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一場人為的洪水威脅著通城砂布廠。
這一年,全國不少地方見砂紙、砂布賺錢,小型砂布廠蜂擁而上,光是通城這個小縣城就雨後春筍般冒出了十幾家。小型砂布廠的蜂擁而上,猶如洪水一般湧來,對通城砂布廠進行猛烈的衝擊。這些小砂布廠最缺的就是技術。他們四處尋找技術人才,把目光都盯到通城砂布廠僅有的幾個技術骨幹身上了。他們千方百計地想從通城砂布廠竊取技術,挖走人才。
青年員工羅俊,1990年從化工學校畢業,被分配到通城砂布廠工作。當時,被安排在水砂車間,每天除協助師傅領料、配料外,主要負責把配好的膠料,從一樓配料室挑到二樓麵油崗位。在工作空餘時間,他結合自己所學過的化學知識,刻苦鑽研膠粘劑配製工藝。黎珊玉知道後,認為羅俊是一塊可用之才,破例把他調到化驗室,從事新產品研發工作,讓他接受係統訓練,送他外出學習深造,掌握了全廠的配料技術。羅俊成了通城砂布廠的土工程師。於是,他成了這些小砂布廠廠長們眼中的獵物。
一天上午,一位小砂布廠的負責人揣著5萬元鈔票,找到正在上班的羅俊說:“小羅,請你到我們那裏去當技術廠長,待遇比你這裏高。”說到這裏,他從包裏拿出一摞百元鈔票,往羅俊麵前一放,接著說:“這5萬元現金,是我給你的見麵禮。”
麵對誘人的5萬元現金,羅俊先是一愣,心裏想:去了你那砂布廠,固然可以搞富一個小家,但通城砂布廠這個大家就要蒙受不可估量的損失,對自己的事業和前途也是一個致命的打擊。一個人把人格丟了,今後還怎麽生存下去?我寧願拿低薪,也不願去拿那背信棄義的“厚祿”。想到這裏,他冷眼打量來人,正告他說:“不是有錢就能買到一切的。我的技術是在通城砂布廠學的,隻能為通城砂布廠搞技術。我哪裏也不去。”
那個負責人還是軟磨硬蹭,羅俊心裏煩透了,叫來了保安人員,把這位不速之客給轟走了。
事後不久,這位小廠負責人見收買不了羅俊,又想從技術工人那裏下手。他打聽到一個技術工人的姓名後,讓一個與他熟悉的人找到他家去。先是以高工資引誘他,他拒絕了。再是想讓他泄露技術機密,又遭到他的拒絕。那個人見他軟的不吃就來硬,威脅他說:“你不要不識好歹,除非你不想在通城這個地方呆了。”
赤裸裸的訛詐、威脅。
這位技術工人不屑一顧。他慷慨激昂地迴答:“你嚇唬我,我不怕你,就是殺了我,我也不知道。”
那個人惱羞成怒,臨走時丟下一句話:“你等著瞧!”
後來這件事不知怎麽傳到黎珊玉耳朵裏去了。黎珊玉問他:“你咋有這麽大的勇氣?”
這位技術工人平靜地說:“如果我把技術告訴他們了,那我們的幾百號員工將來吃什麽?”
黎珊玉聽到這樸實的語言,感歎地說:“有你們這些好樣的通城砂布廠員工,咱們通城砂布廠將地久天長。我謝謝你了!”
1995年,一場真正的洪水淹沒了通城砂布廠。
這一年的7月1日,通城縣城遭受到特大暴雨襲擊,河水猛漲,秀水上遊的一座水庫堤決壩潰。由於通城砂布廠地勢較低,洪水以1米多高的浪頭衝了過來。浪頭破牆而入,頃刻之間,通城砂布廠淹沒在1。5米深的洪水之中。
上午9:30的時候,黎珊玉正在雋水鎮開會,忽然接到通城砂布廠打來的告急電話。電話裏說:“廠裏淹水了,你趕快迴來。”當黎珊玉火速趕迴砂布廠時,廠裏已是一片汪洋,生產車間、成品倉庫和原材料倉庫全泡在洪水之中。一時他不知所措。車間裏的紗錠、棉布,倉庫裏的砂布、砂紙、化工材料,都是不能沾水的呀!這水一浸泡就全都完蛋了。怎麽辦?怎麽辦?難道砂布廠就這麽完蛋了?
工廠成了一片汪洋,黎珊玉心疼了,他感到心在被撕扯,鮮血汩汩地流淌……
正當他焦急萬分之時,透過被洪水淹了一大半的車間大門,黎珊玉看到車間人頭攢動。不一會兒,黑壓壓的人群涉著齊胸深的水走出車間大門。男職工吃力地抬著機械,艱難地一步一步地向高處轉移。女職工用頭頂著棉布、砂紙、砂布、紙箱,在洪水中緩慢地行走。把材料和成品轉移到安全地方,旋即又轉身奔向車間。黎珊玉鼻頭一酸,淚水撲簌簌地掉了下來。多好的員工啊!他感到眼前一亮,有了他們,砂布廠有救了。
忽然,黎珊玉想到老砂布廠廠房建於20世紀70年代,那時因缺錢缺材料,做的質量也不好,有些已成了危房。危房浸泡久了,倒塌了怎麽辦?傷了員工怎麽得了?情急之中他大聲唿喊起來:“是黨員、是幹部的都過來。”
20多位黨員幹部聚過來了。
黎珊玉對他們說:“廠房被洪水浸泡後危險,你們趕快去車間,讓大家撤,決不能有一個人員傷亡。”
說完,黎珊玉帶著20多個黨員、幹部,分成四組,手拉手逐個車間去叫職工撤。職工這個時候誰也不聽調遣了,他們哭著說:“黎廠長,我們不怕死,我們要與砂布廠共存亡,沒有這些設備和材料,砂布廠就真的要完了。”任黎珊玉怎麽勸阻都無濟於事。無可奈何的黎珊玉隻好帶著黨員、幹部,率先投入到抗洪搶險中去了。
洪水還在咆哮著,肆虐著……
勇敢的玉立員工無所畏懼,他們英勇地與洪水搏鬥,沒有任何人後退一步。
誰曾想到在抗洪搶險的隊伍中,竟然有17名身懷有孕的女職工。她們一個個渾身濕淋淋的,腆著大肚子,在水裏肩扛著物件,步履蹣跚地走著,趕都趕不走其中任何一個人。這是多麽悲壯的一幕啊!連趕來救援的武警官兵見了,都感動得掉下了眼淚。
這次洪災,使通城砂布廠蒙受了865.3萬元的巨大經濟損失。為了盡快恢複生產,減少損失,廠裏動員幹部職工開展愛廠儲蓄活動。一周之內,竟然籌集生產資金350多萬元。
在全廠恢複生產動員大會上,黎珊玉迴憶起抗洪救災的情景,望著群情激昂的員工,喉嚨哽住了,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熱淚。他邊流著淚邊說:“同誌們,如果沒有你們,就沒有我們砂布廠。如果沒有你們,就沒有我黎珊玉。作為廠長,我感謝大家了,我向你們表示誠摯的感謝!我特別向在洪水中和大家一起搶救物資的17位孕婦表示誠摯的感謝!你們是砂布廠真正的主人。現在我心裏有底了,砂布廠不管遇到天大的困難也垮不了。”
當年17位“黑市婆娘”艱苦創業,而今17位孕婦抗洪救災。“17”,又一個“17”,一個普普通通的數字在這裏閃閃發光。這不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數字了,而是一種耀眼的精神。
這一年,全國不少地方見砂紙、砂布賺錢,小型砂布廠蜂擁而上,光是通城這個小縣城就雨後春筍般冒出了十幾家。小型砂布廠的蜂擁而上,猶如洪水一般湧來,對通城砂布廠進行猛烈的衝擊。這些小砂布廠最缺的就是技術。他們四處尋找技術人才,把目光都盯到通城砂布廠僅有的幾個技術骨幹身上了。他們千方百計地想從通城砂布廠竊取技術,挖走人才。
青年員工羅俊,1990年從化工學校畢業,被分配到通城砂布廠工作。當時,被安排在水砂車間,每天除協助師傅領料、配料外,主要負責把配好的膠料,從一樓配料室挑到二樓麵油崗位。在工作空餘時間,他結合自己所學過的化學知識,刻苦鑽研膠粘劑配製工藝。黎珊玉知道後,認為羅俊是一塊可用之才,破例把他調到化驗室,從事新產品研發工作,讓他接受係統訓練,送他外出學習深造,掌握了全廠的配料技術。羅俊成了通城砂布廠的土工程師。於是,他成了這些小砂布廠廠長們眼中的獵物。
一天上午,一位小砂布廠的負責人揣著5萬元鈔票,找到正在上班的羅俊說:“小羅,請你到我們那裏去當技術廠長,待遇比你這裏高。”說到這裏,他從包裏拿出一摞百元鈔票,往羅俊麵前一放,接著說:“這5萬元現金,是我給你的見麵禮。”
麵對誘人的5萬元現金,羅俊先是一愣,心裏想:去了你那砂布廠,固然可以搞富一個小家,但通城砂布廠這個大家就要蒙受不可估量的損失,對自己的事業和前途也是一個致命的打擊。一個人把人格丟了,今後還怎麽生存下去?我寧願拿低薪,也不願去拿那背信棄義的“厚祿”。想到這裏,他冷眼打量來人,正告他說:“不是有錢就能買到一切的。我的技術是在通城砂布廠學的,隻能為通城砂布廠搞技術。我哪裏也不去。”
那個負責人還是軟磨硬蹭,羅俊心裏煩透了,叫來了保安人員,把這位不速之客給轟走了。
事後不久,這位小廠負責人見收買不了羅俊,又想從技術工人那裏下手。他打聽到一個技術工人的姓名後,讓一個與他熟悉的人找到他家去。先是以高工資引誘他,他拒絕了。再是想讓他泄露技術機密,又遭到他的拒絕。那個人見他軟的不吃就來硬,威脅他說:“你不要不識好歹,除非你不想在通城這個地方呆了。”
赤裸裸的訛詐、威脅。
這位技術工人不屑一顧。他慷慨激昂地迴答:“你嚇唬我,我不怕你,就是殺了我,我也不知道。”
那個人惱羞成怒,臨走時丟下一句話:“你等著瞧!”
後來這件事不知怎麽傳到黎珊玉耳朵裏去了。黎珊玉問他:“你咋有這麽大的勇氣?”
這位技術工人平靜地說:“如果我把技術告訴他們了,那我們的幾百號員工將來吃什麽?”
黎珊玉聽到這樸實的語言,感歎地說:“有你們這些好樣的通城砂布廠員工,咱們通城砂布廠將地久天長。我謝謝你了!”
1995年,一場真正的洪水淹沒了通城砂布廠。
這一年的7月1日,通城縣城遭受到特大暴雨襲擊,河水猛漲,秀水上遊的一座水庫堤決壩潰。由於通城砂布廠地勢較低,洪水以1米多高的浪頭衝了過來。浪頭破牆而入,頃刻之間,通城砂布廠淹沒在1。5米深的洪水之中。
上午9:30的時候,黎珊玉正在雋水鎮開會,忽然接到通城砂布廠打來的告急電話。電話裏說:“廠裏淹水了,你趕快迴來。”當黎珊玉火速趕迴砂布廠時,廠裏已是一片汪洋,生產車間、成品倉庫和原材料倉庫全泡在洪水之中。一時他不知所措。車間裏的紗錠、棉布,倉庫裏的砂布、砂紙、化工材料,都是不能沾水的呀!這水一浸泡就全都完蛋了。怎麽辦?怎麽辦?難道砂布廠就這麽完蛋了?
工廠成了一片汪洋,黎珊玉心疼了,他感到心在被撕扯,鮮血汩汩地流淌……
正當他焦急萬分之時,透過被洪水淹了一大半的車間大門,黎珊玉看到車間人頭攢動。不一會兒,黑壓壓的人群涉著齊胸深的水走出車間大門。男職工吃力地抬著機械,艱難地一步一步地向高處轉移。女職工用頭頂著棉布、砂紙、砂布、紙箱,在洪水中緩慢地行走。把材料和成品轉移到安全地方,旋即又轉身奔向車間。黎珊玉鼻頭一酸,淚水撲簌簌地掉了下來。多好的員工啊!他感到眼前一亮,有了他們,砂布廠有救了。
忽然,黎珊玉想到老砂布廠廠房建於20世紀70年代,那時因缺錢缺材料,做的質量也不好,有些已成了危房。危房浸泡久了,倒塌了怎麽辦?傷了員工怎麽得了?情急之中他大聲唿喊起來:“是黨員、是幹部的都過來。”
20多位黨員幹部聚過來了。
黎珊玉對他們說:“廠房被洪水浸泡後危險,你們趕快去車間,讓大家撤,決不能有一個人員傷亡。”
說完,黎珊玉帶著20多個黨員、幹部,分成四組,手拉手逐個車間去叫職工撤。職工這個時候誰也不聽調遣了,他們哭著說:“黎廠長,我們不怕死,我們要與砂布廠共存亡,沒有這些設備和材料,砂布廠就真的要完了。”任黎珊玉怎麽勸阻都無濟於事。無可奈何的黎珊玉隻好帶著黨員、幹部,率先投入到抗洪搶險中去了。
洪水還在咆哮著,肆虐著……
勇敢的玉立員工無所畏懼,他們英勇地與洪水搏鬥,沒有任何人後退一步。
誰曾想到在抗洪搶險的隊伍中,竟然有17名身懷有孕的女職工。她們一個個渾身濕淋淋的,腆著大肚子,在水裏肩扛著物件,步履蹣跚地走著,趕都趕不走其中任何一個人。這是多麽悲壯的一幕啊!連趕來救援的武警官兵見了,都感動得掉下了眼淚。
這次洪災,使通城砂布廠蒙受了865.3萬元的巨大經濟損失。為了盡快恢複生產,減少損失,廠裏動員幹部職工開展愛廠儲蓄活動。一周之內,竟然籌集生產資金350多萬元。
在全廠恢複生產動員大會上,黎珊玉迴憶起抗洪救災的情景,望著群情激昂的員工,喉嚨哽住了,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熱淚。他邊流著淚邊說:“同誌們,如果沒有你們,就沒有我們砂布廠。如果沒有你們,就沒有我黎珊玉。作為廠長,我感謝大家了,我向你們表示誠摯的感謝!我特別向在洪水中和大家一起搶救物資的17位孕婦表示誠摯的感謝!你們是砂布廠真正的主人。現在我心裏有底了,砂布廠不管遇到天大的困難也垮不了。”
當年17位“黑市婆娘”艱苦創業,而今17位孕婦抗洪救災。“17”,又一個“17”,一個普普通通的數字在這裏閃閃發光。這不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數字了,而是一種耀眼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