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不當人了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作者:榮耀與忠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遭到嚴厲警告的一眾諸侯,反對的人不敢在會議上發表意見,迴去之後不免會講一些怨言。
齊國和宋國的君臣最為喜悅。
兩國的君臣當然希望這一場戰爭能夠繼續下去,並且是打得越激烈越好,一個是想晉軍被消耗得更多,另一個則是希望楚軍可以更加死傷慘重。
隻是吧?因為郤錡在會議上太過強硬的關係,列國的史官如實記錄,後人可以看到那些史書,不知道會怎麽評價。
如果是晉國之君替代了周天子,成為新的天下共主,隨後晉國再對文明有足夠的貢獻,後人當然會認為郤錡是一名偉大的人,是他帶著晉國從原有的輝煌走向新的輝煌;換作晉國最終的結局不好,給予文明的傷害最大,無論郤錡或者是哪位晉國高層在後世都不會有什麽好名聲。
當然了,要是有人執筆寫小說,將小說寫成經典,有些人在曆史上幹過什麽不重要,有的是人會因為小說劇情而去崇拜。
不是開玩笑,很多人真的會將小說當成真實的曆史。例如《三國演義》裏麵好多人物失真,他們在小說中得到美化或醜化,沒有多少人會去查曆史,隻會把小說所寫的內容當成真的史實。
另外,不會沒有人不知道羅貫中是將元末所發生的事情,根據陳壽《三國誌》和裴鬆之注解以及民間三國故事傳說經過藝術加工創作,套個殼寫成《三國演義》的吧?或許知道的人並不多?
當然了,《三國演義》絕對是一部經典巨作,並且有著很高的軍事價值。
關於後女真的將領看《三國演義》學兵法這一件事情,好多人當成了謠言,它卻是真的!
也就是樓令沒有時間,再來是怕得罪人,要不然想把正在發生的事情以小說形式寫下來。
為什麽會得罪人?那簡直就是廢話。
小說需要有區分人物層次,最為起碼的就是有好人或壞人。
因為是基於史實去寫的關係,與晉國或樓氏為敵的人,他們都會被寫成反派。
當前的很多“反派”活著,他們也會有無窮盡的子孫,知道有那麽一迴事,一定要將樓氏恨死了。
同時,裏麵的鬥爭涉及列國高層和各家族的博弈,講實話就是不適合流傳出去。
當然了,小說區分正派和反派,真實的曆史隻有成王敗寇。
也許等樓令晚年,身體素質無法支撐出征,哪一天會開始去著手撰寫。
注意,是撰寫,也就是一定會存在藝術加工。
這一部著作再弄成銅版雕刻,等著後人來掘墳發現。
因為已經決定從國內調兵前來輪換的關係,以晉軍為首的聯軍並未展開新的大舉攻勢,更努力的是加固自己的營寨以及恢複占領的第一道防線上的工事。
楚軍為什麽主動撤離第一道防線?那是他們也撐不住,需要一段時間來進行休整。
這樣一來,戰線上不說完全停止交戰,規模卻是顯得並不大。
有那麽一件事情,以往即便是爆發交戰,兩邊的貴族還是會頻繁互相走動拜訪。在這一次戰役之中,不知道是打紅了眼,還是察覺到時代在發生改變,互相拜訪成了極少數人會做的事情。
樓令返迴戰線側翼的營盤,喊來樓小白進行囑咐。
“你迴去之後,明年不用再南下。”樓令看到了樓小白臉上的詫異,說道:“我們不能讓秦國安穩下來,你明年帶一個‘師’西征,以幹擾和破壞他們的生產為主。”
樓小白有些猶豫,說道:“正在爆發國戰,我們出動私軍繼續入侵秦國,會有閑言碎語嗎?”
樓令當然知道會有閑言碎語,話卻是說道:“我們保持兩個‘師’的兵力參加國戰,並不是沒有履行義務和責任。”
什麽是封建?
隻要完成義務和責任,國君都不能幹涉貴族做額外的事情。
至於說一切為了國家?真正封建時代敢喊出這種話的人,他沒有多久不是病死就是會死於意外。
“可以從狐氏征兵嗎?”樓小白認為以襲擾為主,擅長騎馬的狐氏之人很有用。
樓令笑著說道:“家族征召一個‘師’,你能從其他家族借到多少兵力,取決於你的能力。”
樓小白馬上知道自己的權限有多大了。
“總之,不要讓秦國有喘息之機。”樓令將這一句話說得非常嚴肅。
目前的秦國,他們在“雍”都城圈的廢墟都還沒有被清理幹淨,一定會嚐試恢複被破壞的生產設施,重新開展新一輪的農耕。
想做到那一些的秦國中樞,他們必然需要從其它區域征調來人口。這樣也就給了樓氏再次削弱秦國的機會。
明白說就是,樓令需要樓小白率軍去殺人和擄掠,不讓秦人有過舒服日子的機會。
這是總體戰的一種,哪怕短時間內造成的破壞不大,長時間實施下來很容易讓一個國家崩潰。
等秦國築起函穀關之後,為什麽秦軍一再失敗還可以卷土重來?因為他們有函穀關作為屏障,有可以安穩生產的後方。
與之相反的是,秦軍可以肆意入侵列國破壞生產設施,不等列國重新修複,下一次秦軍又來破壞,極長時間的此消彼長,不可能再逆轉局勢,沒有被滅之前都算是在苟延殘喘。
樓令當然知道想要滅掉秦國不容易,隻是不妨礙樓氏將秦人逼得向西遷徙。
關於遷徙這種事情,秦人極為擅長。
其實,秦國在秦穆公之前,大多數秦人以放牧為生,過著逐草而居的生活。
從秦穆公之後,半數的秦人才轉為從事農耕。
等多數秦人以農耕為主,要到商鞅變法之後了。
當前的秦國正是處在半農耕半遊牧的時代,一旦“雍”這個都城圈難以從事農耕,他們還能夠向西轉移,前往“冀”附近開展農耕,或是在其它區域過逐草而居的遊牧生活。
所以,樓令並不奢望能夠完全消滅秦國都城圈的秦人,更多的是想逼迫當地的秦人自行遷徙離開。
與此同時,樓令更知道戰略意圖短期內難以達成,後麵秦國也一定會反撲。
“去吧。”樓令注視著樓小白,微笑說道:“你已經揚名天下,去獲得更大的戰功。”
樓小白露出燦爛的笑容,行禮後麵朝樓令倒退了幾步,再次行禮才轉身離開。
這一段時間,陸陸續續有人從戰區離開,他們都是返迴各自的封地,征召新的兵源,收集接下來的戰爭物資。
離開的人以各個家族的世子居多,他們帶走了大量的輔兵以及一部分傷兵。
畢竟,很快就要秋收,隨軍的輔兵本就是勞動力,能帶迴去參與勞作,不會讓他們留在戰場上。
那些迴去參與勞作的人,他們在秋收完成之後不會再返迴戰區,自家的主人迴不迴得去就很不好說了。
以晉國為首的聯軍,搞出來的動靜有點大,一度讓楚國君臣誤會聯軍想要撤軍。
等了幾天,楚國君臣才琢磨過來怎麽迴事。
“他們要輪換參戰部隊!”子革隻能說很羨慕。
或者說,楚國這邊的家主都很羨慕。
楚國一次性出動三十多萬大軍,國內可用兵源沒有剩下多少。
連帶的,各個家族需要依照兵力配屬相關的輔助人員,勞動力被征調的數量也是極多。
他們哪怕是想抽調部隊輪換,講事實就是各個家族很難從封地征召到多少部隊了。
“讓各個家族的農夫迴去吧。”楚君審主動說道。
一年不從事生產,有相關庫存的家族,他們的日子頂多就是難過一些。
明眼人都能看出這一場戰役會打得曠日持久,兩年不從事生產,好多家族不止軍需難以補充,可能在第三年就要破產了。
楚君審陰沉著一張臉,說道:“派人向南方各個部落征調壯丁以及健婦。”
蒍以鄧小聲說道:“我們與聯軍在這邊僵持,向南方各部落征兵,一旦出現亂子……”
“他們又不知道戰事的進展。”子革說道。
誰不知道一旦南邊各部落亂起來,會讓主力在中原戰場的楚國南邊失火?
正是因為南邊各部落亂起來會讓楚國的南邊失火,更加要趁著那些部落不了解戰爭進程,抽調他們更多的壯丁與婦人。
沈尹主動請纓道:“由臣去辦吧。”
楚君審頷首道:“那便你去。”
這一場戰役打到現在,楚軍不算各種受傷,僅算戰死和失蹤的人數已經超過四萬。
那四萬戰死或失蹤的人之中,蠻人占了一萬七千。
他們猜測聯軍不會好到哪去,最少也該戰死兩萬以上。
若是論傷亡數字,發生在“楊梁”的這一場陣地攻防戰,並非有史以來最多,隻是該場戰役會繼續進行下去,結束的那天會出現多少傷亡,誰都無法事先估測。
楚國君臣並不拿蠻人當人,認知之中是跟聯軍打了個一比一的交換比。這個也是他們願意繼續打下去的主要原因。
以晉國為首的聯軍,戰死數量真的有兩萬那麽多嗎?其實並沒有。
各國匯報的信息綜合起來,戰死和失蹤的人約是一萬四千左右,比楚國認為的數字少了三分之一。
交戰雙方各自估測的傷亡數字,肯定是會存在疏漏,從古至今都是這樣。
隻不過,發生在“楊梁”的戰役,確實比他們事先預料的還要慘烈。尤其是箭矢的消耗量,達到了史無前例的程度。
打到現在,敵我雙方的箭矢儲備已經告罄,兩邊不得不派出大量隨軍人員收集蘆薈與竹子,工匠沒日沒夜打造箭矢。
換作是以前的話,非正式參戰人員遇上了,可能會冷眼相視,不至於爆發什麽衝突。
到了這一場戰役,雙方的輔兵碰上也會爆發交戰。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非正式參戰人員都參戰,既有的交戰規則已經不存在了。
正當兩邊的多數高層已經會那樣不溫不火一直對峙下去,等哪一邊重新蓄積了足夠的力量再主動發起攻勢時,戰線側翼的聯軍有了動作。
“床弩與投石車已經各自妥當了?”樓令之前吩咐將床弩與投石車分別安置在一些地點。
樓武答道:“已經各自抵達區域,做好了發射的準備。”
他們的正麵是楚軍防守的戰線,己方肯定也會修築一些工事,隻是與楚軍耗費長時間修築的工事無法比。
樓令環視眾人,說道:“讓部隊進入前線。”
“這一次是試探嗎?”季孫行父很是緊張地發問。
不少人用怪怪的目光打量季孫行父,第一次知道魯國的執政原來這麽拉垮。
將要進入戰線的兵力占全軍的一半,從規模也該知道不是小打小鬧,能問出那樣的話,一點不是聰明人該有的模樣。
“我是說……”季孫行父也知道眾人為什麽會用那種眼神看自己,解釋道:“敵軍的防備看上去比較鬆懈,近來射出的箭矢數量極少,或許可以攻奪下來。”
然而,樓令並不是要偷襲或強攻,主要是想將楚軍引進戰線,數量方麵越多越好。
記不記得樓令吩咐收集更多的火油?
要是在以前,樓令還會有諸多的顧慮,不敢進行一些非常規的手段。
這一戰打到現在,戰場上殺死貴族已經變成常態,輔兵遇上了都能開打。
有鑒於晉國就是在君子之戰背景下第一個敢大舉伏擊,一下子弄死了三萬多秦軍,隻留下秦軍三名主將當活口的國家;晉國也是第一個向他國借道,消滅目標迴師途中順便又把借道國家滅掉的那個。
現在的樓令有足夠的底氣再玩新花招。
他們調動部隊進入戰線,肯定會讓對麵的楚軍察覺到。
晉軍有將近兩萬部隊出動,迫使楚軍將防線填滿。
得到消息的楚國君臣專門過來,想看一看樓氏之主要玩什麽花招。
“至少敵軍這一次沒有偷襲。”楚君審說完自顧自“哈哈”大笑起來。
楚國高層將第一道防線的失守歸咎於是樓氏世子率軍偷襲,平時沒少拿出來講。
隻是講,並且還自認技不如人,倒不是專門的嘲笑。
“備下的箭矢有多少?”楚君審問道。
蒍以鄧立刻答道:“本來有八千多,臨時搬過來一萬多,有將近兩萬的樣子。”
幾個月的陣地戰打下來,敵我兩邊早就知道遠程武器在進行陣地戰的重要性,箭矢的消耗量自然比以往的戰役要多得多。
對麵戰線上的聯軍已經開始向前推進,按照往常那般由晉軍的弓箭手率先放箭。
這是晉軍弓箭手因為弓和箭矢的關係,射程比楚軍遠。
不用多麽仔細觀察,能夠看到即將交戰的兩邊,手裏有盾牌的士兵數量也遠超往常。
“止步!”樓司先讓推進中的部隊停下來,再朝校射手大聲喊:“拋射一矢!”
射箭確實是有許多種區分,例如平射的攢射,遠距離的拋射。
曆史上韓氏被公認善射,便是他們比其餘家族更早訓練出一大批可以聽口令的弓箭手,組成箭陣對某個區域進行精準覆蓋。
樓司下達命令。
樓氏的箭陣之中,前排和後排的左右校射手,用能射得最遠的方式射出一箭。
校射這種手段,早就被研究出來,隻是懂得使用的家族仍舊不多。
其實可以理解。
傳播信息的方式有限,哪個家族研究出什麽都會藏著掖著,有什麽新玩法被研究出來,僅限於少數人知道,更多的人自然不具備擁有那些知識。
在校射手進行校射之後,弓箭手們卻是彼此拉開了距離,隨後抽出箭囊裏麵箭頭纏著泡過油脂布條的箭矢,隊列之中也有人點燃火把,等著給弓箭手們一一點燃箭頭上的布條。
防線之上,楚軍在樓氏校射手進行校射後,手中有盾牌的人高高舉起,沒有盾牌的人則是祈禱不要被射中。他們的弓箭手則是在調動,打算衝出防線與敵軍對射。
“怎麽沒有箭雨落下?”
很多楚軍還在困惑之際,一道道唿嘯聲從遠而近,很多的壇壇罐罐被拋落下來,砸開之後濺出刺鼻的火油。
拋射裝有火油壇罐的當然是樓氏的投石車,近百投石車拋射了兩輪,拋出去的壇罐隻是覆蓋防線最前端和靠後的區域。
“他們在幹什麽?”楚君審當然看到有很多小黑點從晉軍那邊被拋進己方防線,隻是想不出有什麽玩意能夠將東西拋得那麽遠,小黑點又是些什麽東西。
防線上的楚軍能夠聞出是火油,腦子靈光的楚國貴族也猜到將要發生什麽事情,他們大喊大叫讓人趕緊跑迴後方。
樓令站在巢車之上,看得相對全麵一些,向執旗手吩咐:“開始吧。”
同樣在巢車之上的執旗手揮舞大旗,釋放行動開始的信號。
接收到信號的樓司下令點燃火箭,下達了射箭的命令。
命令被下達,弓箭手射出帶火的箭矢,落到楚軍防線上引燃了火油。
身上沾了火油的楚軍,碰到火立刻被點燃,他們極度驚恐之下不免亂跑亂竄。
構築防線的時候用了數量超多的木頭,好多區域也紮了籬笆牆,甬道更是全木頭的結構。而潑到火油的木頭多麽容易燒起來,看一下子就形成的火勢能夠得到答案。
楚國君臣看得那叫目瞪口呆,好久都沒有能夠迴過神來。
“晉人?晉人!”楚君審感慨道:“我們隻是偶爾當當蠻夷,晉人卻連人都不當了!”
這話說得……,好像沒有毛病。
論不當人,整個春秋時代,晉人與秦人其實不遑多讓,雙方還總是罵對方不好好當人。
出現火勢的防線之上,沒有多久就籠罩了濃煙,裏麵到處都有人在發出嘶吼或是喊叫,聲音聽著無比淒厲。
楚軍的慘況讓作為敵人的聯軍看了都覺得毛骨悚然,尤其是非晉軍一個個渾身打起了哆嗦。
“家主,這樣做的話,不怕楚軍被嚇得撤退嗎?”魏相問道。
樓令笑吟吟地說道:“現在已經不是哪一邊想撤就能撤了。”
知道什麽叫騎虎難下嗎?
以當前的態勢,晉軍或楚軍都不敢撤退,無論是哪一邊選擇撤軍都會被追擊,並且會讓一眾諸侯在今後更加服從勝利的一方。
晉軍選擇撤退,頂多還隻是承認失敗,搞得一眾小弟有膽子背叛。
要是楚軍撤退?不止陳國和蔡國要倒黴,戰火也會蔓延到楚國的本土,並且楚國就是公開承認自己確實變得不行了。
“一眾諸侯很有怨言,必須讓他們收收心。”樓令真不是隻將目光注視在這一場戰爭。
交戰打到現在,新的戰爭模式變得有多麽殘酷,相信一眾諸侯已經有所了解。
那些諸侯想走,走不掉。
他們在隨後一定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拒絕填線。
樓令在側翼玩了這麽一手,一方麵是打擊楚軍的士氣,再來便是恐嚇自家的一眾小弟。
當然了,跟樓氏需要再一次亮肌肉也有關係。
畢竟,不止是列國對晉國這位老大哥意見很大,荀氏和範氏一樣因為樓令策劃了這麽一場戰爭很有意見。
互相之間實力有差距,可是差距不是那麽大,有所不滿必定爆發衝突,乃至於演變成為你死我活的戰爭。
等發現原來差距是那麽大,有意見的一方不止會忍氣吞聲,他們還會極力彌補和無下限示好。
楚軍防線上燃燒大火以及彌漫濃煙,以晉軍為首的聯軍自然是不會攻上去。
樓令等了一刻鍾左右,下令讓部隊撤迴營中。
這個舉動讓魏相摸不著頭腦,找了機會小心翼翼問道:“整條防線上的楚軍大亂,不是趁勢奪取的最佳時機嗎?”
當然可以趁勢奪取楚軍的第一道防線,乃至於有可能一衝直接衝到底。
問題是,那樣的獲勝方式,可以讓晉國利益最大化嗎?
樓令沒有給予魏相任何解釋,吩咐做好迎接楚國使者的準備。
這是,盡管交戰模式出現極大改變,某些慣性卻是會持續下去。
“君上也會召喚老夫。”樓令對這個心裏有數。
楚軍防線上的大火還在繼續燒,濃煙也會飄往其餘方向,不管是出於好奇或什麽,聯軍高層肯定會詢問。
樓令早就準備好了說詞,存在遲疑的地方僅在於那些不想打消耗戰的人,他們會用什麽方法來要求獲得速勝。
齊國和宋國的君臣最為喜悅。
兩國的君臣當然希望這一場戰爭能夠繼續下去,並且是打得越激烈越好,一個是想晉軍被消耗得更多,另一個則是希望楚軍可以更加死傷慘重。
隻是吧?因為郤錡在會議上太過強硬的關係,列國的史官如實記錄,後人可以看到那些史書,不知道會怎麽評價。
如果是晉國之君替代了周天子,成為新的天下共主,隨後晉國再對文明有足夠的貢獻,後人當然會認為郤錡是一名偉大的人,是他帶著晉國從原有的輝煌走向新的輝煌;換作晉國最終的結局不好,給予文明的傷害最大,無論郤錡或者是哪位晉國高層在後世都不會有什麽好名聲。
當然了,要是有人執筆寫小說,將小說寫成經典,有些人在曆史上幹過什麽不重要,有的是人會因為小說劇情而去崇拜。
不是開玩笑,很多人真的會將小說當成真實的曆史。例如《三國演義》裏麵好多人物失真,他們在小說中得到美化或醜化,沒有多少人會去查曆史,隻會把小說所寫的內容當成真的史實。
另外,不會沒有人不知道羅貫中是將元末所發生的事情,根據陳壽《三國誌》和裴鬆之注解以及民間三國故事傳說經過藝術加工創作,套個殼寫成《三國演義》的吧?或許知道的人並不多?
當然了,《三國演義》絕對是一部經典巨作,並且有著很高的軍事價值。
關於後女真的將領看《三國演義》學兵法這一件事情,好多人當成了謠言,它卻是真的!
也就是樓令沒有時間,再來是怕得罪人,要不然想把正在發生的事情以小說形式寫下來。
為什麽會得罪人?那簡直就是廢話。
小說需要有區分人物層次,最為起碼的就是有好人或壞人。
因為是基於史實去寫的關係,與晉國或樓氏為敵的人,他們都會被寫成反派。
當前的很多“反派”活著,他們也會有無窮盡的子孫,知道有那麽一迴事,一定要將樓氏恨死了。
同時,裏麵的鬥爭涉及列國高層和各家族的博弈,講實話就是不適合流傳出去。
當然了,小說區分正派和反派,真實的曆史隻有成王敗寇。
也許等樓令晚年,身體素質無法支撐出征,哪一天會開始去著手撰寫。
注意,是撰寫,也就是一定會存在藝術加工。
這一部著作再弄成銅版雕刻,等著後人來掘墳發現。
因為已經決定從國內調兵前來輪換的關係,以晉軍為首的聯軍並未展開新的大舉攻勢,更努力的是加固自己的營寨以及恢複占領的第一道防線上的工事。
楚軍為什麽主動撤離第一道防線?那是他們也撐不住,需要一段時間來進行休整。
這樣一來,戰線上不說完全停止交戰,規模卻是顯得並不大。
有那麽一件事情,以往即便是爆發交戰,兩邊的貴族還是會頻繁互相走動拜訪。在這一次戰役之中,不知道是打紅了眼,還是察覺到時代在發生改變,互相拜訪成了極少數人會做的事情。
樓令返迴戰線側翼的營盤,喊來樓小白進行囑咐。
“你迴去之後,明年不用再南下。”樓令看到了樓小白臉上的詫異,說道:“我們不能讓秦國安穩下來,你明年帶一個‘師’西征,以幹擾和破壞他們的生產為主。”
樓小白有些猶豫,說道:“正在爆發國戰,我們出動私軍繼續入侵秦國,會有閑言碎語嗎?”
樓令當然知道會有閑言碎語,話卻是說道:“我們保持兩個‘師’的兵力參加國戰,並不是沒有履行義務和責任。”
什麽是封建?
隻要完成義務和責任,國君都不能幹涉貴族做額外的事情。
至於說一切為了國家?真正封建時代敢喊出這種話的人,他沒有多久不是病死就是會死於意外。
“可以從狐氏征兵嗎?”樓小白認為以襲擾為主,擅長騎馬的狐氏之人很有用。
樓令笑著說道:“家族征召一個‘師’,你能從其他家族借到多少兵力,取決於你的能力。”
樓小白馬上知道自己的權限有多大了。
“總之,不要讓秦國有喘息之機。”樓令將這一句話說得非常嚴肅。
目前的秦國,他們在“雍”都城圈的廢墟都還沒有被清理幹淨,一定會嚐試恢複被破壞的生產設施,重新開展新一輪的農耕。
想做到那一些的秦國中樞,他們必然需要從其它區域征調來人口。這樣也就給了樓氏再次削弱秦國的機會。
明白說就是,樓令需要樓小白率軍去殺人和擄掠,不讓秦人有過舒服日子的機會。
這是總體戰的一種,哪怕短時間內造成的破壞不大,長時間實施下來很容易讓一個國家崩潰。
等秦國築起函穀關之後,為什麽秦軍一再失敗還可以卷土重來?因為他們有函穀關作為屏障,有可以安穩生產的後方。
與之相反的是,秦軍可以肆意入侵列國破壞生產設施,不等列國重新修複,下一次秦軍又來破壞,極長時間的此消彼長,不可能再逆轉局勢,沒有被滅之前都算是在苟延殘喘。
樓令當然知道想要滅掉秦國不容易,隻是不妨礙樓氏將秦人逼得向西遷徙。
關於遷徙這種事情,秦人極為擅長。
其實,秦國在秦穆公之前,大多數秦人以放牧為生,過著逐草而居的生活。
從秦穆公之後,半數的秦人才轉為從事農耕。
等多數秦人以農耕為主,要到商鞅變法之後了。
當前的秦國正是處在半農耕半遊牧的時代,一旦“雍”這個都城圈難以從事農耕,他們還能夠向西轉移,前往“冀”附近開展農耕,或是在其它區域過逐草而居的遊牧生活。
所以,樓令並不奢望能夠完全消滅秦國都城圈的秦人,更多的是想逼迫當地的秦人自行遷徙離開。
與此同時,樓令更知道戰略意圖短期內難以達成,後麵秦國也一定會反撲。
“去吧。”樓令注視著樓小白,微笑說道:“你已經揚名天下,去獲得更大的戰功。”
樓小白露出燦爛的笑容,行禮後麵朝樓令倒退了幾步,再次行禮才轉身離開。
這一段時間,陸陸續續有人從戰區離開,他們都是返迴各自的封地,征召新的兵源,收集接下來的戰爭物資。
離開的人以各個家族的世子居多,他們帶走了大量的輔兵以及一部分傷兵。
畢竟,很快就要秋收,隨軍的輔兵本就是勞動力,能帶迴去參與勞作,不會讓他們留在戰場上。
那些迴去參與勞作的人,他們在秋收完成之後不會再返迴戰區,自家的主人迴不迴得去就很不好說了。
以晉國為首的聯軍,搞出來的動靜有點大,一度讓楚國君臣誤會聯軍想要撤軍。
等了幾天,楚國君臣才琢磨過來怎麽迴事。
“他們要輪換參戰部隊!”子革隻能說很羨慕。
或者說,楚國這邊的家主都很羨慕。
楚國一次性出動三十多萬大軍,國內可用兵源沒有剩下多少。
連帶的,各個家族需要依照兵力配屬相關的輔助人員,勞動力被征調的數量也是極多。
他們哪怕是想抽調部隊輪換,講事實就是各個家族很難從封地征召到多少部隊了。
“讓各個家族的農夫迴去吧。”楚君審主動說道。
一年不從事生產,有相關庫存的家族,他們的日子頂多就是難過一些。
明眼人都能看出這一場戰役會打得曠日持久,兩年不從事生產,好多家族不止軍需難以補充,可能在第三年就要破產了。
楚君審陰沉著一張臉,說道:“派人向南方各個部落征調壯丁以及健婦。”
蒍以鄧小聲說道:“我們與聯軍在這邊僵持,向南方各部落征兵,一旦出現亂子……”
“他們又不知道戰事的進展。”子革說道。
誰不知道一旦南邊各部落亂起來,會讓主力在中原戰場的楚國南邊失火?
正是因為南邊各部落亂起來會讓楚國的南邊失火,更加要趁著那些部落不了解戰爭進程,抽調他們更多的壯丁與婦人。
沈尹主動請纓道:“由臣去辦吧。”
楚君審頷首道:“那便你去。”
這一場戰役打到現在,楚軍不算各種受傷,僅算戰死和失蹤的人數已經超過四萬。
那四萬戰死或失蹤的人之中,蠻人占了一萬七千。
他們猜測聯軍不會好到哪去,最少也該戰死兩萬以上。
若是論傷亡數字,發生在“楊梁”的這一場陣地攻防戰,並非有史以來最多,隻是該場戰役會繼續進行下去,結束的那天會出現多少傷亡,誰都無法事先估測。
楚國君臣並不拿蠻人當人,認知之中是跟聯軍打了個一比一的交換比。這個也是他們願意繼續打下去的主要原因。
以晉國為首的聯軍,戰死數量真的有兩萬那麽多嗎?其實並沒有。
各國匯報的信息綜合起來,戰死和失蹤的人約是一萬四千左右,比楚國認為的數字少了三分之一。
交戰雙方各自估測的傷亡數字,肯定是會存在疏漏,從古至今都是這樣。
隻不過,發生在“楊梁”的戰役,確實比他們事先預料的還要慘烈。尤其是箭矢的消耗量,達到了史無前例的程度。
打到現在,敵我雙方的箭矢儲備已經告罄,兩邊不得不派出大量隨軍人員收集蘆薈與竹子,工匠沒日沒夜打造箭矢。
換作是以前的話,非正式參戰人員遇上了,可能會冷眼相視,不至於爆發什麽衝突。
到了這一場戰役,雙方的輔兵碰上也會爆發交戰。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非正式參戰人員都參戰,既有的交戰規則已經不存在了。
正當兩邊的多數高層已經會那樣不溫不火一直對峙下去,等哪一邊重新蓄積了足夠的力量再主動發起攻勢時,戰線側翼的聯軍有了動作。
“床弩與投石車已經各自妥當了?”樓令之前吩咐將床弩與投石車分別安置在一些地點。
樓武答道:“已經各自抵達區域,做好了發射的準備。”
他們的正麵是楚軍防守的戰線,己方肯定也會修築一些工事,隻是與楚軍耗費長時間修築的工事無法比。
樓令環視眾人,說道:“讓部隊進入前線。”
“這一次是試探嗎?”季孫行父很是緊張地發問。
不少人用怪怪的目光打量季孫行父,第一次知道魯國的執政原來這麽拉垮。
將要進入戰線的兵力占全軍的一半,從規模也該知道不是小打小鬧,能問出那樣的話,一點不是聰明人該有的模樣。
“我是說……”季孫行父也知道眾人為什麽會用那種眼神看自己,解釋道:“敵軍的防備看上去比較鬆懈,近來射出的箭矢數量極少,或許可以攻奪下來。”
然而,樓令並不是要偷襲或強攻,主要是想將楚軍引進戰線,數量方麵越多越好。
記不記得樓令吩咐收集更多的火油?
要是在以前,樓令還會有諸多的顧慮,不敢進行一些非常規的手段。
這一戰打到現在,戰場上殺死貴族已經變成常態,輔兵遇上了都能開打。
有鑒於晉國就是在君子之戰背景下第一個敢大舉伏擊,一下子弄死了三萬多秦軍,隻留下秦軍三名主將當活口的國家;晉國也是第一個向他國借道,消滅目標迴師途中順便又把借道國家滅掉的那個。
現在的樓令有足夠的底氣再玩新花招。
他們調動部隊進入戰線,肯定會讓對麵的楚軍察覺到。
晉軍有將近兩萬部隊出動,迫使楚軍將防線填滿。
得到消息的楚國君臣專門過來,想看一看樓氏之主要玩什麽花招。
“至少敵軍這一次沒有偷襲。”楚君審說完自顧自“哈哈”大笑起來。
楚國高層將第一道防線的失守歸咎於是樓氏世子率軍偷襲,平時沒少拿出來講。
隻是講,並且還自認技不如人,倒不是專門的嘲笑。
“備下的箭矢有多少?”楚君審問道。
蒍以鄧立刻答道:“本來有八千多,臨時搬過來一萬多,有將近兩萬的樣子。”
幾個月的陣地戰打下來,敵我兩邊早就知道遠程武器在進行陣地戰的重要性,箭矢的消耗量自然比以往的戰役要多得多。
對麵戰線上的聯軍已經開始向前推進,按照往常那般由晉軍的弓箭手率先放箭。
這是晉軍弓箭手因為弓和箭矢的關係,射程比楚軍遠。
不用多麽仔細觀察,能夠看到即將交戰的兩邊,手裏有盾牌的士兵數量也遠超往常。
“止步!”樓司先讓推進中的部隊停下來,再朝校射手大聲喊:“拋射一矢!”
射箭確實是有許多種區分,例如平射的攢射,遠距離的拋射。
曆史上韓氏被公認善射,便是他們比其餘家族更早訓練出一大批可以聽口令的弓箭手,組成箭陣對某個區域進行精準覆蓋。
樓司下達命令。
樓氏的箭陣之中,前排和後排的左右校射手,用能射得最遠的方式射出一箭。
校射這種手段,早就被研究出來,隻是懂得使用的家族仍舊不多。
其實可以理解。
傳播信息的方式有限,哪個家族研究出什麽都會藏著掖著,有什麽新玩法被研究出來,僅限於少數人知道,更多的人自然不具備擁有那些知識。
在校射手進行校射之後,弓箭手們卻是彼此拉開了距離,隨後抽出箭囊裏麵箭頭纏著泡過油脂布條的箭矢,隊列之中也有人點燃火把,等著給弓箭手們一一點燃箭頭上的布條。
防線之上,楚軍在樓氏校射手進行校射後,手中有盾牌的人高高舉起,沒有盾牌的人則是祈禱不要被射中。他們的弓箭手則是在調動,打算衝出防線與敵軍對射。
“怎麽沒有箭雨落下?”
很多楚軍還在困惑之際,一道道唿嘯聲從遠而近,很多的壇壇罐罐被拋落下來,砸開之後濺出刺鼻的火油。
拋射裝有火油壇罐的當然是樓氏的投石車,近百投石車拋射了兩輪,拋出去的壇罐隻是覆蓋防線最前端和靠後的區域。
“他們在幹什麽?”楚君審當然看到有很多小黑點從晉軍那邊被拋進己方防線,隻是想不出有什麽玩意能夠將東西拋得那麽遠,小黑點又是些什麽東西。
防線上的楚軍能夠聞出是火油,腦子靈光的楚國貴族也猜到將要發生什麽事情,他們大喊大叫讓人趕緊跑迴後方。
樓令站在巢車之上,看得相對全麵一些,向執旗手吩咐:“開始吧。”
同樣在巢車之上的執旗手揮舞大旗,釋放行動開始的信號。
接收到信號的樓司下令點燃火箭,下達了射箭的命令。
命令被下達,弓箭手射出帶火的箭矢,落到楚軍防線上引燃了火油。
身上沾了火油的楚軍,碰到火立刻被點燃,他們極度驚恐之下不免亂跑亂竄。
構築防線的時候用了數量超多的木頭,好多區域也紮了籬笆牆,甬道更是全木頭的結構。而潑到火油的木頭多麽容易燒起來,看一下子就形成的火勢能夠得到答案。
楚國君臣看得那叫目瞪口呆,好久都沒有能夠迴過神來。
“晉人?晉人!”楚君審感慨道:“我們隻是偶爾當當蠻夷,晉人卻連人都不當了!”
這話說得……,好像沒有毛病。
論不當人,整個春秋時代,晉人與秦人其實不遑多讓,雙方還總是罵對方不好好當人。
出現火勢的防線之上,沒有多久就籠罩了濃煙,裏麵到處都有人在發出嘶吼或是喊叫,聲音聽著無比淒厲。
楚軍的慘況讓作為敵人的聯軍看了都覺得毛骨悚然,尤其是非晉軍一個個渾身打起了哆嗦。
“家主,這樣做的話,不怕楚軍被嚇得撤退嗎?”魏相問道。
樓令笑吟吟地說道:“現在已經不是哪一邊想撤就能撤了。”
知道什麽叫騎虎難下嗎?
以當前的態勢,晉軍或楚軍都不敢撤退,無論是哪一邊選擇撤軍都會被追擊,並且會讓一眾諸侯在今後更加服從勝利的一方。
晉軍選擇撤退,頂多還隻是承認失敗,搞得一眾小弟有膽子背叛。
要是楚軍撤退?不止陳國和蔡國要倒黴,戰火也會蔓延到楚國的本土,並且楚國就是公開承認自己確實變得不行了。
“一眾諸侯很有怨言,必須讓他們收收心。”樓令真不是隻將目光注視在這一場戰爭。
交戰打到現在,新的戰爭模式變得有多麽殘酷,相信一眾諸侯已經有所了解。
那些諸侯想走,走不掉。
他們在隨後一定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拒絕填線。
樓令在側翼玩了這麽一手,一方麵是打擊楚軍的士氣,再來便是恐嚇自家的一眾小弟。
當然了,跟樓氏需要再一次亮肌肉也有關係。
畢竟,不止是列國對晉國這位老大哥意見很大,荀氏和範氏一樣因為樓令策劃了這麽一場戰爭很有意見。
互相之間實力有差距,可是差距不是那麽大,有所不滿必定爆發衝突,乃至於演變成為你死我活的戰爭。
等發現原來差距是那麽大,有意見的一方不止會忍氣吞聲,他們還會極力彌補和無下限示好。
楚軍防線上燃燒大火以及彌漫濃煙,以晉軍為首的聯軍自然是不會攻上去。
樓令等了一刻鍾左右,下令讓部隊撤迴營中。
這個舉動讓魏相摸不著頭腦,找了機會小心翼翼問道:“整條防線上的楚軍大亂,不是趁勢奪取的最佳時機嗎?”
當然可以趁勢奪取楚軍的第一道防線,乃至於有可能一衝直接衝到底。
問題是,那樣的獲勝方式,可以讓晉國利益最大化嗎?
樓令沒有給予魏相任何解釋,吩咐做好迎接楚國使者的準備。
這是,盡管交戰模式出現極大改變,某些慣性卻是會持續下去。
“君上也會召喚老夫。”樓令對這個心裏有數。
楚軍防線上的大火還在繼續燒,濃煙也會飄往其餘方向,不管是出於好奇或什麽,聯軍高層肯定會詢問。
樓令早就準備好了說詞,存在遲疑的地方僅在於那些不想打消耗戰的人,他們會用什麽方法來要求獲得速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