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可別被餡餅砸死了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作者:榮耀與忠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多數父母奮鬥了一輩子,其實都是在為子孫後代進行積累。這多少也算是一個循環,原因是誰都有父母,想來也會有後代。
為了後代而進行奮鬥?成長階段不會有這種想法,乃至於會將長輩的付出視作理所當然。要等到自己有了後代,才明白作為長輩的心理。
“我何嚐不是為了子嗣而在進行各種努力呢?”樓令知道自己大概也是這種角色了。
什麽意思?意思就是,樓令需要幾乎從零奮鬥,他這一代新晉崛起,天花板已經擺在那裏,很難將天花板撐得更高了。
那個也是春秋時代所限製。
怎麽說呢?比如,隻是一種比如……
比如,樓令再發展個二十來年,治下人口數十萬,能夠爆出十來萬軍隊,他能不能嚐試篡了晉國?答案是不能!
如果樓令篡了晉國,下場必然是被諸侯圍攻,以當代的局麵看,天時和人心都不會在樓令這邊。
天時當然是指列國實力尚存,有人篡國的話,哪怕諸侯互相間有仇,一定會聯合誅滅篡國的叛逆者。
人心就顯得更為現實一些,樓令雖然被認可為杞國公族後裔,關鍵年代過於久遠,考證下來的祖先也顯得無足輕重。在這種情況下,樓氏內部眾人都對篡國都會心中惴惴,不可能全部鐵了心悶頭走到底的。
如果樓令蓄積了足夠的實力出去立國呢?這樣做的可行性要比篡國大許多。
隻不過,前提是在周天子那邊獲得爵位,哪怕隻是一個子爵。
問題又來了,樓氏帶著名下的封地立國,一定會變成晉國的死敵。
那麽,樓氏能夠扛得住晉國的報複嗎?別說晉國還有一大幫的小弟了。
所以了,樓令自立的前提是晉國內亂嚴重,或是晉國徹底衰弱下去,要不然純純就是找死。
在樓令這一代,無論篡國或是自立的風險性都極大,另一個層麵來講就是並非絲毫沒有機會,看就看局勢的走向了。
更多的層麵上,樓令是奔著為子孫打牢基礎的方向在做事,核心就隻有一個:圖強!
“十五年不到的時間,從一個百多人的村子發展到擁有八萬多人,我是獨一份了吧?”樓令真找不到另外一個例子。
這個例子包括,發展起來之後不被過分針對,有繼續安穩發展的空間。
樓令知道當初自己走得一步棋很對,也就是獲得杞國公族後裔的身份。
事實上,要不是樓令有那一層身份,他連司馬一職都無法擔任。
沒有辦法的事情,春秋真的是一個講血統的時代,有能力就是比不上有好的血統!
說白了就是階層固化而已,春秋時代看血統,以後看資本,沒有資本想成功就是做夢。
樓令忙碌了十來天,期間還要應付各個貴族的投訴。
他們投訴什麽?當然是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上交的時候質量怎麽樣,分配到的戰俘、戰利品質量太差,等等之類了。
“不用管他們。也就一張嘴逼逼叨,什麽都改變不了。”郤至邀請樓令到家中作客,聊到樓令被投訴的事情。
那些貴族向誰投訴?走程序是先找司馬,由司馬上報給兼任“士師”的卿大夫,隨後兼任“士師”的卿大夫上稟給一國之君。
晉國現任的司馬已經變成程滑,他是旬氏小宗程氏的族人。
在晉國,兼任“士師”的人隻會是來自範氏,士燮得到程滑的匯報選擇壓了下來。
晉君壽曼知道樓令被投訴了嗎?他不算是長在深宮,身邊也有一幫寵臣作為班底,自然有自己的消息來源渠道,怎麽可能不知道樓令被投訴了呢?
那麽,覺得受到不公待遇的貴族,他們的投訴有用嗎?反正樓令沒有受到來自晉君壽曼的警告,甚至士燮或程滑都沒有進行召喚問詢。
簡單來說就是,樓令喂飽了高層。而這些高層是真正能夠進行處置的群體,他們要是不做處置,投訴方也就隻能是進行投訴,壓根得不到什麽迴饋。
“所有時代都是這樣子的。”樓令心想,也真的沒有把收到的投訴太當迴事。
樓令非常明白一點,那些進行投訴的貴族也知道投訴不會有什麽用,隻是進行自己的發聲,沒有更多的奢望。
他們起碼還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事後也不會遭到報複,更多時代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連發聲渠道都不會有。
“你怎麽給那些人不錯的分配呢?”郤至說的是晉君壽曼的其餘寵臣。
樓令就知道郤至有機會了會問,說道:“我不這麽做,不會有下一次被投訴的機會了。”
什麽意思?
郤至秒懂,點了點頭,撇了撇嘴,說道:“我家都忌憚,沒有理由你不忌憚。”
他們必須忌憚君權,要是表現得對君權沒有絲毫顧忌,會跳腳的人絕對不在少數。
樓令主動問道:“卿位確認下來嗎?”
這一次,晉國狠狠地教訓了秦國,順便對白翟進行了削弱。
那對晉國新一波的動作隻是一個開始,接下來的動作會更大!
解決完了來自西邊的麻煩,晉國將要集中力量與楚國爭霸,免不了也要收拾中原的一些國家。
由於有明確的目標,新一輪卿位變動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一些在其位又顯得不合理的人退位,由新的人選遞補而上。
郤至卻是說道:“中軍將擱置了卿位變動。”
這……
樓令一時間有點難以理解。
“中軍將以為還是需要繼續征討秦國,直至確認秦國無法搗亂。”郤至看樣子支持欒書的這個決定?
樓令說道:“秦國這一次損失了將近兩萬四千人,有能力……”,說到這裏,他停了下來,好一會才繼續說道:“我理解了,秦國做出了必要的損失,實際上內部更團結了。”
“就是這麽迴事!”郤至就知道樓令能夠猜得出來。
關於秦國那邊怎麽迴事,相關的信息還要更晚之後才能傳過來。
參加那一戰的秦軍成份,晉國這邊卻是能夠根據俘虜的狀況進行分辨,得出的結論是兵員素質極差,大部分屬於剛歸化不久的新秦人。
簡而言之就是,秦國的主力其實沒有折損多少,他們借機丟出了那些潛在威脅的人群。
“這樣看,不是明年就是後年,要再次西征啊?”樓令問道。
郤至沒有給予答案,漫不經心地說道:“誰能知道呢。”
那就是晉國確認要再次西征,他們又不想率軍入侵秦國腹地,隻有秦國有意集結精銳進行交戰,戰爭才會打起來了。
“說來也是,目前的戰爭基本不以侵奪對方多少疆域或城池為目的,更多是抱著打服對方或是打得對方無力再次交戰為目標。”
“秦國的兩大聚集地,一個在‘雍’,另一個在‘冀’。”
“即便是‘雍’也遠在‘新田’至少三千裏之外,晉軍要是打到‘雍’附近,哪怕最後晉軍取得勝利,該有多少中小家族會被後勤給拖垮啊?”
樓令知道晉國高層的顧慮很有必要,思來想去搞得苦笑出聲。
郤至不知道樓令為什麽發出苦笑,也不想去問。
近來,晉國發生的事情一點都不少,與秦國、白翟的一戰並不算什麽大事。
要說什麽事情最需要特別說,隻有欒書對郤錡認慫,交出了屬於中軍將的部分權力了。
欒書交出去的權力,包括集結大軍進行國戰以及很大一部分的邦交權。
因為郤錡強勢取得了成效的關係,作為郤氏一員的郤至自然獲利。
現階段,郤至將作為晉國的“總外交官”身份,協調各個家族的對外邦交。
郤至今天喊樓令過來,目的之一就是分派任務。
“什麽?我?確認是我出使齊國?”樓令驚訝到指著自己的鼻子。
以潛規則而論,郤氏負責與齊國進行邦交,哪怕是有著這樣那樣的麻煩,齊國該給郤氏的好處一點都不能少。一旦齊國給少了,郤氏會給齊國小鞋穿。換作齊國一點不給,該是晉國發兵攻打齊國了。
郤至笑眯眯地反問:“為什麽不能是你呢?”
樓令必須問清楚,也就問道:“也就是,以後由我負責來與齊國進行邦交?”
郤至給了明確的答案:“是!”
因為答案足夠明確的關係,搞得樓令整個人都懵了。
必須再強調一次!
也就是,晉國哪個家族與哪個國家進行邦交,真的不是僅僅履行公務。
負責與哪個國家對接的家族,他們可以從那個國家合情合理獲得好處,同時也將擔負起相應的協調工作,諸如他們今年交多少分量的上貢,召喚這個國家進行什麽外交活動,需要時出動多少兵力助戰,等等之類。
“你……”樓令真的是太驚訝了,以至於一時間失去語言能力似得:“我……”
知道負責與齊國進行邦交能夠獲得什麽好處嗎?
齊國肯定打不過晉國。
可是,齊國對上大多數國家,該是變成齊國能將那些國家摁在地上暴揍了。
然後,齊國是目前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能夠與齊國比肩的不是晉國,也不是楚國,相反是看上去不怎麽起眼的宋國。
晉國的強大不在經濟,也不在各種資源的產出或儲備,完全是靠軍事實力在撐著。
楚國則是顯得均衡一些,資源的產出配上相應的軍事實力,有了楚國的強大。
當然,不能說晉國隻有軍事實力強大,憑借軍事實力占奪來的各方資源肯定也要算在其中。
那樣一搞,晉國有了明顯的缺點,一旦失去來自列國的上貢,隻能是表現得窮橫窮橫,活成曾經討厭的秦國那副模樣。
樓令從郤至那邊離開,整個人還是顯得暈懵暈懵的狀態。
“不是……,憑什麽啊?”樓令實在搞不懂郤氏將齊國的邦交移過來,到底是怎麽想的。
後麵,樓令在參與社交期間,慢慢得知郤至重新給所有家族進行了邦交上麵的分配。
有些家族本來是負責與哪個國家的邦交不變。
有些家族被剝奪了對外邦交的權利。
一些家族負責邦交的國家進行了交換。
搞清楚怎麽迴事的樓令心理壓力變得極大!
“這一波下來,我看似占了極大的便宜,日後的麻煩卻是不小啊!”樓令到現在已經搞清楚齊國是一個什麽樣的國家了。
真要有一種評價,齊國就是一個叛逆的孩子。
那是齊國一直不忘恢複霸權,時時刻刻想要挑戰晉國成為中原霸主,繼而爭奪天下霸主的寶座。
抱著那種心態的齊國,他們的君臣時不時就要跳一下,真不是一次就能夠完全鎮壓下去。
所以,要是能夠壓得住齊國,每一年都能夠獲得份額極大的好處,還能夠從齊國調兵來進行助戰;換作壓不住齊國,需要承擔的罪責不會小,付出的代價一定很大。
恰恰因為知道其中的難度,樓令才會有極大的心理壓力。
“我應該加快預備役的建設了!”樓令有了這樣的覺悟。
郤氏有那個實力隨時去鎮壓齊國,他們之所以選擇將齊國邦交權移交,以樓令對郤錡、郤至的了解,認為大概率是兩兄弟不想太過分心,並不是要坑了樓氏。
然而,郤錡和郤至不想坑了樓氏,也要樓氏有那份實力去扛起來。
風險越大,收獲越大,不對嗎?
“風浪越大魚越貴啊!”樓令想到了這個梗。
在樓令想要迴去封地的時候,他的請求卻是遭到了晉君壽曼、欒書、士燮、郤錡的一致反對。
“秦國已經發布動員令,明年必然東出。我們需要謹慎應對,你哪能迴去封地?”這是欒書的說法。
晉君壽曼不願意樓令離開的理由有點那什麽,他要求蓋新的宮闕,得知樓令對一些建設很拿手,希望樓令能夠參與其中。
士燮與郤錡則是需要樓令在擴軍事宜上幫忙,他們甚至想從樓令這裏求得關於預備役該怎麽建設的方法。
倒不是範氏或郤氏知道樓令有成熟的方案,他們就是看到樓令將樓氏的軍事相關布置得那麽好,自家手忙腳亂之下的一種應對措施而已。
對於範氏或郤氏來說,遇到了難題,知曉樓令能夠幫得上忙,求助樓令去解決麻煩,沒有什麽不對的地方。
畢竟,需要都是互相的,人情也是在一次次互相幫忙中建立起來。
“我想安穩地專注自家,怎麽就那麽難呢!”樓令感到無比的苦惱。
為了後代而進行奮鬥?成長階段不會有這種想法,乃至於會將長輩的付出視作理所當然。要等到自己有了後代,才明白作為長輩的心理。
“我何嚐不是為了子嗣而在進行各種努力呢?”樓令知道自己大概也是這種角色了。
什麽意思?意思就是,樓令需要幾乎從零奮鬥,他這一代新晉崛起,天花板已經擺在那裏,很難將天花板撐得更高了。
那個也是春秋時代所限製。
怎麽說呢?比如,隻是一種比如……
比如,樓令再發展個二十來年,治下人口數十萬,能夠爆出十來萬軍隊,他能不能嚐試篡了晉國?答案是不能!
如果樓令篡了晉國,下場必然是被諸侯圍攻,以當代的局麵看,天時和人心都不會在樓令這邊。
天時當然是指列國實力尚存,有人篡國的話,哪怕諸侯互相間有仇,一定會聯合誅滅篡國的叛逆者。
人心就顯得更為現實一些,樓令雖然被認可為杞國公族後裔,關鍵年代過於久遠,考證下來的祖先也顯得無足輕重。在這種情況下,樓氏內部眾人都對篡國都會心中惴惴,不可能全部鐵了心悶頭走到底的。
如果樓令蓄積了足夠的實力出去立國呢?這樣做的可行性要比篡國大許多。
隻不過,前提是在周天子那邊獲得爵位,哪怕隻是一個子爵。
問題又來了,樓氏帶著名下的封地立國,一定會變成晉國的死敵。
那麽,樓氏能夠扛得住晉國的報複嗎?別說晉國還有一大幫的小弟了。
所以了,樓令自立的前提是晉國內亂嚴重,或是晉國徹底衰弱下去,要不然純純就是找死。
在樓令這一代,無論篡國或是自立的風險性都極大,另一個層麵來講就是並非絲毫沒有機會,看就看局勢的走向了。
更多的層麵上,樓令是奔著為子孫打牢基礎的方向在做事,核心就隻有一個:圖強!
“十五年不到的時間,從一個百多人的村子發展到擁有八萬多人,我是獨一份了吧?”樓令真找不到另外一個例子。
這個例子包括,發展起來之後不被過分針對,有繼續安穩發展的空間。
樓令知道當初自己走得一步棋很對,也就是獲得杞國公族後裔的身份。
事實上,要不是樓令有那一層身份,他連司馬一職都無法擔任。
沒有辦法的事情,春秋真的是一個講血統的時代,有能力就是比不上有好的血統!
說白了就是階層固化而已,春秋時代看血統,以後看資本,沒有資本想成功就是做夢。
樓令忙碌了十來天,期間還要應付各個貴族的投訴。
他們投訴什麽?當然是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上交的時候質量怎麽樣,分配到的戰俘、戰利品質量太差,等等之類了。
“不用管他們。也就一張嘴逼逼叨,什麽都改變不了。”郤至邀請樓令到家中作客,聊到樓令被投訴的事情。
那些貴族向誰投訴?走程序是先找司馬,由司馬上報給兼任“士師”的卿大夫,隨後兼任“士師”的卿大夫上稟給一國之君。
晉國現任的司馬已經變成程滑,他是旬氏小宗程氏的族人。
在晉國,兼任“士師”的人隻會是來自範氏,士燮得到程滑的匯報選擇壓了下來。
晉君壽曼知道樓令被投訴了嗎?他不算是長在深宮,身邊也有一幫寵臣作為班底,自然有自己的消息來源渠道,怎麽可能不知道樓令被投訴了呢?
那麽,覺得受到不公待遇的貴族,他們的投訴有用嗎?反正樓令沒有受到來自晉君壽曼的警告,甚至士燮或程滑都沒有進行召喚問詢。
簡單來說就是,樓令喂飽了高層。而這些高層是真正能夠進行處置的群體,他們要是不做處置,投訴方也就隻能是進行投訴,壓根得不到什麽迴饋。
“所有時代都是這樣子的。”樓令心想,也真的沒有把收到的投訴太當迴事。
樓令非常明白一點,那些進行投訴的貴族也知道投訴不會有什麽用,隻是進行自己的發聲,沒有更多的奢望。
他們起碼還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事後也不會遭到報複,更多時代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連發聲渠道都不會有。
“你怎麽給那些人不錯的分配呢?”郤至說的是晉君壽曼的其餘寵臣。
樓令就知道郤至有機會了會問,說道:“我不這麽做,不會有下一次被投訴的機會了。”
什麽意思?
郤至秒懂,點了點頭,撇了撇嘴,說道:“我家都忌憚,沒有理由你不忌憚。”
他們必須忌憚君權,要是表現得對君權沒有絲毫顧忌,會跳腳的人絕對不在少數。
樓令主動問道:“卿位確認下來嗎?”
這一次,晉國狠狠地教訓了秦國,順便對白翟進行了削弱。
那對晉國新一波的動作隻是一個開始,接下來的動作會更大!
解決完了來自西邊的麻煩,晉國將要集中力量與楚國爭霸,免不了也要收拾中原的一些國家。
由於有明確的目標,新一輪卿位變動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一些在其位又顯得不合理的人退位,由新的人選遞補而上。
郤至卻是說道:“中軍將擱置了卿位變動。”
這……
樓令一時間有點難以理解。
“中軍將以為還是需要繼續征討秦國,直至確認秦國無法搗亂。”郤至看樣子支持欒書的這個決定?
樓令說道:“秦國這一次損失了將近兩萬四千人,有能力……”,說到這裏,他停了下來,好一會才繼續說道:“我理解了,秦國做出了必要的損失,實際上內部更團結了。”
“就是這麽迴事!”郤至就知道樓令能夠猜得出來。
關於秦國那邊怎麽迴事,相關的信息還要更晚之後才能傳過來。
參加那一戰的秦軍成份,晉國這邊卻是能夠根據俘虜的狀況進行分辨,得出的結論是兵員素質極差,大部分屬於剛歸化不久的新秦人。
簡而言之就是,秦國的主力其實沒有折損多少,他們借機丟出了那些潛在威脅的人群。
“這樣看,不是明年就是後年,要再次西征啊?”樓令問道。
郤至沒有給予答案,漫不經心地說道:“誰能知道呢。”
那就是晉國確認要再次西征,他們又不想率軍入侵秦國腹地,隻有秦國有意集結精銳進行交戰,戰爭才會打起來了。
“說來也是,目前的戰爭基本不以侵奪對方多少疆域或城池為目的,更多是抱著打服對方或是打得對方無力再次交戰為目標。”
“秦國的兩大聚集地,一個在‘雍’,另一個在‘冀’。”
“即便是‘雍’也遠在‘新田’至少三千裏之外,晉軍要是打到‘雍’附近,哪怕最後晉軍取得勝利,該有多少中小家族會被後勤給拖垮啊?”
樓令知道晉國高層的顧慮很有必要,思來想去搞得苦笑出聲。
郤至不知道樓令為什麽發出苦笑,也不想去問。
近來,晉國發生的事情一點都不少,與秦國、白翟的一戰並不算什麽大事。
要說什麽事情最需要特別說,隻有欒書對郤錡認慫,交出了屬於中軍將的部分權力了。
欒書交出去的權力,包括集結大軍進行國戰以及很大一部分的邦交權。
因為郤錡強勢取得了成效的關係,作為郤氏一員的郤至自然獲利。
現階段,郤至將作為晉國的“總外交官”身份,協調各個家族的對外邦交。
郤至今天喊樓令過來,目的之一就是分派任務。
“什麽?我?確認是我出使齊國?”樓令驚訝到指著自己的鼻子。
以潛規則而論,郤氏負責與齊國進行邦交,哪怕是有著這樣那樣的麻煩,齊國該給郤氏的好處一點都不能少。一旦齊國給少了,郤氏會給齊國小鞋穿。換作齊國一點不給,該是晉國發兵攻打齊國了。
郤至笑眯眯地反問:“為什麽不能是你呢?”
樓令必須問清楚,也就問道:“也就是,以後由我負責來與齊國進行邦交?”
郤至給了明確的答案:“是!”
因為答案足夠明確的關係,搞得樓令整個人都懵了。
必須再強調一次!
也就是,晉國哪個家族與哪個國家進行邦交,真的不是僅僅履行公務。
負責與哪個國家對接的家族,他們可以從那個國家合情合理獲得好處,同時也將擔負起相應的協調工作,諸如他們今年交多少分量的上貢,召喚這個國家進行什麽外交活動,需要時出動多少兵力助戰,等等之類。
“你……”樓令真的是太驚訝了,以至於一時間失去語言能力似得:“我……”
知道負責與齊國進行邦交能夠獲得什麽好處嗎?
齊國肯定打不過晉國。
可是,齊國對上大多數國家,該是變成齊國能將那些國家摁在地上暴揍了。
然後,齊國是目前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能夠與齊國比肩的不是晉國,也不是楚國,相反是看上去不怎麽起眼的宋國。
晉國的強大不在經濟,也不在各種資源的產出或儲備,完全是靠軍事實力在撐著。
楚國則是顯得均衡一些,資源的產出配上相應的軍事實力,有了楚國的強大。
當然,不能說晉國隻有軍事實力強大,憑借軍事實力占奪來的各方資源肯定也要算在其中。
那樣一搞,晉國有了明顯的缺點,一旦失去來自列國的上貢,隻能是表現得窮橫窮橫,活成曾經討厭的秦國那副模樣。
樓令從郤至那邊離開,整個人還是顯得暈懵暈懵的狀態。
“不是……,憑什麽啊?”樓令實在搞不懂郤氏將齊國的邦交移過來,到底是怎麽想的。
後麵,樓令在參與社交期間,慢慢得知郤至重新給所有家族進行了邦交上麵的分配。
有些家族本來是負責與哪個國家的邦交不變。
有些家族被剝奪了對外邦交的權利。
一些家族負責邦交的國家進行了交換。
搞清楚怎麽迴事的樓令心理壓力變得極大!
“這一波下來,我看似占了極大的便宜,日後的麻煩卻是不小啊!”樓令到現在已經搞清楚齊國是一個什麽樣的國家了。
真要有一種評價,齊國就是一個叛逆的孩子。
那是齊國一直不忘恢複霸權,時時刻刻想要挑戰晉國成為中原霸主,繼而爭奪天下霸主的寶座。
抱著那種心態的齊國,他們的君臣時不時就要跳一下,真不是一次就能夠完全鎮壓下去。
所以,要是能夠壓得住齊國,每一年都能夠獲得份額極大的好處,還能夠從齊國調兵來進行助戰;換作壓不住齊國,需要承擔的罪責不會小,付出的代價一定很大。
恰恰因為知道其中的難度,樓令才會有極大的心理壓力。
“我應該加快預備役的建設了!”樓令有了這樣的覺悟。
郤氏有那個實力隨時去鎮壓齊國,他們之所以選擇將齊國邦交權移交,以樓令對郤錡、郤至的了解,認為大概率是兩兄弟不想太過分心,並不是要坑了樓氏。
然而,郤錡和郤至不想坑了樓氏,也要樓氏有那份實力去扛起來。
風險越大,收獲越大,不對嗎?
“風浪越大魚越貴啊!”樓令想到了這個梗。
在樓令想要迴去封地的時候,他的請求卻是遭到了晉君壽曼、欒書、士燮、郤錡的一致反對。
“秦國已經發布動員令,明年必然東出。我們需要謹慎應對,你哪能迴去封地?”這是欒書的說法。
晉君壽曼不願意樓令離開的理由有點那什麽,他要求蓋新的宮闕,得知樓令對一些建設很拿手,希望樓令能夠參與其中。
士燮與郤錡則是需要樓令在擴軍事宜上幫忙,他們甚至想從樓令這裏求得關於預備役該怎麽建設的方法。
倒不是範氏或郤氏知道樓令有成熟的方案,他們就是看到樓令將樓氏的軍事相關布置得那麽好,自家手忙腳亂之下的一種應對措施而已。
對於範氏或郤氏來說,遇到了難題,知曉樓令能夠幫得上忙,求助樓令去解決麻煩,沒有什麽不對的地方。
畢竟,需要都是互相的,人情也是在一次次互相幫忙中建立起來。
“我想安穩地專注自家,怎麽就那麽難呢!”樓令感到無比的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