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軍事實力之強大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作者:榮耀與忠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關於各個朝代的著甲率沒有明確數據,隻能從一些典籍中去尋找答案。
而那些典籍並不是指整個王朝時代的著甲率,可能就是單指某段時期,乃至於單指一支部隊。
所以了,無法統計每一個王朝全國軍隊的著甲率,頂多就是從史料中去發現某支部隊的著甲率究竟是個什麽情況。
要說哪一支軍隊的著甲率最高,竟然是南宋時期的嶽家軍,達到了百分之七十。
以平均率來算,兩宋的軍隊著甲率也是曆朝曆代最高,比如兩漢約是百分之四十的披甲率,李唐的披甲率達到百分之六十。
問題是什麽呢?兩宋固然有防禦力驚人的步人甲,但是紙甲的數量占了多數。
紙甲的防禦力其實並不差,隻是遇到下雨天氣就抓瞎了。
西周的披甲率?戰車主將一定有甲,隨後便是兩百名士兵中有一人披甲。
到了樓令活躍的時期?也就是東周中期,算平均率的話跟西周時期差不多。
那麽就是,一萬大軍當中隻有五十人披甲。這裏指的是皮甲或布甲,不算竹甲或木甲。
(以上不一定準確,主要是資料太多,好多資料存在互相矛盾。隻能選出大體靠譜的數據)
樓令知道拿出七千五百披甲之士意味著什麽。
其他家族,他們一千人隻有五人身穿皮甲,結果樓氏一下子能夠拿出七千五百名身穿鐵甲的部隊?不怪郤錡感覺到震撼。
一切隻因為強如郤氏,披甲率也隻是略勝於其他家族。
並不是郤氏沒有能穿甲作戰的人,主要是皮甲或金屬甲太過於昂貴。
而皮甲和金屬甲之所以昂貴,不單單是材料很貴,跟隻有少量的人掌握製作工藝有關。
隻是,郤錡顯然誤會了什麽。
以郤錡的理解,樓氏有金屬甲的人,甲胄是自行采購。
那……,樓氏的“士”和“徒”到底該富有到什麽份上?
然而,樓令要拿出的披甲士兵卻是“羨”,並非是自行武裝的“士”或“徒”。
郤錡想跟樓氏再采購三千五百套甲胄,買迴去除了武裝親衛隊之外,更多一定是轉售給治下的“士”和“徒”了。
至於“羨”這個新興階級?當前的家族雖然已經開始重視“羨”,他們卻不會奢侈到將“羨”武裝到牙齒。
針對亦兵亦農的“羨”在每年進行訓練,當前的樓氏是屬於獨一份。
與此同時,願意將“羨”極力武裝的家族,一樣隻有樓氏。
這裏當然是樓令與那些一家之主思維和理念上的不同。
對於其他一家之主來說,新出現的“羨”就是迫不得已才拿來頂缸的炮灰。
到了樓令這裏,他直接將“羨”當成家族的主力。
簡單來說就是,樓令盡管知道“士”和“徒”也是自己力量的一部分,甚至“士”和“徒”是自行武裝且管飯的優良兵源,可就是更信賴自己一手訓練且培養起來的“羨”這個群體。
更直白來講,樓氏的情況比較特殊,樓令崛起的時間也就二十多年,過程中吸納了太多家族的“士”和“徒”。
那些“士”和“徒”是有過效忠其他家族的履曆,盡管歸納到樓氏治理下不會輕易背叛,乃至於他們對執行命令會很堅決,問題就是會讓樓令不那麽得勁。
什麽得勁?樓令不是喜歡玩養成,單純認為自己一手培養並且提拔起來的人更值得信任。
比較矛盾的事情是,樓令又一直在吸納來自其他家族的人口,其中包括了“士”和“徒”這種階層。
那是樓令知道一點,不從外部吸納人才,內部隻會越來越一潭死水。
一個勢力什麽時候變成一潭死水,基本上離敗亡根本就不遠了。
同時,樓令更加清楚一點,從外部吸納人才不能在高層占太大的比例,要不然就是跟秦國一樣的下場。
秦國什麽下場?搞到始皇帝統治時期,秦國廟堂的高層之中,七成以上並非老秦人。結果始皇帝一去,輪到王朝的末期,麵對國之將亡的局麵,固然一再發生清洗,結果竟然是底層黔首也希望秦廷被滅亡。
一個國家到了連治下人民都覺得應該滅亡的地步,不亡簡直就是沒有天理。而這一切並不是短期內造成,根底還是出現在始皇帝沒有兌現軍功上麵。
什麽情況?就是別看始皇帝完成了大一統的成就,許多人得到獎賞的土地不在是秦國本土,更多人應該得到的獎賞沒有落實下來。
因此,秦國的滅亡不能簡單的歸咎於太過耗費民力在多個超級大工程,跟中樞信譽破產也有不小的關係。
所以是什麽?秦二世肯定需要背鍋,可是黑鍋未必全在秦二世身上。
春秋時代與戰國年間不一樣。
二十多年的時間,足夠讓樓令知道有些朝代的成功經驗未必適應他所生活的時代。
隻是有那麽一點,培養心腹力量在每一個時期都通用!
“父親,僅是這個季節,賣出八千餘套甲胄,是不是太多了?”樓小白當然知道樓氏的核心信息。
郤錡采購三千五百套,可能會分給自家的小宗一些,隻是別奢望數量太多。
郤至後麵就單獨向樓氏采購了一千套。這個屬於他們自己內部消化。
荀氏和範氏在得知情況之後,不得不跟上。
其實,有渠道買到靠譜的甲胄,隻要不是價格太離譜,有財力的家族一般是多多益善。
所以了,近一段時間向樓氏購買甲胄的家族並不少。
樓氏製造的鐵甲跟之前是兩迴事。
之前,有家族製造鐵甲,可能存在精品,絕大多數一定是粗製濫造。
粗製濫造到什麽程度?且先不管鐵片的質量,反正不會有皮革內襯,設計上也存在太多的問題。
真的是那樣!
在樓氏製造鐵甲之前,鐵甲不存在內襯,等於鐵片是貼著衣服。穿上一定會被毛刺折磨。由於缺乏正確的保養手段,鐵甲生鏽會弄得衣服一身,太容易讓人得皮膚病了。
樓氏的鐵甲當然也存在質量上的區別,最大的區別體現在用了多少鋼,然後就是內襯的用料方麵。
在類別上麵,樓氏逐漸摒棄了其它的款式,主要生產劄甲以及胸甲,又以製造工時更少的胸甲居多。
樓氏的絕大多數“羨”就是列裝胸甲,也就是軀幹的胸前有防具,沒有其餘的部件。
劄甲的話,身上的甲胄肯定有,然後頭盔、護肩、護頸、護腕、裙甲、護膝、護腿、靴子屬於應有盡有。
其實,身穿胸甲,一樣可以配上其餘部件,隻是其它部件的價格不會比胸甲便宜。
因為樓令已經在使用水力鍛錘和壓膜的關係,製造胸甲的速度超快!
盡管有水力鍛錘可以減少更小鐵片的製作工時,問題是其它部件更加精細,遠比壓製再打磨的胸甲有更多講究。
存在內襯這種結構,甲胄的金屬不再與內衣相貼,裏麵也存在隔層,其實是增加了甲胄的防禦力了。
樓氏願意對外出售劄甲和胸甲,不存在意外就是胸甲的出售量最多。
胸甲和劄甲分別是什麽價格?
冶鐵很多家族都能做,隻是他們的技術不達標,產出的鐵太爛,爛到充滿了各種雜質和孔。
當前掌握合格工藝的隻有樓氏,哪怕是看上去相對簡陋的胸甲,定價在兩百斤粟米,其它糧食以粟米的價格比例換算。
更為精良的劄甲就要另外算,並且劄甲還區分出幾個等級。最為精良的劄甲在樓氏這邊隻送不賣,拿出去販售的劄甲最便宜一套也要兩千斤粟米起步。
別嫌貴,糧食可以種或用其它途徑獲得,每一個人的命卻是隻有一條。
另外,一套好的甲胄,隻要保養妥當的話,完全可以當做傳家寶繼承下去。
最為重要的一點!好的甲胄真不是想買就能夠隨隨便便買到!
春播結束,得到征召的各個家族,他們陸陸續續抵達“新田”郊外待命。
樓令帶上樓小白等人出城,一個軍營又一個軍營進行視察,主要是了解各個家族帶來的“士”、“徒”和“羨”的比例,列裝的裝備情況。
“梁氏、凡氏、新氏、寧氏等二十多個家族,他們的軍備以及兵源皆不合格。”長魚矯作為司馬,更重要是樓氏附庸,自然是要隨行的。
那些全是中等家族,有獨立自主的家族,也有其他家族的附庸。
“列出郤氏、荀氏、範氏的附庸,我會親自與幾位宗主交涉,其他家族由你進行後續的監督。”樓令不會馬上處置。
那不是玩什麽人情世故,純粹就是給予有錯而改的機會。
如果被交涉卻是不當迴事,當代還給予很人性化的三次警告機會,第一次沒有處罰,第二次就是記過,第三次就該變成削減封地或擼掉爵位和收迴封地了。
長魚矯對樓令的安排當然沒有異議,說道:“幾位卿大夫屢次提醒,竟然還有家族不當一迴事,他們不怕的嗎?”
樓令無法給予長魚矯答案。
估計不是他們沒有當迴事,更不是想要糊弄過關,大概率是真的辦不到。
畢竟,近年來的晉國用兵次數和規模又多又大,很容易將底蘊不足的家族耗光家底。
在今年,郤錡提出的要求遠超往年。
沒有長時間消耗之前,多數家族本就無法達標,何況是經過幾輪消耗之後呢。
樓令事先就知道不是所有的家族都能夠辦到。
其餘的卿大夫,包括下達指示的郤錡,他們一樣清楚。
那麽,為什麽還要定下那樣的標準?
一方麵是做出高標準的要求,壓榨國內各個家族的實力,好更有把握跟楚國進行交鋒。
另一方麵,他們都有等著進行收割的意思。
一再視察與核實下來,樓令每一天都會與幾位卿大夫至少見一麵,告知他們城外的集結情況,以及各個家族的實際準備情況。
“這樣說,多數家族還是做到標準的?”郤錡沒有掩飾驚訝。
樓令說道:“我們一直是勝利的一方,交戰過程中是有消耗,更有取得收獲。有立功得到分潤的家族,沒有隨意去揮霍,不至於第一次就完不成標準。”
郤錡當然知道那個道理。
晉國一直在戰場上取得勝利,傷亡方麵並不慘重。
雖說戰利品的分潤不可能做到公平公正,但是多少會獲得一些分潤。
因為戰事多發的關係,晉國多數家族的抗風險能力並不強,一次戰敗的結果,可能會直接讓好多家族在下一次連納賦都承擔不起了。
“差不多到了。統計出的披甲率怎麽樣?”郤錡問道。
樓令答道:“多數家族的披甲率約是兩百比一。”
郤錡繼續問道:“範氏和荀氏呢?”
作為郤氏的大宗之主,郤錡肯定知道自家的披甲率,屬於不用再問。
郤氏這一次會出動九千披甲之士,那便是超過每三名戰兵就有一人披甲。
在之前,樓令就對郤氏透露要出動一個全員披甲的“師”。
這樣一來,樓氏起碼是每兩名戰兵就有一名披甲。
“範氏和荀氏的披甲率達到六比一。”樓令說道。
那麽就是說,荀氏和範氏出動四個滿編“師”,分別又有五千的披甲之士。
這樣子的話,不算非卿位家族,晉國即將南下的部隊,裏麵已經接近四個披甲的“師”。
算上來自其他家族的披甲之士,四個滿編軍團裏麵,披甲之士的數量合起來達到驚人的接近三萬兩千。
那可是三萬兩千名披甲的將士,不敢說後無來者,起碼是前無古人!
了解完情況的郤錡滿意到了極點,挽著胡須說道:“楚軍怎麽跟我們打。”
樓令心想:“考慮到裏麵百戰之士不少,曆朝曆代的巔峰戰力都不一定有現在的晉國高。”
還是那個問題。
也就是別看晉國能夠集結出來三萬兩千披甲之士,其實根本經不起消耗,輸一次可能就要連底褲都給輸沒了,下一次不可能再有這麽多披甲之士集結起來的盛況。
整個春秋時代,有其他國家接近晉國的披甲率嗎?真有。
那是夫差時期的吳國,他北上想要逼迫晉國服軟的時候,帶上了兩支全員披甲的軍團參加“黃池會盟”,還很騷包的讓兩支軍團在顏色上做文章,每一支軍團都體現出了屬於自己的特色,謂之:吳右軍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軍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
隻不過……,看似強盛的吳軍,他們北上之後根本沒有跟晉軍進行交鋒,迴國後更是以近乎荒謬的方式被勾踐消滅,連帶吳國也被越國滅亡。
“安排一下。三天後,君上出城檢閱。”郤錡不好讓軍隊列陣接受自己的檢閱,拉上晉君周就沒有問題了。
樓令其實也想看一看三萬多披甲之士列陣接受檢閱的盛況,建議道:“屆時,邀請在都城的列國大夫觀看?”
“極好!”郤錡是懂炫耀武力必要性的。
高層要檢閱?一些人動動嘴巴,更多的人就要忙斷腿。
樓令雖然也是高層之一,奈何就是執行者,需要忙碌的事情超過其餘的卿大夫。
在那三天之中,樓令不止頻繁召喚各個一家之主,同時還要進行過場地準備,免不了繼續去每一個軍營巡視。
三天之後的一個清晨。
做好準備的各支部隊,他們從每一處營地出營,前往預備好的空地列陣。
檢閱是觀賞列陣的軍隊,自然沒有擺列出軍陣。
身披鐵甲的將士,他們被安排在陣列的最前方,身披披甲的將士列在第二梯隊,隨後便是布甲、竹甲、木甲的將士。
日上三竿之後,晉君周帶著一眾大臣以及列國代表出城,他們來到事先準備好的高台之上。
“一片銀亮啊!”高固近期久居‘新田’,主要是代表齊國與晉國進行邦交。
田湣無比忌憚地說道:“樓氏改革,鐵器不再是無用之物。”
在一開始的時候,很多人嘲笑樓氏,怎麽難聽就那麽說。
等樓氏的軍隊在戰場上身披鐵甲手持鐵質武器大展神威,沒有人敢再嘲笑,相反無數個家族投入到鐵器的研究之中。
時至今日,仍舊沒有家族在鐵器的研究上取得突破,隻是運用鐵器的家族明顯增多。
用不合格的工藝去製作出鐵器?用在軍事上是一種極大的不負責。
一些曆史學家,他們認為戰國後期,冶鐵工藝仍舊不達標,因此使用鐵器的六國軍隊才會輸給使用青銅武器的秦軍。
那樣定義當然太過於絕對,多少則是有點道理。
畢竟,時間走到戰國後期,青銅已經發展到了巔峰,鐵則是才剛步入稍有成績的階段。
“我們一樣有向樓氏采買鐵器,包括甲胄與武器。就是……太貴了!”高固想到一件胸甲五百斤粟米或等價物,一套劄甲六千斤粟米或等價物,嘴角控製不住出現抽搐。
講真話,以樓氏獨家來說,價格真不算貴。
換作是歐羅巴那邊進行壟斷,成本價一塊錢都敢定價一萬。
相對而言,樓氏隻是汲取百倍利潤,講實話就是很善良了。
當然,跟存在替代品肯定有關係。
如果樓氏定價高,他們大不了不買,反正還有青銅武器或是皮甲、布甲、木甲、竹甲能夠替代,不是嗎?
近十五萬的軍隊集合在曠野之上,超過三萬名披甲之士列陣,前麵更是一隊隊將士在朝陽照射下映出一片片銀光,場麵看上去不止浩大,該說是讓他國來人看得驚懼。
“我們什麽時候能夠有這樣的軍隊啊!?”高固比誰都羨慕,內心也更加感到忌憚。
當今之世,諸夏大地隻有晉國和楚國有實力征召出十萬以上的大軍,其他國家一概辦不到。
晉國這邊的軍隊比較含金量一些,最起碼都有經過訓練,不是胡亂拉壯丁湊人數。
今天集結起來的四個晉國滿編軍團,一共十萬大軍裏麵有三萬兩千人披甲,分階級則是有八萬的“羨”。
聽聞楚國那邊已經集結了接近三十萬的大軍,隻是拉去湊數量的蠻人超過十萬。
就以楚軍之中有十萬蠻人為基礎,另外的楚軍之中,沒有經過訓練的農夫應該有個七八萬吧?
那樣分辯起來,楚軍的質量仍舊是輸給了晉軍。
應該說,楚軍屢屢以數量優勢卻是敗在晉軍手中,根本原因就是質量上存在差距。
楚國怎麽集結出三十萬大軍?他們的君臣很清楚這是奮力一搏,再輸可就要躺下任由晉國蹂躪,怎麽可能不拚命呢。
至於說楚國憑什麽能拉出那樣的大軍,跟他們的國力關係最大。
當前的氣候決定約是往南的地方更適合耕作,北邊一年隻能種一季小麥,南方卻是能種兩季小麥,其它的粗糧也是以南方產量更高。
這樣的優勢之下,保證了楚國絕對不會出現糧食短缺的現象,自然可以在用兵規模上增多了。
原曆史上,晉國進行軍事改革之後,真就是在國戰中可以動用十五萬大軍,四個軍團齊出的次數並不少;楚國經常在同一年之內玩多線作戰,僅是北上的軍隊很多次超過二十萬的規模。
同一時間段,齊國的用兵規模,加上允許“勇士”參戰,規模上其實也就七八萬。一直到齊國與吳國交鋒的“艾陵之戰”,兩邊的參戰部隊才超過十萬的規模。而這是發生在距離樓令時代的近一百年之後了。
“軍力之強,無甚可出左右吧?”晉君周心情比誰都複雜。
軍事實力這麽強大的國家,結果君主卻是沒有實權。
看發展過程,軍事實力的猛增是因為卿位家族用了心。
就問問,晉君周怎麽可能不會感到心情複雜。
當了幾年國君的晉周,他對卿位家族的感覺越來越複雜,明確知道卿位家族現階段於國家有益,更知道遲早有一天會成為大害。
相當要命的地方在於,晉君周見識了卿位家族的強大,實在找不到應對的方法。
同處一乘戰車的郤錡沒有搭理晉君周。
郤錡現在滿心的狂熱,認為晉國這麽強大,自己至少需要占一半的功勞,剩下的功勞才是由其他人去分。
“我實在想不出會輸的理由,是不是該思考贏了之後的事情?”郤錡看著一個個方陣組成的軍隊,心中有著豪情萬丈。
..........
幹幹巴巴的麻花之前製作的實力圖,應該是樓氏吞並林胡和入侵秦國之前的版本!感謝這位可愛的讀者!
而那些典籍並不是指整個王朝時代的著甲率,可能就是單指某段時期,乃至於單指一支部隊。
所以了,無法統計每一個王朝全國軍隊的著甲率,頂多就是從史料中去發現某支部隊的著甲率究竟是個什麽情況。
要說哪一支軍隊的著甲率最高,竟然是南宋時期的嶽家軍,達到了百分之七十。
以平均率來算,兩宋的軍隊著甲率也是曆朝曆代最高,比如兩漢約是百分之四十的披甲率,李唐的披甲率達到百分之六十。
問題是什麽呢?兩宋固然有防禦力驚人的步人甲,但是紙甲的數量占了多數。
紙甲的防禦力其實並不差,隻是遇到下雨天氣就抓瞎了。
西周的披甲率?戰車主將一定有甲,隨後便是兩百名士兵中有一人披甲。
到了樓令活躍的時期?也就是東周中期,算平均率的話跟西周時期差不多。
那麽就是,一萬大軍當中隻有五十人披甲。這裏指的是皮甲或布甲,不算竹甲或木甲。
(以上不一定準確,主要是資料太多,好多資料存在互相矛盾。隻能選出大體靠譜的數據)
樓令知道拿出七千五百披甲之士意味著什麽。
其他家族,他們一千人隻有五人身穿皮甲,結果樓氏一下子能夠拿出七千五百名身穿鐵甲的部隊?不怪郤錡感覺到震撼。
一切隻因為強如郤氏,披甲率也隻是略勝於其他家族。
並不是郤氏沒有能穿甲作戰的人,主要是皮甲或金屬甲太過於昂貴。
而皮甲和金屬甲之所以昂貴,不單單是材料很貴,跟隻有少量的人掌握製作工藝有關。
隻是,郤錡顯然誤會了什麽。
以郤錡的理解,樓氏有金屬甲的人,甲胄是自行采購。
那……,樓氏的“士”和“徒”到底該富有到什麽份上?
然而,樓令要拿出的披甲士兵卻是“羨”,並非是自行武裝的“士”或“徒”。
郤錡想跟樓氏再采購三千五百套甲胄,買迴去除了武裝親衛隊之外,更多一定是轉售給治下的“士”和“徒”了。
至於“羨”這個新興階級?當前的家族雖然已經開始重視“羨”,他們卻不會奢侈到將“羨”武裝到牙齒。
針對亦兵亦農的“羨”在每年進行訓練,當前的樓氏是屬於獨一份。
與此同時,願意將“羨”極力武裝的家族,一樣隻有樓氏。
這裏當然是樓令與那些一家之主思維和理念上的不同。
對於其他一家之主來說,新出現的“羨”就是迫不得已才拿來頂缸的炮灰。
到了樓令這裏,他直接將“羨”當成家族的主力。
簡單來說就是,樓令盡管知道“士”和“徒”也是自己力量的一部分,甚至“士”和“徒”是自行武裝且管飯的優良兵源,可就是更信賴自己一手訓練且培養起來的“羨”這個群體。
更直白來講,樓氏的情況比較特殊,樓令崛起的時間也就二十多年,過程中吸納了太多家族的“士”和“徒”。
那些“士”和“徒”是有過效忠其他家族的履曆,盡管歸納到樓氏治理下不會輕易背叛,乃至於他們對執行命令會很堅決,問題就是會讓樓令不那麽得勁。
什麽得勁?樓令不是喜歡玩養成,單純認為自己一手培養並且提拔起來的人更值得信任。
比較矛盾的事情是,樓令又一直在吸納來自其他家族的人口,其中包括了“士”和“徒”這種階層。
那是樓令知道一點,不從外部吸納人才,內部隻會越來越一潭死水。
一個勢力什麽時候變成一潭死水,基本上離敗亡根本就不遠了。
同時,樓令更加清楚一點,從外部吸納人才不能在高層占太大的比例,要不然就是跟秦國一樣的下場。
秦國什麽下場?搞到始皇帝統治時期,秦國廟堂的高層之中,七成以上並非老秦人。結果始皇帝一去,輪到王朝的末期,麵對國之將亡的局麵,固然一再發生清洗,結果竟然是底層黔首也希望秦廷被滅亡。
一個國家到了連治下人民都覺得應該滅亡的地步,不亡簡直就是沒有天理。而這一切並不是短期內造成,根底還是出現在始皇帝沒有兌現軍功上麵。
什麽情況?就是別看始皇帝完成了大一統的成就,許多人得到獎賞的土地不在是秦國本土,更多人應該得到的獎賞沒有落實下來。
因此,秦國的滅亡不能簡單的歸咎於太過耗費民力在多個超級大工程,跟中樞信譽破產也有不小的關係。
所以是什麽?秦二世肯定需要背鍋,可是黑鍋未必全在秦二世身上。
春秋時代與戰國年間不一樣。
二十多年的時間,足夠讓樓令知道有些朝代的成功經驗未必適應他所生活的時代。
隻是有那麽一點,培養心腹力量在每一個時期都通用!
“父親,僅是這個季節,賣出八千餘套甲胄,是不是太多了?”樓小白當然知道樓氏的核心信息。
郤錡采購三千五百套,可能會分給自家的小宗一些,隻是別奢望數量太多。
郤至後麵就單獨向樓氏采購了一千套。這個屬於他們自己內部消化。
荀氏和範氏在得知情況之後,不得不跟上。
其實,有渠道買到靠譜的甲胄,隻要不是價格太離譜,有財力的家族一般是多多益善。
所以了,近一段時間向樓氏購買甲胄的家族並不少。
樓氏製造的鐵甲跟之前是兩迴事。
之前,有家族製造鐵甲,可能存在精品,絕大多數一定是粗製濫造。
粗製濫造到什麽程度?且先不管鐵片的質量,反正不會有皮革內襯,設計上也存在太多的問題。
真的是那樣!
在樓氏製造鐵甲之前,鐵甲不存在內襯,等於鐵片是貼著衣服。穿上一定會被毛刺折磨。由於缺乏正確的保養手段,鐵甲生鏽會弄得衣服一身,太容易讓人得皮膚病了。
樓氏的鐵甲當然也存在質量上的區別,最大的區別體現在用了多少鋼,然後就是內襯的用料方麵。
在類別上麵,樓氏逐漸摒棄了其它的款式,主要生產劄甲以及胸甲,又以製造工時更少的胸甲居多。
樓氏的絕大多數“羨”就是列裝胸甲,也就是軀幹的胸前有防具,沒有其餘的部件。
劄甲的話,身上的甲胄肯定有,然後頭盔、護肩、護頸、護腕、裙甲、護膝、護腿、靴子屬於應有盡有。
其實,身穿胸甲,一樣可以配上其餘部件,隻是其它部件的價格不會比胸甲便宜。
因為樓令已經在使用水力鍛錘和壓膜的關係,製造胸甲的速度超快!
盡管有水力鍛錘可以減少更小鐵片的製作工時,問題是其它部件更加精細,遠比壓製再打磨的胸甲有更多講究。
存在內襯這種結構,甲胄的金屬不再與內衣相貼,裏麵也存在隔層,其實是增加了甲胄的防禦力了。
樓氏願意對外出售劄甲和胸甲,不存在意外就是胸甲的出售量最多。
胸甲和劄甲分別是什麽價格?
冶鐵很多家族都能做,隻是他們的技術不達標,產出的鐵太爛,爛到充滿了各種雜質和孔。
當前掌握合格工藝的隻有樓氏,哪怕是看上去相對簡陋的胸甲,定價在兩百斤粟米,其它糧食以粟米的價格比例換算。
更為精良的劄甲就要另外算,並且劄甲還區分出幾個等級。最為精良的劄甲在樓氏這邊隻送不賣,拿出去販售的劄甲最便宜一套也要兩千斤粟米起步。
別嫌貴,糧食可以種或用其它途徑獲得,每一個人的命卻是隻有一條。
另外,一套好的甲胄,隻要保養妥當的話,完全可以當做傳家寶繼承下去。
最為重要的一點!好的甲胄真不是想買就能夠隨隨便便買到!
春播結束,得到征召的各個家族,他們陸陸續續抵達“新田”郊外待命。
樓令帶上樓小白等人出城,一個軍營又一個軍營進行視察,主要是了解各個家族帶來的“士”、“徒”和“羨”的比例,列裝的裝備情況。
“梁氏、凡氏、新氏、寧氏等二十多個家族,他們的軍備以及兵源皆不合格。”長魚矯作為司馬,更重要是樓氏附庸,自然是要隨行的。
那些全是中等家族,有獨立自主的家族,也有其他家族的附庸。
“列出郤氏、荀氏、範氏的附庸,我會親自與幾位宗主交涉,其他家族由你進行後續的監督。”樓令不會馬上處置。
那不是玩什麽人情世故,純粹就是給予有錯而改的機會。
如果被交涉卻是不當迴事,當代還給予很人性化的三次警告機會,第一次沒有處罰,第二次就是記過,第三次就該變成削減封地或擼掉爵位和收迴封地了。
長魚矯對樓令的安排當然沒有異議,說道:“幾位卿大夫屢次提醒,竟然還有家族不當一迴事,他們不怕的嗎?”
樓令無法給予長魚矯答案。
估計不是他們沒有當迴事,更不是想要糊弄過關,大概率是真的辦不到。
畢竟,近年來的晉國用兵次數和規模又多又大,很容易將底蘊不足的家族耗光家底。
在今年,郤錡提出的要求遠超往年。
沒有長時間消耗之前,多數家族本就無法達標,何況是經過幾輪消耗之後呢。
樓令事先就知道不是所有的家族都能夠辦到。
其餘的卿大夫,包括下達指示的郤錡,他們一樣清楚。
那麽,為什麽還要定下那樣的標準?
一方麵是做出高標準的要求,壓榨國內各個家族的實力,好更有把握跟楚國進行交鋒。
另一方麵,他們都有等著進行收割的意思。
一再視察與核實下來,樓令每一天都會與幾位卿大夫至少見一麵,告知他們城外的集結情況,以及各個家族的實際準備情況。
“這樣說,多數家族還是做到標準的?”郤錡沒有掩飾驚訝。
樓令說道:“我們一直是勝利的一方,交戰過程中是有消耗,更有取得收獲。有立功得到分潤的家族,沒有隨意去揮霍,不至於第一次就完不成標準。”
郤錡當然知道那個道理。
晉國一直在戰場上取得勝利,傷亡方麵並不慘重。
雖說戰利品的分潤不可能做到公平公正,但是多少會獲得一些分潤。
因為戰事多發的關係,晉國多數家族的抗風險能力並不強,一次戰敗的結果,可能會直接讓好多家族在下一次連納賦都承擔不起了。
“差不多到了。統計出的披甲率怎麽樣?”郤錡問道。
樓令答道:“多數家族的披甲率約是兩百比一。”
郤錡繼續問道:“範氏和荀氏呢?”
作為郤氏的大宗之主,郤錡肯定知道自家的披甲率,屬於不用再問。
郤氏這一次會出動九千披甲之士,那便是超過每三名戰兵就有一人披甲。
在之前,樓令就對郤氏透露要出動一個全員披甲的“師”。
這樣一來,樓氏起碼是每兩名戰兵就有一名披甲。
“範氏和荀氏的披甲率達到六比一。”樓令說道。
那麽就是說,荀氏和範氏出動四個滿編“師”,分別又有五千的披甲之士。
這樣子的話,不算非卿位家族,晉國即將南下的部隊,裏麵已經接近四個披甲的“師”。
算上來自其他家族的披甲之士,四個滿編軍團裏麵,披甲之士的數量合起來達到驚人的接近三萬兩千。
那可是三萬兩千名披甲的將士,不敢說後無來者,起碼是前無古人!
了解完情況的郤錡滿意到了極點,挽著胡須說道:“楚軍怎麽跟我們打。”
樓令心想:“考慮到裏麵百戰之士不少,曆朝曆代的巔峰戰力都不一定有現在的晉國高。”
還是那個問題。
也就是別看晉國能夠集結出來三萬兩千披甲之士,其實根本經不起消耗,輸一次可能就要連底褲都給輸沒了,下一次不可能再有這麽多披甲之士集結起來的盛況。
整個春秋時代,有其他國家接近晉國的披甲率嗎?真有。
那是夫差時期的吳國,他北上想要逼迫晉國服軟的時候,帶上了兩支全員披甲的軍團參加“黃池會盟”,還很騷包的讓兩支軍團在顏色上做文章,每一支軍團都體現出了屬於自己的特色,謂之:吳右軍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軍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
隻不過……,看似強盛的吳軍,他們北上之後根本沒有跟晉軍進行交鋒,迴國後更是以近乎荒謬的方式被勾踐消滅,連帶吳國也被越國滅亡。
“安排一下。三天後,君上出城檢閱。”郤錡不好讓軍隊列陣接受自己的檢閱,拉上晉君周就沒有問題了。
樓令其實也想看一看三萬多披甲之士列陣接受檢閱的盛況,建議道:“屆時,邀請在都城的列國大夫觀看?”
“極好!”郤錡是懂炫耀武力必要性的。
高層要檢閱?一些人動動嘴巴,更多的人就要忙斷腿。
樓令雖然也是高層之一,奈何就是執行者,需要忙碌的事情超過其餘的卿大夫。
在那三天之中,樓令不止頻繁召喚各個一家之主,同時還要進行過場地準備,免不了繼續去每一個軍營巡視。
三天之後的一個清晨。
做好準備的各支部隊,他們從每一處營地出營,前往預備好的空地列陣。
檢閱是觀賞列陣的軍隊,自然沒有擺列出軍陣。
身披鐵甲的將士,他們被安排在陣列的最前方,身披披甲的將士列在第二梯隊,隨後便是布甲、竹甲、木甲的將士。
日上三竿之後,晉君周帶著一眾大臣以及列國代表出城,他們來到事先準備好的高台之上。
“一片銀亮啊!”高固近期久居‘新田’,主要是代表齊國與晉國進行邦交。
田湣無比忌憚地說道:“樓氏改革,鐵器不再是無用之物。”
在一開始的時候,很多人嘲笑樓氏,怎麽難聽就那麽說。
等樓氏的軍隊在戰場上身披鐵甲手持鐵質武器大展神威,沒有人敢再嘲笑,相反無數個家族投入到鐵器的研究之中。
時至今日,仍舊沒有家族在鐵器的研究上取得突破,隻是運用鐵器的家族明顯增多。
用不合格的工藝去製作出鐵器?用在軍事上是一種極大的不負責。
一些曆史學家,他們認為戰國後期,冶鐵工藝仍舊不達標,因此使用鐵器的六國軍隊才會輸給使用青銅武器的秦軍。
那樣定義當然太過於絕對,多少則是有點道理。
畢竟,時間走到戰國後期,青銅已經發展到了巔峰,鐵則是才剛步入稍有成績的階段。
“我們一樣有向樓氏采買鐵器,包括甲胄與武器。就是……太貴了!”高固想到一件胸甲五百斤粟米或等價物,一套劄甲六千斤粟米或等價物,嘴角控製不住出現抽搐。
講真話,以樓氏獨家來說,價格真不算貴。
換作是歐羅巴那邊進行壟斷,成本價一塊錢都敢定價一萬。
相對而言,樓氏隻是汲取百倍利潤,講實話就是很善良了。
當然,跟存在替代品肯定有關係。
如果樓氏定價高,他們大不了不買,反正還有青銅武器或是皮甲、布甲、木甲、竹甲能夠替代,不是嗎?
近十五萬的軍隊集合在曠野之上,超過三萬名披甲之士列陣,前麵更是一隊隊將士在朝陽照射下映出一片片銀光,場麵看上去不止浩大,該說是讓他國來人看得驚懼。
“我們什麽時候能夠有這樣的軍隊啊!?”高固比誰都羨慕,內心也更加感到忌憚。
當今之世,諸夏大地隻有晉國和楚國有實力征召出十萬以上的大軍,其他國家一概辦不到。
晉國這邊的軍隊比較含金量一些,最起碼都有經過訓練,不是胡亂拉壯丁湊人數。
今天集結起來的四個晉國滿編軍團,一共十萬大軍裏麵有三萬兩千人披甲,分階級則是有八萬的“羨”。
聽聞楚國那邊已經集結了接近三十萬的大軍,隻是拉去湊數量的蠻人超過十萬。
就以楚軍之中有十萬蠻人為基礎,另外的楚軍之中,沒有經過訓練的農夫應該有個七八萬吧?
那樣分辯起來,楚軍的質量仍舊是輸給了晉軍。
應該說,楚軍屢屢以數量優勢卻是敗在晉軍手中,根本原因就是質量上存在差距。
楚國怎麽集結出三十萬大軍?他們的君臣很清楚這是奮力一搏,再輸可就要躺下任由晉國蹂躪,怎麽可能不拚命呢。
至於說楚國憑什麽能拉出那樣的大軍,跟他們的國力關係最大。
當前的氣候決定約是往南的地方更適合耕作,北邊一年隻能種一季小麥,南方卻是能種兩季小麥,其它的粗糧也是以南方產量更高。
這樣的優勢之下,保證了楚國絕對不會出現糧食短缺的現象,自然可以在用兵規模上增多了。
原曆史上,晉國進行軍事改革之後,真就是在國戰中可以動用十五萬大軍,四個軍團齊出的次數並不少;楚國經常在同一年之內玩多線作戰,僅是北上的軍隊很多次超過二十萬的規模。
同一時間段,齊國的用兵規模,加上允許“勇士”參戰,規模上其實也就七八萬。一直到齊國與吳國交鋒的“艾陵之戰”,兩邊的參戰部隊才超過十萬的規模。而這是發生在距離樓令時代的近一百年之後了。
“軍力之強,無甚可出左右吧?”晉君周心情比誰都複雜。
軍事實力這麽強大的國家,結果君主卻是沒有實權。
看發展過程,軍事實力的猛增是因為卿位家族用了心。
就問問,晉君周怎麽可能不會感到心情複雜。
當了幾年國君的晉周,他對卿位家族的感覺越來越複雜,明確知道卿位家族現階段於國家有益,更知道遲早有一天會成為大害。
相當要命的地方在於,晉君周見識了卿位家族的強大,實在找不到應對的方法。
同處一乘戰車的郤錡沒有搭理晉君周。
郤錡現在滿心的狂熱,認為晉國這麽強大,自己至少需要占一半的功勞,剩下的功勞才是由其他人去分。
“我實在想不出會輸的理由,是不是該思考贏了之後的事情?”郤錡看著一個個方陣組成的軍隊,心中有著豪情萬丈。
..........
幹幹巴巴的麻花之前製作的實力圖,應該是樓氏吞並林胡和入侵秦國之前的版本!感謝這位可愛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