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朱載坖的質問,一眾臣子們都有些尷尬,今天朱載坖召集的官員人數眾多,六部九卿、還有各部的侍郎、各寺的少卿,都察院掌道禦史及以上還有六科都給事中、還有勳臣們都參與。
朱載坖拿著張居正等人的奏疏,問道:“大明立國百餘年,還沒有這種事情呢,比之寧王之亂,更令人發指,簡直是喪心病狂,朕誓將這些逆賊千刀萬剮,以正國法!若是張居正不能剿滅他們,朕親禦六師,率京營、親軍諸衛及九邊精銳討平此賊!”
李春芳作為首輔,當然要首先出來說話了,李春芳說道:“陛下且暫息雷霆之怒,眼下張閣老、胡宗憲已經率兵前往彈壓了,想來這些亂黨,決計不是朝廷官軍的對手。”
朱載坖冷笑著說道:“就這麽讓這些亂黨逃之夭夭,也太便宜他們的,傳旨張居正、胡宗憲、嚴紹庭,窮究此案,一查到底,將涉案人等依律嚴懲!”
這次朱載坖是真的要借此機會把蘇鬆好好清理一下了,這幫士紳給臉不要臉,朱載坖原本並不希望在蘇鬆大開殺戒,隻要士紳們能夠配合朝廷的新政,哪怕鬧佃事情朱載坖認為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朝廷的新政確實損害了他們利益,但是他們要徹底推翻朝廷的新政,那就別怪朱載坖翻臉了。
麵對朱載坖的怒火,一眾官員們這個時候都明智的選擇不去說話,他們都很清楚這個時候瞎說話很容易被朱載坖遷怒,之前朱載坖可是剛剛在午門杖斃了幾個言官,他們不會在這個時候去觸黴頭的。
見一眾官員們都不說話,朱載坖問道:“之前不是有很多上疏的嗎?他們非議朝廷新法,說朕盤剝士紳,朕看他們就是亂黨的同謀!”
朱載坖如此嚴厲的指責這些官員,左都禦史葛守禮不得不出班說道:“陛下,官員們或對新政有些許看法,是正常之事,但是憑此就認定他們與逆黨有瓜葛,有些過於牽強了,還請陛下三思。”
葛守禮的話得到了一眾閣臣和科道的支持,朱載坖也說道:“朕並沒有說要追究之前上疏臣子的罪責,但是眼下的事情應該怎麽處理。諸位說說看。”
高拱率先出班說道:“陛下,彼輩聚眾鬧事,甚至於焚燒府衙,叛逆昭然,不加以嚴懲,如何能夠保證朝廷法度之威嚴,臣以為有張居正、嚴紹庭詳查此案,將一幹在幕後指使者嚴究治罪。”
高拱的話很明顯,第一就是嚴懲此事,這是挑釁朝廷,如果不加以嚴懲,那天下怎麽看朝廷,這點毋庸置疑,第二就是畢竟這是東南的事情,還是就交給東南當地的官員來處理此事,朝廷靜待結果就是了,高拱這麽想也是有他自己的想法的,畢竟朝廷在東南的主要目的是推動新政,而不是消滅士紳。
有士紳也對朝廷是有一些用的,所以要將此案交給張居正去處理,盡可能的借此案之手,將反對新政或者說跳出來反對新政的士紳予以清除,為朝廷後續推動新政掃清障礙。
朱載坖同意了高拱意見,下旨將此案交給張居正和嚴紹庭辦理,接下來就是追究責任的時候了,因為胡宗憲在奏疏中將所有的罪責都攬到了自己身上,稱是由於他誤判了形勢,導致歹人得手,得以焚燒府衙,並非是蘇州知府蔡國熙的責任,而且有高拱在禦前極力為蔡國熙開脫。
臣子們都將矛頭對準了浙直總督胡宗憲,認為他應當對此事承擔責任,主要是胡宗憲在朝中的人緣實在是太差了,此公一向倨傲,不把朝廷這些大員當迴事,當年就得罪了不少人,現在更是沒人為他說話,胡宗憲自己也很清楚這點,所以主動將責任攬下來,算是賣給高拱一個人情,畢竟朝廷現在誰不知曉蔡國熙是高拱的得意門生啊。
高拱也很清楚胡宗憲的打算,幫胡宗憲說了兩句,高拱說道:“陛下,胡宗憲固然有過失,但是究其原因,仍然是逆黨作亂,且並未有失陷府城的大罪,亦不宜懲處太過,致傷臣僚之心。”
朱載坖聽了之後也是說道:“高師傅說的不錯,胡宗憲畢竟是有大功的,不宜重處,這樣吧,罷其兵部尚書總督浙直之職,仍以兵部左侍郎兼戶部左侍郎提督海關衙門,以觀後效。”
做了這些決定之後,朱載坖除了將內閣輔臣留下繼續商議後續問題,其他的官員各自迴本衙辦公去了。
而在蘇鬆,張居正、蔡國熙等人以鐵腕恢複了蘇鬆的秩序之後,張居正坐鎮蘇州,楊繼盛坐鎮鬆江,重新開始征繳賦稅,這次的賦稅征繳就進行的相當順利,無論是本色還是折色,征繳速度都很快,尤其是折色,張居正要求盡量繳納銀兩。
同時發出督師大令,要求蘇鬆的糧食必須按照三錢銀一石的價格收購糧食,否則就是逆黨同謀,什麽?你不開業?那你就是對朝廷新政心懷不滿,腹誹聖天子,去嚴指揮那裏報到去。
在朝廷的強大壓力下,這些糧商不得已按照朝廷指令的價格收購糧食,以供百姓去繳納賦稅,其實這些糧商們以三錢收購糧食,並不會虧本,隻是賺的少了些罷了。
而且陳矩從京師帶來的嘉靖製錢倒是很受民間的歡迎,因為嘉靖製錢鑄造精美,份量實在,又是黃銅鑄造的,外觀好看,百姓們都很喜愛,使得銅錢的價格上漲,不少百姓願意將糧食賣給陳矩就是為了獲取嘉靖製錢,畢竟對於百姓來說,銅錢比銀子實用多了。
而嚴紹庭最近也忙的很,忙著幹什麽呢?當然是忙著抄家了,這可是謀逆大案,凡事牽涉的,抄家滅族都是正常的,嚴紹庭根據取得的口供,在請示張居正之後,將涉案的士紳予以查抄,田產房屋等入官,白銀、珍玩等當然是要登記造冊,解運京師。
嚴指揮也不白幹,畢竟是有家傳手藝在身上的。
朱載坖拿著張居正等人的奏疏,問道:“大明立國百餘年,還沒有這種事情呢,比之寧王之亂,更令人發指,簡直是喪心病狂,朕誓將這些逆賊千刀萬剮,以正國法!若是張居正不能剿滅他們,朕親禦六師,率京營、親軍諸衛及九邊精銳討平此賊!”
李春芳作為首輔,當然要首先出來說話了,李春芳說道:“陛下且暫息雷霆之怒,眼下張閣老、胡宗憲已經率兵前往彈壓了,想來這些亂黨,決計不是朝廷官軍的對手。”
朱載坖冷笑著說道:“就這麽讓這些亂黨逃之夭夭,也太便宜他們的,傳旨張居正、胡宗憲、嚴紹庭,窮究此案,一查到底,將涉案人等依律嚴懲!”
這次朱載坖是真的要借此機會把蘇鬆好好清理一下了,這幫士紳給臉不要臉,朱載坖原本並不希望在蘇鬆大開殺戒,隻要士紳們能夠配合朝廷的新政,哪怕鬧佃事情朱載坖認為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朝廷的新政確實損害了他們利益,但是他們要徹底推翻朝廷的新政,那就別怪朱載坖翻臉了。
麵對朱載坖的怒火,一眾官員們這個時候都明智的選擇不去說話,他們都很清楚這個時候瞎說話很容易被朱載坖遷怒,之前朱載坖可是剛剛在午門杖斃了幾個言官,他們不會在這個時候去觸黴頭的。
見一眾官員們都不說話,朱載坖問道:“之前不是有很多上疏的嗎?他們非議朝廷新法,說朕盤剝士紳,朕看他們就是亂黨的同謀!”
朱載坖如此嚴厲的指責這些官員,左都禦史葛守禮不得不出班說道:“陛下,官員們或對新政有些許看法,是正常之事,但是憑此就認定他們與逆黨有瓜葛,有些過於牽強了,還請陛下三思。”
葛守禮的話得到了一眾閣臣和科道的支持,朱載坖也說道:“朕並沒有說要追究之前上疏臣子的罪責,但是眼下的事情應該怎麽處理。諸位說說看。”
高拱率先出班說道:“陛下,彼輩聚眾鬧事,甚至於焚燒府衙,叛逆昭然,不加以嚴懲,如何能夠保證朝廷法度之威嚴,臣以為有張居正、嚴紹庭詳查此案,將一幹在幕後指使者嚴究治罪。”
高拱的話很明顯,第一就是嚴懲此事,這是挑釁朝廷,如果不加以嚴懲,那天下怎麽看朝廷,這點毋庸置疑,第二就是畢竟這是東南的事情,還是就交給東南當地的官員來處理此事,朝廷靜待結果就是了,高拱這麽想也是有他自己的想法的,畢竟朝廷在東南的主要目的是推動新政,而不是消滅士紳。
有士紳也對朝廷是有一些用的,所以要將此案交給張居正去處理,盡可能的借此案之手,將反對新政或者說跳出來反對新政的士紳予以清除,為朝廷後續推動新政掃清障礙。
朱載坖同意了高拱意見,下旨將此案交給張居正和嚴紹庭辦理,接下來就是追究責任的時候了,因為胡宗憲在奏疏中將所有的罪責都攬到了自己身上,稱是由於他誤判了形勢,導致歹人得手,得以焚燒府衙,並非是蘇州知府蔡國熙的責任,而且有高拱在禦前極力為蔡國熙開脫。
臣子們都將矛頭對準了浙直總督胡宗憲,認為他應當對此事承擔責任,主要是胡宗憲在朝中的人緣實在是太差了,此公一向倨傲,不把朝廷這些大員當迴事,當年就得罪了不少人,現在更是沒人為他說話,胡宗憲自己也很清楚這點,所以主動將責任攬下來,算是賣給高拱一個人情,畢竟朝廷現在誰不知曉蔡國熙是高拱的得意門生啊。
高拱也很清楚胡宗憲的打算,幫胡宗憲說了兩句,高拱說道:“陛下,胡宗憲固然有過失,但是究其原因,仍然是逆黨作亂,且並未有失陷府城的大罪,亦不宜懲處太過,致傷臣僚之心。”
朱載坖聽了之後也是說道:“高師傅說的不錯,胡宗憲畢竟是有大功的,不宜重處,這樣吧,罷其兵部尚書總督浙直之職,仍以兵部左侍郎兼戶部左侍郎提督海關衙門,以觀後效。”
做了這些決定之後,朱載坖除了將內閣輔臣留下繼續商議後續問題,其他的官員各自迴本衙辦公去了。
而在蘇鬆,張居正、蔡國熙等人以鐵腕恢複了蘇鬆的秩序之後,張居正坐鎮蘇州,楊繼盛坐鎮鬆江,重新開始征繳賦稅,這次的賦稅征繳就進行的相當順利,無論是本色還是折色,征繳速度都很快,尤其是折色,張居正要求盡量繳納銀兩。
同時發出督師大令,要求蘇鬆的糧食必須按照三錢銀一石的價格收購糧食,否則就是逆黨同謀,什麽?你不開業?那你就是對朝廷新政心懷不滿,腹誹聖天子,去嚴指揮那裏報到去。
在朝廷的強大壓力下,這些糧商不得已按照朝廷指令的價格收購糧食,以供百姓去繳納賦稅,其實這些糧商們以三錢收購糧食,並不會虧本,隻是賺的少了些罷了。
而且陳矩從京師帶來的嘉靖製錢倒是很受民間的歡迎,因為嘉靖製錢鑄造精美,份量實在,又是黃銅鑄造的,外觀好看,百姓們都很喜愛,使得銅錢的價格上漲,不少百姓願意將糧食賣給陳矩就是為了獲取嘉靖製錢,畢竟對於百姓來說,銅錢比銀子實用多了。
而嚴紹庭最近也忙的很,忙著幹什麽呢?當然是忙著抄家了,這可是謀逆大案,凡事牽涉的,抄家滅族都是正常的,嚴紹庭根據取得的口供,在請示張居正之後,將涉案的士紳予以查抄,田產房屋等入官,白銀、珍玩等當然是要登記造冊,解運京師。
嚴指揮也不白幹,畢竟是有家傳手藝在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