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國家所夢寐以求的地位,晉國早就已經達成了。


    要說不完美的地方在哪裏,肯定是晉國一直在迎接來自楚國的挑戰,並且隨時都有可能失去既有的地位。


    晉文公稱霸了嗎?有,隻是時間非常短。


    其實,晉國真正崛起的時間節點是在晉襄公時代。


    這位不講武德的晉襄公,他的思維中沒有太強的道德觀念,完全是怎麽做對晉國有利,毫不猶豫就去那麽幹了。


    春秋曆史上第一場伏擊戰就是在晉襄公的點頭下實施,先氏的先軫也是在那一場“崤之戰”獲得“戰神”的稱號。


    由於當時的秦國是趁晉國國喪對鄭國實施偷襲的關係,天下人認定是秦國先壞了規矩,秦軍的意圖被鄭國洞悉選擇撤軍的途中滅掉滑國,世人並未苛責晉軍對秦軍實施伏擊,反而是一眾叫好的輿論。


    晉國在晉襄公不擇手段的方式下崛起,隨後的晉靈公繼續開疆拓土,有了晉國最初的基本盤。


    土地和人口得到極大增加的晉國,有了將秦國堵在西邊一隅的戰略環境,隨後調頭對楚國和中原列國一再征戰,一直等到晉景公時期才真正坐實了天下霸主的名號。


    隻不過,晉景公作為晉國之君之前,晉國內部已經產生了極大的隱患,迫使晉景公尋求解決的方法。


    晉景公的行動很難判斷有沒有成效,反正在他當政時期晉國一度丟掉了天下霸主的寶座,後麵利用邦交手段才維持與楚國的兩強爭霸局麵。


    要問晉景公有沒有重新奪迴天下霸主的寶座,講實話就是不好進行定義。


    因為,當時的楚國並未遭到重創,晉國也沒有對楚國形成太大的優勢。


    若是以諸侯臣服的角度去看,一眾諸侯倒是重新歸入晉國領導之下。


    也是那一段時期,天下局勢發生了新的改變。


    在晉國與楚國競爭最為激烈的時候,任何第三方的國家都因此得到待遇的改變,起碼當時的天下霸主收斂了許多,使得他們可以將小日子過得更富足一些。


    那是無論晉國或楚國都不敢將那些國家逼急了,會擔憂他們轉投自己的對手,敲詐的行為自然是會變得比較收斂。


    晉厲公對列國的敲詐收斂,轉為剝削國內的貴族,釀成了絕對的大禍。


    論敲詐的話,確確實實是晉國在列國身上敲詐的次數最多,很多時候在手法上還顯得極其粗暴。


    率先展現粗暴一麵的人便是趙盾,他之後的晉國在對待列國的行為上比較露骨。


    因為趙盾開了那樣的頭,所以列國對趙氏的印象非常不好。


    到目前為止,晉國起碼會給列國留下最基本的顏麵,等趙氏之主趙鞅得勢,他可是一點顏麵都沒有給列國留下。


    所以,史書上的趙氏曆來不是正麵的形象。


    等趙鞅釋放奴隸,尤其是淡化了各階層的界線,更是不知道被多少人恨之入骨。


    至聖先師孔子就多次表達了對趙氏的觀點,歸納起來就是:趙氏啊?我知道這個家族。趙氏的人不講任何規矩,大概就是最類似畜生的一個家族了。


    別說,還真別說,等趙毋恤成為趙氏之主,證明了孔子的話簡直是說得太對了。


    那不是簡單的因為趙毋恤將自己對手智瑤的腦袋製作成了酒皿,包括趙毋恤誘騙自己的姐夫到家中作客再剁成肉泥,破壞了諸夏文明維持了不知道多長時間的賓客之禮。


    自趙毋恤無視“賓客之禮”後,去別人家裏做客成了有風險的事情,尤其是敵對雙方很難坐下來麵對麵開誠布公談判了。


    樓令跟晉君周講了大實話,諸侯對晉國的恭順並不是因為道德,純粹就是打不過之下的不得不從。


    這跟晉君周所了解和接受的教育存在衝突。


    晉國當然不會將自己往壞了去說,相反會極力地進行自我包裝,什麽天子的第一忠臣,姬周文明體係的保衛者,一個由君子治理的國家,等等的概念全給做成帽子戴在頭上。


    因為晉國的武德過於充沛的關係,所以列國之中誰也不敢拆穿晉國的真麵目。


    隻是講實話,晉國雖然進行了自我包裝,但是大部分都做到了啊!


    拿楚國公開講出要取代周天子成為新的天下共主這一件事情來說,晉國續齊國之後站出來抵抗了楚國。


    晉國也製止了列國的兼並,使得一些無力自保的小國,他們的國祚得以延續。


    以當時的價值觀來講,晉國確確實實是文明的保衛者,也就是姬周體係的保衛者。


    由於晉國大部分諾言實現了的關係,列國對晉國的感觀也就變得非常複雜了。


    至於楚國說壞話?他們是晉國的競爭對手,不說晉國壞話才是怪事。哪怕有國家認為楚國說得對,他們看到楚國是劣勢的一方,也不敢站出來作證啊。


    等楚國取得優勢,有得是人會認定那是勝利者對失敗者的嘲笑,極可能還會嘀咕幾句有失風度。


    知道晉國不是什麽好東西的人,一定是大有人在。他們這麽聰明,哪能夠不知道晉國沒有徹底倒下之前,最好不要瞎說什麽大實話呢。


    晉君周自小學的是儒學。


    當然了,晉君周學的不是孔儒,更不是經過不知道多少人改造的孔儒。他學的是周公旦之儒。


    周公旦的儒學歸納起來就一個核心,也就是:製度!


    這個製度包括建立監察係統,派遣眾多的監察紀委(史官)到各諸侯國進行監督;形成一套階級分明的等級製度,細節到連穿衣、吃飯、住房的規格或占地麵積都要管。


    沒有錯,史官在周王朝就是監察紀委的角色,他們記錄所需要記錄的一切,不止拿給周天子看,也會提供各諸侯進行查閱。


    這一套製度的核心就是監督。


    例如說,晉國發生了什麽事情,周王室有權知道,並且晉國的鄰居也有權知道;如果發生在晉國的事情,周王室和晉國的鄰居不知道便是一種違紀,該由周天子出兵以及號召諸侯共討之了。


    在那一套製度的框架之下,一切都是為了維持周王室的統治!


    學習那種知識的晉君周,他的思維肯定是接受了列國並存的現狀,頂多就是成為他們的管理者。


    “下軍將在暗示寡人對天子取而代之?”晉君周經過思考之後得出這個結論,隻能說是把自己嚇了一大跳。


    取代周天子啊?其實在很久之前,好多分封國的國主已經在嚐試這麽幹,隻是沒有諸侯取得成功;有成功的例子是,周王室的兄弟或叔侄互相奪位。


    因為沒有分封諸侯成功的例子,晉君周才會被嚇一跳,等心情平複之下就控製不住,思考起了有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有沒有可能取代周天子呢?


    周天子被從位置上踹下的例子有不少,更丟人的事情同樣發生了幾次。


    時間走到當下,周天子的權威已經不如西周時期。


    隻不過,取周天子而代之,仍然是一種禁忌。


    晉君周知道出現這種想法是一種禁忌,越是禁忌就感到更加刺激,慢慢產生一種挑戰禁忌的興奮感了。


    晉君周當了幾年的國君,雖說不至於了解到晉國的全部實情,但是能夠看出晉國有多麽強大。


    僅僅是親自參加的兩次會盟,足夠給晉君周形成該有的概念了。


    國家到底強不強大,沒有比親身體會他國之人的接觸更為直接,是嗎?


    隻是喊自己強大,出了國卻是遭到各種欺淩與歧視,有腦子就會懷疑到底強大在哪裏。


    一旦出國之後可以享受到各種特權,不用有誰去告知國家到底強不強大,有腦子就能夠從各種體驗了解到什麽叫作強大。


    參與會盟的晉君周非常喜歡得到一眾諸侯的奉承,享受來自其他諸侯的恭順。


    有什麽比曆經過那樣的場麵,能夠讓晉君周了解晉國強不強大呢?


    總不能是那些諸侯腦子有病,想方設法去討一個弱國之君的歡心吧?


    “下軍將……”晉君周突然想起之前讓服侍自己的人出去,喊人進來再問道:“下軍將可還在營中?”


    宦官能夠看出晉君周的不對勁,隻是並不了解是什麽情況,趕緊說道:“臣立刻前去詢問。”


    大概兩刻鍾之後,宦官返迴稟告:“下軍將已經離營,臣聽聞是往側翼而去。”


    這件事情,晉君周當然知道。


    在方才,樓令就是在走之前特意來辭行的。


    盡管是有心理準備,晉君周還是聽得歎息了一聲,心裏跟貓抓似得狀態變得更嚴重了。


    十九歲正是想一出搞一出的年紀,對吧?


    晉君周很想親自去找樓令詳談,好幾次想喊人更衣和準備車駕、護衛,話到嘴邊吞了進去,再硬生生控製衝動。


    “是我自己想多了,還是理解錯了下軍將的意思。真是那種意思的話,下軍將有跟其他卿大夫商量過嗎?”晉君周很快又陷入遲疑和彷徨的心態。


    如果晉國是小國的話,晉君周肯定不會有取代周天子的妄想。


    晉國已經是公認的天下霸主,並且處在如日中天的階段,隻要這一戰再重創楚國,完全有對周天子取而代之的操作空間。


    另外一點,晉國早就在向列國收取進貢,其實是早就侵犯到了周天子的權柄。


    兩點相加結合,成了晉國之君的晉周,他被樓令幾句話說得遐想連篇,隻能說是建立在有可能,並且可能性極大的基礎之上。


    並非完全是一種妄想,而是有極大的可能性能夠幹成,是個人都會心情激蕩的吧?


    晉君周實在無法摁住那顆躁動的心髒,他也想要了解郤錡或中行偃知不知情。


    “告知中軍將,寡人將去拜訪。”晉君周可以召喚郤錡過來,隻是不想這樣做。


    幾年的時間下來,晉君周大概摸清楚了郤錡的秉性。


    那種秉性其實郤氏的人基本都有,大體上就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越得寸進尺,我越分毫不讓。


    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地位不能差郤氏太多,要不然會被視為理所當然,再被得寸進尺。


    正是因為郤氏都那樣的秉性,屬於公認最難相處的一個家族。覺得難相處,當然是很多人分辨不出自己在郤氏的地位。


    晉君周是一國之君,他是郤錡的君主,礙於沒有實權和堅實班底的因素,肯定是表現出對郤錡的尊敬了。


    晉君周先後去見了郤錡和中行偃一麵。


    從舉止上來說,郤錡和中行偃對晉君周的主動拜訪都有些搞不懂頭腦,互相之間維持了很大的體麵。


    兩邊各自見麵再聊了一會,主要是晉君周進行旁敲側擊,還真給晉君周試探出了兩人的態度。


    重新迴到自己大帳的晉君周變得更加興奮。


    在郤錡那邊,晉君周得到的信息是:取不取代周天子這一件事情,郤氏是極力支持的態度。


    而在與中行偃聊天的試探過程中,晉君周能夠看出中行偃同樣受到了驚嚇,以至於後麵中行偃全程裝傻。


    因為郤錡和中行偃不同的態度,馬上讓晉君周有了自己的猜測。


    “郤氏和樓氏做的事情沒有那麽簡單,他們拉著全國對外擴張,以前看著像是貪得無厭,現在看起來……更像是蓄積實力與打壓諸侯的必要步驟。”晉君周這是建立在得知郤氏和樓氏希望取代周王室的前提之下。


    晉君周從中行偃的裝傻又得出一個結論:“荀氏應該猜出郤氏和樓氏想做什麽,礙於對郤氏和樓氏的忌憚心理,想阻止又沒有那個實力來阻止。”


    講事實就是,晉君周之前對擴張的興趣一樣不大,乃至於感到十足的忌憚。


    “要是中軍將和下軍將在這一次分配利益的時候沒有徇私……”晉君周一顆心跳得很快,想道:“寡人日後有必要配合對荀氏的打壓了。”


    話分兩頭。


    啟程來到側翼的樓令,他已經將自己勾起晉君周遐想的事情拋在腦後了。


    樓令是經過深思熟慮才做出那樣的事情,並不是一種心血來潮。


    本就具備條件,還是曆史階段中最恰當的時機,幹成了才是順應時勢,沒有幹成反而是出現意外。


    樓令不知道原曆史是怎麽迴事,晉國有沒有取代周王室的雄心。他隻知道要是原曆史上沒有晉國君臣想對周王室取而代之,隻能說晉國君臣比那一幫江東鼠輩還不如。


    三國時期的東吳的紙麵數據是比曹魏弱,隻是更弱的蜀漢都有一統天下的雄心壯誌,東吳卻是隻想著進行地方割據。


    先甭管實力怎麽樣,最終目標越是遠大,格局總是顯得更高。


    因為東吳政權連想都不敢想,所以東吳君臣就隻能是以江東鼠輩的名號留存史書了。


    樓令之所以迴到側翼,原由是當麵的楚軍也開始了行動。


    在樓令返迴之前,側翼的楚軍發動了一次襲擊,遭到晉軍的迎頭痛擊,楚軍重新龜縮迴了防線。


    “發起攻勢的楚軍數量為八千餘人,老夫派人檢查了楚軍戰死者的遺體,發現凍傷情況非常嚴重。”士魴不是提線木偶,他有著很豐富的帶兵經驗。


    樓令問道:“俘虜中的病患多嗎?”


    很多人聚在一起本身就充滿了風險性。


    他們在曠野度過一個冬天和一場雨季,數量龐大的軍隊內部一定存在病患,一些傳染病的出現根本無法控製。


    拿聯軍這一邊來說,傳染性的風寒已經出現,晉軍因為樓令的很多舉措得到控製,其他聯軍的情況就顯得很是不妙。


    所以了,晉國高層允許聯軍撤到後方,裏麵有防止傳染給晉軍的意圖在內。


    樓令的控製顯得很明確,生病了就進行隔離,轉移到專門劃分的營區。


    要論粗暴卻是絕對算不上。


    因為樓令會派醫匠救護,不是讓那些被隔離的人就地等死。


    醫匠以及照顧傷患的人,他們當然有采取相關措施,例如戴上口罩,再保證相關的衛生條件。


    口罩的概念並不是樓令首倡,很早之前就有相關的概念,區別在於樓氏能夠生產出更專業的口罩,不是拿布一遮就算完事。


    事實已經證明隻要遮住口鼻就可以避免被傳染,得到醫治或救護病患任務的相關人員並未產生恐慌。


    晉軍有樓令進行幹涉,遭遇到爆發傳染病有手段來控製疫病的傳播。


    聯軍後麵是學了晉軍的做法,隻是他們缺乏各種相關科學的認知,手段方麵一定會顯得粗暴。


    楚軍那邊到底是什麽情況,樓令希望能夠從俘虜的口中得知。


    當然不是樓令親自去問俘虜,有人會根據指示去辦事。


    到了夜幕降臨的時候,樓令收到了相關的反饋。


    “楚軍的疫情已經失去控製了。”樓令從眾多俘虜所透露的情況,得出這個觀點。


    士魴當然知道疫情指的是具備傳染性質的疾病,有被嚇一跳的反應,說道:“楚國君臣故意派病患進攻,他們是想將疫病傳染給我們?”


    關於這一點,樓令其實猜不透。


    諸夏有史記載的生化戰是發生在漢匈戰爭,匈奴人故意在各處水源拋下動物的屍體,汙染了那些水源。


    估計那也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有預謀的生化戰?在漢匈之戰前,其實殷商時期也有相關的記載。


    隻不過,殷商時期的情況是,殷商大軍討伐東夷,兩支大軍先後爆發大規模疫病,殷商大軍硬挺著不撤退,一場北海戰爭打了十多年之久。


    因此是,爆發疫病仍然繼續交戰的例子,早在殷商時期就有了。


    “我需要返迴主大營。”樓令說道。


    士魴沒有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詫異道:“你才剛迴來。”


    樓令滿臉嚴峻地說道:“不管楚國高層是不是故意,決不能在當前階段如了楚軍的意。我走之後,下軍佐先掛起免戰牌,時效過後也堅守營盤不出。”


    仍舊沒有意識到事情嚴重性的士魴,他隻看到樓令臉色嚴峻,講不出反對的話。


    士魴為什麽無法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無非就是他沒有相關的概念而已,並不是他非常愚蠢。


    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紀,舉國上下能拿爆發的疫情不當一迴事,並不是沒有人去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純粹就是因為他們內部爆發了政治鬥爭,國家體製也沒有保護民眾的概念。


    樓令的去而複返讓主大營的人感到十足詫異。


    “楚國君臣異常歹毒,他們想用疫病來扭轉戰爭局勢。”樓令先進行這一項定性。


    郤錡滿頭霧水地問道:“什麽意思?”


    “我剛才去側翼,了解俘虜到的楚軍病患極多。從俘虜嘴中得知楚軍疫病異常嚴重,再結合近來楚軍屢屢主動出擊,得出上麵那個結論。”樓令說道。


    郤錡還是沒有聽懂。


    “疾病可以互相傳染,染上之後即便不會馬上死亡也會失去戰鬥力。”樓令看到郤錡臉色立刻變了,耳邊也傳來了眾人發出的嘩然聲,繼續往下說道:“染上的人死亡率極高,諸位肯定知道這一點。”


    在這個得了風寒可能沒了小命的時代,他們怎麽可能會不知道呢?


    至於說通過唾液傳染的知識,他們在樓令強調戴口罩之後,多少是有了概念。


    “楚人……何其歹毒啊!”晉君周對於樓令的去而複返最為高興,聽了樓令的猜測之後,什麽對周天子取而代之先放到一旁,轉為擔憂這一場戰爭的走勢了。


    樓令不知道楚國君臣是不是有意而為,反正讓眾人往有意而為的認知思考就對了。


    “臣的建議是,君上派人邀請楚君會麵,一同商討暫時休戰的可能性,先轉為應對兩軍的疫病。”樓令先給出這個建議,再說道:“若是楚君同意即罷了。楚君若是不同意,我們便將楚國君臣所作所為通告天下人。”


    交戰期間爆發疫病,兩軍進行暫時的休戰,類似的事情在春秋曆史上發生了多次。


    所以,當時的人並不是對傳染病一無所知,相反都非常重視。


    有了那樣的基礎,晉國率先邀請楚國會商就是站在道德的製高點。


    如果楚國君臣不同意暫時休戰,他們有一萬張嘴巴也解釋不了就是故意想將疾病傳播開。


    “楚君不同意,臣有把握讓楚軍不戰自潰。”樓令進行了加碼。


    ........


    整個人好累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耀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耀與忠誠並收藏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