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不死不休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作者:榮耀與忠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樓令向西展開新一輪軍事行動,第一個月手裏的可用兵力約是一萬七八千的樣子,到第二個月直接增加到三萬四五千,在第三個月達到了預估的征召兵力。
第一個月的時候,晉軍主要是襲擾正在遷徙的秦人,不與成建製的秦軍進行交戰。
到了第二個月,岐山的秦軍試圖出山,然後他們被魏顆所率的晉軍堵住。
輪到第三個月,樓令手頭統計俘獲或主動來投靠的秦人,數量達到了驚人的五萬有餘。
怎麽說呢?也就是二十多萬的秦人,一共有四分之一脫離了秦廷的掌控。
在冬季末尾階段,襲擾了秦人兩個多月的晉軍需要得到休整,秦人的遷徙隊伍巴不得抓住機會趕緊開溜,雙方展開軍事行動的頻率降低。
隻不過,秦人得到的喘息時間隻有五天不到,新投入的晉軍又追了上來展開襲擾。
今天,樓令接見來了七天之久的秦國使者。
“晉卿,寡君已經決意遠離晉國,你們為什麽要趕盡殺絕呢?”白駒滿臉憤懣,內心裏充滿了憋屈。
樓令麵無表情地說道:“秦人屠戮期間,我國之人跪地求饒,不見秦軍展露絲毫的仁慈。”
“你們已經展開報複,對秦人無差別屠殺了四五年之久,還不夠嗎?”白駒問道。
“不知道足下聽過一句話沒有?”樓令頓了頓,說道:“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從字麵就能夠很好理解。
樓令所指的是,既然秦人先那麽幹,不要怪別人反過來將暴行施加在秦人身上,尤其是不止一次遭到秦軍入侵之苦的晉人。
仁慈?秦廷也有那個臉來央求晉國仁慈?這是樓令遇到過最好笑的事情了。
“你們現在最好的選擇就是達官貴人丟下其他人趕緊跑,跑得慢可能就跑不掉了。”樓令不是在進行威脅。
其實,秦國君臣也看出來了。
以樓氏為首的家族分明就是盯上了秦國的人口,要不然秦廷都已經組織遷徙,等遷徙完畢有大量的城池和土地留給晉國,晉軍還死追不放是為了哪般。
“迄今為止,我軍俘獲五萬餘秦人,死於遷徙的秦人想來不低於一萬,更多的秦人四處逃散。”樓令注視著白駒,說道:“繼續垂死掙紮,隻會讓更多的秦人死於非命。”
白駒隻看到了樓令無恥的嘴臉。
秦人為什麽會那樣慘?不正是樓令一手所導致的嘛。
現在好了,在樓令的嘴裏變成是秦廷冥頑不靈,沒有比這種嘴臉更無恥的行為了吧。
“你一定認為我很無恥。”樓令沒有讀心術,有眼睛能看白駒的表情:“在你們入侵晉地無惡不作而沒有遭到報複的時候,是不是認為晉人軟弱且可欺。有那種想法,會覺得自己無恥嗎?”
人都是這樣子的。
欺負別人的時候,哪裏會站在被欺負者的角度進行思考。
隻有等自己挨欺負了,才切身感受到痛苦。
人與人還能講道德。
不存在溫情脈脈之後,互相之間沒有製衡,國家與國家使用何等手段實施競爭,無非就是各憑手段,誰勝利就站著指責滅亡的一方:你們曾經是多麽殘暴,手段何等的無恥。我們消滅你們完全是在造福全人類!
所以了,為什麽史書上總是對勝利者各種極盡讚美,好像任何的過錯跟勝利者無關?因為敗亡的一方無法執筆寫史啊!
現在,擺明就是秦國處在絕對的劣勢,並且晉國強大到過分,晉國與秦國情況跟其他國家不一樣,很難不是樓令說什麽就是什麽。
這麽說吧?秦國老早之前就沒有向周王室和魯國“通史”的行為,也就是秦國的史官進行什麽記錄,相關記錄隻存放在秦國自己的典藏室,沒有向天子和其他諸侯報備了。
多久之前呢?大概是秦國與楚國結盟之後不久的那一階段。
這就讓樓令將自己的醜惡嘴臉表現得更加肆無忌憚,要是能夠激怒秦國君臣跑過來拚命,簡直是再好不過了。
白駒發現樓令將一切展現得紅果果之後,竟然是顯得無懈可擊。
要不然還怎麽樣?
作為晉國下軍將的樓令已經不要臉,無法再從顏麵或道德去約束,憑的就是硬實力了。
對了,秦國君臣還不知道晉國的卿位進行重新排序。
剛才樓令接受致意,懶得去進行糾正。
自從晉國展開對秦國的報複,尤其是樓氏一直侵略秦國,雙方早就徹底撕破了臉。
到現在,哪怕秦廷遷徙到西邊做出不再東返的保證,一樣會讓樓氏追求趕盡殺絕。
那種前提之下,樓氏根本不用在乎什麽“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的理念,反正不死不休就行了。
白駒完全無話可說,問道:“姒令要殺我嗎?”
壓根沒有人對樓令指名道姓過,搞得他那一瞬間沒有反應過來。
以時代背景而論,目下當麵指名道姓是最惡毒的謾罵,沒有之一。
那等同於什麽?大概就是:你個無道無德的亂臣賊子,詛咒你闔家入土啊!
等樓令反應過來,稍微扭身抽出架子上的劍,順手一甩劍尖洞穿白駒的胸膛,慣性還帶著倒飛了兩米,重重地摔在地上。
選擇作死的白駒,他連慘叫都沒有發出一聲,很直接地求仁得仁了。
隨同前來的秦人愣了好一會,迴過神來要麽“哇哇”大叫,不然就是身體發軟坐地上。
“全部拿下,推出去梟首。”樓令不是脾氣變大了,真就是不需要跟秦廷的代表客氣。
帳內的武士一擁而上,三下五除二全部逮住,一個個捂嘴拖了出去。
那也不全是樓令在欺負秦國。
自從秦國被開除諸夏國籍,一直以來也沒有重新入籍。
同樣被開除出諸夏國籍的楚國,他們能夠獲得禮遇,原因是實力很強,沒有傻蛋敢於任意欺辱。
秦國現在就是砧上之肉,並且他們被晉國視為了異邦。
諸夏各國怎麽看待異邦呢?哪怕能夠與異邦之人無障礙交流,多數人心裏真的沒有將異邦之人當人,至少不是和自己平等地位的人。
很多人以為外交場合上的大國雅量是彬彬有禮。平時沒有衝突或許會保持基本的禮節,到了戰場上交鋒絕對是充滿火藥味,等交鋒分出勝負就會在談判桌上見證什麽叫麵目猙獰。
以為樓令是第一個殺使的人嗎?並不是的。
其他國家被逼急了殺死使者的例子不提,秦穆公就在盛怒狀態下殺過晉襄公派去的使者,甚至於秦穆公早先就囚禁過晉國之君了。
提到過了很多次,晉國跟秦國之間恩怨情仇非常複雜,並不是一件兩件事情才導致,乃是秦國或晉國互相太多次不當人才造成。
拿天朝跟小日子來對比,那肯定是不至於。
問題在於真是秦國對晉國展開無差別屠戮。僅僅是這一點,無論晉國怎麽報複秦國都不為過吧?
即便是那樣,其餘人先看到樓令一甩劍弄死秦君石派來的使者,又下令將其餘秦人押出去斬首,還是看得一愣一愣的。
“你們別一臉震驚的表情,我們注定與秦廷不死不休了。”樓令說出這個事實。
要說起來,樓令剛才也不是純粹的憤怒,隻是用行動來加強跟秦國不死不休的現有格局,免得其他人聽了再多的警告,心裏都不一定真的當迴事。
魏相問道:“需要派人將首級送過去嗎?”
“你啊……”樓令知道魏相很聰明,隻是很多次覺得聰明過頭了。
那是魏相品味出樓令要激怒秦國君臣,認為將首級送過去會有奇效。
“讓顆大夫告知秦國君臣即可,不需要派人去給他們泄憤了。”樓令敢肯定一點,己方敢做初一,秦國君臣就敢做十五。
所以了,明知道派去送還首級的人會死得極慘,並且秦國君臣盛怒之下不會來拚命,何必搞那麽一出操作呢。
這也是樓令跟當代貴族三觀上的最大區別。直接說就是樓令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拿人命當成數字,不必要付出犧牲的情況下至少拿自己人的命當一迴事,其他貴族則是不盡然了。
魏相抿了抿嘴唇,一些想說的話沒有講出來。
由魏顆去告知秦國君臣關於使者團被殺幹淨的事情?一定會讓魏氏被秦國君臣遷怒。
樓氏跟秦國做得很絕,不代表魏氏也一樣。
魏氏跟秦國某些貴族的關係還不錯,比如至今仍舊坐在高位的杜迴。
事實上,哪怕魏相曾經將秦國罵得賊難聽,由於《絕秦書》寫得太好的關係,有得是秦人喜歡乃至於崇拜魏相這位大文豪。
很快,樓令將秦國使節團殺幹淨的事情傳開。
那當然是樓令有意為之,要不然哪怕傳也是私底下偷偷議論,哪裏可能到處有人在公開談論。
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
別有任何的僥幸心理。
將所有的殘忍展現出來!
當然會有負麵效果,包括樓令的名聲受損,以及會有更多的秦人遭殃。
隻是,與想要達到的整體戰略相比,樓令認為值得。
季節來到冰雪融化的季節。
“秦軍徹底龜縮進去,不出意外是想撤離了。”魏顆特地來‘郿’進行匯報。
他們這邊持續交鋒了將近三個月,講事實卻是交戰烈度極低,兩邊付出的傷亡根本不超過兩千人。
“我軍需要進山追擊嗎?”魏顆進行請示。
“不。”樓令搖頭繼續往下說道:“岐山本就屬於秦國境內,秦軍又在裏麵待了幾個月,他們熟悉裏麵的地形。”
換而言之,晉軍對岐山裏麵的地形絕對比秦軍陌生,秦軍真想跑追不上,並且晉軍太容易受到埋伏了。
“讓他們逃。”樓令走到沙盤邊上,指向了代表秦人遷徙的標誌,說道:“這些人跑不掉。秦廷難以坐視他們被我們吃掉,秦軍會繞路自動出現,嚐試逼迫我們正麵交戰,換取遷徙隊伍離開。”
然而,這一次卻是樓令猜錯了。
等一個多月之後,樓令才收到消息,秦國君臣帶上將近三萬大軍丟下其餘人向西。
在這個消息傳來之前,樓令所知道的事情是各支遷徙的秦人隊伍四散而逃。
那麽就是說,秦國君臣明確判斷出再繼續耗下去隻會損失更多,他們不想也不敢再折損有限兵力,同時也忍痛認為最後能跑多少算多少,跑不掉的就讓晉軍吃掉。
“太狠了!”樓令不是雙標,真心認為秦國君臣太狠了。
樓令這裏認為的狠有太多層意思。
首先,這一代的秦國君臣夠魄力,明知不可為立馬壯士斷腕。
他們不斷腕也不行,不說三萬大軍全數喪盡,再折損一萬都將影響遷徙到西邊的生存情況。
不是哪一個領導班子都有那個魄力將十多萬國民舍棄,秦國君臣雖然讓遷徙狀態的秦人四散而逃,跟舍棄又有多大的區別呢。
當前,晉軍正在以小隊模式漫山遍野地抓捕秦人,每一天都有隊伍帶著俘獲的秦人迴轉軍營。
而現在,樓令已經不在“郿”城之內,來到了一個叫“小虢(guo)”的地方。
這裏北邊五六十裏外就是“雍”,南邊靠近渭水,西邊約二十裏外是“陳倉”,東邊六七十裏外是“平陽”。
秦國這一波遷徙,無論城池或村莊隻是剩下極少數的人沒跑。
晉軍與其說是攻下那些城池,不如說是進行進駐。
“他們還不夠狠,沒有放火付之一炬。”魏相事先有猜測過秦國君臣會不顧一切逃跑,更想過會不會放火燒掉城池或村莊。
樓令聽得一個愣神,說道:“你怎麽知道他們不想焚城燒村。”
秦國是在下雪的冬季進行遷徙,不說雪覆蓋得多厚,哪怕是薄薄的一層,點火燒起來雪化開就弄熄滅了。
另外,即便是在其它時節,縱火焚城是一種細活,真不是放一把火就算完事。哪裏囤積易燃物,幾個地方一塊點火,需要考究的細節多到繁雜的程度。
焚燒村莊倒是簡單一些,占地畢竟不像城池那麽大,也沒有城牆減弱風勢,在順風位置點火就行了,風到處吹的灰燼會引燃其它的地方。
隻不過,想要大舉焚城或燒村,真沒有比天幹物燥氣候下更容易了。
相反,冬天下雪季節幹那種事情的難度就是超級加倍。
秦人從城池或村莊撤離之前,他們幹了盡情地打砸燒的行為,幾乎每一座城池或村莊裏麵都是一片狼藉的模樣。
“目前的統計數量?”樓令看向了林姒提問。
林姒記在腦子裏,答道:“統計在冊的俘虜八萬兩千多。”
在除了人之外,其餘戰利品的種類又多又雜,一時半會很難進行歸納。
樓令看向魏相,說道:“司寇的執法隊需要前移。你去都城謁見新軍將?”
魏相下意識看了看正在飄落蒙蒙細雨的天空,明知道是苦差事也隻能應:“諾!”
隸屬司寇的執法隊本就是應用於消除匪患。
曠野之中有太多秦人在逃亡,未來一段時間必定是到處流竄的狀態,他們為了活命必然偷雞摸狗,更惡劣的事件也絕對會幹。
那麽,樓令請求隸屬司寇的執法隊向更西邊移動執法,屬於是正當且合理啊。
執法隊抓捕到的人該怎麽算?反正不會就那樣歸於範氏,講流程就是送給當地貴族關押,怎麽分配後麵再劃分。
有一個疑問,樓氏對秦國的這一次軍事行動算完事了嗎?並沒有。
必須休整的部隊就近入城,他們會在樓氏的強大後勤供應下,得到最好的休整。
一些比較晚到的部隊,他們仍然會被拆散,漫山遍野地巡捕在逃的秦人。
當然,樓令並不是完全采取武力,會讓各支隊伍進行宣傳,例如勸秦人各迴各處,保證他們受到公平的待遇。
樓令保證的公平待遇是什麽?
有封地和屬民的秦人,他們別想過之前的日子,最好的待遇就是不被處死而已。
至於以前就是為奴為仆的秦人?繼續為奴為仆還不夠公正啊?
其實,樓令知道殘暴過後最好是采取懷柔,問題在於有人獲得,總該是有人失去。
樓令不是光腳在打拚基業,需要收買任何可以收買的群體。他的基本盤是晉人,必須優先保證晉人的利益。
如果連那都不懂區分?信不信搞得裏外不是人,乃至於沒有收買到人心,甚至搞到最後基本盤都給崩了。
“走吧,去‘雍’。”樓令本來是要去‘陳倉’一趟,聽說雨季會持續半個月之久,取消了原定的計劃。
樓令去“陳倉”不是為了看這一座城池怎麽樣,主要是知道“陳倉”邊上有通往漢中的通道,想去親眼瞅一瞅。
既然氣候不允許,樓令自然不會頭鐵硬要去了。
兩天後,樓令來到“雍”城之內。
該怎麽說呢?城內很是有戰亂的氣息。
沒有逃的秦人躲在屋內,再借由可以看向外麵的縫隙,觀看晉軍在街道上行軍。
好多的房屋被破壞,不是變得破破爛爛,便是有焚燒的痕跡。
街道兩旁堆滿了各種雜物,它們是先批入城的晉軍,連同驅使沒跑的秦人一塊收拾的遺留。
“入宮嗎?”林姒問道。
樓令搖頭說道:“我暫時就不去了。”
城內的宮城當然已經有駐軍,隻是以樓令的身份不好親自過去,至少不能大張旗鼓的進入。
幹過類似事情的人臣,他們最後要麽造反,不然就是被君主收拾。
當前還沒有進入大肆兼並的時代,距離上一次大兼並應該是有個兩百來年。
也就是說,近期淪陷的一國都城幾乎沒有。
攻克一個國家的都城,怎麽來處理宮城,說實話就是當代人沒有既定的章程。
“秦國宗廟裏麵的一應東西都被搬空了。”樓煩早就進行過匯報,不知道樓令拿到匯報沒有。
樓令再次搖頭,說道:“不管裏麵有什麽,總之派兵把守門戶,不要讓人隨意進出。”
有那麽一件事情沒人提,那就是秦國公室不止將祖宗牌位搬走,他們還啟開陵墓轉移了曆代先君的棺木。
事實也是那樣,秦國什麽都能留下或丟棄,反正決不能讓祖宗牌位,祭祀的禮器,先祖的遺骨,這些落到敵人的手上。
真要是上麵那些落到敵人的手上,以春秋時代的規則就等於是亡國了。
隻是呢?哪怕樓令能搶,他也不會派人去搶,甚至是有人看見匯報上來,會裝傻當不知道。
這並不是留有底線,純粹就是秦國在西邊還有勢力範圍,那邊有二三十萬秦人。
要是樓氏搶了上麵所提到的那些東西?活著的秦國公室不跟樓氏拚命,他們幹脆抹脖子自殺算了。
“盡快算出有多少傷亡,耗費了多少物資。”樓令到現在手裏也沒有一個靠譜的數據。
這一輪軍事行動實施下來,收獲當然是非常大,耗費也是很誇張。
不要忘記樓氏這幾年也參與征戰,尤其是“楊梁一戰”消耗了家族至少三成的資源。
針對秦國的這一次軍事行動,調動過來的物資不說把庫存掏光,反正倉庫裏麵的物資能剩下三成都算多了。
“至少兩年之內,我們無法再采取大規模行動。”樓令來到城牆之上,閱覽城內城外的風光,說道:“我們是盡得了秦國的都城圈,短時間內隻會有投入,別想能夠收支平衡。”
林姒是樓氏的大管家,她比嬌姬都要掌握更多家族機密數據,聞言跟著皺起眉頭。
“困難是短暫的。”樓令不是要抱怨什麽:“相比起可能麵臨的困難,我們完成了最關鍵的戰略目標。”
他們將秦廷趕跑了,遠在西邊的“冀”地距離“雍”千多裏之遙,中間還是空無人煙的區域。
要論損失的話,秦國的損失更大,他們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舔傷口。
“接下來你會很忙。”樓令一臉的認真:“盡量調動人手參與進來,用最快的時間處理好相關的後續。”
林姒喜歡忙碌,尤其對手握權柄感到無比的滿足,非但不會抱怨,相反滿心的歡喜。
“不知道有沒有五年的平穩時期?”樓令對此真的沒有靠譜的判斷。
說不定楚國想著馬上報複。
也說不準秦人很快就卷土重來。
樓令清楚一點,不能貪圖絕對的安逸!
第一個月的時候,晉軍主要是襲擾正在遷徙的秦人,不與成建製的秦軍進行交戰。
到了第二個月,岐山的秦軍試圖出山,然後他們被魏顆所率的晉軍堵住。
輪到第三個月,樓令手頭統計俘獲或主動來投靠的秦人,數量達到了驚人的五萬有餘。
怎麽說呢?也就是二十多萬的秦人,一共有四分之一脫離了秦廷的掌控。
在冬季末尾階段,襲擾了秦人兩個多月的晉軍需要得到休整,秦人的遷徙隊伍巴不得抓住機會趕緊開溜,雙方展開軍事行動的頻率降低。
隻不過,秦人得到的喘息時間隻有五天不到,新投入的晉軍又追了上來展開襲擾。
今天,樓令接見來了七天之久的秦國使者。
“晉卿,寡君已經決意遠離晉國,你們為什麽要趕盡殺絕呢?”白駒滿臉憤懣,內心裏充滿了憋屈。
樓令麵無表情地說道:“秦人屠戮期間,我國之人跪地求饒,不見秦軍展露絲毫的仁慈。”
“你們已經展開報複,對秦人無差別屠殺了四五年之久,還不夠嗎?”白駒問道。
“不知道足下聽過一句話沒有?”樓令頓了頓,說道:“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從字麵就能夠很好理解。
樓令所指的是,既然秦人先那麽幹,不要怪別人反過來將暴行施加在秦人身上,尤其是不止一次遭到秦軍入侵之苦的晉人。
仁慈?秦廷也有那個臉來央求晉國仁慈?這是樓令遇到過最好笑的事情了。
“你們現在最好的選擇就是達官貴人丟下其他人趕緊跑,跑得慢可能就跑不掉了。”樓令不是在進行威脅。
其實,秦國君臣也看出來了。
以樓氏為首的家族分明就是盯上了秦國的人口,要不然秦廷都已經組織遷徙,等遷徙完畢有大量的城池和土地留給晉國,晉軍還死追不放是為了哪般。
“迄今為止,我軍俘獲五萬餘秦人,死於遷徙的秦人想來不低於一萬,更多的秦人四處逃散。”樓令注視著白駒,說道:“繼續垂死掙紮,隻會讓更多的秦人死於非命。”
白駒隻看到了樓令無恥的嘴臉。
秦人為什麽會那樣慘?不正是樓令一手所導致的嘛。
現在好了,在樓令的嘴裏變成是秦廷冥頑不靈,沒有比這種嘴臉更無恥的行為了吧。
“你一定認為我很無恥。”樓令沒有讀心術,有眼睛能看白駒的表情:“在你們入侵晉地無惡不作而沒有遭到報複的時候,是不是認為晉人軟弱且可欺。有那種想法,會覺得自己無恥嗎?”
人都是這樣子的。
欺負別人的時候,哪裏會站在被欺負者的角度進行思考。
隻有等自己挨欺負了,才切身感受到痛苦。
人與人還能講道德。
不存在溫情脈脈之後,互相之間沒有製衡,國家與國家使用何等手段實施競爭,無非就是各憑手段,誰勝利就站著指責滅亡的一方:你們曾經是多麽殘暴,手段何等的無恥。我們消滅你們完全是在造福全人類!
所以了,為什麽史書上總是對勝利者各種極盡讚美,好像任何的過錯跟勝利者無關?因為敗亡的一方無法執筆寫史啊!
現在,擺明就是秦國處在絕對的劣勢,並且晉國強大到過分,晉國與秦國情況跟其他國家不一樣,很難不是樓令說什麽就是什麽。
這麽說吧?秦國老早之前就沒有向周王室和魯國“通史”的行為,也就是秦國的史官進行什麽記錄,相關記錄隻存放在秦國自己的典藏室,沒有向天子和其他諸侯報備了。
多久之前呢?大概是秦國與楚國結盟之後不久的那一階段。
這就讓樓令將自己的醜惡嘴臉表現得更加肆無忌憚,要是能夠激怒秦國君臣跑過來拚命,簡直是再好不過了。
白駒發現樓令將一切展現得紅果果之後,竟然是顯得無懈可擊。
要不然還怎麽樣?
作為晉國下軍將的樓令已經不要臉,無法再從顏麵或道德去約束,憑的就是硬實力了。
對了,秦國君臣還不知道晉國的卿位進行重新排序。
剛才樓令接受致意,懶得去進行糾正。
自從晉國展開對秦國的報複,尤其是樓氏一直侵略秦國,雙方早就徹底撕破了臉。
到現在,哪怕秦廷遷徙到西邊做出不再東返的保證,一樣會讓樓氏追求趕盡殺絕。
那種前提之下,樓氏根本不用在乎什麽“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的理念,反正不死不休就行了。
白駒完全無話可說,問道:“姒令要殺我嗎?”
壓根沒有人對樓令指名道姓過,搞得他那一瞬間沒有反應過來。
以時代背景而論,目下當麵指名道姓是最惡毒的謾罵,沒有之一。
那等同於什麽?大概就是:你個無道無德的亂臣賊子,詛咒你闔家入土啊!
等樓令反應過來,稍微扭身抽出架子上的劍,順手一甩劍尖洞穿白駒的胸膛,慣性還帶著倒飛了兩米,重重地摔在地上。
選擇作死的白駒,他連慘叫都沒有發出一聲,很直接地求仁得仁了。
隨同前來的秦人愣了好一會,迴過神來要麽“哇哇”大叫,不然就是身體發軟坐地上。
“全部拿下,推出去梟首。”樓令不是脾氣變大了,真就是不需要跟秦廷的代表客氣。
帳內的武士一擁而上,三下五除二全部逮住,一個個捂嘴拖了出去。
那也不全是樓令在欺負秦國。
自從秦國被開除諸夏國籍,一直以來也沒有重新入籍。
同樣被開除出諸夏國籍的楚國,他們能夠獲得禮遇,原因是實力很強,沒有傻蛋敢於任意欺辱。
秦國現在就是砧上之肉,並且他們被晉國視為了異邦。
諸夏各國怎麽看待異邦呢?哪怕能夠與異邦之人無障礙交流,多數人心裏真的沒有將異邦之人當人,至少不是和自己平等地位的人。
很多人以為外交場合上的大國雅量是彬彬有禮。平時沒有衝突或許會保持基本的禮節,到了戰場上交鋒絕對是充滿火藥味,等交鋒分出勝負就會在談判桌上見證什麽叫麵目猙獰。
以為樓令是第一個殺使的人嗎?並不是的。
其他國家被逼急了殺死使者的例子不提,秦穆公就在盛怒狀態下殺過晉襄公派去的使者,甚至於秦穆公早先就囚禁過晉國之君了。
提到過了很多次,晉國跟秦國之間恩怨情仇非常複雜,並不是一件兩件事情才導致,乃是秦國或晉國互相太多次不當人才造成。
拿天朝跟小日子來對比,那肯定是不至於。
問題在於真是秦國對晉國展開無差別屠戮。僅僅是這一點,無論晉國怎麽報複秦國都不為過吧?
即便是那樣,其餘人先看到樓令一甩劍弄死秦君石派來的使者,又下令將其餘秦人押出去斬首,還是看得一愣一愣的。
“你們別一臉震驚的表情,我們注定與秦廷不死不休了。”樓令說出這個事實。
要說起來,樓令剛才也不是純粹的憤怒,隻是用行動來加強跟秦國不死不休的現有格局,免得其他人聽了再多的警告,心裏都不一定真的當迴事。
魏相問道:“需要派人將首級送過去嗎?”
“你啊……”樓令知道魏相很聰明,隻是很多次覺得聰明過頭了。
那是魏相品味出樓令要激怒秦國君臣,認為將首級送過去會有奇效。
“讓顆大夫告知秦國君臣即可,不需要派人去給他們泄憤了。”樓令敢肯定一點,己方敢做初一,秦國君臣就敢做十五。
所以了,明知道派去送還首級的人會死得極慘,並且秦國君臣盛怒之下不會來拚命,何必搞那麽一出操作呢。
這也是樓令跟當代貴族三觀上的最大區別。直接說就是樓令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拿人命當成數字,不必要付出犧牲的情況下至少拿自己人的命當一迴事,其他貴族則是不盡然了。
魏相抿了抿嘴唇,一些想說的話沒有講出來。
由魏顆去告知秦國君臣關於使者團被殺幹淨的事情?一定會讓魏氏被秦國君臣遷怒。
樓氏跟秦國做得很絕,不代表魏氏也一樣。
魏氏跟秦國某些貴族的關係還不錯,比如至今仍舊坐在高位的杜迴。
事實上,哪怕魏相曾經將秦國罵得賊難聽,由於《絕秦書》寫得太好的關係,有得是秦人喜歡乃至於崇拜魏相這位大文豪。
很快,樓令將秦國使節團殺幹淨的事情傳開。
那當然是樓令有意為之,要不然哪怕傳也是私底下偷偷議論,哪裏可能到處有人在公開談論。
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
別有任何的僥幸心理。
將所有的殘忍展現出來!
當然會有負麵效果,包括樓令的名聲受損,以及會有更多的秦人遭殃。
隻是,與想要達到的整體戰略相比,樓令認為值得。
季節來到冰雪融化的季節。
“秦軍徹底龜縮進去,不出意外是想撤離了。”魏顆特地來‘郿’進行匯報。
他們這邊持續交鋒了將近三個月,講事實卻是交戰烈度極低,兩邊付出的傷亡根本不超過兩千人。
“我軍需要進山追擊嗎?”魏顆進行請示。
“不。”樓令搖頭繼續往下說道:“岐山本就屬於秦國境內,秦軍又在裏麵待了幾個月,他們熟悉裏麵的地形。”
換而言之,晉軍對岐山裏麵的地形絕對比秦軍陌生,秦軍真想跑追不上,並且晉軍太容易受到埋伏了。
“讓他們逃。”樓令走到沙盤邊上,指向了代表秦人遷徙的標誌,說道:“這些人跑不掉。秦廷難以坐視他們被我們吃掉,秦軍會繞路自動出現,嚐試逼迫我們正麵交戰,換取遷徙隊伍離開。”
然而,這一次卻是樓令猜錯了。
等一個多月之後,樓令才收到消息,秦國君臣帶上將近三萬大軍丟下其餘人向西。
在這個消息傳來之前,樓令所知道的事情是各支遷徙的秦人隊伍四散而逃。
那麽就是說,秦國君臣明確判斷出再繼續耗下去隻會損失更多,他們不想也不敢再折損有限兵力,同時也忍痛認為最後能跑多少算多少,跑不掉的就讓晉軍吃掉。
“太狠了!”樓令不是雙標,真心認為秦國君臣太狠了。
樓令這裏認為的狠有太多層意思。
首先,這一代的秦國君臣夠魄力,明知不可為立馬壯士斷腕。
他們不斷腕也不行,不說三萬大軍全數喪盡,再折損一萬都將影響遷徙到西邊的生存情況。
不是哪一個領導班子都有那個魄力將十多萬國民舍棄,秦國君臣雖然讓遷徙狀態的秦人四散而逃,跟舍棄又有多大的區別呢。
當前,晉軍正在以小隊模式漫山遍野地抓捕秦人,每一天都有隊伍帶著俘獲的秦人迴轉軍營。
而現在,樓令已經不在“郿”城之內,來到了一個叫“小虢(guo)”的地方。
這裏北邊五六十裏外就是“雍”,南邊靠近渭水,西邊約二十裏外是“陳倉”,東邊六七十裏外是“平陽”。
秦國這一波遷徙,無論城池或村莊隻是剩下極少數的人沒跑。
晉軍與其說是攻下那些城池,不如說是進行進駐。
“他們還不夠狠,沒有放火付之一炬。”魏相事先有猜測過秦國君臣會不顧一切逃跑,更想過會不會放火燒掉城池或村莊。
樓令聽得一個愣神,說道:“你怎麽知道他們不想焚城燒村。”
秦國是在下雪的冬季進行遷徙,不說雪覆蓋得多厚,哪怕是薄薄的一層,點火燒起來雪化開就弄熄滅了。
另外,即便是在其它時節,縱火焚城是一種細活,真不是放一把火就算完事。哪裏囤積易燃物,幾個地方一塊點火,需要考究的細節多到繁雜的程度。
焚燒村莊倒是簡單一些,占地畢竟不像城池那麽大,也沒有城牆減弱風勢,在順風位置點火就行了,風到處吹的灰燼會引燃其它的地方。
隻不過,想要大舉焚城或燒村,真沒有比天幹物燥氣候下更容易了。
相反,冬天下雪季節幹那種事情的難度就是超級加倍。
秦人從城池或村莊撤離之前,他們幹了盡情地打砸燒的行為,幾乎每一座城池或村莊裏麵都是一片狼藉的模樣。
“目前的統計數量?”樓令看向了林姒提問。
林姒記在腦子裏,答道:“統計在冊的俘虜八萬兩千多。”
在除了人之外,其餘戰利品的種類又多又雜,一時半會很難進行歸納。
樓令看向魏相,說道:“司寇的執法隊需要前移。你去都城謁見新軍將?”
魏相下意識看了看正在飄落蒙蒙細雨的天空,明知道是苦差事也隻能應:“諾!”
隸屬司寇的執法隊本就是應用於消除匪患。
曠野之中有太多秦人在逃亡,未來一段時間必定是到處流竄的狀態,他們為了活命必然偷雞摸狗,更惡劣的事件也絕對會幹。
那麽,樓令請求隸屬司寇的執法隊向更西邊移動執法,屬於是正當且合理啊。
執法隊抓捕到的人該怎麽算?反正不會就那樣歸於範氏,講流程就是送給當地貴族關押,怎麽分配後麵再劃分。
有一個疑問,樓氏對秦國的這一次軍事行動算完事了嗎?並沒有。
必須休整的部隊就近入城,他們會在樓氏的強大後勤供應下,得到最好的休整。
一些比較晚到的部隊,他們仍然會被拆散,漫山遍野地巡捕在逃的秦人。
當然,樓令並不是完全采取武力,會讓各支隊伍進行宣傳,例如勸秦人各迴各處,保證他們受到公平的待遇。
樓令保證的公平待遇是什麽?
有封地和屬民的秦人,他們別想過之前的日子,最好的待遇就是不被處死而已。
至於以前就是為奴為仆的秦人?繼續為奴為仆還不夠公正啊?
其實,樓令知道殘暴過後最好是采取懷柔,問題在於有人獲得,總該是有人失去。
樓令不是光腳在打拚基業,需要收買任何可以收買的群體。他的基本盤是晉人,必須優先保證晉人的利益。
如果連那都不懂區分?信不信搞得裏外不是人,乃至於沒有收買到人心,甚至搞到最後基本盤都給崩了。
“走吧,去‘雍’。”樓令本來是要去‘陳倉’一趟,聽說雨季會持續半個月之久,取消了原定的計劃。
樓令去“陳倉”不是為了看這一座城池怎麽樣,主要是知道“陳倉”邊上有通往漢中的通道,想去親眼瞅一瞅。
既然氣候不允許,樓令自然不會頭鐵硬要去了。
兩天後,樓令來到“雍”城之內。
該怎麽說呢?城內很是有戰亂的氣息。
沒有逃的秦人躲在屋內,再借由可以看向外麵的縫隙,觀看晉軍在街道上行軍。
好多的房屋被破壞,不是變得破破爛爛,便是有焚燒的痕跡。
街道兩旁堆滿了各種雜物,它們是先批入城的晉軍,連同驅使沒跑的秦人一塊收拾的遺留。
“入宮嗎?”林姒問道。
樓令搖頭說道:“我暫時就不去了。”
城內的宮城當然已經有駐軍,隻是以樓令的身份不好親自過去,至少不能大張旗鼓的進入。
幹過類似事情的人臣,他們最後要麽造反,不然就是被君主收拾。
當前還沒有進入大肆兼並的時代,距離上一次大兼並應該是有個兩百來年。
也就是說,近期淪陷的一國都城幾乎沒有。
攻克一個國家的都城,怎麽來處理宮城,說實話就是當代人沒有既定的章程。
“秦國宗廟裏麵的一應東西都被搬空了。”樓煩早就進行過匯報,不知道樓令拿到匯報沒有。
樓令再次搖頭,說道:“不管裏麵有什麽,總之派兵把守門戶,不要讓人隨意進出。”
有那麽一件事情沒人提,那就是秦國公室不止將祖宗牌位搬走,他們還啟開陵墓轉移了曆代先君的棺木。
事實也是那樣,秦國什麽都能留下或丟棄,反正決不能讓祖宗牌位,祭祀的禮器,先祖的遺骨,這些落到敵人的手上。
真要是上麵那些落到敵人的手上,以春秋時代的規則就等於是亡國了。
隻是呢?哪怕樓令能搶,他也不會派人去搶,甚至是有人看見匯報上來,會裝傻當不知道。
這並不是留有底線,純粹就是秦國在西邊還有勢力範圍,那邊有二三十萬秦人。
要是樓氏搶了上麵所提到的那些東西?活著的秦國公室不跟樓氏拚命,他們幹脆抹脖子自殺算了。
“盡快算出有多少傷亡,耗費了多少物資。”樓令到現在手裏也沒有一個靠譜的數據。
這一輪軍事行動實施下來,收獲當然是非常大,耗費也是很誇張。
不要忘記樓氏這幾年也參與征戰,尤其是“楊梁一戰”消耗了家族至少三成的資源。
針對秦國的這一次軍事行動,調動過來的物資不說把庫存掏光,反正倉庫裏麵的物資能剩下三成都算多了。
“至少兩年之內,我們無法再采取大規模行動。”樓令來到城牆之上,閱覽城內城外的風光,說道:“我們是盡得了秦國的都城圈,短時間內隻會有投入,別想能夠收支平衡。”
林姒是樓氏的大管家,她比嬌姬都要掌握更多家族機密數據,聞言跟著皺起眉頭。
“困難是短暫的。”樓令不是要抱怨什麽:“相比起可能麵臨的困難,我們完成了最關鍵的戰略目標。”
他們將秦廷趕跑了,遠在西邊的“冀”地距離“雍”千多裏之遙,中間還是空無人煙的區域。
要論損失的話,秦國的損失更大,他們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舔傷口。
“接下來你會很忙。”樓令一臉的認真:“盡量調動人手參與進來,用最快的時間處理好相關的後續。”
林姒喜歡忙碌,尤其對手握權柄感到無比的滿足,非但不會抱怨,相反滿心的歡喜。
“不知道有沒有五年的平穩時期?”樓令對此真的沒有靠譜的判斷。
說不定楚國想著馬上報複。
也說不準秦人很快就卷土重來。
樓令清楚一點,不能貪圖絕對的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