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郤氏聯合樓氏等家族對荀氏和範氏發動戰爭,短期內可能分出勝負嗎?


    沒有發生的事情,隻能從雙方持有的實力去進行分析。


    現在看起來,郤氏非常強大,隻是又沒有強大到可以輕易鎮壓一切的地步。


    郤氏加上樓氏的話,其實不止是一加一等於二,應該是遠遠大於二。


    可是有一個事實,除非郤氏聯合樓氏之後,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滅掉荀氏和範氏,要不然戰爭每拖一天的時間,雙方的損失絕對更大。


    晉國自從一眾公族突然間對趙氏發起滅族行動之後,其實各個家族就開始防備某個或某些家族悄然展開大規模行動,怕的就是像趙氏那樣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偷襲成功。


    不要忘記一點,晉國雖然早就有卿位家族的存在,但是卿族在晉國出現的概念並不到二十年。


    在現如今,四個卿位家族……,忘了祁氏,有鑒於祁氏太弱,不算也行。


    總之,晉國的郤氏、樓氏、範氏、荀氏相加起來,占晉國的總實力約是六到七成,還有四到三成的實力屬於公族以及其他中小家族。


    先不提國外勢力,郤氏聯合樓氏攻打旬氏和範氏,有沒有可能讓某個老六趁機崛起呢?


    要是卿位家族的內戰打個七八年乃至於更長的時間,隻能說讓某個家族漁翁得利的幾率就越大。這一點絕對不能不防。


    “沒有可能短期內速勝!”樓令思考了一番,得出這個結論。


    荀氏和範氏本身就很警惕郤氏,一旦郤氏有所動作就會被兩個家族看在眼裏。


    哪怕是爆發國戰,郤氏進行正常的征召,一樣會被荀氏或範氏緊盯著,他們每一次都進行必要的提防準備。


    那樣一來,郤氏無法悄悄地將軍隊開拔到荀氏和範氏重要的封地邊沿,更別說發起突然間的偷襲了。


    無法偷襲成功,以荀氏和範氏的體量,哪怕郤氏聯合樓氏等家族,等於是兩個龐大集團進入戰爭狀態,怎麽可能不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呢?


    任何一場無法速勝的戰爭,誰都要承受該有的代價。


    進行內戰的話,交戰的時間越長,國家的實力就會被削弱得更為嚴重。這是戰爭爆發在本國,破壞的是自家的壇壇罐罐,打贏了都無法謀求賠償。


    曆史上,中行氏和範氏發動叛亂,晉國打了七八年的內戰,結果就是讓如日中天的晉國實力大損,搞到連新近崛起的吳國都敢挑戰晉國的霸權了。


    在當時,齊國都抓住機會一度逼近“新田”,要不是趙氏死扛住範氏和中行氏的主力,智氏和韓氏擊退齊軍,晉國可就麵臨滅國的危險了。


    春秋時代,都城被攻破就是默認亡國,這一點在楚國都城被吳軍攻破後,哪怕楚國還有很廣闊的疆域,世人卻是認為楚國已經亡國,可以看得出來。


    “真的爆發內戰,楚國勢必重新抬頭,再因為沒有餘力鎮壓中原,齊國也一定會趁機得到極大的壯大。這樣一搞,晉國不再是當世獨一檔的超級強國,屆時要同時麵對緩過氣來的楚國,以及抓住機會壯大起來的齊國。”樓令這是站在國家的角度出發進行思考。


    當然了,樓令也會從家族的角度進行思考:“如果可以成功將荀氏和範氏滅掉,事後我家當然會得到好處,隻不過一定是郤氏吃下大部分。僅是這一點,其實對我家就是會構成最大的威脅。”


    哪有永遠友好的兩個家族呢?


    等晉國內部隻有郤氏和樓氏兩個超級家族,雙方必然會因為利益而產生摩擦,再逐漸走向對立。


    搞到最後的話,超大機率不是郤氏和樓氏瓜分晉國再分別立國,隻會是郤氏或樓氏嚐試吞並掉對方,隨後完成對晉國公室的取代。


    是的,最為有可能的事情就是郤氏和樓氏相鬥,爭取將對方徹底吞掉。


    那就是兩強並立的結果。


    為什麽會那樣?因為兩個強大的勢力同在一個框架之內,他們必然視對方為最大的敵人,很難將目光轉移到對方之外的勢力身上,哪怕轉移目光也是想著拉攏,不是分出力量去尋求吞並。


    之所以是那樣子,純粹就是對立的雙方,他們誰也無法判斷攻打第三方的行動能不能順利,更加擔憂一旦開戰陷進去,會給同等實力的對手有機會擊敗自己。


    兩強對峙,結果有一方對第三方下手,類似的例子有許多,無一例外在下場方麵都不好。


    一般不是兩強的一方抓住機會親自下場擊敗,便是其中一方資助第三方給對手實施放血。


    樓令當然認為自家有笑到最後的可能性,概率方麵還顯得極大。這是因為樓氏有太多的創新,可以彌補封地麵積和人口數量對郤氏的劣勢。


    有一個現實卻是一定不能忽視,那便是各國會站在旁邊,眼睜睜看著晉國內部打生打死而不進行幹涉嗎?


    “列國不幹涉的可能性……,幾乎沒有。”樓令很清楚這個事實。


    周王室為什麽搞成現在那副樣子,以為隻是各種戎在跟周王室過不去,最終搞得周王室被迫東遷嗎?並不是的。


    應該說,西周時期的各諸侯沒少給周王室添堵,乃至於某些諸侯要對周王室變得衰弱承擔最大的責任。


    幹涉他國內政這種事情,春秋時期有實力的國家很喜歡幹。


    作為第一任霸主的齊國,幾位公子相爭,鬧到打內戰,有著很多諸侯的身影。


    崛起的秦國,秦穆公就兩次幹預晉國內政,隻是他最後玩脫了,遭到晉襄公的背信棄義。


    以往晉國爆發內亂,純粹就是平定的時間太快,或是某一方過於強大,沒給列國幹涉的機會。


    真要是郤氏、樓氏跟荀氏、範氏打起來,以四個家族的體量,絕不可能在短時間分出勝負。


    所以了,樓令更傾向於當前的格局。


    也就是郤氏一家獨大,由郤氏鎮壓荀氏和範氏,樓氏借力郤氏完成樓令所想要達到的目標。


    這多少算是三足鼎立,也是架構最好的格局。


    在這種格局之下維持鬥而不亂,樓令再引導著向外進行擴張,可以是能夠兼並多少國家就實施兼並,也能夠是完成晉君取代周天子的地位。


    “主要是在這個看重家族底蘊的時代,我家崛起的時間太短,一旦晉國不複存在,相關的劣勢一下就要顯露出來了。”樓令當然有想過樓氏某天參與分裂晉國的事情,隻是一定不能是在自己這一代人發生,甚至不能是在樓小白那一代人進行。


    當前所謂看重家族底蘊,不止是看這個家族的實力到底強不強大,還包含有沒有悠久的曆史。


    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個有著悠久曆史的家族,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經營更廣的人脈。


    與此同時,一個家族的曆史足夠悠久,代表著有血緣關係的族人數量眾多,其餘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也習慣了該家族的統治。


    深度認同感這種認知,真的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培養起來。


    因此,好多由移民組成的國家,強大的時候看不到各種問題。等呈現頹勢之後再去看,無數有條件的人看到情況不對,他們會紛紛轉移資產,隨時隨地準備跑路。


    同樣的道理,對國家有著深度認同感的人,他們麵對再艱難的環境,他們所想的是怎麽去奮鬥和改變,以及願意為了國家拋頭顱灑熱血。


    反麵的例子自然也有,例如有明一朝的統治崩潰,太多的藩王就是扯了後腿。


    可是,統治崩潰的明朝王,也有藩王試圖力挽狂瀾,南明給明王朝續了十八年的命。


    如果不是南明有太多的奇葩貨色,有沒有可能重演南宋的格局呢?不能說完全沒有那個可能性。


    樓氏現在欠缺的就是足夠多有血緣關係的族人,並且沒有在樓氏治下生活了數代人的臣民。


    這樣的樓氏看似不弱,其實很難在遭遇困境進行堅持。


    曆史悠久的趙氏,他們麵臨家族高層被一鍋端的情況下,各處封地還是進行了激烈的抵抗,乃至於黎庶願意為了保衛趙氏而犧牲。


    先氏、欒氏、韓氏等等家族,他們在高層全數被殺的情況下,一樣抵抗了很長一段時間。


    那就是經營久了培養的忠誠度,期間要是有強人站出來,不能說完全沒有保全家族的那種可能。


    代表例子就是趙氏經營了人脈,使得趙武可以再次複立趙氏,乃至於成功讓趙氏恢複輝煌,直至站在主導地位完成對晉國的瓜分。


    當前的晉國如日中天,眼見著形勢一片大好,大病初愈的郤錡卻是搞了那麽一出,直接搞得樓令頭都大了。


    在郤錡向樓令展示自己意圖後的幾天,樓令沒有離開主大營。


    樓令待在軍帳內好幾天,主要思考怎麽來說服中行偃和士匄,拿出什麽樣的利益才可以讓他們同意郤錡關於卿位的調換。


    幾天想來下,隻能說樓令有了初步的構思。


    “範氏不止想解決掉狄人,他們還想著瓜分鄭國,可以讓郤氏少占一些土地;荀氏缺乏擴張的方向,我可以承諾將在鄭國得到的土地劃分給予荀氏。”樓令知道這樣做會顯得樓氏很吃虧,可是他也沒有在鄭國獲得封地的想法啊。


    樓令要是真的那樣做的話,還需要將那些投奔的鄭國貴族考慮進去。


    讓那些貴族搬遷會是樓氏最為有利的事情,隻是他們一定不會答應。


    真的要那樣,樓令也不可能說服那些貴族真心誠意依附荀氏,相反要學習大英的攪屎棍技能,沒事都要搞出事情,埋下那些貴族與荀氏不可化解的矛盾。


    別覺得樓令髒,妻子的娘家都算計。這純粹就是格局到了那種地步,必須采取的必要行動。


    “大舅哥一直想要獲得自主權,我是時候該悄悄幫忙了。”樓令想到了這一件事情。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並不是樓令非要去幹涉荀氏的內部事務,幫助智罃達成想要的目標而已。


    當然,自是存在可以讓樓氏獲利的地方,何嚐不是在為晉國考慮呢?


    發生分裂的荀氏,減少了他們主動搞事的概率,也讓想要當漁翁的中行偃陷入焦頭爛額的困境,少幹涉樓令推動晉國對列國實施兼並或完成對周王室的取代。


    從壯大晉國和取代周王室的角度來看,受傷的隻有一個想當老六的中行氏,增加一個願意配合的智氏,能夠說樓令不是在幹正事嗎?


    後麵,樓令找到郤錡將想怎麽跟荀氏和範氏進行利益交換說出來。


    “我可以少拿,你完全不拿就不對了。”郤錡聽到樓令要將會分配到的土地全部拿來作為交換,講了這麽一句話。


    郤錡很正經地說道:“如果旬氏和範氏的胃口太大,可以多占取鄭國的城池。”


    憑什麽讓自己人吃虧?


    這個虧,鄭國來付出就好了。


    樓令想了想,心說:“也對啊……”


    完全就是樓令被突然的這一出搞得頭快裂開,把自己給繞了進去。


    很多人遭遇困境,思維確實會變得固定,隻在那個框架裏麵繞圈圈,很難跳出框架之外。


    能夠跳出框架來解決困境的人,他們無一例外都幹了一番事業,乃至於成為一代偉人。


    郤錡算是旁觀者清。


    樓令則是沒有更多的時間用來思考。


    “你找中軍佐說過了嗎?”郤錡問道。


    “暫時還沒有。”樓令先迴答,再說道:“當前正在國戰,最好等這一次國戰分出勝負,處理好相關的後續,再找荀氏之主和範氏之主商議。”


    郤錡認同這一個觀點。


    地位到了郤錡的高度,再加上他所接受的教育,怎麽可能沒有大局觀。


    事實上,自從旬林父開始,好幾代的晉國中軍將已經沒有大局觀,更多是盯著怎麽廢公肥私上麵。


    輪到郤錡就任中軍將,反倒是顯得更為合格。


    要說有什麽不對勁的話,隻能說郤錡無論遭遇什麽,第一反應就是維持強硬態度了。


    樓令見郤錡認同,再一次大大鬆了口氣。


    爆發國戰期間,最為忌諱的就是內部出現問題。


    如果現在就去向荀氏之主和範氏之主講那些事情,他們絕對不敢再在國戰中拚命,一下子就會讓晉國失去兩大主力,甚至有可能直接爆發內亂。


    “可以的話,迴調大軍去鄭國,展開新一輪的行動。”郤錡說道。


    這是鑒於不讓樓氏吃虧,要占取鄭國更多的城池。


    當大哥的那麽仗義,樓令就更加要謹慎了。


    他們與楚軍的交鋒,暫時沒有哪一方獲得絕對的優勢,從主戰場抽調兵力明顯不合適。


    樓令說道:“隻要在‘楊梁’這一邊的交戰取勝,想怎麽收拾鄭國都行。”


    郤錡盯著樓令看了幾個唿吸的時間,說道:“知道老夫為什麽信任你了嗎?”


    樓令沒有迴答。


    “正是因為你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麽。”郤錡自己講出答案。


    在當前講什麽為國犧牲,絕大多數貴族會覺得講那句話的人腦子有病。


    集體主義出現在諸夏大地,那是曆經百年被蹂躪的曆史之後了。


    在那之前,無論誰的口號喊得再響亮,基本就隻是喊口號而已。


    很碰巧的事情是,郤錡當上中軍將之後,成了一個願意為了國家犧牲家族利益的人。他看到的樓令也是那樣的人,認為彼此的思想境界接近,有更多的認同感。


    當然了,郤錡和樓令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做出犧牲之後,國家一定要做出補償。


    那很符合時代特性。


    論事實,願意先犧牲家族利益,事後再尋求彌補,能夠評價不合理嗎?


    樓令確認郤錡不會找中行偃或士匄提前攤牌,聊了一些相關的細節,話題轉為當前的戰事。


    關於這一場戰事,它本身就是樓令一力引導成當前的態勢。


    進行交戰的過程該是怎麽樣的進程,需要達成哪一些目標,沒有人比樓令更加清楚。


    樓令借著這一次機會向郤錡重新強調,搞到郤錡變得不耐煩才停下念叨。


    “我需要返迴側翼。”樓令說道。


    郤錡被樓令一個話題反複強調搞得腦子快炸掉,立刻說道:“老夫就不送了。”


    要迴去側翼的樓令肯定不是當天就走,他先去拜訪晉君周,隨後又見了中行偃等一些同僚,隔天才啟程出發。


    季節重新來到春季,開春之後有一場雨季,樓令當天就是冒雨趕路。


    “這邊的雨季會下多久?”樓令的問話對象是華元。


    而華元會在側翼,他是過來進行交際,跟魯國、杞國、薛國的達官貴人已經喝了好幾天。


    華元答道:“普遍會斷斷續續下十天左右,隨後還會隔上十來天再下一次雨。”


    “更南邊的雨季會比較長嗎?”樓令又問。


    華元還是沒有思考,直接說道:“靠近泓水的區域,雨季是比這邊長。”


    那一條泓水橫跨鄭國、宋國、陳國、蔡國、厲國和楚國,是一條很長的大型水係。


    其實,當前區分地域,南北是用大河來劃分,並不是使用大江去劃分。


    一般的認知中,大河以北的國家便是北部國家,大河南部的好多國家泛稱南部國家。


    隻不過,大河以南和泓水以北的國家,他們又屬於中原的國家。


    當前在大江以南的勢力不少,自認為諸夏體係的有吳國和越國,其它則是屬於百越的勢力。


    楚國?他們在大江以南隻有不大的一塊疆域,並且沒有多麽重視。


    那樣算起來,被認為是南方的國家,當前便是楚國、宋國、吳國、陳國、越國、蔡國、厲國、胡國等等。


    是的,盡管宋國的大半疆域位處中原,他們也被視為南方的一個國家。這裏多少是帶著一點地域歧視。


    宋國所遭遇到的地域歧視,論起來跟現代的俄羅斯差不多。


    怎麽說呢?就是歐洲那些自詡文明的國家,他們不願意將俄羅斯視為歐洲的一份子。


    樓令問雨季當然不是沒有目的。


    “晉卿想趁著楚軍維持後勤補給線的困難,發動新一輪攻勢?”華元覺得自己有資格問這話。


    這裏所謂的資格,不是宋國有多麽強大,更多的是華元交友廣闊。


    樓令反問:“有什麽問題嗎?”


    華元哪敢說會有什麽問題。


    “等各國輪換部隊抵達,趁機向楚軍發動新的攻勢,自然是應該的。”華元其實很期待新一輪的大戰爆發。


    華元見樓令有送客的趨勢,趕緊說道:“我們之前想在‘虎牢’集中貿易,碰上了這一次大戰,鄭國的北部和西部淪陷,鄭人恐怕不會允許列國商隊通行。”


    是有那麽一迴事。


    有相關的共識,隻是“虎牢”還沒有完全築好,暫時並未真正施行。


    樓令知道華元不是簡單講貿易集中地的事情。


    華元是看到晉國的胃口那麽大,擔心宋國想要的那一部分落到晉國的口袋。


    果然,華元進行試探,想要搞清楚晉國會不會將占領的鄭國北部和西部進行歸還。


    “我們正在商議相關的事情,一致的態度就是必須讓鄭國長教訓。”樓令不能直接告訴華元將會發生的事實,更加不能進行否認,隻能是態度模糊。


    樓令注視著華元,說道:“宋國應該還有餘力吧?”


    華元意識到什麽,趕緊提起精神。


    “目前鄭國的主力龜縮在‘新鄭’周邊,宋國想要收複失地是一個絕佳的時機。”樓令說道。


    宋國有餘力嗎?


    他們去年被楚軍攻到“商丘”打防禦戰,南部成了兩個陣營大戰的戰場。


    華元問道:“我們能抽調這邊的部隊嗎?”


    樓令搖頭說道:“你們抽走軍隊,其他國家會怎麽看。”


    晉國強製列國的軍隊不能撤離,最多就是進行輪換。


    要是晉國允許宋軍撤離主戰場,跳腳的國家絕對不會少。


    華元一咬牙,說道:“我們會想辦法的。”


    樓令很希望宋國可以克服困難。


    不是樓令有多好心,完全是宋國去收複被鄭國占領的失地,可以吸引走相當的鄭軍,便於晉國接下來對鄭國展開軍事行動。


    這……,其實也算是樓令給郤錡的主張打配合,成全老大哥對保障小弟利益的用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耀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耀與忠誠並收藏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