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平凡人的不平凡事業
亡國後,我在娛樂圈殺瘋了 作者:瀟瀟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四十三年,比在場許多人的年齡都大。
但是,四十三年光陰,卻沒有讓周青鬆對那些經曆的記憶變得模糊。
那一年,華夏派出由南大洋考察隊、南極洲考察隊、向陽紅十號遠洋科學調查船和j121號打撈救生船所組成的南極考察編隊,總共有591人參加。
周青鬆隻是其中極其普通的一員,他的名字從來沒有被報道過,甚至他身邊的很多親戚朋友都隻知道他被調到外地工作了半年,而不知道他是去了南極。
對於周青鬆來說,去過南極,參與了長城站的建設,是自己的榮耀,卻不是對別人炫耀的資本。那年頭大家都在很努力地建設著祖國,工作崗位是不分高低貴賤的。
直到幾年前,周青鬆在孫女的地理課本上看到長城站這個知識點,已經退休了的周青鬆不知怎麽,又熱血沸騰了起來。
他從自己臥室床底下的那個舊木箱裏,翻出了一個厚厚的筆記本,從泛黃的紙張中尋找著自己的青春歲月。
人到老年,他還是想為自己多留一點曾經在這個世界生存過,為這個國家奮鬥過的痕跡。
人生的前六十多年,周青鬆幹過的最“文藝”的事情,就是有一年在單位的新春聯誼會上和同事一起表演了一段“三句半”,就這,他還是三句半中沒什麽存在感的第二句。
寫電影劇本,對周青鬆來說,比攀登珠峰簡單不到哪裏去。
他不懂劇本格式,全靠孫女語文書上的《雷雨》選段,才知道劇本和小說是不一樣的。
他也不知道該如何設置情節的起承轉合,隻是一個字一個字地拚湊著自己當年的親身經曆。
他不會用電腦,又擔心把稿件塗改得太過髒亂,所以每次有改動,就需要整頁紙重寫。
就這樣,曆時兩年,在三年前,周青鬆完成了《冰之極》第一版劇本的創作。
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劇本是寫出來了,該找誰把這部電影拍出來呢?
其實,周青鬆最初的想法,是自籌資金,自己來拍。那是他最驕傲的記憶,他害怕被別人拍壞了。
結果顯而易見,沒有投資商會給一個七十歲純素人寫出來的連格式都不標準的劇本投資。
十萬二十萬,或許還有人願意打個水漂聽個響,但是要拍出周青鬆劇本裏的那些大場麵,就是千萬級別的投資,都不一定夠啊!
自己拍是拍不出來了,周青鬆又開始試圖聯係那些知名導演。
而這,結果就更加直接了,周青鬆連各位大導演家的門朝哪兒開都不知道,連麵都見不到,就更別說給他們看劇本了。
到最後,周青鬆心想,幹脆把這個劇本公開發表出來吧,就算拍不成電影,也能讓更多的人看到。
但是,這年頭哪兒還有能發表劇本的報紙啊?
本來,周青鬆已經心灰意冷了,心想,大不了就當自己這五年做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夢,而現在,夢醒了,自己必須麵對那個殘酷的現實——自己老了,已經被時代拋下了,而自己的那些記憶,也即將隨風飄散。
這時候,周青鬆的孫女看到了雙木成林發布的青苗計劃征集令。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她幫周青鬆把那些稿件掃描進電腦,整理成電子文檔,然後發送到了雙木成林的公司郵箱。
這半年,周青鬆一直覺得,自己恐怕是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夢境,如此美好,但又如此不真實。
直到一個月前,周青鬆被劇組請到了輝河,請他來對影視基地的場景搭建進行最後的驗收,看著那於記憶中一模一樣的長著苔蘚的深褐色土地,那白茫茫的雪山,那桔紅色的建築,周青鬆想,這個夢真好,如果能永遠也不醒來,就更好了。
能夠重新見到夢裏的場景,周青鬆就已經激動得整宿整宿睡不著覺了。而當秦正提出,請他來劇中客串一個角色的時候,周青鬆差點就需要速效救心丸了。
但是,當周青鬆知道自己要演的角色是老主任時,他又開始不自信了起來。
老主任,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那時候隊員們尊敬他老人家,可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職位,而且因為他在學術上,在為人上,都是十分值得敬佩的。
周青鬆不是一個畏難的人,再難,能難得過他前幾年抱著劇本四處碰壁嗎?他怕的是,自己演不好老主任這個角色,給老主任抹黑。
最後,是林煜負責給周青鬆講解這一場戲:“周老,您不要把這場戲當做是拍電影,您也不用太刻意地去模仿當年老主任本人的形態。您就當做,是普通的開大會,把您想對我們這些小年輕說的話,如實地說出來就可以了。”
電影,畢竟不是紀錄片。如果要一比一還原那場落成典禮,那去檔案館找一找,一定能找得到當年的錄像帶,要拍電影幹什麽呢?
當然了,把真實的影像片段放在電影的末尾,也不失為一種讓觀眾加深對曆史事件了解的方法。
但在電影的正片中,還是需要有一些比真實影像更直白的東西。
此時此刻,周青鬆站在台上,看著台下站得整整齊齊的上百人,他逐漸忽視了人群之後那些巨大的拍攝裝備。
“同誌們,我宣布,華夏南極長城站,今天落成了!”
劇本裏的台詞不是這樣寫的,原台詞要更長一些。但是,在林煜的帶頭下,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有了這一個考察站,以後開會,咱們華夏人就不用被關到小房間裏去了!”
這一句台詞,和劇本中的差距更大了。
但是,這一次,飾演考察隊隊長的張嚴帶頭鼓起了掌。劇本裏有他被請到小房間去喝咖啡的情節,所以他對這一句話,感觸尤為深刻。
接下來,是一段比較規整的台詞,用很官方的口吻,講述了長城站落成的重大意義。那一段話,幾乎是在複刻曆史錄像。
但是最後,周青鬆還是加上了自己的發揮:“同誌們,許多年以後,也許沒有人會記得我們的名字。但是,我們建設的長城站,將永遠成為我國極地科考史上的一座裏程碑。我們的國旗,不僅會飄揚在南極洲,還會去往世界更多,更遠的角落!”
但是,四十三年光陰,卻沒有讓周青鬆對那些經曆的記憶變得模糊。
那一年,華夏派出由南大洋考察隊、南極洲考察隊、向陽紅十號遠洋科學調查船和j121號打撈救生船所組成的南極考察編隊,總共有591人參加。
周青鬆隻是其中極其普通的一員,他的名字從來沒有被報道過,甚至他身邊的很多親戚朋友都隻知道他被調到外地工作了半年,而不知道他是去了南極。
對於周青鬆來說,去過南極,參與了長城站的建設,是自己的榮耀,卻不是對別人炫耀的資本。那年頭大家都在很努力地建設著祖國,工作崗位是不分高低貴賤的。
直到幾年前,周青鬆在孫女的地理課本上看到長城站這個知識點,已經退休了的周青鬆不知怎麽,又熱血沸騰了起來。
他從自己臥室床底下的那個舊木箱裏,翻出了一個厚厚的筆記本,從泛黃的紙張中尋找著自己的青春歲月。
人到老年,他還是想為自己多留一點曾經在這個世界生存過,為這個國家奮鬥過的痕跡。
人生的前六十多年,周青鬆幹過的最“文藝”的事情,就是有一年在單位的新春聯誼會上和同事一起表演了一段“三句半”,就這,他還是三句半中沒什麽存在感的第二句。
寫電影劇本,對周青鬆來說,比攀登珠峰簡單不到哪裏去。
他不懂劇本格式,全靠孫女語文書上的《雷雨》選段,才知道劇本和小說是不一樣的。
他也不知道該如何設置情節的起承轉合,隻是一個字一個字地拚湊著自己當年的親身經曆。
他不會用電腦,又擔心把稿件塗改得太過髒亂,所以每次有改動,就需要整頁紙重寫。
就這樣,曆時兩年,在三年前,周青鬆完成了《冰之極》第一版劇本的創作。
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劇本是寫出來了,該找誰把這部電影拍出來呢?
其實,周青鬆最初的想法,是自籌資金,自己來拍。那是他最驕傲的記憶,他害怕被別人拍壞了。
結果顯而易見,沒有投資商會給一個七十歲純素人寫出來的連格式都不標準的劇本投資。
十萬二十萬,或許還有人願意打個水漂聽個響,但是要拍出周青鬆劇本裏的那些大場麵,就是千萬級別的投資,都不一定夠啊!
自己拍是拍不出來了,周青鬆又開始試圖聯係那些知名導演。
而這,結果就更加直接了,周青鬆連各位大導演家的門朝哪兒開都不知道,連麵都見不到,就更別說給他們看劇本了。
到最後,周青鬆心想,幹脆把這個劇本公開發表出來吧,就算拍不成電影,也能讓更多的人看到。
但是,這年頭哪兒還有能發表劇本的報紙啊?
本來,周青鬆已經心灰意冷了,心想,大不了就當自己這五年做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夢,而現在,夢醒了,自己必須麵對那個殘酷的現實——自己老了,已經被時代拋下了,而自己的那些記憶,也即將隨風飄散。
這時候,周青鬆的孫女看到了雙木成林發布的青苗計劃征集令。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她幫周青鬆把那些稿件掃描進電腦,整理成電子文檔,然後發送到了雙木成林的公司郵箱。
這半年,周青鬆一直覺得,自己恐怕是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夢境,如此美好,但又如此不真實。
直到一個月前,周青鬆被劇組請到了輝河,請他來對影視基地的場景搭建進行最後的驗收,看著那於記憶中一模一樣的長著苔蘚的深褐色土地,那白茫茫的雪山,那桔紅色的建築,周青鬆想,這個夢真好,如果能永遠也不醒來,就更好了。
能夠重新見到夢裏的場景,周青鬆就已經激動得整宿整宿睡不著覺了。而當秦正提出,請他來劇中客串一個角色的時候,周青鬆差點就需要速效救心丸了。
但是,當周青鬆知道自己要演的角色是老主任時,他又開始不自信了起來。
老主任,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那時候隊員們尊敬他老人家,可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職位,而且因為他在學術上,在為人上,都是十分值得敬佩的。
周青鬆不是一個畏難的人,再難,能難得過他前幾年抱著劇本四處碰壁嗎?他怕的是,自己演不好老主任這個角色,給老主任抹黑。
最後,是林煜負責給周青鬆講解這一場戲:“周老,您不要把這場戲當做是拍電影,您也不用太刻意地去模仿當年老主任本人的形態。您就當做,是普通的開大會,把您想對我們這些小年輕說的話,如實地說出來就可以了。”
電影,畢竟不是紀錄片。如果要一比一還原那場落成典禮,那去檔案館找一找,一定能找得到當年的錄像帶,要拍電影幹什麽呢?
當然了,把真實的影像片段放在電影的末尾,也不失為一種讓觀眾加深對曆史事件了解的方法。
但在電影的正片中,還是需要有一些比真實影像更直白的東西。
此時此刻,周青鬆站在台上,看著台下站得整整齊齊的上百人,他逐漸忽視了人群之後那些巨大的拍攝裝備。
“同誌們,我宣布,華夏南極長城站,今天落成了!”
劇本裏的台詞不是這樣寫的,原台詞要更長一些。但是,在林煜的帶頭下,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有了這一個考察站,以後開會,咱們華夏人就不用被關到小房間裏去了!”
這一句台詞,和劇本中的差距更大了。
但是,這一次,飾演考察隊隊長的張嚴帶頭鼓起了掌。劇本裏有他被請到小房間去喝咖啡的情節,所以他對這一句話,感觸尤為深刻。
接下來,是一段比較規整的台詞,用很官方的口吻,講述了長城站落成的重大意義。那一段話,幾乎是在複刻曆史錄像。
但是最後,周青鬆還是加上了自己的發揮:“同誌們,許多年以後,也許沒有人會記得我們的名字。但是,我們建設的長城站,將永遠成為我國極地科考史上的一座裏程碑。我們的國旗,不僅會飄揚在南極洲,還會去往世界更多,更遠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