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階對於李春芳的話,有些不敢相信,東南士紳是多麽強大的勢力啊,徐階覺得朱載坖應該不會這麽瘋狂吧。在朝堂上現在東南出身的官員幾乎占十分之三,朱載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嗎?徐階是有些懷疑的。
李春芳無奈的搖搖頭,看來徐階對於朱載坖還是不夠了解,朱載坖和嘉靖一樣,都不是大明以往的那些太子,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對市井沒有什麽了解,朱載坖是常年居住在宮外,出京辦過差的,甚至對於東南士紳,尤其是蘇鬆的士紳,朱載坖是狠狠的收拾過的。
朱載坖本來就不喜歡東南士紳,這點在他還是裕王的時候其實就有所表現了。
但是現在朱載坖表現的就是十分明顯了,而且朱載坖現在有能力收拾東南士紳了。李春芳為徐階解釋著此事,朱載坖一向很重視軍隊,對於官軍,朱載坖一向是非常不錯的,就是動用內帑,也要盡可能保證士卒的軍餉軍糧,而且現在朱載坖的軍中不是毫無根基。
馬芳、李庭竹、戚繼光這些將領是和朱載坖休戚與共的,還有俞大猷、吳繼爵等人也和朱載坖或多或少有些關係,朱載坖這麽多年的儲君可不是白當的,俞大猷等人都受過朱載坖的恩惠,更何況現在胡宗憲也已經南下了。
胡宗憲是何等樣人,就不用李春芳多說了吧?這位在東南官軍中威望崇高,又和士紳勢如水火,朱載坖雖說是把胡宗憲派到東南區籌建海關,可是真到了要對付東南士紳的時候,朱載坖隻需要一道上諭,就可以把胡宗憲拉到蘇州來,你看胡宗憲敢不敢大開殺戒,當然東南士紳是怎麽對付他的,胡部堂可不是什麽心胸開闊的人。
所以李春芳對於所謂東南士紳根本不看好,東南士紳們自以為自己能夠在規則之內所向無敵,但是殊不知朱載坖才是製定規則的人,敢跟他鬥,一秒六棍不現實,一秒六箭是有可能的,東南士紳拿什麽對抗朱載坖?言官的奏疏,還是太祖皇帝的祖訓?這些抵擋的了官軍的弓矢鉛子嗎?
顯然不可能的,東南士紳們還認為將徐階抬出來就能怎麽樣,簡直是笑話,李春芳毫不客氣的對徐階說道:“存翁,陛下乃是太祖成祖之子孫,有太祖成祖之遺風也是自然的。”
徐階痛苦的閉上眼睛,他當然知道李春芳的意思,朱載坖很有可能改變對於士紳們的態度,把太祖、成祖以來放下的屠刀再次拿起來,其實徐階也早有預感,朱載坖對於言官,顯然談不上寬容,杖斃言官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信號。隻是之前徐階有些自欺欺人罷了。
現在李春芳將這些事情一樁樁一件件給徐階擺在麵前,即便是徐階想自欺欺人也不行了,李春芳對徐階說道:“存翁,生死存亡之際,不可猶豫啊!”
徐階沉默半晌之後才說道:“老夫也不是貪戀錢財的人。”
李春芳趕緊說道:“首揆能夠如此想就是最好的了。”李春芳和王畿也沒有多說話,趕緊告辭,讓徐階自己思考此事。
第二天徐階再次求見朱載坖,朱載坖將李春芳叫來,然後召見了徐階,將內侍們都趕出去之後,徐階跪下說道:“臣惟陛下之命也!”
朱載坖上前將徐階扶起來說道:“閣老言重了,朕非自食其言之人!”
徐階起身之後,和李春芳一道商量起來具體應該怎麽辦了,退田自然是必須的事情了,都到了這個份上,徐階也很清楚,再糾結多退少退,已經是沒有任何意義了,徐階直接表示,除了徐家的祖產和徐階發跡之後用真金白銀購買的土地之外,所有投獻的、捏造典賣文書投獻的或者以其他各種方式得來的土地全部退迴。
對於徐階的果決,朱載坖還是很讚賞的,畢竟是老牌政客了,這點殺伐果斷還是有的。但是徐階對於繳納欠糧是有些不同的看法的,徐階不想把東南士紳們得罪到死,徐階認為,徐家可以和朝廷演一出戲,朝廷催征,徐家迫於壓力不得不繳納稅糧,這樣的話,徐階和徐家就不是主動背叛東南士紳的了。
對於這個,朱載坖其實並不在乎,隻要朝廷的稅糧沒有損失,那就無所謂。
同時朱載坖還和徐階討論起一件事情來,朱載坖希望徐階做個表率,從地主向工場主轉變,現在鬆江府是大明的棉紡織中心,徐階一樣也經營紡織,朱載坖希望徐家在退出田產之後,轉而從事棉紡織業,將原本一家一戶的棉紡織業變成手工工場,徐家也就從地主轉變為工場主。
朱載坖很清楚,自己確實可以依靠官軍掃蕩東南,狠狠的打擊東南士紳們,經此一次,朱載坖有信心讓他們在整個隆慶朝不敢再起欠糧的心思,也能在一段時間內抑製土地兼並,但是朱載坖很清楚,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隨著時間的推移,東南還是會產生新的士紳集團,大明的皇帝不能隔幾十年就把東南的士紳殺一遍吧。
所以關鍵的事情就是培育新的階層幫皇帝對抗他們,而工場主階層就是天然的與地主相對立的,工場需要大量的人力,而地主需要大量的佃戶,這兩者是天然衝突的,而且正常情況下工場主在現在是幹不過地主的,畢竟現在地主的實力實在是太強了。
所以他們需要朱載坖這個皇帝的支持,而且現在大明的風氣還沒有非常之保守,由於泰州學派的傳播,東南女子做工是很普遍的事情,朱載坖想從內帑出錢,與徐家合作,在鬆江開設棉紡織工場,將所得的布匹銷往倭國,南洋等處,徐家在鬆江府畢竟是地頭蛇,這些事情有徐家的協助肯定是很好辦的。
同時也是朱載坖變相補償徐家,朱載坖的一向政策就是跟著朕,有肉吃,不跟著,官軍的拳頭、箭矢、鉛子也都有的吃。
李春芳無奈的搖搖頭,看來徐階對於朱載坖還是不夠了解,朱載坖和嘉靖一樣,都不是大明以往的那些太子,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對市井沒有什麽了解,朱載坖是常年居住在宮外,出京辦過差的,甚至對於東南士紳,尤其是蘇鬆的士紳,朱載坖是狠狠的收拾過的。
朱載坖本來就不喜歡東南士紳,這點在他還是裕王的時候其實就有所表現了。
但是現在朱載坖表現的就是十分明顯了,而且朱載坖現在有能力收拾東南士紳了。李春芳為徐階解釋著此事,朱載坖一向很重視軍隊,對於官軍,朱載坖一向是非常不錯的,就是動用內帑,也要盡可能保證士卒的軍餉軍糧,而且現在朱載坖的軍中不是毫無根基。
馬芳、李庭竹、戚繼光這些將領是和朱載坖休戚與共的,還有俞大猷、吳繼爵等人也和朱載坖或多或少有些關係,朱載坖這麽多年的儲君可不是白當的,俞大猷等人都受過朱載坖的恩惠,更何況現在胡宗憲也已經南下了。
胡宗憲是何等樣人,就不用李春芳多說了吧?這位在東南官軍中威望崇高,又和士紳勢如水火,朱載坖雖說是把胡宗憲派到東南區籌建海關,可是真到了要對付東南士紳的時候,朱載坖隻需要一道上諭,就可以把胡宗憲拉到蘇州來,你看胡宗憲敢不敢大開殺戒,當然東南士紳是怎麽對付他的,胡部堂可不是什麽心胸開闊的人。
所以李春芳對於所謂東南士紳根本不看好,東南士紳們自以為自己能夠在規則之內所向無敵,但是殊不知朱載坖才是製定規則的人,敢跟他鬥,一秒六棍不現實,一秒六箭是有可能的,東南士紳拿什麽對抗朱載坖?言官的奏疏,還是太祖皇帝的祖訓?這些抵擋的了官軍的弓矢鉛子嗎?
顯然不可能的,東南士紳們還認為將徐階抬出來就能怎麽樣,簡直是笑話,李春芳毫不客氣的對徐階說道:“存翁,陛下乃是太祖成祖之子孫,有太祖成祖之遺風也是自然的。”
徐階痛苦的閉上眼睛,他當然知道李春芳的意思,朱載坖很有可能改變對於士紳們的態度,把太祖、成祖以來放下的屠刀再次拿起來,其實徐階也早有預感,朱載坖對於言官,顯然談不上寬容,杖斃言官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信號。隻是之前徐階有些自欺欺人罷了。
現在李春芳將這些事情一樁樁一件件給徐階擺在麵前,即便是徐階想自欺欺人也不行了,李春芳對徐階說道:“存翁,生死存亡之際,不可猶豫啊!”
徐階沉默半晌之後才說道:“老夫也不是貪戀錢財的人。”
李春芳趕緊說道:“首揆能夠如此想就是最好的了。”李春芳和王畿也沒有多說話,趕緊告辭,讓徐階自己思考此事。
第二天徐階再次求見朱載坖,朱載坖將李春芳叫來,然後召見了徐階,將內侍們都趕出去之後,徐階跪下說道:“臣惟陛下之命也!”
朱載坖上前將徐階扶起來說道:“閣老言重了,朕非自食其言之人!”
徐階起身之後,和李春芳一道商量起來具體應該怎麽辦了,退田自然是必須的事情了,都到了這個份上,徐階也很清楚,再糾結多退少退,已經是沒有任何意義了,徐階直接表示,除了徐家的祖產和徐階發跡之後用真金白銀購買的土地之外,所有投獻的、捏造典賣文書投獻的或者以其他各種方式得來的土地全部退迴。
對於徐階的果決,朱載坖還是很讚賞的,畢竟是老牌政客了,這點殺伐果斷還是有的。但是徐階對於繳納欠糧是有些不同的看法的,徐階不想把東南士紳們得罪到死,徐階認為,徐家可以和朝廷演一出戲,朝廷催征,徐家迫於壓力不得不繳納稅糧,這樣的話,徐階和徐家就不是主動背叛東南士紳的了。
對於這個,朱載坖其實並不在乎,隻要朝廷的稅糧沒有損失,那就無所謂。
同時朱載坖還和徐階討論起一件事情來,朱載坖希望徐階做個表率,從地主向工場主轉變,現在鬆江府是大明的棉紡織中心,徐階一樣也經營紡織,朱載坖希望徐家在退出田產之後,轉而從事棉紡織業,將原本一家一戶的棉紡織業變成手工工場,徐家也就從地主轉變為工場主。
朱載坖很清楚,自己確實可以依靠官軍掃蕩東南,狠狠的打擊東南士紳們,經此一次,朱載坖有信心讓他們在整個隆慶朝不敢再起欠糧的心思,也能在一段時間內抑製土地兼並,但是朱載坖很清楚,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隨著時間的推移,東南還是會產生新的士紳集團,大明的皇帝不能隔幾十年就把東南的士紳殺一遍吧。
所以關鍵的事情就是培育新的階層幫皇帝對抗他們,而工場主階層就是天然的與地主相對立的,工場需要大量的人力,而地主需要大量的佃戶,這兩者是天然衝突的,而且正常情況下工場主在現在是幹不過地主的,畢竟現在地主的實力實在是太強了。
所以他們需要朱載坖這個皇帝的支持,而且現在大明的風氣還沒有非常之保守,由於泰州學派的傳播,東南女子做工是很普遍的事情,朱載坖想從內帑出錢,與徐家合作,在鬆江開設棉紡織工場,將所得的布匹銷往倭國,南洋等處,徐家在鬆江府畢竟是地頭蛇,這些事情有徐家的協助肯定是很好辦的。
同時也是朱載坖變相補償徐家,朱載坖的一向政策就是跟著朕,有肉吃,不跟著,官軍的拳頭、箭矢、鉛子也都有的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