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時刻準備著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作者:榮耀與忠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時間來到了新的一年。
在春播階段,包含卿大夫在內的大多數一家之主,他們返迴了自己的封地。
一天之計在於晨。
一年之計在於春。
西征的事情在去年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商討和準備,好多人也是一直待在“新田”進行商議,該想的事情已經盡可能去想,該做的準備也有了規劃。
因此,不是必須做點什麽的話,沒有一家之主敢對春播有所疏忽。
樓令自然也是返迴封地。
“父親今年要率軍出征?”樓小白又長了一歲,身高竄起一大截,十四歲該是有個一米六五的個子了。
夥食好的話,到了發育階段,個子確實是會猛漲。
比如,到了公元2021年之後,中國男性的平均身高比二十年前就增加十厘米,女性的身高增加六厘米左右。這個當然是物資得到保障之下的成果。
在春秋時代,貴族的平均身高達到一米七五左右,個別身高兩米以上,自然也存在一米七以下的男子。
由於在納賦是擇優而選的關係,列國軍中基本看不到個子矮的人,青年的身板也會顯得很是壯實。這個同樣是夥食好的原因。
並不是春秋時期的夥食普遍比較好,隻能說是優先供應給了有資格納賦的群體。他們這麽做的原因非常現實,沒有一個好身板無法在冷兵器對抗中占到優勢,身體素質差很難在戰陣上保住自己的小命。
“小白的個子一定能夠長到一米九以上。”樓令有在做衡量度,隻是不敢保證跟現代一樣。
在單位上麵,樓令已經在樓氏內部推廣毫米、厘米、米、裏、公裏,隻不過從“毫米”這個單位開始,由於是“重新”設定的關係,真不敢保證跟現代是一迴事。
也就是說,樓令在製定標準,至於這個標準是不是現代的標準就很難說了。
如果樓令製定的這個“標準”普及出去,並且一直傳承下去,他就是第一個製定標準的人,流行的也是他所製定的標準了。
樓小白看到自己的父親在出神,抿了抿嘴沒有再問。
到了樓小白的年紀,正是對世界感到最為好奇的時候,肯定想要多接觸外界。
樓令迴過神來,想起了兒子剛才說的話,仔細思考了一番,說道:“你可以隨我出征。”
“啊?”樓小白先是有點沒有反應過來,反應過來之後,極為驚喜地說道:“謝謝父親!”
這一次西征,晉國將出動中軍、下軍和新軍,上軍則是會安置在晉國南部。
上軍的那種安排是在防著楚國,再來就是盯緊其餘列國,防止晉軍與秦軍大戰的時候,有諸侯不老實。
晉軍的編製已經擴編,一個滿編軍團達到三萬七千五百戰兵,為周禮製度下的三個軍團總合。
欒書已經對所有一家之主發出警告,受到征召被安排帶上多少部隊,部隊又該是什麽質量,等等一係列有著明細的要求。
那些要求的一部分還是樓令幫忙完善。
例如說,某個家族需要出動一個“旅”的兵力,他這個“旅”裏麵的“士”不能少於兩百,到了“徒”不能低於七百,其餘可以是“羨”。
然後,一個“旅”裏麵至少要有五十名披甲的人,等等之類。
有了明確的要求,誰要是無法辦到,將視情況作出處罰。
當然了,所謂的“披甲”可有是布甲或木甲、竹甲,要是規定起碼皮甲起步,還必須是甲士的級別,郤氏都拿不出兩百名甲士來。
那個不是在開玩笑!
並非披上甲胄就是甲士,需要披上多少層甲,連帶武器負重多少斤,隨後又在跑個多少裏之後仍有作戰的能力,本身掌握著何等的格鬥技巧,才能夠算是一名甲士。
很多人能夠負重百斤或以上的斤數,但是更多的人負重百斤走兩步都困難,跑個幾十米都要氣喘籲籲。
另外,許許多多的人哪怕不負重跑個幾百米之後,他們都能夠被輕輕一推就倒。
那種身體素質別說是當兵了,跟人打架都是輸的概率極大。
樓令帶著樓小白巡視封地。
沒有魂穿之前,樓令並不會農耕。
魂穿之後,樓氏一開始的條件並不好,樓令倒是學會了農耕。
到了樓小白出生,樓氏的條件開始變好,樓小白其實並沒有親自下地農耕過。
在發展自己的家族上麵,不需要去進行作秀,樓令和樓小白也就不用每到了一個地頭,卷起裙擺和褲腿下田。
他們隻需要管好相關的負責人,看好實際開展農耕的田畝數量以及每一畝的收成,其實也就足夠了。
事實也是那樣,隻要知道每畝的大概產出,再看實際產出怎麽樣,一下子就能夠分辨出誰不用心。
一旦有什麽不對,樓令不會去處置幹農活的人,隻會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
至於相關負責人怎麽去追究真正幹活的人,樓令卻是會進行幹涉。
說白了就是,樓令隻需要盯緊各階層的負責人,適當為黎庶階層做主,家族不會亂到哪裏去。
如果樓氏發展到現階段,樓令還需要盯著所有人,他哪來那種精力嘛!
樓氏現在有“太原”、“平陵”、“瓜衍”、“呂”四塊封地,其中發展得最好的當屬“平陵”這一塊封地,以“瓜衍”和“呂”的發展最為不變。
近些年,樓氏主要發展“太原”那邊。
五年的時間過去,樓氏已經在“太原”完成築城,開墾出來的耕田不下於三十萬畝。
同時,樓氏一共有八萬多的總人口,其中有四萬集中在“太原”這一塊封地。
這一次,樓令主要的視察地點不是在“太原”那邊。
“我們需要鹽巴,大量的鹽巴。”樓令正在‘平陵’這邊。
因為“平陵”是樓令獲得的第一塊封地,它的發展必定是會比較多樣性。
樓令在後麵又獲得那些封地,想要進行什麽試錯的時候,一樣是會安排在“平陵”附近。
這個跟“平陵”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有極大關係,它在汾水的邊上,旁邊還有一座範圍極廣的無名湖泊。
樓令在晉景公那裏獲得了對湖泊的使用權利,後麵晉景公並未收迴去。到了晉君壽曼的時代,樓氏對湖泊的使用權利,暫時也沒有被收迴。
將近七八年的經營,樓氏在湖泊發展出了規模的漁業。
船當然是沒有多少,有船也是小船。
舟的數量很多,原因是它製作的難度比較小。
因為大肆開展漁業的關係,每到適合漁業的季節,樓氏都會有數量極大的漁產。
魚嘛,想要讓它活著運輸,哪怕是到了現代,門檻並不是誰都能邁過,投入方麵也比較大。
死了的魚?沒幾天就要臭了。
至於說冰鎮了再運輸?就算樓令會用硝來製冰,沒必要這麽搞啊!
樓令要大量的鹽巴做什麽?他沒有發瘋,想要在這個鹽巴比魚更貴的時代,大肆搞鹹魚產業。
“父親是想找借口,從齊國獲取到更多的鹽巴?”樓小白聽懂了,也說破了。
製作什麽鹹魚啊?搞魚幹產業就好了。
所以是,樓令真就想找個借口從齊國獲取到更多的鹽巴而已。
而齊國那邊,他們因為是產鹽大國的關係,鹽巴的價格要進行區分。也就是鹽巴在某些人那邊是想要多少有多少,該吃不吃鹽巴的人則是依舊吃不起。
樓令要找到就是那些想要多少鹽巴都能提供的人,以最為便宜的價格得到鹽巴,獲得之後部分自用,其餘找合適的地方出售。
因為晉國本身有鹽池的關係,樓令肯定不會在晉國內部大肆販賣鹽巴,最為合適的出售對象一定是負責邦交的那些小國,再來就是狐氏了。
到了樓令現如今的地位,樓氏在鹽池肯定也有份額,能夠獲得的鹽巴數量隻能說合適。
而在晉國內部,包括好些列國,占據鹽巴市場份額的一定是一國之君。
“在‘太原’開發起來之後,我們家已經不是那麽缺糧,隻是積累仍舊堪憂。”樓令並不喜歡庫存無法應付天災的這種局麵。
整個春秋時期,其實並不是沒有出現過大饑荒,隻是史料上少有記載。
為什麽呢?因為史書都是記載大人物,一定是困難到影響到大人物的生活質量,史書上麵才會記載幾筆。如果隻有黎庶受苦,要麽是一個字都不記載,不然就是幾個字概括了。
所以說,史書盡是帝王將相家內事,很難說有什麽錯。
春耕結束。
各個受到征召的家族,他們馬上投入到備戰當中。
主家隻負責發出征召令,接到征召令的家庭則是需要忙碌更多。
隻不過,並非新晉的“士”或“徒”的話,他們到了新的一年就會做相關準備,免得接到征召令手忙腳亂。
今年有點特別。
欒書出台了相關的方案,各個家族需要征召大批的“羨”出征。
那個“羨”有別於“士”和“徒”,他們本身屬於一個家族的屬民,大多數沒有屬於自己的財產,自然也就無法自行武裝,別說是自己承擔出征期間的後勤保障了。
因為“羨”是亦兵亦農的預備役,他們的武器和後勤保障都需要主家來提供,好多家族一下子承擔不起來,隻能是糊弄自己也糊弄高層了。
“父親,我們需要集結多少人馬?”樓小白對這一次出征充滿了期待。
樓令看了樓小白一眼,重新將視線轉到文牘上麵,問道:“你自認為能夠統率多少兵力?”
樓小白先是唿吸一窒,再不那麽確定地說道:“一個‘卒’,可以嗎?”
晉國的編製在擴編之後,一個“卒”有三百名戰兵。
在教育兒子上麵,樓令肯定想要用心教導,要命的地方在於樓令太過忙碌,隻能讓樓小白跟著族人一塊在學堂學習。
樓令平時會給樓小白布置額外的功課,隨後再進行驗收。
當然了,隻要樓令有時間,一定會給樓小白開小灶。
樓令的其餘子嗣,他們一樣會有額外的功課和被開小灶,隻是樓令進行了針對性的布置,跟讓樓小白更全麵一些不一樣。
那種教育方式在現代的西方被稱為“精英教育”,所謂的“精英教育”追求的就是術業有專攻這一特點。
樓令魂穿之初,統率的就是一個“卒”的兵力。
當時的樓令懂個屁的統率軍隊,完全就是不得不承擔起來,再去進行搏命。
老子的奮鬥就是為了給下一代創造更好的條件,子嗣獲得來自父輩的扶持屬於理所當然。
樓令笑著說道:“我給你一個‘旅’。”
“真的?!”樓小白先是驚喜,隨後很是明白地說道:“還是不了,我先從一個‘卒’開始帶。”
樓令很認真地說道:“就一個‘旅’。”
有些人需要一步一個腳印。
有的人卻是注定要大跨步往前走!
樓小白深唿吸一口氣,保證似得說道:“一定不讓父親失望!”
也就是樓令仗著自己年輕,同時他也會在旁邊看著,不怕樓小白犯下致命的錯誤。
說白了就是家大業大,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讓子嗣冒險,好過等老子人不在之後,子嗣沒有人進行兜底。
樓令已經下達了征召令,一次征召出了三個“旅”的部隊。
明明中軍尉征召多少部隊都可以,樓令為什麽這一次征召這麽多?
因為樓氏雖然有那些交好的卿位家族,到了現階段必須亮一亮肌肉了!
三個“旅”的兵力看似不多,在眾多的中等家族之中卻是顯得極多。
另外,樓氏能夠征召的兵力已經增加到一個“師”,裏麵當然是“羨”的數量占了多數。
樓令統率三個“旅”出征之後,還需要留著兩個“旅”看著北部,避免狐氏或是哪個遊牧族裔突然襲擊。
晉國各個家族的兵力會先匯聚到“新田”郊外,必然進行正式的誓師,隨後由晉君壽曼進行統率,開拔前往“麻遂”這個地點。
而在事先,晉國已經派出使者前往秦國都城“雍”了。
充當使者的人來自魏氏,他叫相,是魏錡的兒子。
並不熟知春秋時代曆史的樓令,他並不知道接下來將發生名留千古的事件……
時間來到了新的一年。
在春播階段,包含卿大夫在內的大多數一家之主,他們返迴了自己的封地。
一天之計在於晨。
一年之計在於春。
西征的事情在去年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商討和準備,好多人也是一直待在“新田”進行商議,該想的事情已經盡可能去想,該做的準備也有了規劃。
因此,不是必須做點什麽的話,沒有一家之主敢對春播有所疏忽。
樓令自然也是返迴封地。
“父親今年要率軍出征?”樓小白又長了一歲,身高竄起一大截,十四歲該是有個一米六五的個子了。
夥食好的話,到了發育階段,個子確實是會猛漲。
比如,到了公元2021年之後,中國男性的平均身高比二十年前就增加十厘米,女性的身高增加六厘米左右。這個當然是物資得到保障之下的成果。
在春秋時代,貴族的平均身高達到一米七五左右,個別身高兩米以上,自然也存在一米七以下的男子。
由於在納賦是擇優而選的關係,列國軍中基本看不到個子矮的人,青年的身板也會顯得很是壯實。這個同樣是夥食好的原因。
並不是春秋時期的夥食普遍比較好,隻能說是優先供應給了有資格納賦的群體。他們這麽做的原因非常現實,沒有一個好身板無法在冷兵器對抗中占到優勢,身體素質差很難在戰陣上保住自己的小命。
“小白的個子一定能夠長到一米九以上。”樓令有在做衡量度,隻是不敢保證跟現代一樣。
在單位上麵,樓令已經在樓氏內部推廣毫米、厘米、米、裏、公裏,隻不過從“毫米”這個單位開始,由於是“重新”設定的關係,真不敢保證跟現代是一迴事。
也就是說,樓令在製定標準,至於這個標準是不是現代的標準就很難說了。
如果樓令製定的這個“標準”普及出去,並且一直傳承下去,他就是第一個製定標準的人,流行的也是他所製定的標準了。
樓小白看到自己的父親在出神,抿了抿嘴沒有再問。
到了樓小白的年紀,正是對世界感到最為好奇的時候,肯定想要多接觸外界。
樓令迴過神來,想起了兒子剛才說的話,仔細思考了一番,說道:“你可以隨我出征。”
“啊?”樓小白先是有點沒有反應過來,反應過來之後,極為驚喜地說道:“謝謝父親!”
這一次西征,晉國將出動中軍、下軍和新軍,上軍則是會安置在晉國南部。
上軍的那種安排是在防著楚國,再來就是盯緊其餘列國,防止晉軍與秦軍大戰的時候,有諸侯不老實。
晉軍的編製已經擴編,一個滿編軍團達到三萬七千五百戰兵,為周禮製度下的三個軍團總合。
欒書已經對所有一家之主發出警告,受到征召被安排帶上多少部隊,部隊又該是什麽質量,等等一係列有著明細的要求。
那些要求的一部分還是樓令幫忙完善。
例如說,某個家族需要出動一個“旅”的兵力,他這個“旅”裏麵的“士”不能少於兩百,到了“徒”不能低於七百,其餘可以是“羨”。
然後,一個“旅”裏麵至少要有五十名披甲的人,等等之類。
有了明確的要求,誰要是無法辦到,將視情況作出處罰。
當然了,所謂的“披甲”可有是布甲或木甲、竹甲,要是規定起碼皮甲起步,還必須是甲士的級別,郤氏都拿不出兩百名甲士來。
那個不是在開玩笑!
並非披上甲胄就是甲士,需要披上多少層甲,連帶武器負重多少斤,隨後又在跑個多少裏之後仍有作戰的能力,本身掌握著何等的格鬥技巧,才能夠算是一名甲士。
很多人能夠負重百斤或以上的斤數,但是更多的人負重百斤走兩步都困難,跑個幾十米都要氣喘籲籲。
另外,許許多多的人哪怕不負重跑個幾百米之後,他們都能夠被輕輕一推就倒。
那種身體素質別說是當兵了,跟人打架都是輸的概率極大。
樓令帶著樓小白巡視封地。
沒有魂穿之前,樓令並不會農耕。
魂穿之後,樓氏一開始的條件並不好,樓令倒是學會了農耕。
到了樓小白出生,樓氏的條件開始變好,樓小白其實並沒有親自下地農耕過。
在發展自己的家族上麵,不需要去進行作秀,樓令和樓小白也就不用每到了一個地頭,卷起裙擺和褲腿下田。
他們隻需要管好相關的負責人,看好實際開展農耕的田畝數量以及每一畝的收成,其實也就足夠了。
事實也是那樣,隻要知道每畝的大概產出,再看實際產出怎麽樣,一下子就能夠分辨出誰不用心。
一旦有什麽不對,樓令不會去處置幹農活的人,隻會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
至於相關負責人怎麽去追究真正幹活的人,樓令卻是會進行幹涉。
說白了就是,樓令隻需要盯緊各階層的負責人,適當為黎庶階層做主,家族不會亂到哪裏去。
如果樓氏發展到現階段,樓令還需要盯著所有人,他哪來那種精力嘛!
樓氏現在有“太原”、“平陵”、“瓜衍”、“呂”四塊封地,其中發展得最好的當屬“平陵”這一塊封地,以“瓜衍”和“呂”的發展最為不變。
近些年,樓氏主要發展“太原”那邊。
五年的時間過去,樓氏已經在“太原”完成築城,開墾出來的耕田不下於三十萬畝。
同時,樓氏一共有八萬多的總人口,其中有四萬集中在“太原”這一塊封地。
這一次,樓令主要的視察地點不是在“太原”那邊。
“我們需要鹽巴,大量的鹽巴。”樓令正在‘平陵’這邊。
因為“平陵”是樓令獲得的第一塊封地,它的發展必定是會比較多樣性。
樓令在後麵又獲得那些封地,想要進行什麽試錯的時候,一樣是會安排在“平陵”附近。
這個跟“平陵”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有極大關係,它在汾水的邊上,旁邊還有一座範圍極廣的無名湖泊。
樓令在晉景公那裏獲得了對湖泊的使用權利,後麵晉景公並未收迴去。到了晉君壽曼的時代,樓氏對湖泊的使用權利,暫時也沒有被收迴。
將近七八年的經營,樓氏在湖泊發展出了規模的漁業。
船當然是沒有多少,有船也是小船。
舟的數量很多,原因是它製作的難度比較小。
因為大肆開展漁業的關係,每到適合漁業的季節,樓氏都會有數量極大的漁產。
魚嘛,想要讓它活著運輸,哪怕是到了現代,門檻並不是誰都能邁過,投入方麵也比較大。
死了的魚?沒幾天就要臭了。
至於說冰鎮了再運輸?就算樓令會用硝來製冰,沒必要這麽搞啊!
樓令要大量的鹽巴做什麽?他沒有發瘋,想要在這個鹽巴比魚更貴的時代,大肆搞鹹魚產業。
“父親是想找借口,從齊國獲取到更多的鹽巴?”樓小白聽懂了,也說破了。
製作什麽鹹魚啊?搞魚幹產業就好了。
所以是,樓令真就想找個借口從齊國獲取到更多的鹽巴而已。
而齊國那邊,他們因為是產鹽大國的關係,鹽巴的價格要進行區分。也就是鹽巴在某些人那邊是想要多少有多少,該吃不吃鹽巴的人則是依舊吃不起。
樓令要找到就是那些想要多少鹽巴都能提供的人,以最為便宜的價格得到鹽巴,獲得之後部分自用,其餘找合適的地方出售。
因為晉國本身有鹽池的關係,樓令肯定不會在晉國內部大肆販賣鹽巴,最為合適的出售對象一定是負責邦交的那些小國,再來就是狐氏了。
到了樓令現如今的地位,樓氏在鹽池肯定也有份額,能夠獲得的鹽巴數量隻能說合適。
而在晉國內部,包括好些列國,占據鹽巴市場份額的一定是一國之君。
“在‘太原’開發起來之後,我們家已經不是那麽缺糧,隻是積累仍舊堪憂。”樓令並不喜歡庫存無法應付天災的這種局麵。
整個春秋時期,其實並不是沒有出現過大饑荒,隻是史料上少有記載。
為什麽呢?因為史書都是記載大人物,一定是困難到影響到大人物的生活質量,史書上麵才會記載幾筆。如果隻有黎庶受苦,要麽是一個字都不記載,不然就是幾個字概括了。
所以說,史書盡是帝王將相家內事,很難說有什麽錯。
春耕結束。
各個受到征召的家族,他們馬上投入到備戰當中。
主家隻負責發出征召令,接到征召令的家庭則是需要忙碌更多。
隻不過,並非新晉的“士”或“徒”的話,他們到了新的一年就會做相關準備,免得接到征召令手忙腳亂。
今年有點特別。
欒書出台了相關的方案,各個家族需要征召大批的“羨”出征。
那個“羨”有別於“士”和“徒”,他們本身屬於一個家族的屬民,大多數沒有屬於自己的財產,自然也就無法自行武裝,別說是自己承擔出征期間的後勤保障了。
因為“羨”是亦兵亦農的預備役,他們的武器和後勤保障都需要主家來提供,好多家族一下子承擔不起來,隻能是糊弄自己也糊弄高層了。
“父親,我們需要集結多少人馬?”樓小白對這一次出征充滿了期待。
樓令看了樓小白一眼,重新將視線轉到文牘上麵,問道:“你自認為能夠統率多少兵力?”
樓小白先是唿吸一窒,再不那麽確定地說道:“一個‘卒’,可以嗎?”
晉國的編製在擴編之後,一個“卒”有三百名戰兵。
在教育兒子上麵,樓令肯定想要用心教導,要命的地方在於樓令太過忙碌,隻能讓樓小白跟著族人一塊在學堂學習。
樓令平時會給樓小白布置額外的功課,隨後再進行驗收。
當然了,隻要樓令有時間,一定會給樓小白開小灶。
樓令的其餘子嗣,他們一樣會有額外的功課和被開小灶,隻是樓令進行了針對性的布置,跟讓樓小白更全麵一些不一樣。
那種教育方式在現代的西方被稱為“精英教育”,所謂的“精英教育”追求的就是術業有專攻這一特點。
樓令魂穿之初,統率的就是一個“卒”的兵力。
當時的樓令懂個屁的統率軍隊,完全就是不得不承擔起來,再去進行搏命。
老子的奮鬥就是為了給下一代創造更好的條件,子嗣獲得來自父輩的扶持屬於理所當然。
樓令笑著說道:“我給你一個‘旅’。”
“真的?!”樓小白先是驚喜,隨後很是明白地說道:“還是不了,我先從一個‘卒’開始帶。”
樓令很認真地說道:“就一個‘旅’。”
有些人需要一步一個腳印。
有的人卻是注定要大跨步往前走!
樓小白深唿吸一口氣,保證似得說道:“一定不讓父親失望!”
也就是樓令仗著自己年輕,同時他也會在旁邊看著,不怕樓小白犯下致命的錯誤。
說白了就是家大業大,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讓子嗣冒險,好過等老子人不在之後,子嗣沒有人進行兜底。
樓令已經下達了征召令,一次征召出了三個“旅”的部隊。
明明中軍尉征召多少部隊都可以,樓令為什麽這一次征召這麽多?
因為樓氏雖然有那些交好的卿位家族,到了現階段必須亮一亮肌肉了!
三個“旅”的兵力看似不多,在眾多的中等家族之中卻是顯得極多。
另外,樓氏能夠征召的兵力已經增加到一個“師”,裏麵當然是“羨”的數量占了多數。
樓令統率三個“旅”出征之後,還需要留著兩個“旅”看著北部,避免狐氏或是哪個遊牧族裔突然襲擊。
晉國各個家族的兵力會先匯聚到“新田”郊外,必然進行正式的誓師,隨後由晉君壽曼進行統率,開拔前往“麻遂”這個地點。
而在事先,晉國已經派出使者前往秦國都城“雍”了。
充當使者的人來自魏氏,他叫相,是魏錡的兒子。
並不熟知春秋時代曆史的樓令,他並不知道接下來將發生名留千古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