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比預料中順利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作者:榮耀與忠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一定是需要以絕對的多數去融合少數,也能夠是以文明被繼承的方式被取代。
什麽叫以文明的方式被取代?等於是血脈斷絕,文化傳承了下去。
最穩妥的方式莫過於,擁有絕對的多數,再加上文明等級的壓製,融合起來的成功率無疑最大。
樓令需要考慮好一件事情,晉國會不會發生分裂,多久之後會分裂,再來決定與狐氏的綁定要有多深。
不懂?
好像是不那麽容易懂。
簡單來說就是,樓氏不可能完全控製住狐氏,搞不好最後還可能反目成仇,樓氏與狐氏捆綁著立國則會成為一根繩子上的螞蚱。
曆史上的三家分晉,並不是趙氏、魏氏和韓氏單獨一個家族立國,有著許許多多跟隨獨立。那些家族後麵也成為了新國家的一份子,各自取得了實力允許的官位。
在晉國分裂之後,由於有一個各取所需的過程,他們的利益自然進行深度捆綁,反叛的代價無疑就會很大,不敢輕易進行反叛。
樓氏與狐氏同在晉國,兩個家族並沒有一塊幹過驚天的壞事,伴隨著時間的流逝肯定會讓關係出現變化,最好的結果也就是和平分手。
很多家族就是那樣,某一段時間進行結盟,哪怕當時結盟的深度再高,有那麽一天總會迴歸平淡。
如果結盟的雙方互不幹涉家族內部事務,分手也就是分手而已。
現在的情況是,狐雍要求樓氏對狐氏進行全方位的扶持,迴報則是狐氏成為樓氏可以借用力量的附庸。
是的,兩個家族互派家臣幫忙治理,在樓令看來就是樓氏對狐氏進行全方位的扶持,一切隻因為狐氏在各方各麵太過缺失。
因為時代的特殊性,起碼作為中原列國一員的樓氏,他們很難在扶持狐氏的過程中進行徹底架空,別說是吞並人口多達十多萬的家族了。
如果樓令啟動吞並狐氏的計劃,此後兩家必定是隻能剩下一家,沒有第二個可能了。
其實,晉國的曆史上有過不少例子。
中行氏與智氏同為出自荀氏,他們比誰都有互相兼並的基礎,可是中行氏曆經中行吳和中行寅兩代人的努力,一樣沒有能夠吃掉智氏,乃至於讓智氏越離越遠。最終的結果反而是,智氏吃下了包括中行氏在內的所有荀氏小宗,並且智氏一脈成了荀氏之主。
再說曆史上的韓厥扶持幾乎一空二白的趙武,到趙武與韓起好得跟蜜糖似得,步入第三代人就開始各種互相耍陰謀和施陰招,直至趙鞅那一代幹脆就讓韓不信以激烈手段讓韓氏與趙氏進行了切割。
隻要是涉及到集體,沒有白眼狼這個說法。
無論誰對誰進行過幫助,或是有天大的恩情,隻要兩個集體的利益不再一致,分道揚鑣就屬於是一種必然。
同理,兩個集體的利益出現矛盾,上一刻還是親密戰友,下一秒立刻就該兵鋒相向了。
狐雍看到樓令沒有馬上答應下來,相反樓令陷入沉思,心裏非但沒有不滿,乃至於可以說非常理解。
在狐氏這邊,他們很清楚之前的合作是一種交換,己方用軍隊與資源換取樓氏幫忙達到迴歸晉國的目標。
接下來的相處模式,一旦樓氏答應互換家臣,同樣是狐氏需要來自樓氏的扶持。
所以,狐雍一開始就將態度表達得很明確,狐氏願意作為樓氏的附庸。
很多家族願意成為其他家族的附庸,並非是他們受到了脅迫,完全就是出於本家族的需要。
而那種需要有類似於狐氏需要得到扶持,更多是覺得安全沒有保障需要靠山,無論是出於哪種需要,一概就是自認為弱勢的一方。
問題出現在哪裏?弱小的時候能夠認清楚地位,強大起來之後呢?
沒有多少靈智的動物在強壯之後,它們會試圖奪取與實力相匹配的地位,何況是擁有智慧的人。
最終,樓令對狐雍笑著說道:“我同意了。”
這裏是樓令想清楚了一點,起碼在他和樓小白這一代,樓氏可以壓製住狐氏。
與此同時,隻要樓氏一直在進步,不止狐氏跟不上,其餘家族也需要追趕。
看近期利益的話,樓氏不管是在國戰納賦或是在對北部的擴張,很需要狐氏這個屢屢能出動兩三萬大軍的打手。
狐氏是能夠出動兩三萬人馬,隻是質量上比較差。
這麽說吧?狐氏出動三萬人,樓氏隻出動一萬,最終贏的一方絕對是樓氏。
隻不過,樓氏再加上狐氏,指揮權在樓氏,樓氏與狐氏的結合就不止是一加一等於二,可以是一加一大於二。
短期內有需要的地方,長期可以再看一看,樓令選擇答應下來。
很容易捋清楚的事情,怎麽會讓樓令看上去比較煩惱?簡單就是因為樓令的身份足夠高,遠期的目標足夠大!
真就是那個樣子。
身份和地位足夠高,有著很遠大的目標,遇到了狀況之外的事情,總是要思考更多的方方麵麵,真不是單純為了裝逼而在故作深沉。
樓令事先沒有想到狐雍會下這種重注,遭到的就是預料之外的突發狀況,能夠花兩刻鍾將利弊捋清楚已經很不錯了。
宴會因為達成協議,氣氛自然是變得更好。
當天沒有將互換家臣的名單列出,甚至後麵沒有再提起相關的事情,主要是以放鬆為主了。
隨後的幾天,狐氏用更恭敬的態度來款待樓氏眾人,直至他們的部隊集結完畢,狐雍跟隨樓令率軍北上。
以地理位置的話,狐氏的勢力範圍在現代的山西北部,具體一些就是呂梁山一帶。
呂梁山是一座連綿數百裏的山脈,有著許許多多的大峽穀。
狐氏在這一片區域生活,很多大峽穀用來放牧,僅是在汾水上遊開墾出了一片農耕區。
如果樓令熟知現代縣市分布的話,能夠知道狐氏的農耕區是在靜樂附近。
他們出“梁”城向北,行軍十六天才抵達農耕區附近停下來休整。
不到八十裏的路程走十六天,不是山地拖慢了行軍速度,主要是樹林多到嚇人,需要繞路以及開路。
“如果狐氏想要恢複正常,最為緊要的就是築城,然後開墾耕地。”樓令與狐雍在汾水邊上巡視。
狐雍極其認真地點頭,再說道:“築城的話,等樓冰幾位到來,我們會馬上著手進行。”
樓令又說道:“保持治下的交通便利才能使一個家族保持緊密,你們也需要開辟一條往北的道路,平時將它維護好。”
狐雍又答應了下來。
關於開出一條通道這件事情,狐氏自然是能夠因此獲得好處,需要一再借道的樓氏好處也不少。
當然了,哪怕樓氏不向狐氏借道,一樣能夠抵達原屬於林胡的區域。
等林胡這個勢力消失,哪怕可以向狐氏借道,樓氏一樣會另外開辟出一條通道。
那是別人的隻屬於別人,自己的才是自己的。認不清這個道理,某天一定會吃虧。
這一段時間下來,兩位家主已經在互換家臣的人選上達成一致。
樓冰將作為狐氏的首席家臣,帶四位樓氏的家臣來到狐氏這一邊效力。
狐氏一樣會出五名具有技能的人去樓氏當家臣,隻是不挑人不作為樓氏的第一家臣,傾向於管理放牧業。
從這裏就能夠看出一點,樓氏與狐氏並不平等。而這種不平等是被狐氏所接受的。
如果狐氏追求平等,講事實就是他們也跟樓氏湊不到一塊。
其實,樓氏與郤氏相處的時候,一樣是樓氏處在弱勢地位,樓令認清這一點是基礎,不然郤氏憑什麽帶樓氏玩。
退化非常嚴重的狐氏,他們在農耕上麵幹得很粗糙,沒有人工修建水利設施,耕作也是撒種子任由生長的方式。簡單說就是,過著刀耕火種的日子。
與之相反的是狐氏在放牧上很拿手,懂得利用並不大的峽穀養出不錯的馬匹,擁有足夠多的牛和羊。
近幾年來,樓氏會拿糧食、布匹與各種日常生活用品跟狐氏交換馬、牛、羊,還願意幫狐氏與其他家族搭橋牽線達成交易,關係就是這麽升溫,並且兩個家族的互信越來越牢靠。
個人與個人之間才有無緣無故的愛恨情仇,家族真沒有那麽一迴事。
兩個家族多方多麵的利益交融,互相都能夠因為合作獲利,自然是會越走越近,反之則是越離越遠。這個就是現實。
“狐氏有一項事情亟待解決。”樓令停下腳步,轉身看著狐雍,說道:“你們保留了建製,隻是跟沒有建製差不多,各級職能模糊,互相之間不具備權威。”
狐雍當然知道有那些毛病。
以放牧為生的族群,他們基本上都會有相同的毛病,更加傾向於弱肉強食的相處方式。
這個其實跟生長環境有很大關係,生活環境惡劣,生產無法滿足消耗,競爭意識自然會極強。
因此在遊牧族群這一邊,天然就是強者會更肆無忌憚,也更擅長使用武力解決矛盾。
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以放牧為生的情況下,打不過可以收拾家當逃竄,顧忌心自然會更少。
農耕族群?想逃可帶不走農田,打不過自然會隱忍,選擇了隱忍就需要服從。
所以了,起碼在封建時代,遊牧族群的下克上就是比農耕族群尋常。
剛才樓令先提到狐氏需要增加農耕區,再提到私軍的建設,邏輯就是先讓其人有不逃的牽絆,再實施相關的管控。
另一個很現實的因素需要狐氏麵對。
獨立自主的狐氏不需要向誰交稅。
迴歸了晉國的狐氏,他們需要向國君交稅。
納賦?以為每一年都會爆發國戰啊?
甚至可以說,爆發國戰之後也不是單純依靠納賦能全額抵消交稅,要看的是獲得多少征召額度,去減免應繳的多少稅收。
晉國的那些卿位家族,他們為什麽動輒征召出一兩個“師”的兵力?真不是他們多麽想為國盡忠,更多是利用手裏的權利盡量在減少應繳的稅而已。
在晉國這邊,卿大夫決定哪一個家族征召多少私軍納賦,其實就等同於決定了哪一個家族需要交多少稅。
不撕破臉的前提下,卿位家族當然不會完全堵塞其餘家族的納賦份額,想針對連續幾年不對某個家族征召,那個家族依靠自產自出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納賦代替交稅當然存在風險,比如說全軍覆沒之下,一個家族不說就此完蛋,起碼是要元氣大傷。
可是晉軍出戰的勝率極高,每一次能夠帶迴很多戰利品。
能夠納賦的家族一再有意外之財,無法納賦的家族卻是沒有,兩相比較下來的差距隻會越拉越大。
“君上手頭有大批奴隸會販售,狐氏有需要麽?”樓令問道。
近兩年晉國一再取得大勝,光是楚人就抓了十多萬,不是所有楚人都會被贖迴。
樓氏這邊也有許多楚人戰俘,大概會被贖迴三成,換取楚國包括糧食在內的各種物資,剩下就會成為奴隸充斥在各種崗位了。
如果不是樓氏自家有足夠的楚人戰俘,再多將對管理造成負荷,得知晉君周想要販售,講實話就是樓令絕不會錯過。
樓令在廟堂上已經提出一個觀點,盡量減少被贖迴的楚人。
列國進行大小的戰爭,將士被俘之後可以被贖迴,迴去養幾年又能繼續出現在戰場上,戰爭在比拚財力的側重更大一些。
按照樓令的意思,讓楚國將控製在手的晉人集中,隨後雙方進行戰俘互換就可以,不用為了財貨釋放楚軍戰俘。
那個提議被否決了。
廟堂的意見是按照以往來辦,楚國那邊拿出多少財貨,交還多少戰俘迴去。
否決的理由太過於樸素,晉國不想帶頭破壞規矩。
那樣搞,搞得樓令對接下來的戰爭失去興趣。
規則不出現變化,晉國與楚國還有的打,不知道多少年才可以分出勝負。
畢竟,上麵已經提到,贖迴戰俘養一段時間,他們可以再一次參戰,一次次戰爭的勝負並沒有將戰力真正抹掉。
事實是什麽?秦國在春秋時期就已經開始在打總體戰,他們入侵晉國見人就抓就殺,一應的生產設施也會破壞,後麵更不願意釋放戰俘,等於是晉國出現的損失不可再生了。
那種總體戰在秦國啟動之後,他們奉行到完成一天下,整個過程中不知道多少軍民被殺。(反正無法統計)
因此,戰國時期關外列國稱唿秦軍為虎狼之師,真不是什麽讚美之詞,指的是像虎狼那般惡毒。
說到秦國,樓令的另一個意見也被擱置。
樓令提到要展開滅國戰爭,第一個先將秦國給滅掉,另外的人兜兜轉轉說了不少意見。
首先是,晉國的主要目標還是楚國,沒有餘力向西滅掉秦國。
再來就是,秦國最西邊的勢力範圍距離晉國本土至少兩千裏之遙,中間有著太多的無人區,哪怕是楚國服輸之後,晉國為了製霸中原與南方,導致晉國仍舊不可能集中所有力量來跟秦國打滅國戰爭。
樓令在得知其餘高層的觀念之後,完全明白在春秋時代幹了那麽多惡劣事跡的秦國,為什麽能活得好好的了。
純粹就是有能力滅掉秦國的晉國,認為那樣幹非常不值得。
其餘國家想攻打秦國,無法避開擋在中間的晉國。
其實想滅掉秦國有另外的辦法,那就是晉國有卿位家族願意不顧一切,將所有資源花費在攻打秦國上麵。願意這樣做的卿位家族,或許可以得到其餘卿位家族的支持。
隻是,願意那麽幹的卿位家族,一定害怕遭到其餘卿位家族的背刺。
那就很操蛋了,對吧?
講真心話就是,樓令很渴望獲得秦地,奈何攻打秦地跟向北擴張不一樣。
這麽說吧?即便秦國被認定是蠻夷之國,他們生活的土地已經被天下人認為是諸夏之一。
那樣子的話,注定沒有一個家族可以肆意擴張與占領,有的是家族會橫插一腳。
打林胡之類的異邦就不一樣了。
春秋時代一直有一個共識,隻要有能力的家族可以肆意攻打異邦。某個家族從異邦那裏打下多少土地或是獲得多少資源,別人再是羨慕或嫉妒也不好動手搶。
這個就是範氏主導對赤狄展開戰爭,他們吃下最大的那一塊,他人隻能眼睜睜看著被吞下去的原因。
很多磚家對華夏產生民族觀念一直各有說法,沒有多少認為在春秋時期就產生了民族觀念。
可是,管夷吾輔佐齊桓公稱霸,帶著諸侯跟各種蠻夷打,不是在進行民族戰爭嗎?
那個“尊王攘夷”的旗號,尊的“王”可以是周人,裏麵的“夷”就是異族,就是以民族區分在交戰啊。
那些磚家是怎麽得出春秋時代沒有民族觀念這種結論的?
“你們為什麽要迴歸晉國呢?”樓令還是第一次正式提出這個問題。
狐雍指了指正在行軍的部隊,說道:“再不迴歸,不複中國之民了。”
狐氏的部隊,他們非但絕大多數人披頭散發,大多是身穿動物皮毛做成的衣物,看著就是一夥遊牧之人。
反觀樓氏的私軍,有統一的製服不說,誰看了就知道是來自諸夏文明列國的軍隊。
所以,狐氏這邊起碼知道自己來源自哪裏,能夠明白跟真正的異族是兩迴事。
“再有六天,我們將與敵軍遭遇。”樓令收迴目光。
狐雍說道:“有林胡殘存部落嚐試渡河,不少被河宗打迴來了。”
林胡人學乖了,懂得派人巡視周邊,發現樓氏與狐氏聯軍北上,聯軍兵力規模將近三萬,再一次發生了內訌。
關於內訌這種事情,不止一次在林胡內部發生。
可能也是他們壓根沒有視為一個族群,完全是諸夏列國強製認為他們是一夥的。
總之,殘存的林胡各部落又內訌了一次,隨後一些部落脫離大隊嚐試逃到河宗勢力範圍內,他們要麽被驅趕,不然就是被收編了。
殘存的林胡部落不光往河宗的地盤跑,相當一部分離開駐地四散,有些跑去樓煩的勢力範圍,一些到處亂跑亂竄,隻有少數留在原地等著樓令過去招降。
其實,對於大多數林胡人來說,隻要不是被抓了成為奴隸,他們跟誰混都一樣。真正等待命運裁決的隻有那些有權有勢的人。
當然,不同勢力爆發戰爭,選擇抵抗的人一定是占了多數,隻有到了認清彼此的實力差距,投降才會變成主流。
必須要說的一點,跟勢力的文化關係更大,有的文化提倡血戰到底,有的文化卻主張及時止損,真不是每一種文化所孵育得到文明都一樣。
樓令思想發生改變,也能夠說開了竅,後麵自然是著手招降為主。
作為附庸的狐氏眾人,他們一直等到出兵之後,才得知樓氏改變了策略。
講實話就是上至狐雍下到普通的族眾,他們不是太在乎樓氏之主想怎麽來,反正將地位拿捏得很有分寸,怎麽說就怎麽幹。
可以不用大肆交戰,想來狐氏是樂意的。
有時候改變了觀念,會發現一件事情做起來原來是那麽簡單。
樓令率軍抵達,沒有多麽費勁接收了兩萬多林胡人,過程中也僅僅是幹掉一些試圖行刺以及背後的有權勢之輩。
這裏之所收尾那麽簡單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樓氏與狐氏五年內將林胡欺負得太慘,導致林胡明白差距有多大,知道抵抗會多流血和投了會過得更好。
事實不是那樣嗎?
現代的老美想獲得墨西哥的土地,直接表示投了會獲得平等待遇,信不信絕大多數墨西哥人就直接投了。
又或者,外星人突然降臨地球,表示是來帶地球人邁入新時代,確確實實也帶著地球人邁步星際時代,隻要不是待遇太差,地球人會反嗎?
送溫暖的,好吧?
與宣傳相符合,投了的人隻會感到慶幸。
樓氏對待剛投的林胡人可能不會一視同仁,隻是真沒有打算苛待投了的林胡人。
在收尾過程中,樓令麵臨的最大難題不是武力相關,相反是了解各部落的情況。
做那些事情的同時,樓令派出使者前往大河對岸的河宗營寨。
“我們接下來是與對岸的河宗交戰?”狐雍心裏是感到抗拒的,隻是沒有表現出來。
樓令實話實說:“不知道。”
狐雍:“……”
什麽叫以文明的方式被取代?等於是血脈斷絕,文化傳承了下去。
最穩妥的方式莫過於,擁有絕對的多數,再加上文明等級的壓製,融合起來的成功率無疑最大。
樓令需要考慮好一件事情,晉國會不會發生分裂,多久之後會分裂,再來決定與狐氏的綁定要有多深。
不懂?
好像是不那麽容易懂。
簡單來說就是,樓氏不可能完全控製住狐氏,搞不好最後還可能反目成仇,樓氏與狐氏捆綁著立國則會成為一根繩子上的螞蚱。
曆史上的三家分晉,並不是趙氏、魏氏和韓氏單獨一個家族立國,有著許許多多跟隨獨立。那些家族後麵也成為了新國家的一份子,各自取得了實力允許的官位。
在晉國分裂之後,由於有一個各取所需的過程,他們的利益自然進行深度捆綁,反叛的代價無疑就會很大,不敢輕易進行反叛。
樓氏與狐氏同在晉國,兩個家族並沒有一塊幹過驚天的壞事,伴隨著時間的流逝肯定會讓關係出現變化,最好的結果也就是和平分手。
很多家族就是那樣,某一段時間進行結盟,哪怕當時結盟的深度再高,有那麽一天總會迴歸平淡。
如果結盟的雙方互不幹涉家族內部事務,分手也就是分手而已。
現在的情況是,狐雍要求樓氏對狐氏進行全方位的扶持,迴報則是狐氏成為樓氏可以借用力量的附庸。
是的,兩個家族互派家臣幫忙治理,在樓令看來就是樓氏對狐氏進行全方位的扶持,一切隻因為狐氏在各方各麵太過缺失。
因為時代的特殊性,起碼作為中原列國一員的樓氏,他們很難在扶持狐氏的過程中進行徹底架空,別說是吞並人口多達十多萬的家族了。
如果樓令啟動吞並狐氏的計劃,此後兩家必定是隻能剩下一家,沒有第二個可能了。
其實,晉國的曆史上有過不少例子。
中行氏與智氏同為出自荀氏,他們比誰都有互相兼並的基礎,可是中行氏曆經中行吳和中行寅兩代人的努力,一樣沒有能夠吃掉智氏,乃至於讓智氏越離越遠。最終的結果反而是,智氏吃下了包括中行氏在內的所有荀氏小宗,並且智氏一脈成了荀氏之主。
再說曆史上的韓厥扶持幾乎一空二白的趙武,到趙武與韓起好得跟蜜糖似得,步入第三代人就開始各種互相耍陰謀和施陰招,直至趙鞅那一代幹脆就讓韓不信以激烈手段讓韓氏與趙氏進行了切割。
隻要是涉及到集體,沒有白眼狼這個說法。
無論誰對誰進行過幫助,或是有天大的恩情,隻要兩個集體的利益不再一致,分道揚鑣就屬於是一種必然。
同理,兩個集體的利益出現矛盾,上一刻還是親密戰友,下一秒立刻就該兵鋒相向了。
狐雍看到樓令沒有馬上答應下來,相反樓令陷入沉思,心裏非但沒有不滿,乃至於可以說非常理解。
在狐氏這邊,他們很清楚之前的合作是一種交換,己方用軍隊與資源換取樓氏幫忙達到迴歸晉國的目標。
接下來的相處模式,一旦樓氏答應互換家臣,同樣是狐氏需要來自樓氏的扶持。
所以,狐雍一開始就將態度表達得很明確,狐氏願意作為樓氏的附庸。
很多家族願意成為其他家族的附庸,並非是他們受到了脅迫,完全就是出於本家族的需要。
而那種需要有類似於狐氏需要得到扶持,更多是覺得安全沒有保障需要靠山,無論是出於哪種需要,一概就是自認為弱勢的一方。
問題出現在哪裏?弱小的時候能夠認清楚地位,強大起來之後呢?
沒有多少靈智的動物在強壯之後,它們會試圖奪取與實力相匹配的地位,何況是擁有智慧的人。
最終,樓令對狐雍笑著說道:“我同意了。”
這裏是樓令想清楚了一點,起碼在他和樓小白這一代,樓氏可以壓製住狐氏。
與此同時,隻要樓氏一直在進步,不止狐氏跟不上,其餘家族也需要追趕。
看近期利益的話,樓氏不管是在國戰納賦或是在對北部的擴張,很需要狐氏這個屢屢能出動兩三萬大軍的打手。
狐氏是能夠出動兩三萬人馬,隻是質量上比較差。
這麽說吧?狐氏出動三萬人,樓氏隻出動一萬,最終贏的一方絕對是樓氏。
隻不過,樓氏再加上狐氏,指揮權在樓氏,樓氏與狐氏的結合就不止是一加一等於二,可以是一加一大於二。
短期內有需要的地方,長期可以再看一看,樓令選擇答應下來。
很容易捋清楚的事情,怎麽會讓樓令看上去比較煩惱?簡單就是因為樓令的身份足夠高,遠期的目標足夠大!
真就是那個樣子。
身份和地位足夠高,有著很遠大的目標,遇到了狀況之外的事情,總是要思考更多的方方麵麵,真不是單純為了裝逼而在故作深沉。
樓令事先沒有想到狐雍會下這種重注,遭到的就是預料之外的突發狀況,能夠花兩刻鍾將利弊捋清楚已經很不錯了。
宴會因為達成協議,氣氛自然是變得更好。
當天沒有將互換家臣的名單列出,甚至後麵沒有再提起相關的事情,主要是以放鬆為主了。
隨後的幾天,狐氏用更恭敬的態度來款待樓氏眾人,直至他們的部隊集結完畢,狐雍跟隨樓令率軍北上。
以地理位置的話,狐氏的勢力範圍在現代的山西北部,具體一些就是呂梁山一帶。
呂梁山是一座連綿數百裏的山脈,有著許許多多的大峽穀。
狐氏在這一片區域生活,很多大峽穀用來放牧,僅是在汾水上遊開墾出了一片農耕區。
如果樓令熟知現代縣市分布的話,能夠知道狐氏的農耕區是在靜樂附近。
他們出“梁”城向北,行軍十六天才抵達農耕區附近停下來休整。
不到八十裏的路程走十六天,不是山地拖慢了行軍速度,主要是樹林多到嚇人,需要繞路以及開路。
“如果狐氏想要恢複正常,最為緊要的就是築城,然後開墾耕地。”樓令與狐雍在汾水邊上巡視。
狐雍極其認真地點頭,再說道:“築城的話,等樓冰幾位到來,我們會馬上著手進行。”
樓令又說道:“保持治下的交通便利才能使一個家族保持緊密,你們也需要開辟一條往北的道路,平時將它維護好。”
狐雍又答應了下來。
關於開出一條通道這件事情,狐氏自然是能夠因此獲得好處,需要一再借道的樓氏好處也不少。
當然了,哪怕樓氏不向狐氏借道,一樣能夠抵達原屬於林胡的區域。
等林胡這個勢力消失,哪怕可以向狐氏借道,樓氏一樣會另外開辟出一條通道。
那是別人的隻屬於別人,自己的才是自己的。認不清這個道理,某天一定會吃虧。
這一段時間下來,兩位家主已經在互換家臣的人選上達成一致。
樓冰將作為狐氏的首席家臣,帶四位樓氏的家臣來到狐氏這一邊效力。
狐氏一樣會出五名具有技能的人去樓氏當家臣,隻是不挑人不作為樓氏的第一家臣,傾向於管理放牧業。
從這裏就能夠看出一點,樓氏與狐氏並不平等。而這種不平等是被狐氏所接受的。
如果狐氏追求平等,講事實就是他們也跟樓氏湊不到一塊。
其實,樓氏與郤氏相處的時候,一樣是樓氏處在弱勢地位,樓令認清這一點是基礎,不然郤氏憑什麽帶樓氏玩。
退化非常嚴重的狐氏,他們在農耕上麵幹得很粗糙,沒有人工修建水利設施,耕作也是撒種子任由生長的方式。簡單說就是,過著刀耕火種的日子。
與之相反的是狐氏在放牧上很拿手,懂得利用並不大的峽穀養出不錯的馬匹,擁有足夠多的牛和羊。
近幾年來,樓氏會拿糧食、布匹與各種日常生活用品跟狐氏交換馬、牛、羊,還願意幫狐氏與其他家族搭橋牽線達成交易,關係就是這麽升溫,並且兩個家族的互信越來越牢靠。
個人與個人之間才有無緣無故的愛恨情仇,家族真沒有那麽一迴事。
兩個家族多方多麵的利益交融,互相都能夠因為合作獲利,自然是會越走越近,反之則是越離越遠。這個就是現實。
“狐氏有一項事情亟待解決。”樓令停下腳步,轉身看著狐雍,說道:“你們保留了建製,隻是跟沒有建製差不多,各級職能模糊,互相之間不具備權威。”
狐雍當然知道有那些毛病。
以放牧為生的族群,他們基本上都會有相同的毛病,更加傾向於弱肉強食的相處方式。
這個其實跟生長環境有很大關係,生活環境惡劣,生產無法滿足消耗,競爭意識自然會極強。
因此在遊牧族群這一邊,天然就是強者會更肆無忌憚,也更擅長使用武力解決矛盾。
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以放牧為生的情況下,打不過可以收拾家當逃竄,顧忌心自然會更少。
農耕族群?想逃可帶不走農田,打不過自然會隱忍,選擇了隱忍就需要服從。
所以了,起碼在封建時代,遊牧族群的下克上就是比農耕族群尋常。
剛才樓令先提到狐氏需要增加農耕區,再提到私軍的建設,邏輯就是先讓其人有不逃的牽絆,再實施相關的管控。
另一個很現實的因素需要狐氏麵對。
獨立自主的狐氏不需要向誰交稅。
迴歸了晉國的狐氏,他們需要向國君交稅。
納賦?以為每一年都會爆發國戰啊?
甚至可以說,爆發國戰之後也不是單純依靠納賦能全額抵消交稅,要看的是獲得多少征召額度,去減免應繳的多少稅收。
晉國的那些卿位家族,他們為什麽動輒征召出一兩個“師”的兵力?真不是他們多麽想為國盡忠,更多是利用手裏的權利盡量在減少應繳的稅而已。
在晉國這邊,卿大夫決定哪一個家族征召多少私軍納賦,其實就等同於決定了哪一個家族需要交多少稅。
不撕破臉的前提下,卿位家族當然不會完全堵塞其餘家族的納賦份額,想針對連續幾年不對某個家族征召,那個家族依靠自產自出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納賦代替交稅當然存在風險,比如說全軍覆沒之下,一個家族不說就此完蛋,起碼是要元氣大傷。
可是晉軍出戰的勝率極高,每一次能夠帶迴很多戰利品。
能夠納賦的家族一再有意外之財,無法納賦的家族卻是沒有,兩相比較下來的差距隻會越拉越大。
“君上手頭有大批奴隸會販售,狐氏有需要麽?”樓令問道。
近兩年晉國一再取得大勝,光是楚人就抓了十多萬,不是所有楚人都會被贖迴。
樓氏這邊也有許多楚人戰俘,大概會被贖迴三成,換取楚國包括糧食在內的各種物資,剩下就會成為奴隸充斥在各種崗位了。
如果不是樓氏自家有足夠的楚人戰俘,再多將對管理造成負荷,得知晉君周想要販售,講實話就是樓令絕不會錯過。
樓令在廟堂上已經提出一個觀點,盡量減少被贖迴的楚人。
列國進行大小的戰爭,將士被俘之後可以被贖迴,迴去養幾年又能繼續出現在戰場上,戰爭在比拚財力的側重更大一些。
按照樓令的意思,讓楚國將控製在手的晉人集中,隨後雙方進行戰俘互換就可以,不用為了財貨釋放楚軍戰俘。
那個提議被否決了。
廟堂的意見是按照以往來辦,楚國那邊拿出多少財貨,交還多少戰俘迴去。
否決的理由太過於樸素,晉國不想帶頭破壞規矩。
那樣搞,搞得樓令對接下來的戰爭失去興趣。
規則不出現變化,晉國與楚國還有的打,不知道多少年才可以分出勝負。
畢竟,上麵已經提到,贖迴戰俘養一段時間,他們可以再一次參戰,一次次戰爭的勝負並沒有將戰力真正抹掉。
事實是什麽?秦國在春秋時期就已經開始在打總體戰,他們入侵晉國見人就抓就殺,一應的生產設施也會破壞,後麵更不願意釋放戰俘,等於是晉國出現的損失不可再生了。
那種總體戰在秦國啟動之後,他們奉行到完成一天下,整個過程中不知道多少軍民被殺。(反正無法統計)
因此,戰國時期關外列國稱唿秦軍為虎狼之師,真不是什麽讚美之詞,指的是像虎狼那般惡毒。
說到秦國,樓令的另一個意見也被擱置。
樓令提到要展開滅國戰爭,第一個先將秦國給滅掉,另外的人兜兜轉轉說了不少意見。
首先是,晉國的主要目標還是楚國,沒有餘力向西滅掉秦國。
再來就是,秦國最西邊的勢力範圍距離晉國本土至少兩千裏之遙,中間有著太多的無人區,哪怕是楚國服輸之後,晉國為了製霸中原與南方,導致晉國仍舊不可能集中所有力量來跟秦國打滅國戰爭。
樓令在得知其餘高層的觀念之後,完全明白在春秋時代幹了那麽多惡劣事跡的秦國,為什麽能活得好好的了。
純粹就是有能力滅掉秦國的晉國,認為那樣幹非常不值得。
其餘國家想攻打秦國,無法避開擋在中間的晉國。
其實想滅掉秦國有另外的辦法,那就是晉國有卿位家族願意不顧一切,將所有資源花費在攻打秦國上麵。願意這樣做的卿位家族,或許可以得到其餘卿位家族的支持。
隻是,願意那麽幹的卿位家族,一定害怕遭到其餘卿位家族的背刺。
那就很操蛋了,對吧?
講真心話就是,樓令很渴望獲得秦地,奈何攻打秦地跟向北擴張不一樣。
這麽說吧?即便秦國被認定是蠻夷之國,他們生活的土地已經被天下人認為是諸夏之一。
那樣子的話,注定沒有一個家族可以肆意擴張與占領,有的是家族會橫插一腳。
打林胡之類的異邦就不一樣了。
春秋時代一直有一個共識,隻要有能力的家族可以肆意攻打異邦。某個家族從異邦那裏打下多少土地或是獲得多少資源,別人再是羨慕或嫉妒也不好動手搶。
這個就是範氏主導對赤狄展開戰爭,他們吃下最大的那一塊,他人隻能眼睜睜看著被吞下去的原因。
很多磚家對華夏產生民族觀念一直各有說法,沒有多少認為在春秋時期就產生了民族觀念。
可是,管夷吾輔佐齊桓公稱霸,帶著諸侯跟各種蠻夷打,不是在進行民族戰爭嗎?
那個“尊王攘夷”的旗號,尊的“王”可以是周人,裏麵的“夷”就是異族,就是以民族區分在交戰啊。
那些磚家是怎麽得出春秋時代沒有民族觀念這種結論的?
“你們為什麽要迴歸晉國呢?”樓令還是第一次正式提出這個問題。
狐雍指了指正在行軍的部隊,說道:“再不迴歸,不複中國之民了。”
狐氏的部隊,他們非但絕大多數人披頭散發,大多是身穿動物皮毛做成的衣物,看著就是一夥遊牧之人。
反觀樓氏的私軍,有統一的製服不說,誰看了就知道是來自諸夏文明列國的軍隊。
所以,狐氏這邊起碼知道自己來源自哪裏,能夠明白跟真正的異族是兩迴事。
“再有六天,我們將與敵軍遭遇。”樓令收迴目光。
狐雍說道:“有林胡殘存部落嚐試渡河,不少被河宗打迴來了。”
林胡人學乖了,懂得派人巡視周邊,發現樓氏與狐氏聯軍北上,聯軍兵力規模將近三萬,再一次發生了內訌。
關於內訌這種事情,不止一次在林胡內部發生。
可能也是他們壓根沒有視為一個族群,完全是諸夏列國強製認為他們是一夥的。
總之,殘存的林胡各部落又內訌了一次,隨後一些部落脫離大隊嚐試逃到河宗勢力範圍內,他們要麽被驅趕,不然就是被收編了。
殘存的林胡部落不光往河宗的地盤跑,相當一部分離開駐地四散,有些跑去樓煩的勢力範圍,一些到處亂跑亂竄,隻有少數留在原地等著樓令過去招降。
其實,對於大多數林胡人來說,隻要不是被抓了成為奴隸,他們跟誰混都一樣。真正等待命運裁決的隻有那些有權有勢的人。
當然,不同勢力爆發戰爭,選擇抵抗的人一定是占了多數,隻有到了認清彼此的實力差距,投降才會變成主流。
必須要說的一點,跟勢力的文化關係更大,有的文化提倡血戰到底,有的文化卻主張及時止損,真不是每一種文化所孵育得到文明都一樣。
樓令思想發生改變,也能夠說開了竅,後麵自然是著手招降為主。
作為附庸的狐氏眾人,他們一直等到出兵之後,才得知樓氏改變了策略。
講實話就是上至狐雍下到普通的族眾,他們不是太在乎樓氏之主想怎麽來,反正將地位拿捏得很有分寸,怎麽說就怎麽幹。
可以不用大肆交戰,想來狐氏是樂意的。
有時候改變了觀念,會發現一件事情做起來原來是那麽簡單。
樓令率軍抵達,沒有多麽費勁接收了兩萬多林胡人,過程中也僅僅是幹掉一些試圖行刺以及背後的有權勢之輩。
這裏之所收尾那麽簡單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樓氏與狐氏五年內將林胡欺負得太慘,導致林胡明白差距有多大,知道抵抗會多流血和投了會過得更好。
事實不是那樣嗎?
現代的老美想獲得墨西哥的土地,直接表示投了會獲得平等待遇,信不信絕大多數墨西哥人就直接投了。
又或者,外星人突然降臨地球,表示是來帶地球人邁入新時代,確確實實也帶著地球人邁步星際時代,隻要不是待遇太差,地球人會反嗎?
送溫暖的,好吧?
與宣傳相符合,投了的人隻會感到慶幸。
樓氏對待剛投的林胡人可能不會一視同仁,隻是真沒有打算苛待投了的林胡人。
在收尾過程中,樓令麵臨的最大難題不是武力相關,相反是了解各部落的情況。
做那些事情的同時,樓令派出使者前往大河對岸的河宗營寨。
“我們接下來是與對岸的河宗交戰?”狐雍心裏是感到抗拒的,隻是沒有表現出來。
樓令實話實說:“不知道。”
狐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