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至關重要的一戰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作者:榮耀與忠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晉軍與楚軍都在重新調兵遣將。
經過重新的調整,楚軍變成了一個“品”字陣型,增加了“左右廣”的中軍陳列中央,左軍待在左翼,右軍待在右翼。
以妙之又妙的視覺觀看,重新列陣的楚軍數量不低於十萬。
晉軍恢複了軍團編製,既是上軍陳列中間,中軍去了右翼,新軍安排在左翼。
“我們沒有任務?”魏顆不知道是覺得不能參加這樣的大戰感到遺憾,一臉的希冀。
樓令剛才目測了一下,己方擺出來的軍陣分成了三“徹”,比平常多出了一“徹”,每“徹”的兵力約是兩個“師”,一共出動了約九萬兵力。
“我們畢竟是臨時拚湊而成。”樓令知道情況會是這種樣子。
遇到了決定國運的戰爭,高層一定會秉承謹慎心理。
再者說了,下軍裏麵隻有兩個“師”的戰鬥力可以信賴,其餘由其它中小家族拚湊成的部隊……,講實話就是戰鬥力很一般。
樓令注視著戰場,說道:“今天,不是決戰,勝是決戰啊。”
其實,也是晉國高層夠講究了。
要不然的話,將軍中精銳調度到一塊,全力殲滅那一支“左右廣”,不止可以獲得這一場戰役的勝利,失去“左右廣”的楚君審一定會在戰後麵臨天大的麻煩。
畢竟,楚國可是出了名的“父慈子孝”與“叔侄和睦”啊。
為什麽需要打雙引號,自行去領悟吧。
樓令也知道欒書或其餘卿大夫為什麽不將精銳調集一處。
哪一支部隊再能打,他們是屬於每一個家族,未必能夠讓臨時的指揮官如臂指使。
事實也是那樣,不少很能打的部隊湊到一塊,表現反而是變得稀爛了。
情況類同某一支部隊在某人手裏是精銳,換一名指揮官卻是淪為普通,乃至於變成爛泥。
隻能說情況很複雜,也不是所有人都有韓信的才能。
“是啊……”魏顆說的不是部隊的問題,認同樓令對局勢的判斷。他倒是對郤氏的信心很足,說道:“上軍將必然可以得勝。”
下軍不是沒有集結,他們成了預備隊而已。
而他們這一支預備隊沒有納入即將參戰的軍陣,排成一條直線陳列在戰場後方。
樓令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麽都覺得郤氏很能打呢?”
郤氏成為晉國最為強大的家族,應該是在先氏滅亡之後?
晉國從“邲之戰”後就沒有再跟楚國進行過大型戰役,打得都是一些中小型國家。
晉軍打中小型國家,打贏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哪一個卿位家族表現得再好,一樣會被視為理所應當,隻有樓氏這種新晉崛起的家族在跟中小國家交戰表現突出,才會被另眼相待。
換句話來說,事先沒有人瞧得上,突然間看到有些本事,產生了欣賞的情緒。
而“欣賞”的用法,曆來是用在強者對弱者,上位者對下位者。
這一次晉軍南下,屬於從“邲之戰”後,再一次跟楚國打大型戰役。
問題來了,暫時沒有證明過自己的郤氏,為什麽能夠得到充足的信賴。難道就因為他們是晉國內部最為強大的家族嗎?
樓令知道自己接下來會得到答案。
隻不過,答案取決於郤氏對上“左右廣”打得怎麽樣。
“想來國君與其他卿位家族,他們心裏是希望郤氏能贏,隻是不能贏得太漂亮吧?”樓令不是在惡意揣測,形勢使然罷了。
對國君與其他卿位家族來說,郤氏可以強大,但是郤氏不能過分強大。
一個過分強大的郤氏,講實話就是會讓其餘人活得提心吊膽。
樓令倒是不覺得有人會給郤氏下絆子。
當前與其他時代不一樣,有再大的內部矛盾,至少知道爆發國戰,不說變得一致對外,起碼會暫時放下紛爭。
一些時代,明明外部壓力極大,乃至於大廈將傾,內部還在鬥得你死我活。越是得國不正的王朝,該情況越加嚴重。
“要開始了。”魏顆說道。
樓令轉頭看向後方,注視的對象是樓小白與樓武這兩個兒子。
一連串的交戰下來,樓令當然會重視兩個兒子的安全,該派出去交戰卻不會猶豫。
在剛才,樓武興衝衝過來,說是想要對養由基發起挑戰。
樓令的答複是:等養由基老了。
欺負老弱嘛,隻要是發生在國戰,不是屠戮手無寸鐵的平民,真心沒有什麽可丟人的地方。
道理擺在那裏,本就是你死我活,也不是濫殺無辜。
上了戰場的幼弱遠比想象中更加殘忍,活躍在戰場上的老兵絕對無比狡猾。
在戰場碰上了老弱敢心慈手軟,多少條命都不夠丟的!
樓武很不服,有著年輕人的心高氣傲。
當時的樓令就說了,什麽時候樓武能夠在老父親持弓射箭下覺得能活,再來談挑戰養由基的事情。
之後?樓武當然是焉了。
“我要不是有了這般家底,為了獲得賞識,獲取上進渠道,也要挑戰養由基。”樓令就是不用玩命了而已。
那些去挑戰養由基的人,不是他們對能夠勝過養由基而感到信心十足。純粹就是他們搏命,想要獲得一個前程。
至於樓令有沒有把握贏得與養由基的較量?大概是五五開吧。
兩人都擁有百發百中的本事,比拚的是心態。
樓令倒是在弓與矢上麵可以占便宜。
養由基的經驗卻是更為充足。
所以,樓令與養由基交戰,期間存在太多不確定的偶然,任何一人都有落敗的可能性。
戰場上,列陣即將參戰的晉軍,他們開始進行戰前祈禱。
等晉軍的車組人員重新上車,步兵也從單膝的跪姿變成站姿。
兩邊的戰鼓被敲響,迴蕩在曠野上空。
當前看不到旌旗獵獵,能夠看到的是兩軍陣中少數由動物皮毛、尾巴、翎羽製作而成的旌旗。
並不是每一個家族都有旌旗,像樓氏就沒有。
樓氏崛起的時間還太短,想要擁有旌旗,要麽是戰場上繳獲,不然就是靠時間來湊齊組成旌旗的皮毛、尾巴和翎羽了。
那些老牌家族的祖輩開拓陌生的區域,長久占有並經營那一塊土地,捕殺了兇猛或好看的野獸,其餘家族認可他們對文明的貢獻,旌旗就是這麽來的。
為什麽春秋時代的普通人會尊重和服從貴族?因為貴族有氏,並不單純是普通人愚昧或軟弱。
而貴族的氏大多來自對土地的命名,土地大多是貴族親自帶人開墾出來,他們的家族獲得了一塊棲息地,文明多了生存空間。
一開始的“氏”代表著榮譽和責任,建立事業的階段,貴族階層哪敢虧待跟隨自己的人?跟隨他們進行開拓的人,後麵也大多獲得了氏。
樓令生活的這個時代,很少有家族對外……或者說對無主之地進行開發,實力強大的家族想著從弱小的家族去搶。
直白說就是擁有“氏”的群體逐漸在變味了。
而“氏”給予人們的印象和尊重,自然會隨著貴族階層的變味被淡化,再因為貴族階層各種作威作福與肆意妄為,使得其他階層憤懣與痛恨。
當前的時期其實還好,起碼絕大多數貴族不會為了尋樂子肆意荼毒,對待治下的人有盡到相關的義務,包括保證大多數人不被餓死,憑借武力保證他們的安全。
這個也是為什麽史書上幾乎找不到春秋時期發生起義的原因。
等進入戰國時代之後,社會環境的變化太大,情況就不一樣了。
“去巢車。”樓令說著下了戰車。
魏顆當然是立刻跟上。
他倆來到巢車之上,恰好是晉軍與楚軍相繼推進的階段。
兩軍因為重新整頓的關係,相隔距離被拉到五百米左右。這種距離讓戰車有加速的空間,戰車終於又成批出現在戰場之上。
晉軍這邊的戰車,每一乘戰車後麵都跟隨著七十三名步兵。
楚軍那邊,每一乘戰車後麵跟隨的步兵都不固定,有的戰車後麵上百步兵,一些戰車後麵卻是隻有十來名步兵。
出現這種狀況,自然是楚國的軍隊編製太混亂,或者說大多就不存在編製。
更多的楚軍,看著並沒有跟隨戰車。這些大多是蠻人,他們所掌握的技術,不足以製作出戰車。
“荊屍陣!”魏顆驚唿。
樓令愣了一下,心想:“什麽玩意?”
魏顆說的是“左右廣”擺出來的陣型。
楚人嘛,他們有自己的文化,極愛用各種“屍”去進行各種命名。
現在,楚軍的“左右廣”分成兩列,戰車在中間打頭,步兵“八”字形跟在戰車後麵,看著就像是成為成隊飛翔的大雁。
類似的陣型在以後被稱為“雁形陣”,春秋時期創造這種陣型與戰法的楚人稱為“荊屍陣”。
取“荊屍陣”這個名字的人,他純粹就是想要軍陣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用來嚇唬麵對的敵軍。
“推進的時候能夠保證隊形不亂,楚國的‘左右廣’確實是一支精銳。”樓令說道。
任何情況下保證軍陣的戰術隊形不亂,本就被用來區分一支部隊是否為精銳的標準。
樓令早就看出來了。
晉軍……或者說遵從周王室的各個國家,他們的軍隊在推進期間,步兵是跟在戰車的後方。
楚軍的步兵雖然也在戰車後麵,他們卻是一字排開或分成兩隊跟在戰車的左右。
樓令之前率部在與楚軍交戰的時候,發現晉軍很容易從楚軍中間突進去,往往晉軍卻是極容易陷入楚軍從左右兩翼的包夾。
結果是什麽?夠資格上戰場的晉人事先就有被包夾的心理準備,不用軍官刻意去強調,開打之後總是隨時隨地在關注己方方陣的左右兩翼。
“也就晉人麵對楚軍有種天生就是該被包夾的心理準備,都應付到得心應手了。”樓令所知道的是,其餘列國除了宋軍之外,碰上楚軍很容易被包夾攻勢打得崩潰。
樓令視線轉移到己方在推進的部隊。
能夠看到迎著楚軍“左右廣”而去的郤氏所部,他們在推進的過程中慢慢分成了前前後後五個橫列縱隊,每一個一字排開的縱隊都是以“卒”為作戰單位,由多個“卒”組成一波平線衝鋒的攻勢。
郤氏擺出這種場麵,跟他們擅長的打法息息相關。
“要開始了。”樓令低聲呢喃。
魏顆看出來,也講出來:“潮水攻勢。”
其實,諸夏文明會潮水攻勢的將領並不多,哪怕是懂得用法,麾下的部隊卻是難以實施。
兩軍進入到箭矢可及範圍,處在陣中的弓箭手先後射箭。
晉軍這一邊,無論是來自哪一個家族的士兵,他們並沒有因為箭矢落下產生遲疑,迎著箭雨向前衝鋒。
良莠不濟太過分明的楚軍,充數的農夫或是蠻人看到當頭而下的箭雨,要麽是停下腳步,不然就是想要躲避射來的箭矢亂跑,場麵看上去有些亂;精銳如“左右廣”則是無視射來的箭雨,腳步不停持續向前推進。
“明知道是拖後腿,還帶著來上戰場,楚國君臣一定有自己的理由。”樓令能夠理解楚國想要消耗蠻人,納悶怎麽會帶來明知道不堪用的農夫。
想要依靠人數優勢懟死敵軍?楚軍通常要死傷五六人才能拚掉一名晉軍。不可能是楚國君臣覺得楚人太多,多到要拉上戰場被消耗。
“應該是封君或貴族偷奸耍滑,中樞君臣無法控製吧?”樓令心想。
不是晉國沒有封君或貴族想要偷奸耍滑,完全是晉國在出征前有相關的程序,其中就包括對納賦的部隊進行成色驗證,一般是出發前進行一場軍陣演練。
有驗證的程序,自然也就存在相關的處罰手段,依靠處罰手段來封堵封君或貴族想要偷奸耍滑的心思。
戰場之上,兩軍臨陣三箭之後,郤氏所部的第一個縱隊撞上了楚軍的“左右廣”。
刹那之間,戰車與戰車交錯而過或是發生碰撞,隨車而行的步兵迎頭撞上。
因為郤氏是縱隊的隊形,他們絕不會釘在原地打“線列戰”的模式,衝鋒並廝殺一小會,扭身就往後跑。
攻擊完畢的郤氏第一個縱隊掉頭就跑,楚軍追就會撕裂自己的陣型,不追隻能眼睜睜看著郤氏的將士逐漸遠去。
掉頭跑的郤氏第一縱隊可不是亂跑,他們在跑路的過程中慢慢變成長蛇隊形,再停在原地進行短暫休整。這是讓開足夠的空間,提供己方第二個縱隊進行衝鋒。
講實話,僅僅是上麵那一點,真的不是其他家族隨隨便便能夠學會。
郤氏的第二個縱隊,乃至於第三、第四、第五個縱隊,反複對當麵的楚軍這般交錯衝鋒攻擊,互相的攻擊時間間隔從現代時間的三分鍾到五分鍾不等。這便是所謂的潮水攻勢。
到近現代時期,哪怕是所使用的武器不同,小日子最為擅長的就是這種打法,他們取名叫“豬突戰術”。
當時與小日子交戰的人編了一個順口溜,叫:步兵衝,炮兵轟,步兵衝完炮兵轟,炮兵轟完步兵衝。
小日子麵對裝備比自己好的沙俄,使用“豬突戰術”靠的是人命堆,指揮作戰的將軍得了一個“人屠”的稱號。這個稱號卻不是屠殺敵人獲得,諷刺用士兵生命堆出名不符實的“軍神”稱號而已。
可是,小日子侵略者麵對裝備落後於己方的部隊,偏偏就用這種僵化的戰法啃下了大半個神州大地。
郤氏使用潮水攻勢,展現了極強的節奏感。
“真是賞心悅目啊!”魏顆羨慕,一點都不嫉妒。
樓令心想:“看來這一次,郤氏要為晉軍掙得了‘好整以暇’這個成語了?”
那是郤錡看第一“徹”攻勢結束,第二“徹”沒有展開攻擊之前,派人去了楚軍那邊。
郤錡派人去幹什麽?他命人帶了酒去給處在戰陣前方的子重。
已經開打了,郤氏的家族軍隊還壓著“左右廣”在猛揍,一度讓“左右廣”看似毫無招架之力。
結果,郤錡暫緩了攻勢,有閑情雅致派人給子重送酒喝。
也就是君臣有別,郤錡才給子重送酒,不然該是送給楚國之君熊審了。
拿到酒的子重先是懵逼,隨後臉色要有多難看就有多難看。
過了一小會,竟然又有人單乘而出,冒著危險拿著酒去給楚君審?
這一次派人送酒的是晉君壽曼,學的便是郤錡的路數。
樓令知道一點,在場史官大概要使用“春秋筆法”了。
史官會弱化是郤錡先給子重送酒,著重記載晉君壽曼派人送酒給楚君審這一迴事。
沒辦法,誰讓晉壽曼和熊審都是一國之君呢?
展開交戰之後,郤氏所部打得不慌不忙,展現出了極強的節奏感,結果也是“左右廣”被壓著打。
再發生晉君壽曼派人給楚君審送酒的事情,晉國的史官怎麽可能不大書特書?偏偏楚國的史官不能迴避,一樣要著重用筆。
信不信事後兩國的史官還會見麵,映照對方都寫了什麽?一旦某一方迴避,或是記載不符合,不止是丟不丟人那麽簡單,整個國家都要淪為笑柄,從此該國的人就將無地自容。
楚君審將晉君壽曼送來的酒當場喝了,並且知道子重得到郤錡的送酒,要求子重在陣前喝。
“記住今天的恥辱,一定要雪恥!”楚君審派人對子重這麽交代。
所以,子重必須要玩命了。
子重玩命,玩的是麾下將士的命,不斷敦促各個局部的楚軍攻擊、攻擊、再攻擊,不能向前推進就死在原地,誰敢後退一步就後隊斬前隊。
進入玩命狀態的楚軍,他們一時間不但擋住晉軍,甚至全線壓著晉軍在後退。
“無法使用潮水攻勢了。”樓令有這種判斷。
戰局的發展也如樓令所想,晉軍麵對楚軍的猛攻,隻能試圖牢牢釘在原地,必須承受傷亡穩住戰線,要不然很快就將讓整體陣型扭曲,陣型一亂勢必要吞下戰敗的苦果。
魏顆說道:“不然,我們去見中軍將?”
樓令想了想,說道:“走!”
車鬥被放下,兩人同乘而走。
他們見到欒書的時候,看到欒書正在訓斥欒針。
這個欒針是欒書的次子,他是晉君壽曼的正牌車右,兄長欒黶則是國君戰車組的車左。
不是晉君壽曼有多麽喜歡欒氏兄弟,一方麵是欒書需要後手,再來就是晉君壽曼拿兩兄弟當人質了。
欒書在訓斥欒針什麽?看看正在發瘋的楚軍,能夠知道欒書為什麽生氣。
對於欒書來說,不管郤錡還是晉君壽曼送酒,尤其是晉君壽曼送酒,無疑是會讓楚軍上下覺得深受其辱,怎麽可能不逼楚軍拚命?
楚軍一拚命,進入狂暴姿態之後,與之對戰的晉軍不難受才怪。
“君上指示,哪有我拒絕的資格啊?我……”欒針看到樓令與魏顆在接近,閉嘴退到了一旁。
欒書順著欒針的視線看過去,才看到樓令與魏顆到來,揮手讓欒針滾蛋。
“你們過來做什麽?”欒書問道。
樓令示意魏顆說話。
本就是魏顆要過來,他不得不開口,說道:“前來請示中軍將,我部是不是要移動到楚軍側翼。”
欒書看向樓令,問道:“是你的意思?”
“顆大夫關心戰局,我服從中軍將指派。”樓令說道。
欒書臉色不怎麽好看地說道:“這一戰必須打得更加堂堂正正。”
這是晉國君臣的意誌,更是取得的共同認知。
所以了,樓令才說魏顆是出於關心,多少也暗示欒書,關於魏顆對高層次的把握不足,不要太怪罪魏顆了。
“迴去罷。”欒書沒有多言。
樓令二話不說轉身邁步就走。
戰車迴途中間,魏顆琢磨明白怎麽迴事,對樓令說道:“多謝中軍尉方才迴護。”
樓令笑著說道:“我要是拒絕,你恐怕要認為缺少上進心,不肯把握機會。”
魏顆尷尬地笑了笑。
“這一戰的情況比較特殊,是我們與楚國時隔多年之後,再一次爆發大戰。尤其是出兵規模這麽大,天下人都在看著呢。”樓令也就隻願意說這麽多了。
剛才隻是魏顆過去,少不得被欒書訓斥。
換而言之,魏顆確確實實沒有搞清楚狀況,還以為又有了立功的機會……
經過重新的調整,楚軍變成了一個“品”字陣型,增加了“左右廣”的中軍陳列中央,左軍待在左翼,右軍待在右翼。
以妙之又妙的視覺觀看,重新列陣的楚軍數量不低於十萬。
晉軍恢複了軍團編製,既是上軍陳列中間,中軍去了右翼,新軍安排在左翼。
“我們沒有任務?”魏顆不知道是覺得不能參加這樣的大戰感到遺憾,一臉的希冀。
樓令剛才目測了一下,己方擺出來的軍陣分成了三“徹”,比平常多出了一“徹”,每“徹”的兵力約是兩個“師”,一共出動了約九萬兵力。
“我們畢竟是臨時拚湊而成。”樓令知道情況會是這種樣子。
遇到了決定國運的戰爭,高層一定會秉承謹慎心理。
再者說了,下軍裏麵隻有兩個“師”的戰鬥力可以信賴,其餘由其它中小家族拚湊成的部隊……,講實話就是戰鬥力很一般。
樓令注視著戰場,說道:“今天,不是決戰,勝是決戰啊。”
其實,也是晉國高層夠講究了。
要不然的話,將軍中精銳調度到一塊,全力殲滅那一支“左右廣”,不止可以獲得這一場戰役的勝利,失去“左右廣”的楚君審一定會在戰後麵臨天大的麻煩。
畢竟,楚國可是出了名的“父慈子孝”與“叔侄和睦”啊。
為什麽需要打雙引號,自行去領悟吧。
樓令也知道欒書或其餘卿大夫為什麽不將精銳調集一處。
哪一支部隊再能打,他們是屬於每一個家族,未必能夠讓臨時的指揮官如臂指使。
事實也是那樣,不少很能打的部隊湊到一塊,表現反而是變得稀爛了。
情況類同某一支部隊在某人手裏是精銳,換一名指揮官卻是淪為普通,乃至於變成爛泥。
隻能說情況很複雜,也不是所有人都有韓信的才能。
“是啊……”魏顆說的不是部隊的問題,認同樓令對局勢的判斷。他倒是對郤氏的信心很足,說道:“上軍將必然可以得勝。”
下軍不是沒有集結,他們成了預備隊而已。
而他們這一支預備隊沒有納入即將參戰的軍陣,排成一條直線陳列在戰場後方。
樓令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麽都覺得郤氏很能打呢?”
郤氏成為晉國最為強大的家族,應該是在先氏滅亡之後?
晉國從“邲之戰”後就沒有再跟楚國進行過大型戰役,打得都是一些中小型國家。
晉軍打中小型國家,打贏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哪一個卿位家族表現得再好,一樣會被視為理所應當,隻有樓氏這種新晉崛起的家族在跟中小國家交戰表現突出,才會被另眼相待。
換句話來說,事先沒有人瞧得上,突然間看到有些本事,產生了欣賞的情緒。
而“欣賞”的用法,曆來是用在強者對弱者,上位者對下位者。
這一次晉軍南下,屬於從“邲之戰”後,再一次跟楚國打大型戰役。
問題來了,暫時沒有證明過自己的郤氏,為什麽能夠得到充足的信賴。難道就因為他們是晉國內部最為強大的家族嗎?
樓令知道自己接下來會得到答案。
隻不過,答案取決於郤氏對上“左右廣”打得怎麽樣。
“想來國君與其他卿位家族,他們心裏是希望郤氏能贏,隻是不能贏得太漂亮吧?”樓令不是在惡意揣測,形勢使然罷了。
對國君與其他卿位家族來說,郤氏可以強大,但是郤氏不能過分強大。
一個過分強大的郤氏,講實話就是會讓其餘人活得提心吊膽。
樓令倒是不覺得有人會給郤氏下絆子。
當前與其他時代不一樣,有再大的內部矛盾,至少知道爆發國戰,不說變得一致對外,起碼會暫時放下紛爭。
一些時代,明明外部壓力極大,乃至於大廈將傾,內部還在鬥得你死我活。越是得國不正的王朝,該情況越加嚴重。
“要開始了。”魏顆說道。
樓令轉頭看向後方,注視的對象是樓小白與樓武這兩個兒子。
一連串的交戰下來,樓令當然會重視兩個兒子的安全,該派出去交戰卻不會猶豫。
在剛才,樓武興衝衝過來,說是想要對養由基發起挑戰。
樓令的答複是:等養由基老了。
欺負老弱嘛,隻要是發生在國戰,不是屠戮手無寸鐵的平民,真心沒有什麽可丟人的地方。
道理擺在那裏,本就是你死我活,也不是濫殺無辜。
上了戰場的幼弱遠比想象中更加殘忍,活躍在戰場上的老兵絕對無比狡猾。
在戰場碰上了老弱敢心慈手軟,多少條命都不夠丟的!
樓武很不服,有著年輕人的心高氣傲。
當時的樓令就說了,什麽時候樓武能夠在老父親持弓射箭下覺得能活,再來談挑戰養由基的事情。
之後?樓武當然是焉了。
“我要不是有了這般家底,為了獲得賞識,獲取上進渠道,也要挑戰養由基。”樓令就是不用玩命了而已。
那些去挑戰養由基的人,不是他們對能夠勝過養由基而感到信心十足。純粹就是他們搏命,想要獲得一個前程。
至於樓令有沒有把握贏得與養由基的較量?大概是五五開吧。
兩人都擁有百發百中的本事,比拚的是心態。
樓令倒是在弓與矢上麵可以占便宜。
養由基的經驗卻是更為充足。
所以,樓令與養由基交戰,期間存在太多不確定的偶然,任何一人都有落敗的可能性。
戰場上,列陣即將參戰的晉軍,他們開始進行戰前祈禱。
等晉軍的車組人員重新上車,步兵也從單膝的跪姿變成站姿。
兩邊的戰鼓被敲響,迴蕩在曠野上空。
當前看不到旌旗獵獵,能夠看到的是兩軍陣中少數由動物皮毛、尾巴、翎羽製作而成的旌旗。
並不是每一個家族都有旌旗,像樓氏就沒有。
樓氏崛起的時間還太短,想要擁有旌旗,要麽是戰場上繳獲,不然就是靠時間來湊齊組成旌旗的皮毛、尾巴和翎羽了。
那些老牌家族的祖輩開拓陌生的區域,長久占有並經營那一塊土地,捕殺了兇猛或好看的野獸,其餘家族認可他們對文明的貢獻,旌旗就是這麽來的。
為什麽春秋時代的普通人會尊重和服從貴族?因為貴族有氏,並不單純是普通人愚昧或軟弱。
而貴族的氏大多來自對土地的命名,土地大多是貴族親自帶人開墾出來,他們的家族獲得了一塊棲息地,文明多了生存空間。
一開始的“氏”代表著榮譽和責任,建立事業的階段,貴族階層哪敢虧待跟隨自己的人?跟隨他們進行開拓的人,後麵也大多獲得了氏。
樓令生活的這個時代,很少有家族對外……或者說對無主之地進行開發,實力強大的家族想著從弱小的家族去搶。
直白說就是擁有“氏”的群體逐漸在變味了。
而“氏”給予人們的印象和尊重,自然會隨著貴族階層的變味被淡化,再因為貴族階層各種作威作福與肆意妄為,使得其他階層憤懣與痛恨。
當前的時期其實還好,起碼絕大多數貴族不會為了尋樂子肆意荼毒,對待治下的人有盡到相關的義務,包括保證大多數人不被餓死,憑借武力保證他們的安全。
這個也是為什麽史書上幾乎找不到春秋時期發生起義的原因。
等進入戰國時代之後,社會環境的變化太大,情況就不一樣了。
“去巢車。”樓令說著下了戰車。
魏顆當然是立刻跟上。
他倆來到巢車之上,恰好是晉軍與楚軍相繼推進的階段。
兩軍因為重新整頓的關係,相隔距離被拉到五百米左右。這種距離讓戰車有加速的空間,戰車終於又成批出現在戰場之上。
晉軍這邊的戰車,每一乘戰車後麵都跟隨著七十三名步兵。
楚軍那邊,每一乘戰車後麵跟隨的步兵都不固定,有的戰車後麵上百步兵,一些戰車後麵卻是隻有十來名步兵。
出現這種狀況,自然是楚國的軍隊編製太混亂,或者說大多就不存在編製。
更多的楚軍,看著並沒有跟隨戰車。這些大多是蠻人,他們所掌握的技術,不足以製作出戰車。
“荊屍陣!”魏顆驚唿。
樓令愣了一下,心想:“什麽玩意?”
魏顆說的是“左右廣”擺出來的陣型。
楚人嘛,他們有自己的文化,極愛用各種“屍”去進行各種命名。
現在,楚軍的“左右廣”分成兩列,戰車在中間打頭,步兵“八”字形跟在戰車後麵,看著就像是成為成隊飛翔的大雁。
類似的陣型在以後被稱為“雁形陣”,春秋時期創造這種陣型與戰法的楚人稱為“荊屍陣”。
取“荊屍陣”這個名字的人,他純粹就是想要軍陣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用來嚇唬麵對的敵軍。
“推進的時候能夠保證隊形不亂,楚國的‘左右廣’確實是一支精銳。”樓令說道。
任何情況下保證軍陣的戰術隊形不亂,本就被用來區分一支部隊是否為精銳的標準。
樓令早就看出來了。
晉軍……或者說遵從周王室的各個國家,他們的軍隊在推進期間,步兵是跟在戰車的後方。
楚軍的步兵雖然也在戰車後麵,他們卻是一字排開或分成兩隊跟在戰車的左右。
樓令之前率部在與楚軍交戰的時候,發現晉軍很容易從楚軍中間突進去,往往晉軍卻是極容易陷入楚軍從左右兩翼的包夾。
結果是什麽?夠資格上戰場的晉人事先就有被包夾的心理準備,不用軍官刻意去強調,開打之後總是隨時隨地在關注己方方陣的左右兩翼。
“也就晉人麵對楚軍有種天生就是該被包夾的心理準備,都應付到得心應手了。”樓令所知道的是,其餘列國除了宋軍之外,碰上楚軍很容易被包夾攻勢打得崩潰。
樓令視線轉移到己方在推進的部隊。
能夠看到迎著楚軍“左右廣”而去的郤氏所部,他們在推進的過程中慢慢分成了前前後後五個橫列縱隊,每一個一字排開的縱隊都是以“卒”為作戰單位,由多個“卒”組成一波平線衝鋒的攻勢。
郤氏擺出這種場麵,跟他們擅長的打法息息相關。
“要開始了。”樓令低聲呢喃。
魏顆看出來,也講出來:“潮水攻勢。”
其實,諸夏文明會潮水攻勢的將領並不多,哪怕是懂得用法,麾下的部隊卻是難以實施。
兩軍進入到箭矢可及範圍,處在陣中的弓箭手先後射箭。
晉軍這一邊,無論是來自哪一個家族的士兵,他們並沒有因為箭矢落下產生遲疑,迎著箭雨向前衝鋒。
良莠不濟太過分明的楚軍,充數的農夫或是蠻人看到當頭而下的箭雨,要麽是停下腳步,不然就是想要躲避射來的箭矢亂跑,場麵看上去有些亂;精銳如“左右廣”則是無視射來的箭雨,腳步不停持續向前推進。
“明知道是拖後腿,還帶著來上戰場,楚國君臣一定有自己的理由。”樓令能夠理解楚國想要消耗蠻人,納悶怎麽會帶來明知道不堪用的農夫。
想要依靠人數優勢懟死敵軍?楚軍通常要死傷五六人才能拚掉一名晉軍。不可能是楚國君臣覺得楚人太多,多到要拉上戰場被消耗。
“應該是封君或貴族偷奸耍滑,中樞君臣無法控製吧?”樓令心想。
不是晉國沒有封君或貴族想要偷奸耍滑,完全是晉國在出征前有相關的程序,其中就包括對納賦的部隊進行成色驗證,一般是出發前進行一場軍陣演練。
有驗證的程序,自然也就存在相關的處罰手段,依靠處罰手段來封堵封君或貴族想要偷奸耍滑的心思。
戰場之上,兩軍臨陣三箭之後,郤氏所部的第一個縱隊撞上了楚軍的“左右廣”。
刹那之間,戰車與戰車交錯而過或是發生碰撞,隨車而行的步兵迎頭撞上。
因為郤氏是縱隊的隊形,他們絕不會釘在原地打“線列戰”的模式,衝鋒並廝殺一小會,扭身就往後跑。
攻擊完畢的郤氏第一個縱隊掉頭就跑,楚軍追就會撕裂自己的陣型,不追隻能眼睜睜看著郤氏的將士逐漸遠去。
掉頭跑的郤氏第一縱隊可不是亂跑,他們在跑路的過程中慢慢變成長蛇隊形,再停在原地進行短暫休整。這是讓開足夠的空間,提供己方第二個縱隊進行衝鋒。
講實話,僅僅是上麵那一點,真的不是其他家族隨隨便便能夠學會。
郤氏的第二個縱隊,乃至於第三、第四、第五個縱隊,反複對當麵的楚軍這般交錯衝鋒攻擊,互相的攻擊時間間隔從現代時間的三分鍾到五分鍾不等。這便是所謂的潮水攻勢。
到近現代時期,哪怕是所使用的武器不同,小日子最為擅長的就是這種打法,他們取名叫“豬突戰術”。
當時與小日子交戰的人編了一個順口溜,叫:步兵衝,炮兵轟,步兵衝完炮兵轟,炮兵轟完步兵衝。
小日子麵對裝備比自己好的沙俄,使用“豬突戰術”靠的是人命堆,指揮作戰的將軍得了一個“人屠”的稱號。這個稱號卻不是屠殺敵人獲得,諷刺用士兵生命堆出名不符實的“軍神”稱號而已。
可是,小日子侵略者麵對裝備落後於己方的部隊,偏偏就用這種僵化的戰法啃下了大半個神州大地。
郤氏使用潮水攻勢,展現了極強的節奏感。
“真是賞心悅目啊!”魏顆羨慕,一點都不嫉妒。
樓令心想:“看來這一次,郤氏要為晉軍掙得了‘好整以暇’這個成語了?”
那是郤錡看第一“徹”攻勢結束,第二“徹”沒有展開攻擊之前,派人去了楚軍那邊。
郤錡派人去幹什麽?他命人帶了酒去給處在戰陣前方的子重。
已經開打了,郤氏的家族軍隊還壓著“左右廣”在猛揍,一度讓“左右廣”看似毫無招架之力。
結果,郤錡暫緩了攻勢,有閑情雅致派人給子重送酒喝。
也就是君臣有別,郤錡才給子重送酒,不然該是送給楚國之君熊審了。
拿到酒的子重先是懵逼,隨後臉色要有多難看就有多難看。
過了一小會,竟然又有人單乘而出,冒著危險拿著酒去給楚君審?
這一次派人送酒的是晉君壽曼,學的便是郤錡的路數。
樓令知道一點,在場史官大概要使用“春秋筆法”了。
史官會弱化是郤錡先給子重送酒,著重記載晉君壽曼派人送酒給楚君審這一迴事。
沒辦法,誰讓晉壽曼和熊審都是一國之君呢?
展開交戰之後,郤氏所部打得不慌不忙,展現出了極強的節奏感,結果也是“左右廣”被壓著打。
再發生晉君壽曼派人給楚君審送酒的事情,晉國的史官怎麽可能不大書特書?偏偏楚國的史官不能迴避,一樣要著重用筆。
信不信事後兩國的史官還會見麵,映照對方都寫了什麽?一旦某一方迴避,或是記載不符合,不止是丟不丟人那麽簡單,整個國家都要淪為笑柄,從此該國的人就將無地自容。
楚君審將晉君壽曼送來的酒當場喝了,並且知道子重得到郤錡的送酒,要求子重在陣前喝。
“記住今天的恥辱,一定要雪恥!”楚君審派人對子重這麽交代。
所以,子重必須要玩命了。
子重玩命,玩的是麾下將士的命,不斷敦促各個局部的楚軍攻擊、攻擊、再攻擊,不能向前推進就死在原地,誰敢後退一步就後隊斬前隊。
進入玩命狀態的楚軍,他們一時間不但擋住晉軍,甚至全線壓著晉軍在後退。
“無法使用潮水攻勢了。”樓令有這種判斷。
戰局的發展也如樓令所想,晉軍麵對楚軍的猛攻,隻能試圖牢牢釘在原地,必須承受傷亡穩住戰線,要不然很快就將讓整體陣型扭曲,陣型一亂勢必要吞下戰敗的苦果。
魏顆說道:“不然,我們去見中軍將?”
樓令想了想,說道:“走!”
車鬥被放下,兩人同乘而走。
他們見到欒書的時候,看到欒書正在訓斥欒針。
這個欒針是欒書的次子,他是晉君壽曼的正牌車右,兄長欒黶則是國君戰車組的車左。
不是晉君壽曼有多麽喜歡欒氏兄弟,一方麵是欒書需要後手,再來就是晉君壽曼拿兩兄弟當人質了。
欒書在訓斥欒針什麽?看看正在發瘋的楚軍,能夠知道欒書為什麽生氣。
對於欒書來說,不管郤錡還是晉君壽曼送酒,尤其是晉君壽曼送酒,無疑是會讓楚軍上下覺得深受其辱,怎麽可能不逼楚軍拚命?
楚軍一拚命,進入狂暴姿態之後,與之對戰的晉軍不難受才怪。
“君上指示,哪有我拒絕的資格啊?我……”欒針看到樓令與魏顆在接近,閉嘴退到了一旁。
欒書順著欒針的視線看過去,才看到樓令與魏顆到來,揮手讓欒針滾蛋。
“你們過來做什麽?”欒書問道。
樓令示意魏顆說話。
本就是魏顆要過來,他不得不開口,說道:“前來請示中軍將,我部是不是要移動到楚軍側翼。”
欒書看向樓令,問道:“是你的意思?”
“顆大夫關心戰局,我服從中軍將指派。”樓令說道。
欒書臉色不怎麽好看地說道:“這一戰必須打得更加堂堂正正。”
這是晉國君臣的意誌,更是取得的共同認知。
所以了,樓令才說魏顆是出於關心,多少也暗示欒書,關於魏顆對高層次的把握不足,不要太怪罪魏顆了。
“迴去罷。”欒書沒有多言。
樓令二話不說轉身邁步就走。
戰車迴途中間,魏顆琢磨明白怎麽迴事,對樓令說道:“多謝中軍尉方才迴護。”
樓令笑著說道:“我要是拒絕,你恐怕要認為缺少上進心,不肯把握機會。”
魏顆尷尬地笑了笑。
“這一戰的情況比較特殊,是我們與楚國時隔多年之後,再一次爆發大戰。尤其是出兵規模這麽大,天下人都在看著呢。”樓令也就隻願意說這麽多了。
剛才隻是魏顆過去,少不得被欒書訓斥。
換而言之,魏顆確確實實沒有搞清楚狀況,還以為又有了立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