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的各個貴族確實是在等著欒書能夠做什麽,至於看笑話的心思……,或許有人會有,隻是一定不多。


    欒書是中軍將,隻要他一天沒有卸任,有的是辦法整治看不順眼的人。


    再來便是,他們一起出證,等於就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一旦有不好結果,反正沒有誰能夠逃得掉。


    如果問眾貴族最為重視的事情是什麽,他們當然想要取得這一戰的勝利。


    猜測到無法取勝之後的想法?那隻剩下盡可能地保存實力了!


    畢竟,隨軍出征的官兵都是貴族的治下,不是由國家去進行征召或培養,可不會有損失多少都不在乎的觀念。


    欒書見氣氛沉悶,重新一個個掃視過去,最後目光逗留在樓令身上,點名道:“令司馬。”


    樓令直挺腰杆,麵對欒書行禮。


    “傷勢可好了?”欒書問道。


    樓令答道:“並未痊愈,隻是並無大礙。”


    有些傷口哪怕是經過妥善的治療,它真的就沒有那麽容易痊愈,期間還不能出現傷口迸裂,否則就是一次次要有個養傷的過程。


    “看意思,想讓我再次統兵出戰?即便我能打,麾下已經折損快一半,好用也不是這麽用的!”樓令已經下定決心,一旦欒書命令出戰,能夠拒絕肯定拒絕,無法拒絕就混一混完事。


    不止一次強調過,當前並不是立功就能夠有迴報的時代。


    要不要進行酬賞,在太多時候就是看上位者的心情,有立下功勞卻不見一絲半毫賞賜的事情,隻能說是屢見不鮮。


    更多的是沒有拿得出手功勳,僅是依靠血統就能夠占據高位的例子。


    當然了,由於掌握資源不同的關係,有個好出身的人,他們一定是接受過良好教育,一般在占了某個坑之後,大多數能夠比較好地執行權責。


    一戰下來損失兩百餘部下的樓令,他過去了將近半個月,每每想起來都還一陣陣的心疼。


    老樓家才有多少人能夠納賦?估測數量不會超過一千八百,一下子損失了九分之一,盡管不到傷筋動骨的程度,問題在於樓令能夠征召的官兵真就那麽多而已啊!


    迴答完的樓令重新坐了下去,導致欒書的眉頭皺起來。


    隻不過,與一時讓欒書失望相比,樓令才不樂意承受更多的損失。


    上一戰的傷亡統計已經出來,跟隨樓令出戰的一個滿編“師”,迴到營寨的人有一千六百餘。


    這個數字比樓令預想的要多出三百人,算是一種心理安慰了。


    晉軍有渠道了解鄭軍的損失。


    根據一些人的透露,僅僅是那一天交戰下來,鄭軍戰死一千七百餘,重傷員達到四百多,確認殘廢了三百餘人。


    那樣子的話,晉軍就是折損九百多戰力,換了鄭軍兩千四百多戰力。


    僅從戰損比,無疑是晉軍占了優勢,關鍵在於軍隊不是屬於國家,一兵一卒都是來自貴族的私軍,無論晉國或是鄭國的貴族,一定都心疼得要命。


    一場會議下來,欒書隻是通報了援軍即將抵達的消息,沒有其餘更多的安排了。


    “令麾下的折損已經過半,很難再出戰了。”智首像往常那般,其餘人都離開,他選擇留下。


    欒書打了個“哈哈”想糊弄過去,才不承認自己剛才有意讓樓令出戰。


    “中軍將,這一戰……”智首停下來,用一副很認真的表情,問道:“中軍將有把握取勝嗎?”


    智首當然知道欒書對晉君獳的保證,也明確看出欒書玩脫了。


    問有沒有把握,其實是智首給欒書留了麵子,再一次提醒趁沒有出現更大的損失,應該趕緊見好就收了。


    然而,欒書的意誌很堅定,哪怕是落得一個損失慘重的戰敗結局,撤退是不可能主動撤退的。


    “戰敗會有損失,我卻是能夠保住中軍將的職位,圖謀未來進行雪恥。一旦主動撤退?君上不會允許這麽軟弱的人繼續擔任中軍將,其餘卿大夫與大夫也能夠接受戰敗,就是不會願意接受軟弱的人。”


    因為有那種認知,欒書不得不多想,懷疑智首是不是因為中軍將的位置被搶,想要挖坑讓自己跳進去。


    欒書甚至覺得有那麽一種可能,也就是智首在這一戰不願意出力,導致出現目前這種窘境。


    當然了,欒書沒有全然昏了頭腦,並未在沒有取得證據的前提下,產生對智首進行誣陷的想法。


    那是因為欒氏的整體實力比旬氏弱,並不是欒書幹不出誣陷的事情出來。


    又是幾天過去,每一天的情況都大同小異,鄭軍不斷挑釁,晉軍龜縮不出。


    直至晉君獳的答複被帶到欒書這邊,使得欒書對這一戰的取勝徹底失去了希望。


    不過,欒書在後麵幾天發現有一部分鄭軍離開,重新升起了希望。


    “一定是宋軍的行動讓晉國分兵,奈何公子偃隻被抽調了兩個‘師’的兵力。在這一個戰場,鄭軍的數量仍然是我的差不多三倍啊!”


    “再等等,看看魯軍和曹軍會讓鄭國從公子偃這裏抽調多少部隊。”


    隻不過,欒書的運氣相當背,鄭國接下來並沒有從公子偃處再抽調兵力。


    外部的一些消息陸陸續續傳過來,曹軍在一個叫“長丘(開封以北)”的附近吃了敗仗,不得不退到衛國境內。


    同時,宋軍被鄭軍阻擋在一個叫“玉暢(開封東南區域)”的位置。


    魯國的軍隊?他們還在慢慢悠悠往鄭國走,看行軍速度起碼要再過上一個月的時間,才有可能進入鄭國境內。


    宋軍被擋住。


    曹軍戰敗撤退。


    兩個消息不知道為什麽在晉軍營寨內傳來,給予本來就士氣低迷的晉軍再澆了兩盆冷水。


    事情進展到這一地步,講道理欒書該撤軍了吧?問題在於欒書就是不撤軍,同時也不像是要跟鄭軍拚了的樣子,搞得全軍上下頹廢不已。


    這樣耗下來,某天欒書得到消息,說是鄭軍正在拔營,有撤退的跡象。


    “怎麽可能!?”欒書第一時間當然是不信。


    等待欒書來到營盤邊沿,親眼看到鄭軍確實是在拔營,心裏非但沒有欣喜,反而是變得極為惶恐。


    “他們就這樣走掉,我不是等於被無視了嗎?”


    這可是比戰敗更讓欒書覺得恥辱的事情。


    “召集眾大夫!”欒書裝出一副欣喜的模樣:“告訴他們,雪恥就在今朝!”


    為什麽要裝得欣喜?因為欒書知道雙方實力根本沒有出現變化,隻是他不允許被無視,無法再繼續閉營不出了而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耀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耀與忠誠並收藏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