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重臣們商量完了之後,朱載坖正式昭告天下,明年南巡南京,祭祀孝陵,這一舉動無疑激起了巨浪,很多官員紛紛上疏,要求朱載坖不要南巡,列舉了很多的原因,請求朱載坖不要南巡,但是朱載坖都是置之不理。
甚至有些官員上疏稱:有人言,神龍不可以失所,人主不可以輕行,故八駿遊而周替驪山,幸而秦亡。夏之太康,隋之煬帝皆以棄離宮闕,遠事巡行卒致。禍敗興亡之跡,可為殷鑒。
就差指著朱載坖的鼻子罵了,把朱載坖比作隋煬帝這樣的亡國之君,朱載坖也不慣著他們,該貶官的貶官,該申斥的申斥,反正朱載坖南巡的心意已決,誰說都沒有用,盡管在南京的張居正也向朱載坖上疏,說南京宮殿陳舊,要維修起來十分麻煩,建議朱載坖緩一緩。
但是朱載坖依舊沒有同意,下旨給張居正,將南京宮殿修整一兩處可以居住就行,其餘的不必大動,朱載坖當然知道,雖然朝廷每年也在撥款維修南京宮殿,但是無論是南京工部還是南京內守備太監,他們都認為皇帝遠在京師,不可能到南京來的,所以朝廷撥的維護宮殿的銀子,大部分都進了他們私人的腰包。
現在朱載坖要巡幸南京,他們害怕事情暴露,肯定會極力阻止朱載坖南巡的,朱載坖也通過密旨明確要求張居正告知他們,朱載坖對於追究之前的陳年舊事沒有任何興趣,隻要修複部分宮殿,足夠居住就行了。
在朱載坖的指示下,戶部、兵部、五軍都督府開始南巡的準備工作了,經過戶部尚書馬森的提請,朱載坖準允以濟寧為界,濟寧以北的州縣,從藩庫中撥出錢糧供應隨駕護衛官軍,然後從隆慶三年的起運錢糧中扣除,濟寧以南的州縣,運河解凍之後,將東南解運的本色田賦在沿路留下部分,以供隨駕官軍使用。
同時命令總督河漕都禦史潘季馴巡察運河,查漏補缺,防止出現意外,都察院會同工部派出巡河禦史和管河郎中巡視運河,同時內官監和工部打造、修理龍舟,準備出巡的車駕等物,兵部開始調集護衛官軍。
同時兵部嚴令地方州縣及按察使、鎮守總兵官等,要掃除沿路的土匪、流寇等一切不法之徒,嚴防驚擾聖駕。
朱載坖則在安撫後宮,朱載坖南巡,李皇後肯定是要留在京師的,畢竟太子還小,需要他照顧,李皇後對此很不滿,上次朱載坖去南京,因為是皇子,又是去辦差,肯定不能帶著當時還是裕王府的李氏去的,現在朱載坖都登基了,這次巡幸南京,還是不能帶李皇後,李皇後雖然知道是因為太子還小的原因,但是也是覺得有些悶悶不樂的。
朱載坖隻能來哄一下李皇後,朱載坖說道:“過幾年等釴哥兒大些了,朕再次巡幸南京的時候,皇後就能隨駕了。”
李皇後說道:“陛下這是什麽話,這不是說臣妾有怨望之心嗎!”
朱載坖趕緊否認三連,朕沒有,朕不是,別瞎說,是自己感覺有些愧疚,所以才主動提出的,李皇後這才笑笑說道:“臣妾豈敢逼迫陛下,隻是陛下記得才是,君無戲言!但是陛下這次南巡,帶哪位妃子去呢?”
這種送命題,朱載坖當然懂得,當即說道:“皇後說笑了,朕去南京是為了國事,要祭祀孝陵的,帶妃子似乎有些不太方便。”
李皇後當即反問道:“有什麽不方便的?當年武宗南巡,不也帶著那個劉娘娘嗎?”
朱載坖正色說道:“朕是去江南是為了國事,和武宗不同,後宮妃嬪隨行,似有不妥,且武宗所謂劉娘娘,這也不是後宮妃嬪啊。”
朱載坖說的也是,不能拿武宗當例子,畢竟武宗他老人家一輩子就是放蕩不羈愛自由,朱載坖雖然也想學,但是並不想幹的太離譜,而且朱載坖的妃嬪本就不多,就一後二妃,帶誰似乎都不太妥當,而且朱載坖的皇次子朱翊鈞也不大,李妃肯定是不能隨駕的,那李皇後的意思帶陳貴妃巡幸南京。
朱載坖摸不準李皇後是什麽意思,當即表示自己不需要妃嬪隨駕,李皇後於是陰陽怪氣道:“陛下想的也是,我們姐妹們畢竟是些庸脂俗粉,哪裏比得上的江南佳麗,陛下莫不是要南京去尋訪佳麗吧?”
朱載坖有些哭笑不得,當即說道:“這些事情是從哪裏傳來的,朕真的是為了到東南祭祀孝陵,查看新政得失的,和什麽尋訪佳麗沒有半分錢關係,朕要幹這事,還不如下旨選秀呢。”
李皇後說道:“張居正不就是在東南納了好幾房姬妾嘛,之前覺得張師傅還是正人君子,結果也不過如此。”
李皇後不說,朱載坖還不知道這事,他問道:“皇後深居宮內,這等事情朕都不知道,皇後哪裏得知的。”
李皇後為朱載坖解釋了此事,現在京城瘋傳張居正在東南廣納姬妾,在南京娶了七房小妾,生活豪奢,所以聽說朱載坖準備南巡,連李皇後的母親都親自入宮給李皇後說這件事,怕是張居正慫恿朱載坖的,到時候萬一向朱載坖進獻美人怎麽辦。
朱載坖苦笑著說道:“廠衛尚且都不知道此事,他們怎麽知道這些事情,此事和張師傅無關,是朕要去南京的。”不過朱載坖倒是暗自記下此事了,張居正是比較喜歡豪奢的,當時在裕王府,張居正也是講官中最講究的,衣物從來沒有褶皺,還要熏香,說張居正生活奢侈,朱載坖是相信的,至於什麽廣蓄姬妾,這就不一定了,畢竟張師傅的腰子也不是鐵打的,朱載坖倒沒有聽說過張居正好色的傳聞。
想來是有些別有用心的人為了將張居正挪走,散布的謠言罷了。這種東西,在官場上隨時都有,大明的這些官員,最愛搞這種人身攻擊了,所以朱載坖並不在意。
甚至有些官員上疏稱:有人言,神龍不可以失所,人主不可以輕行,故八駿遊而周替驪山,幸而秦亡。夏之太康,隋之煬帝皆以棄離宮闕,遠事巡行卒致。禍敗興亡之跡,可為殷鑒。
就差指著朱載坖的鼻子罵了,把朱載坖比作隋煬帝這樣的亡國之君,朱載坖也不慣著他們,該貶官的貶官,該申斥的申斥,反正朱載坖南巡的心意已決,誰說都沒有用,盡管在南京的張居正也向朱載坖上疏,說南京宮殿陳舊,要維修起來十分麻煩,建議朱載坖緩一緩。
但是朱載坖依舊沒有同意,下旨給張居正,將南京宮殿修整一兩處可以居住就行,其餘的不必大動,朱載坖當然知道,雖然朝廷每年也在撥款維修南京宮殿,但是無論是南京工部還是南京內守備太監,他們都認為皇帝遠在京師,不可能到南京來的,所以朝廷撥的維護宮殿的銀子,大部分都進了他們私人的腰包。
現在朱載坖要巡幸南京,他們害怕事情暴露,肯定會極力阻止朱載坖南巡的,朱載坖也通過密旨明確要求張居正告知他們,朱載坖對於追究之前的陳年舊事沒有任何興趣,隻要修複部分宮殿,足夠居住就行了。
在朱載坖的指示下,戶部、兵部、五軍都督府開始南巡的準備工作了,經過戶部尚書馬森的提請,朱載坖準允以濟寧為界,濟寧以北的州縣,從藩庫中撥出錢糧供應隨駕護衛官軍,然後從隆慶三年的起運錢糧中扣除,濟寧以南的州縣,運河解凍之後,將東南解運的本色田賦在沿路留下部分,以供隨駕官軍使用。
同時命令總督河漕都禦史潘季馴巡察運河,查漏補缺,防止出現意外,都察院會同工部派出巡河禦史和管河郎中巡視運河,同時內官監和工部打造、修理龍舟,準備出巡的車駕等物,兵部開始調集護衛官軍。
同時兵部嚴令地方州縣及按察使、鎮守總兵官等,要掃除沿路的土匪、流寇等一切不法之徒,嚴防驚擾聖駕。
朱載坖則在安撫後宮,朱載坖南巡,李皇後肯定是要留在京師的,畢竟太子還小,需要他照顧,李皇後對此很不滿,上次朱載坖去南京,因為是皇子,又是去辦差,肯定不能帶著當時還是裕王府的李氏去的,現在朱載坖都登基了,這次巡幸南京,還是不能帶李皇後,李皇後雖然知道是因為太子還小的原因,但是也是覺得有些悶悶不樂的。
朱載坖隻能來哄一下李皇後,朱載坖說道:“過幾年等釴哥兒大些了,朕再次巡幸南京的時候,皇後就能隨駕了。”
李皇後說道:“陛下這是什麽話,這不是說臣妾有怨望之心嗎!”
朱載坖趕緊否認三連,朕沒有,朕不是,別瞎說,是自己感覺有些愧疚,所以才主動提出的,李皇後這才笑笑說道:“臣妾豈敢逼迫陛下,隻是陛下記得才是,君無戲言!但是陛下這次南巡,帶哪位妃子去呢?”
這種送命題,朱載坖當然懂得,當即說道:“皇後說笑了,朕去南京是為了國事,要祭祀孝陵的,帶妃子似乎有些不太方便。”
李皇後當即反問道:“有什麽不方便的?當年武宗南巡,不也帶著那個劉娘娘嗎?”
朱載坖正色說道:“朕是去江南是為了國事,和武宗不同,後宮妃嬪隨行,似有不妥,且武宗所謂劉娘娘,這也不是後宮妃嬪啊。”
朱載坖說的也是,不能拿武宗當例子,畢竟武宗他老人家一輩子就是放蕩不羈愛自由,朱載坖雖然也想學,但是並不想幹的太離譜,而且朱載坖的妃嬪本就不多,就一後二妃,帶誰似乎都不太妥當,而且朱載坖的皇次子朱翊鈞也不大,李妃肯定是不能隨駕的,那李皇後的意思帶陳貴妃巡幸南京。
朱載坖摸不準李皇後是什麽意思,當即表示自己不需要妃嬪隨駕,李皇後於是陰陽怪氣道:“陛下想的也是,我們姐妹們畢竟是些庸脂俗粉,哪裏比得上的江南佳麗,陛下莫不是要南京去尋訪佳麗吧?”
朱載坖有些哭笑不得,當即說道:“這些事情是從哪裏傳來的,朕真的是為了到東南祭祀孝陵,查看新政得失的,和什麽尋訪佳麗沒有半分錢關係,朕要幹這事,還不如下旨選秀呢。”
李皇後說道:“張居正不就是在東南納了好幾房姬妾嘛,之前覺得張師傅還是正人君子,結果也不過如此。”
李皇後不說,朱載坖還不知道這事,他問道:“皇後深居宮內,這等事情朕都不知道,皇後哪裏得知的。”
李皇後為朱載坖解釋了此事,現在京城瘋傳張居正在東南廣納姬妾,在南京娶了七房小妾,生活豪奢,所以聽說朱載坖準備南巡,連李皇後的母親都親自入宮給李皇後說這件事,怕是張居正慫恿朱載坖的,到時候萬一向朱載坖進獻美人怎麽辦。
朱載坖苦笑著說道:“廠衛尚且都不知道此事,他們怎麽知道這些事情,此事和張師傅無關,是朕要去南京的。”不過朱載坖倒是暗自記下此事了,張居正是比較喜歡豪奢的,當時在裕王府,張居正也是講官中最講究的,衣物從來沒有褶皺,還要熏香,說張居正生活奢侈,朱載坖是相信的,至於什麽廣蓄姬妾,這就不一定了,畢竟張師傅的腰子也不是鐵打的,朱載坖倒沒有聽說過張居正好色的傳聞。
想來是有些別有用心的人為了將張居正挪走,散布的謠言罷了。這種東西,在官場上隨時都有,大明的這些官員,最愛搞這種人身攻擊了,所以朱載坖並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