發部主任羅俊將這一研發任務交給了不到30歲的年輕小夥子吳武剛。吳武剛接受任務後,到處查找信息資料,攻讀化工知識書籍。為了工藝配方的科學合理,他不少於百次上門求教於大學老師、車間老師傅、研發部工程師。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試驗,吳武剛終於不負眾望,研製出了一種集固色、防水、耐酸堿、耐高溫等功能於一體的專用塗料。它使用在軟布基砂帶上,色澤鮮亮,感光性強,使整個產品煥然一新,質量高出洋產品一個檔次。該塗料除專用於砂帶產品外,還可以用於包裝箱的彩印、膠粘劑著色、建築內外牆塗料的著色等方麵,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新員工鄭金明調入研發部沒多久,羅俊就交給他一張無紡布的樣品,要他盡快研發出來。接受任務後,鄭金明是一頭的霧水,眼前一片茫然,不知從何處下手。他到市場上跑了幾圈迴來,一無所獲。第二天又到市場跑了幾圈,所搜集的信息仍是寥寥無幾。後來他幹脆通過電腦在網上查找,按照網上提供的資料,他又到市場去了6次,共找來大小20多種無紡布的基體。然後,就是做試驗,一次、二次、三次……五次……十次……百次……失敗了再做。做兩百多次試驗,試用了上百種膠,並與機修車間主任一起設計製造生產設備,經過十多次修改後,試產終於成功了。
玉立公司研發部是開發新產品的龍頭,但它又不是真空的,不能閉門造車。研發部主任羅俊深知這一點。他十分注意和質檢部門和各車間密切配合,形成了“市場—科研—試驗—生產—市場—科研—試驗—生產—市場”的良性循環,大大促進了玉立公司的技術創新、工藝創新、產品創新,高、新、尖產品層出不窮,敢與洋人決一雌雄。這使玉立公司成了當今中國塗附磨具行業的龍頭老大。
黎珊玉在展望玉立公司21世紀的前景時說:“現代產品應具備這樣的意義,即產品必須給生產者帶來超額利潤,以滿足其追求物質享受、精神享受的願望。要實現這種企業動力和市場動力的最佳結合,得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優,人優我廉’。玉立公司要創造奇跡,就得不斷地大膽創新,增加產品科技含量、工藝科技含量。新世紀玉立公司將花大力氣建立‘高、新、尖’產品開發小組,建設全國一流的實驗室,開發更多更新更好的‘三高一新’產品投放市場,引領中國塗附磨具發展新潮流,競爭世界塗附磨具之王。”
登高望遠,勇攀頂峰,是黎珊玉的本性。不安分的細胞總在他大腦中迅速裂變,他的眼睛一直在盯著“高、新、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