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縣解放那年,黎珊玉跨進了學堂。讀書是黎珊玉的嗜好,從小學到中學,他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是學生中的佼佼者。課餘時,他大量閱讀中外文學名著,豐富了知識,提高了寫作水平。寫作課,他的作文常被拿出來當範文朗讀。高中時,他當上了校刊主編,還在《中國少年報》、《少年文藝》、《長江文藝》上發表過文學作品。他曾以一群高中畢業生闖社會為題材寫了一部20餘萬字的長篇小說《青春的夢》,後來被一位同學弄丟了。當時,同學們都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國文老師更是把他當成自己的得意門生。黎珊玉的二胡拉得特別棒,一曲《江河水》,如歌如訴,能傾倒一場人。黎珊玉小時候做過醫生夢,長大了,又做起大學夢、作家夢。

    1958年,中國進入“大躍進”時代。在“超英趕美”的口號下,全國掀起了大煉鋼鐵的熱潮。中、小學校園裏豎起了一座座煉鋼爐,學生也停課投入了戰鬥,挑磚頭,運礦石,砍樹木,忙得熱火朝天。性格倔強的黎珊玉,更是不甘落後,挑得最多,跑得最快。長時間超強度的勞累,加上營養不良,黎珊玉不久就感到胸悶氣短,但他沒當迴事。當他升入高中的時候,在一次體檢中,醫生發現他患上了肺結核。後來由咯血發展到吐血,越來越嚴重了。父親黎祖德到處為他求醫問藥,仍不見好轉。要知道,那個年代肺結核屬於不治之症啊!伯父、母親都是死於這種不治之症,這無異於向黎珊玉宣布了死刑啊!這怎不叫做父親的心急如焚?久病的黎珊玉麵黃肌瘦,坐都坐不穩了,隻好退學。

    黎珊玉整天躺在病床上,望著天花板,怎麽也睡不著。他想,難道就這麽等死嗎?不行,不行啊!我還年輕,我還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我不能就這樣死去,我要活下去!這時,他想到了自己的二哥黎金海。

    黎珊玉的二哥黎金海,1947年入學讀書,1953年小學畢業。在當時,小學畢業生在閉塞的通城城關,已經是了不起的知識分子了。加上黎金海成績優異,縣裏把他送到湖北省團校學習。一年後,他迴到通城,進了縣米廠當機械師;1955年,又作為優秀人才,抽調到孝感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花園的一家軍工廠工作。黎珊玉一想到二哥黎金海,就立即給他寫了一封信:

    二哥:

    你好!

    我患上了可怕的肺結核,已一年多了。父親為我到處求醫,總是治不好,而且越來越狠,有時吐血不止。我真害怕就這樣在地球上消失,我還年輕啊!我還想讀書,將來報效祖國,報效人民,也好對得住父母的養育之恩。就這樣讓我走,我不甘心。我知道,肺結核病不好治,但我想治。我想花園是專區所在地,醫療條件肯定比通城強,我想到你那兒去治。如果實在治不好,我也就死心了。我等你的迴音。

    弟:姍玉

    黎金海接到黎珊玉的信後,焦急萬分。三弟咋就得上這種病呢?這種病可不好治啊!無論如何得讓三弟來花園部隊醫院治病,治不治得好先別去想這個問題。於是他和妻子一說,妻子就答應了。黎金海立即給三弟迴了信,讓他速來花園治病。

    1960年9月,學生們紛紛上學讀書了,黎珊玉卻獨自坐車去花園治病。黎珊玉一下火車,黎金海就看見了,他一下子驚呆了。這就是三弟嗎?人瘦得不成樣子,臉蠟黃蠟黃的,一點血色都沒有。下頦尖得像瓢把,眼窩下陷,能看到一圈烏青,兩腮邊有兩道彎弓一樣的褶子。走路蹣跚,沒走幾步,咳嗽聲就“喀喀喀”地響起來,像一把鏽了的鋸,鋸得心發怵。迴到家裏,也許是旅途勞累,坐下來沒一會兒又不停地咳起來了,越咳越兇。突然“哇”地一聲吐起血來,一吐就是小半痰盂。二哥和二嫂嚇得夠嗆,趕忙找來醫生給他止住了咳。這位醫生了解到黎珊玉得的是肺結核,忙悄悄地對黎金海說:“你弟弟病得可不輕啊!活不好長時間了。部隊醫院是不允許這類傳染病人進院的,你得另外想辦法。”

    黎金海沒辦法,隻好在附近周家嘴的一個農戶家租了一間房子,讓三弟住下來;又拿來幾本《毛澤東選集》,讓三弟邊治病邊讀書。黎金海的同事見到黎珊玉,悄悄地對黎金海說:“看樣子,你三弟恐怕是不行了,你隻能盡心了啊!”

    黎珊玉在黎金海這裏邊吃藥邊治療,還是不見效果,吐血不止。黎金海決定把三弟送到花園人民醫院住院治療。可是花園人民醫院沒有肺結核專科,好說歹說也不肯接收。黎金海最後求情地說:“你們隻要把他吐血止住就行了。”這才答應讓他住下來。然而,住了半個月醫院,還是止不住黎珊玉的吐血。醫生無可奈何地對黎金海說:“你弟弟病得不輕,我們這裏治不好,你趕快轉到武漢大醫院去吧!再耽擱不得了。”結賬的時候,黎金海還差80元錢,沒辦法隻好把自己心愛的一塊日本手表抵上了。

    黎金海請人一起,把發著高燒的黎珊玉用擔架抬上火車,到了漢口,下了火車,又用三輪車拉到武漢市結核病防治醫院。武漢市結核病防治醫院拒收,說:“你們不是武漢市人,本醫院不對外地人服務。”任憑黎金海怎麽求情也不肯接收。黎金海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忽然,黎金海想起三弟曾經來武漢的一家醫院拍過x光片,忙問黎珊玉:“三弟,  你不是來武漢拍過片嗎?你還記得是哪家醫院嗎?”

    黎珊玉有氣無力地說:“是湖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好像在武昌張之洞路吧!”

    黎金海又問:“是哪個醫生給你拍的片?還記得嗎?”

    黎珊玉說:“是劉主任拍的。”

    黎金海聽後又用三輪車把黎珊玉拉到湖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找到了劉主任。

    黎金海把三弟的病情向劉主任作了詳細介紹,然後乞求著說:“劉主任,你做點好事吧,一定得把我三弟收下來,治不治得好我不怪你,算我們盡心盡力了。”

    劉主任終於答應了。

    黎金海高興了,立即給劉主任跪了下來,說:“劉主任,你是大好人呀!感謝你的大恩大德。”黎金海身上沒錢了,他用軍工廠的工作證作抵押,辦完了入院手續。

    最後,劉主任對黎金海說:“人交到我們這裏來了,你就不要管了。全部由我們負責,我們會盡心盡力的。”

    兩個月之後,黎金海忽然接到附屬醫院劉主任的來信,信上告訴他,最近有一種正在試用的新藥,想在黎珊玉身上做實驗,安全保障係數在95%以上,但也不能排除那個5%。如果實驗成功的話,治療效果就是100%,今後也不會複發。如果同意,就到醫院來簽字。

    黎金海看完信後,心裏矛盾極了。不實驗吧,三弟的病情又不見好轉。實驗吧,不怕一萬,隻怕萬一。萬一出了問題怎麽辦?想到這裏,他立即趕到附屬醫院,把劉主任信上寫的情況對黎珊玉說了。黎珊玉聽後,毫不含糊地說:“二哥,我要試試。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我不怪你。”

    這樣,黎金海才去找劉主任,在治療方案上簽了字。

    黎珊玉用了這種專治肺結核病的新藥之後,渾身出現了紅色斑點,紅色斑點一消退,全身就脫了一層皮。他虛脫得不行了,躺在病床上幾天都不能動彈,渾身像散了架似的。經過了這一過程之後,病情就日漸好轉起來,揀迴了一條命。後來,黎珊玉對二哥黎金海說:“二哥,我這病是新藥給治好的。沒有這新藥,我怕是活不成了。”接著,他指了指床頭櫃上放著的《毛澤東選集》繼續說:“是毛主席著作給了我勇氣啊!”

    人最大的聰明之處,就在於懂得在逆境中尋找自己的精神糧食。

    黎金海說:“三弟,還是你命大。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這年年底,黎珊玉終於出院了,1。75米高的年輕人體重隻有40公斤了。迴家後,黎珊玉又休養了一年多,書是讀不成了。就這樣,一場大病將這位年輕人理想的翅膀給折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闖世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明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明恆並收藏闖世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