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與白翟人剛開始並沒有察覺到事態的變化,他們以慣性出動與前些天差不多的兵力,抵達了以往的交戰地點。


    到了地頭之後,秦人和白翟人看到的聯軍數量與以往沒有太大的改變。


    雙方最初的交戰跟往常是老樣子,甚至連打法都一個樣。


    交戰進行約半個時辰(1小時)之後,兩邊的交戰陷入膠著,態勢開始發生了轉變。


    聯軍這邊投入更多的兵力,一開始秦軍與白翟人也跟著投入兵力增援,慢慢秦人與白翟人察覺到不對勁試圖拉開距離。


    好不容易讓秦人與白翟人麻痹大意的樓令,他怎麽可能讓秦人或白翟人成功脫離呢?


    “我方投入交戰的部隊已經達到兩萬五千,兩股敵軍被拖著的兵力約有三萬七千?”樓令對本方投入多少兵力心知肚明,敵軍就隻能是依靠目測了。


    齊國、鄭國、魯國來了一個滿編軍團,每個軍團一萬兩千五百士兵。


    衛國來了兩個“師”的兵力。


    僅是上述那些國家,合起來的總兵力為四萬兩千五百。


    再加上周王室和曹國、邾國、滕國合起來的三千四百,樓氏的六千,聯軍的總數便是將近五萬兩千名將士。


    抵達這個戰區的秦人與白翟人,前前後後加起來的總數量應該有個六萬左右?其中以白翟人占了多數。


    半個月的交戰之下,雙方陸陸續續產生傷亡,失去了有效的戰鬥力,聯軍這邊約是五千人左右,敵軍那邊該有個七八千。


    半個月的時間,敵我雙方加起來才那麽多?


    事實上,所謂的失去有效戰力,不等於已經陣亡,也能是重傷或殘廢導致無法繼續參戰。


    另外一點,以雙方參戰兵力的規模,在冷兵器時代打了半個月,失去一萬兩千左右的戰鬥力,講實話就是已經挺慘重了。


    正常情況下,數十萬大軍打個一年半載,產生的傷亡隻會有三五萬,由於一些因素無法再打下去,也就分出了勝負,真不是以某一方完全覆滅才算結束。


    曆史上就沒有以一方完全被殺光而結束的戰爭,哪怕是最終分出勝負,生存下來的人數一定比死亡數量多。至於投降之後被殺,不能算在交戰的傷亡之中。


    拿參戰雙方兵力合起來超過百萬的“長平之戰”來說,趙國參戰的軍民約為四十五萬,秦國投入戰爭的人數約有六十萬。


    在“長平之戰”中,趙軍與秦軍打了五個多月,等到趙軍糧盡突圍失敗投降,秦軍俘虜到的趙人約有四十萬。


    也就是說,趙軍與秦軍打得那麽激烈,期間還多次爆發大戰,到最後趙軍屢次突圍失敗,主將趙括戰死之後,四十五萬趙人還有四十萬左右活著。隻不過,投降之後的趙人被秦軍全員坑殺了。


    那麽激烈的戰爭,交戰雙方兵力加起來超過百萬,打了五個多月的時間,趙軍戰死了五萬人左右,秦軍的傷亡則為約是二十萬。


    注意,秦軍的數據是傷與亡,不是陣亡了二十多萬秦軍。關於秦軍此役陣亡人數,後人無法從史書找到更為詳細的數據。


    所以了,發生在“麻遂”北部的這一場戰爭,雙方打了半個月產生一萬兩千左右的傷亡,難道還不足以說明烈度嗎?


    秦軍和白翟人加起來的數量略多於聯軍,隻是聯軍的兵源素質全麵優於秦軍和白翟人。


    樓令的安排是,每天輪換部隊與秦軍、白翟人交戰。


    數量不多的秦軍哪怕想輪換也有點難,他們打了半個月,每天都要激戰之下,鬧得疲憊不堪就很正常。


    數量更多的白翟人,他們每天都要付出極為慘重的傷亡,再加上體製落後的關係,想輪換也要玩得轉,采用的是一種無序的作戰方式。


    什麽叫作無序的作戰方式?其實就是白翟的某個部落想打就上,有的部落想不打就逃避;或是總首領指派那幾個部落上陣,連總首領都未必知道自己派出了多少人手。


    所以,知道什麽叫作文明層次的優勢了嗎?體現在軍事上,說白了就是組織度以及更合理的編製。想玩奇謀之類,軍隊沒有相關的組織度,真的能玩得起來?


    至於兩宋為什麽那麽慫,他們自己的內鬥以及重文輕武隻是一些因素,更多的其實是契丹人、金人、蒙古人在軍隊的裝備和組織度、編製上並不落後那麽多,真的不能隻歸咎於兩宋的重文輕武。


    “敵軍現在投入兵力已經增加到四萬以上。”樓令召喚來幾名傳令兵,吩咐道:“讓各部緊緊咬住敵軍。”


    傳令兵得令行禮,跑去戰馬駐腳的地方,翻身上馬傳達軍令去了。


    騎馬而已,不用大驚小怪。


    現如今,每一名貴族都要學會駕車,反倒是不用學騎馬。


    隻是,由於不缺馬匹的關係,會騎馬的人並不在少數。


    騎術不錯的話,騎馬代步自然是個不錯的選擇,卻不是最優先的選擇。


    畢竟,到了有雙馬鐙和馬鞍的時代,長途騎馬趕路並不顯得輕鬆,仍舊要磨得兩隻大腿內側血肉模糊。


    時間隻是到當天的未時(13點)左右,距離日落還有兩個時辰以上。


    樓令在耐心地進行等待。


    “父親?”樓小白不是累了,純粹是等得比較煩躁,問道:“我們什麽時候出動?”


    樓令說道:“為將者,最為重要的就是耐心。你看看當前的局勢,看似敵軍被咬住,他們卻是還有一萬以上的預備部隊,有餘力接應主力撤退。”


    如果交戰態勢那麽容易被看懂,人人都能夠成為指揮官。


    樓小白隻知道打得很激烈,更多真的無法進行判斷。


    很多知識光學懂沒有用,還要會去實際運用。


    樓氏雖然沒有兵書,樓令卻是會將自己的作戰經曆寫成筆記,視作經驗其實也行,給予樓小白和其餘的子嗣觀看。


    “你多看,多學。”樓令並不奢望樓小白讀一些筆記或兵書就掌握統兵技巧。


    實際上,學了相關的知識,不過是掌握了基礎,做事的時候不用再處處碰壁,亦不像從零開始很容易被為難住。真的要把一件事情做好,離不開各種實踐。


    樓小白為了減緩緊張感,問了其它的問題,比如主戰場那邊的情況怎麽樣了。


    “以我軍的主力論,在‘麻遂’西邊的戰場或許是主戰場。敵軍有持續增援,那邊的秦軍約有五萬,不管有多少白翟人,那邊一定是主戰場。”樓令沉吟了一下,總結道:“所謂的主力,不是單指人數,要看精銳程度。另一點是目標明確,比如我們主要針對秦軍,哪裏的秦軍數量多,哪裏就是主戰場。”


    換而言之,晉國沒有把白翟當太迴事,哪怕是“麻遂”北部秦軍與白翟人加起來最多,隻要不是秦軍占了多數,主戰場隻會是秦軍數量比較多的“麻遂”西部。


    別以為這種道理很簡單,是一個人就能夠分辨得出來。


    事實上,能夠分辨出這種道理的人,他們不一定真的就有明確的目標,可以找到真正想要針對的目標。


    比如說,沒有打起來之前,或是打起來之後,怎麽去分辨哪一支敵軍才是精銳,其實就是一件挺困難的事情。


    這一次晉國高層很好辨認自己的首要目標,總之盯著秦軍的主力就可以,反而人多勢眾的白翟一方屬於次級目標。


    那是晉國多數高層的看法。


    樓令有自己的需要,比如想要獲得更多的戰俘,僅以他的私人立場而論,白翟就是首要目標了。


    “白翟很不經打,我們是不是可以尋機滅掉?”樓小白指的是,今次交戰過後,白翟不免會元氣大傷,樓氏邀請幾個家族行動,有那個能力將白翟這個勢力從地圖上抹去。


    樓令反問道:“消滅或趕跑白翟人之後呢?”


    看看戰場上白翟人的表現。


    在行軍姿態期間,多數白翟人會騎乘馬匹或牛代步,抵達戰場卻是會徒步而戰。


    那種狀態之下,白翟人的增援速度很快,奈何他們硬扛的實力太差,哪怕是占據兩倍人數優勢的情況下,仍舊會被齊軍摁在地上摩擦。


    “騎馬步兵的使用方式倒是正確了。我是不是也搞一批這樣的快速反應部隊?”樓令認為自家並不缺馬匹,挑選出兩千來匹難度不大。


    樓小白在仔細思考樓令剛才的問題。


    對啊,想要趕跑白翟人並不是難度太大,晉國為什麽允許白翟人一直棲息在大河以西呢?


    這種問題並不難想出答案,無非就是晉國看不上白翟棲息的那一片區域。


    那麽有一個衍生出來的問題,晉國能夠把白翟人趕得遠遠的,晉人不去經營那一片土地,肯定會有新的勢力補充進去。換上的新勢力要是不好對付,晉人趕跑白翟人豈不是變成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了嗎?


    樓令有問過幾名卿大夫,得到的答案或許沒有那般明確,意思則是跟上麵差不多。


    當前的晉國高層缺乏繼續開拓的熱情,他們隻想快點消化擊敗赤狄之後占領的土地,使之有所產出。


    “我們是不是有意無意在阻止狐氏向大河以西擴張?”樓小白問得比較突然。


    正在觀察戰爭態勢的樓令卻是沒有時間來多說,抬手向前一揮。


    早就在等待指令的樓氏三個“旅”,他們得到指令之後,戰車緩速移動起來打頭,後麵跟隨著本部的步兵,一塊向前進發。


    戰車肯定需要一個起步的步驟,不可能說一下子就飆起來,一般就是三四十米的加速,再以一種相對的緩速移動,需要的時候再全速衝鋒。


    由於戰車構造的問題,當前的戰車速度最快也就三十邁,更多純粹徒增顛覆的風險,後麵的士兵也很難緊緊跟隨。


    樓令與樓小白的這一乘戰車自然也在向前,隻不過並非處在隊列的最前端,位處在第二梯隊。


    這一支樓氏的晉軍,他們的行軍姿態為“品”字形態。


    事實也是那般,哪有在戰場上以一字長蛇的方式推進的呢?


    他們途經一個戰場,當地是鄭軍正在與白翟人交戰。


    其實,隻要有樓氏的一個“旅”在途經期間側擊白翟人的右翼,一定會讓這邊的白翟人亂起來,使得鄭軍獲得擊潰白翟人的機會。


    隻不過,樓令沒有選擇那樣做。


    “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趁敵軍被糾纏住,找到機會直接襲擊敵軍的營盤,不是為了幫助某個局部的友軍,去打贏那邊的局部交戰。”樓令盡可能地向樓小白解釋自己的每一個選項,到底是抱著什麽樣的目的,又是因為什麽那樣選。


    樓小白不停點頭。


    他們從一個又一個局部戰場穿梭而過,期間肯定有敵軍會想要進行攔截,隻是那些敵軍都自應不暇了,哪有餘力來攔截樓令的本部。


    樓令為了今天,足足運營了半個月。


    所以,真的不是樓令臨時起意,隻能說是計劃之內。


    “讓斥候散出去,截擊任何想要迴去通風報信的信使。”樓令隻是在重複這一道指令。


    要說當前誰家的斥候最專業,無疑是樓氏的斥候了。


    沒有太特殊的原因,諸夏列國還處在古典戰爭時代,不太忌憚被偷襲,自然也就不用刻意培養斥候。


    樓氏的斥候都會騎馬,不少也能夠做到在馬背上射箭,確實很適合用來攔截信使。


    隻是,樓令對斥候很愛惜,通常不會給斥候下達交戰指令。


    敵軍的營盤已經近在眼前。


    等樓令能夠看到敵軍營寨,其實營盤內的秦人或白翟人也就能夠看到進逼而來的晉軍。


    可能是身處營寨內的秦人或白翟人沒有收到相關匯報,他們更加沒有料到晉軍會直接襲擊己方的營寨,察覺到突然出現的晉軍向著營寨直衝而來,瞬間營地內就亂了起來。


    那種亂指的是,不知道該做什麽的人亂跑亂竄,指揮層手忙腳亂布置防禦。


    事先沒有相關準備。


    事到臨頭才想臨時發揮?


    個人的話,也許是問題不大。


    涉及到群體,看到的就是平時的訓練成果了。


    其實,哪怕是有做準備,晉軍都出現在視野範圍之內,代表著給予他們用來做反應的時間不會太多。


    “父親,敵軍出營了!”


    “他們之中有聰明人。”


    確實有秦軍和白翟人在緊急出營,一出去就直接衝向晉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耀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耀與忠誠並收藏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