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還繼續打嗎?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作者:榮耀與忠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樓令有收服杜迴為己用的可能性嗎?講實話是有,並且因為能夠治療杜迴的雙腿,收服的可能性還極高。
問題出在哪一方麵?樓令隻是一個“上士”的爵位,杜迴卻是“中大夫”的爵位,兩者足足相差了兩級,尤其是想要跨越階級成為“大夫”遠比想象中更難,樓令還是爵位低的那一方。
如果是在亂世,也就是大一統王朝的末世,想要造反在蓄積實力,身份地位不用過多在乎,講究的就是個手段。
樓令麵對的情況不一樣,他用“上士”的身份收服一個“中大夫”的俘虜,哪怕收服的對象是來自敵國,之後麵臨的麻煩絕對是一大堆。
原因?單純那樣很特別,並且顯得太過高調了。
若是樓令背景不一般,或許收服杜迴會變成一件美談,乃至於成為提振晉人精氣神的雅事,然後被拿來當榜樣進行宣傳。
關鍵是什麽?樓令沒有背景!
所以說,同樣的一件事情由不同的人去做,產生的後果也決不相同。身處什麽地位想做什麽事情之前,不能隻去著眼辦成之後的利弊,更應該考慮清楚的是會有什麽福或禍。
當然還有另外一層原因讓樓令連嚐試收服杜迴都沒有做,那個原因便是秦軍在晉國進行了無差別的大屠殺。
盡管樓令對晉國沒有太濃烈的歸屬感,起碼知道一旦晉國衰敗必將影響到己身,保持立場一致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大家都很厭惡秦人,樓令再將杜迴收服,族人以及村人會不會有意見?
樓令雖然可以找辦法消除族人以及村人的意見,但是他真的對收服杜迴缺乏興趣。
他們跟魏氏夾擊秦軍之後,再後麵的連續十來天沒有作戰任務,待在遠處的營盤內持續進行訓練。
有一天,魏顆和魏錡帶著一支隊伍來到這邊。
魏氏來的隊伍中車輛不少,樓令恰好被安排去迎接,對方主動報了名目。
“有酒有肉,大部分是糧草。”魏武帶著笑臉。
又一個用“武”當名字的人……
樓令魂穿過來之後認識的人不多,光是用“武”作名字的人就占了半數以上,不帶前綴真的分不清喊得是哪個人。
“輔氏”並不是魏氏的封地,它屬於旬氏。
隻不過,排除掉魏氏和旬氏之外,其餘家族的封地並沒有遭到秦軍入侵,基本是屬於得知秦軍入侵過來支援的客軍。
魏氏兩兄弟帶物資來營盤,性質不能算犒勞,更應該定義為感謝前來支援的友軍。
樓令隻負責點算其中的一部分,其餘有另外的人去負責,工作做完也就找郤武複命了。
“你帶一隻羊和兩壇酒迴去。”郤武也是先請示了郤至,得到同意才對樓令說道。
樓令滿臉喜色的行禮致意道:“謝旅帥!”
郤武笑了笑,再抬起手擺了擺,示意樓令可以拿東西走人了。
關於郤至要將杜迴送去給國君的事情,郤武並沒有對樓令提到一言半語,甚至連交送俘虜有沒有獎勵都沒有提到。
既然郤武不提,樓令也耐著性子不問。
因為這件事情,郤武更加欣賞樓令了。
原因是耐不住性子的人,別奢望能夠有太高的成就,互相接觸起來也煩人,再則就是非常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心生怨懟。
樓令帶著活羊和酒迴到營地,一群人立刻就圍了上來。
“旅帥賞的?”霍餘問道。
樓令隻是對霍餘點了點頭,看向田吩咐道:“宰了,好好拾到拾到,分成三日來吃。”
明顯就是大家都有份,哪怕吃不著肉,起碼能夠分到湯,圍上來的眾人立刻喜笑顏開。
話說,樓令出征在外,哪來的牛肉吃?
那指定不是樓令為了吃酒自己帶活牛出征,事先宰殺的肉也保存不久,牛肉是在戰場上給弄來的。
好些人都弄到了牛肉,願不願意進行分享看個人意願,樓令是屬於願意分享的那一類。
馬肉在戰場上也能弄得到,隻不過有牛肉誰還吃馬肉啊。
樓令也不會誰都分肉就是,肯定按照親疏遠近來安排。
事實是什麽?一旦誰都是那種待遇,誰都不會覺得受到優待,也就不存在任何的感恩之心了。
每天進行訓練,今天練小團隊的配合,明天全“旅”來操演陣型,怎麽使用武器卻是一次都沒有過。
這個其實也不複雜,有資格進入編製參戰的人,他們平時待在家鄉就是自己訓練格鬥術,要不然就是某段時間有自己的事情要辦,很難得才集合到一塊,不趁著出征又沒有作戰任務的時候抓緊時間練團隊配合,還要等到了什麽場合呢?
在這一段時間內,樓令很是受益匪淺。他會一些管理學,隻是怎麽管理軍隊真的不拿手,平常管理家族跟管理軍隊打從事實上不是同一迴事,哪一種管理比較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軍事這種玩意光有理論根本不夠,有些事情也不是理論書籍上所能看得到,隻有親自參與進去才能試錯,有人可以借鑒或願意教,學起來必然更快。
這種日子在又過了四天之後沒有了。
“秦軍的大部隊集中到了‘大荔’北部,國內不發布一輪征召令,以我們當前的兵力有點風險。”
“去過的兩年,大多數家族一直在彌補之前戰敗的損失,今年還有很多家族比較虛弱。想來國君知道這一點?進行動員的可能性比較低。”
“不出現意外的話,大概就是各自退兵,等著下一次開啟大戰了。”
郤至正在給眾人闡述自己的想法,大體上都是言之有物的判斷。
這一次,入侵晉國的秦軍總數約是五萬左右?
晉國這一邊的一開始根本沒有成規模的部隊抵抗秦軍,後來魏氏進行緊急動員也就征召出兩個“師(1師2500人)”的兵力,交戰區域才越打越東邊,導致旬氏的封地“輔氏”也燃燒戰火。
直至一些家族派兵到西部支援,合起來的總兵力其實也就一萬七八。
由於秦軍自行分兵製造殺戮與劫掠,晉軍雖然也分兵卻在戰鬥力方麵比秦軍更強,雙方一再交戰下來各有損失,戰損比方麵肯定是秦軍更為難看。
雙方的傷亡隻有高層清楚,大概是秦軍折損了六七千,晉軍也喪失了兩三千戰鬥力。
晉人是很驕傲沒有錯,精氣神的驕傲跟盲目自信的自傲卻是兩迴事,起碼能夠做主的高層沒有自負到認為用一萬五千左右的兵力,可以用極小的代價去戰勝四萬以上的秦軍。
當然了,郤至說的那些隻是自己的猜測,具體怎麽樣要等更高層做出決斷了。
問題出在哪一方麵?樓令隻是一個“上士”的爵位,杜迴卻是“中大夫”的爵位,兩者足足相差了兩級,尤其是想要跨越階級成為“大夫”遠比想象中更難,樓令還是爵位低的那一方。
如果是在亂世,也就是大一統王朝的末世,想要造反在蓄積實力,身份地位不用過多在乎,講究的就是個手段。
樓令麵對的情況不一樣,他用“上士”的身份收服一個“中大夫”的俘虜,哪怕收服的對象是來自敵國,之後麵臨的麻煩絕對是一大堆。
原因?單純那樣很特別,並且顯得太過高調了。
若是樓令背景不一般,或許收服杜迴會變成一件美談,乃至於成為提振晉人精氣神的雅事,然後被拿來當榜樣進行宣傳。
關鍵是什麽?樓令沒有背景!
所以說,同樣的一件事情由不同的人去做,產生的後果也決不相同。身處什麽地位想做什麽事情之前,不能隻去著眼辦成之後的利弊,更應該考慮清楚的是會有什麽福或禍。
當然還有另外一層原因讓樓令連嚐試收服杜迴都沒有做,那個原因便是秦軍在晉國進行了無差別的大屠殺。
盡管樓令對晉國沒有太濃烈的歸屬感,起碼知道一旦晉國衰敗必將影響到己身,保持立場一致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大家都很厭惡秦人,樓令再將杜迴收服,族人以及村人會不會有意見?
樓令雖然可以找辦法消除族人以及村人的意見,但是他真的對收服杜迴缺乏興趣。
他們跟魏氏夾擊秦軍之後,再後麵的連續十來天沒有作戰任務,待在遠處的營盤內持續進行訓練。
有一天,魏顆和魏錡帶著一支隊伍來到這邊。
魏氏來的隊伍中車輛不少,樓令恰好被安排去迎接,對方主動報了名目。
“有酒有肉,大部分是糧草。”魏武帶著笑臉。
又一個用“武”當名字的人……
樓令魂穿過來之後認識的人不多,光是用“武”作名字的人就占了半數以上,不帶前綴真的分不清喊得是哪個人。
“輔氏”並不是魏氏的封地,它屬於旬氏。
隻不過,排除掉魏氏和旬氏之外,其餘家族的封地並沒有遭到秦軍入侵,基本是屬於得知秦軍入侵過來支援的客軍。
魏氏兩兄弟帶物資來營盤,性質不能算犒勞,更應該定義為感謝前來支援的友軍。
樓令隻負責點算其中的一部分,其餘有另外的人去負責,工作做完也就找郤武複命了。
“你帶一隻羊和兩壇酒迴去。”郤武也是先請示了郤至,得到同意才對樓令說道。
樓令滿臉喜色的行禮致意道:“謝旅帥!”
郤武笑了笑,再抬起手擺了擺,示意樓令可以拿東西走人了。
關於郤至要將杜迴送去給國君的事情,郤武並沒有對樓令提到一言半語,甚至連交送俘虜有沒有獎勵都沒有提到。
既然郤武不提,樓令也耐著性子不問。
因為這件事情,郤武更加欣賞樓令了。
原因是耐不住性子的人,別奢望能夠有太高的成就,互相接觸起來也煩人,再則就是非常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心生怨懟。
樓令帶著活羊和酒迴到營地,一群人立刻就圍了上來。
“旅帥賞的?”霍餘問道。
樓令隻是對霍餘點了點頭,看向田吩咐道:“宰了,好好拾到拾到,分成三日來吃。”
明顯就是大家都有份,哪怕吃不著肉,起碼能夠分到湯,圍上來的眾人立刻喜笑顏開。
話說,樓令出征在外,哪來的牛肉吃?
那指定不是樓令為了吃酒自己帶活牛出征,事先宰殺的肉也保存不久,牛肉是在戰場上給弄來的。
好些人都弄到了牛肉,願不願意進行分享看個人意願,樓令是屬於願意分享的那一類。
馬肉在戰場上也能弄得到,隻不過有牛肉誰還吃馬肉啊。
樓令也不會誰都分肉就是,肯定按照親疏遠近來安排。
事實是什麽?一旦誰都是那種待遇,誰都不會覺得受到優待,也就不存在任何的感恩之心了。
每天進行訓練,今天練小團隊的配合,明天全“旅”來操演陣型,怎麽使用武器卻是一次都沒有過。
這個其實也不複雜,有資格進入編製參戰的人,他們平時待在家鄉就是自己訓練格鬥術,要不然就是某段時間有自己的事情要辦,很難得才集合到一塊,不趁著出征又沒有作戰任務的時候抓緊時間練團隊配合,還要等到了什麽場合呢?
在這一段時間內,樓令很是受益匪淺。他會一些管理學,隻是怎麽管理軍隊真的不拿手,平常管理家族跟管理軍隊打從事實上不是同一迴事,哪一種管理比較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軍事這種玩意光有理論根本不夠,有些事情也不是理論書籍上所能看得到,隻有親自參與進去才能試錯,有人可以借鑒或願意教,學起來必然更快。
這種日子在又過了四天之後沒有了。
“秦軍的大部隊集中到了‘大荔’北部,國內不發布一輪征召令,以我們當前的兵力有點風險。”
“去過的兩年,大多數家族一直在彌補之前戰敗的損失,今年還有很多家族比較虛弱。想來國君知道這一點?進行動員的可能性比較低。”
“不出現意外的話,大概就是各自退兵,等著下一次開啟大戰了。”
郤至正在給眾人闡述自己的想法,大體上都是言之有物的判斷。
這一次,入侵晉國的秦軍總數約是五萬左右?
晉國這一邊的一開始根本沒有成規模的部隊抵抗秦軍,後來魏氏進行緊急動員也就征召出兩個“師(1師2500人)”的兵力,交戰區域才越打越東邊,導致旬氏的封地“輔氏”也燃燒戰火。
直至一些家族派兵到西部支援,合起來的總兵力其實也就一萬七八。
由於秦軍自行分兵製造殺戮與劫掠,晉軍雖然也分兵卻在戰鬥力方麵比秦軍更強,雙方一再交戰下來各有損失,戰損比方麵肯定是秦軍更為難看。
雙方的傷亡隻有高層清楚,大概是秦軍折損了六七千,晉軍也喪失了兩三千戰鬥力。
晉人是很驕傲沒有錯,精氣神的驕傲跟盲目自信的自傲卻是兩迴事,起碼能夠做主的高層沒有自負到認為用一萬五千左右的兵力,可以用極小的代價去戰勝四萬以上的秦軍。
當然了,郤至說的那些隻是自己的猜測,具體怎麽樣要等更高層做出決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