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收到胡宗憲的奏疏之後,召集閣臣和部臣,將之前塗澤民的奏疏拿出來,問道:“塗澤民的奏疏,諸位都看過了吧,開海與否,諸位怎麽看?”其實塗澤民的奏疏早就在京師流傳了,對於是否開海,形成了尖銳對立的兩派。


    大部分出身東南的官員和在東南任職過的官員都認為再堅持海禁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朝廷的海禁隻不過是形同虛設,但是很多科道官員和北方出身的官員堅持認為要堅守祖製,堅持海禁。


    群臣對此事意見不一,朱載坖決定民主一把,令京師四品以上,外地三品以上官員都可以就此事發表意見。


    在朱載坖的命令下,京師的部堂大員們和外地的督撫們紛紛上疏就此事展開討論,朱載坖發現了一個很奇特的事情,地方督撫不管是否出身於東南或者是有在東南任職的經曆,大多都是支持開海的,他們的觀點基本都是一致的,就是開海能夠使得朝廷增加收入,緩解朝廷的財政危機。


    而在京師官員中,兵部、戶部、刑部等實務衙門基本上都是支持開海的,反對開海最激烈的就是禮部和都察院,他們高舉祖製的大旗,要求朱載坖遵守祖製,清流的看法幾乎是一致的就是要堅持禁海不動搖。


    對此朱載坖隻是置之一笑,正如唐順之等人在奏疏中說的一樣,海禁政策現在已經完全是一個笑話了,東南的走私已經半公開的情況,東南的督撫大員、州縣官吏都很清楚走私的情況,大商人、大地主也多多少少與走私有關。


    現在再談什麽海禁,無異於掩耳盜鈴。


    朱載坖在聽取了官員們意見之後,再次召集閣臣們商量此事,這次是一體很簡單,就是朱載坖已經決定開海了,但是要有充分的理由,畢竟朱重八有過禁海的詔書,朱載坖作為子孫,總不可能上來就說曆史文件不具備現實意義吧,畢竟朱載坖還是朱元璋的子孫,必須要有說得過去的理由,何況名不正則言不順,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開海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緩解朝廷的財政困難,但是這個理由是拿不到台麵上來的,朱載坖召集閣臣們,也就是為了商議此事。


    朱載坖說道:“開海大事,必得昭告天下,以何為辭,諸位可以教朕乎?”


    在坐的都是詞章才子,科第名家,這些事情根本難不倒他們,李春芳就認為,開海可以使得沿海的百姓,量議收稅,民自樂從。既籍其出入,不但可以稽其奸弊,亦可用為我之耳目, 既可稽考出入,亦得少助軍餉。


    高拱則是認為,既然要選擇一處開海,肯定是在福建為好,因為福建是沿海最貧窮的省份,也是海盜最猖獗的地方,高拱對朱載坖說道:“陛下,閩人濱海而居,非往來海中則不得食,禁之而私通如故,不若官明通之而製之以法, 自通番禁嚴而附近海洋魚販一切不通,故民貧而盜愈起,宜稍寬其法。”


    高拱是從為了百姓生計的角度考量的,高拱認為,雖然同為沿海省份,但是福建不同於浙直,福建多山少田,糧食產出本就不足,百姓需要下海謀生,向福建的漳州、泉州,本地糧食產量嚴重不足,需要從廣東的惠州、潮州購買糧食,若是開海,利用海運,福建的百姓就可以吃到平價的糧食,若是堅持海禁,廣東的糧食走陸路抵達福建,一路的運費損耗,使得百姓根本無力承擔,朝廷開海,是為了百姓生計。


    同時,朝廷開海,也是為了安定海疆,招諭島倭,以夷攻夷,立功報效, 坐令地方安堵,東南稅賦之場,複舊生理。總而言之,朝廷開海,都是為了百姓的生計,千秋萬代的大事,而不是為了些許銀錢之事。


    徐階也認為,開海之後,使有力者既巳從商而無異心,則瑣瑣之輩自能各安本業,這樣一來,這些社會不穩定因素就離開大明去海上闖蕩了。而且徐階認為,朝廷開海,不是對太祖祖製的違背,而正是對太祖聖訓的堅持與遵守,因為朝廷的開海是於通之之中,寓禁之之法。


    朱載坖不得不說,他們經過萬壽帝君的調教,對於幹這種事情,實在是手拿把掐,現在對於開海,基本達成了一個共識,就是現在擇一地開海,以觀成效,然後在視其情況,決定是否在其他地方開海。


    開海就意味著征稅,這個稅怎麽征,由誰征,這是現在爭論很大的事情。部分官員認為,這事不必設立專司,派官遠來駐紮非便,而增設供應、人役所費倍繁,不若於本府佐貳五員、歲委一員管理, 事無專屬,既於原議不悖,且於事體為宜。就是直接委任地方州縣衙門辦理即可了。


    朱載坖對於這種提議當即予以拒絕,地方州縣,朱載坖信得過他們才有鬼了,他們連朝廷本該征解的稅糧都收不齊,還指望他們征收海關關稅,朱載坖覺得,到時候關稅能夠進了太倉那才是有鬼了。


    朱載坖堅決要求設立專司管轄此事,而且是從中央到地方的一個全新衙門,將征解關稅,打擊走私,運輸稅銀都交給這個衙門,所有的關稅,全部征解太倉,由朝廷統一分配。不準地方插手此事。


    朱載坖已經想好了,這個衙門就叫海關總署衙門,和大理寺 、通政司一樣是正三品衙門,提督海關總署事務由戶部左侍郎兼兵部左侍郎擔任,下設緝私總兵和各地的緝私副將、參將、遊擊等打擊走私的衙門,以及具體在港口征收關稅的海關分司。


    海關分司衙門的長官由戶部郎中擔任,同時派遣專門的巡關禦史予以督察,地方巡按禦史也有權稽核其賬目。


    現在朝廷僅打算開一口,在京師的海關總署衙門可以暫時不設,但是提督海關總署事務戶部左侍郎兼兵部左侍郎必須先任命,朱載坖屬意的人選就是胡宗憲,由胡宗憲籌建一處海關,然後再決定是否增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慶中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休息的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休息的雲並收藏隆慶中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