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元年八月,大同、薊鎮先後告急,俺答以三萬騎寇邊薊鎮,六萬騎寇邊大同。


    吉囊率兵三萬再次兵臨喜峰口,朱載坖立刻給提督薊遼軍務兼薊鎮總兵戚繼光下令,令其相機戰守,勿使北虜寇邊。同時再次向宣大轉運糧餉,以供軍用。


    吉囊率兵來到喜峰口之後,發現薊鎮邊牆堅固,官軍軍容嚴整,尤其是喜峰口等處,邊牆被全部重新加固過了,喜峰口也是官軍重點駐防的地方,以蒙古人缺乏攻城器械的現狀,是根本不可能破口的。


    俺答交給吉囊的任務也不是要在薊鎮破口,隻要盡可能的吸引大明朝廷的注意力就行了,吉囊采取了遊牧部落的慣用招數,就是將部隊拆分成小股,在整個薊鎮沿邊尋找官軍設防薄弱之處,然後在聚集大軍,利用自己騎兵機動能力強的特點,在官軍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後集中優勢兵力破口。


    但是這次吉囊顯然是打錯了算盤,戚繼光到任以來,首先做的就是巡視薊鎮沿邊各關隘要塞,對於有兵力不足的,戚繼光都安排了援兵,同時在整頓了神機營之後,戚繼光將近三百浙兵軍官編入神機營中,作為骨幹,按照戚家軍的規矩嚴加整訓了近三月,雖然野戰尚且不行,但是上城防守還是綽綽有餘的。


    神機營作為京營,並非是一無是處,京營的士卒經過多次清查之後,基本沒有老弱,都是精壯之士,而且京營不存在欠餉的問題,軍士們的身體素質比之一般的百姓或者是衛所軍士們好得多了。而且京營士卒多是親軍諸衛的衛所官軍,本身還是有些武藝底子了,而且京營平時要充當門麵,對於軍陣、金鼓倒是十分精通,所欠缺的就是武藝和實戰經驗了。


    京營最大的問題就是難以駕馭,京營上至將佐,下到士卒,都是目空一切,自認為自己的天子親兵,戚繼光算什麽,尤其是神機營中的一眾勳臣子弟,雖然有朱載坖的嚴令,但是指望朱載坖一紙詔書就讓他們對戚繼光俯首帖耳顯然是不太現實的。


    這些勳臣子弟怎麽看得起戚繼光呢?他們中雖然不少人都已經是沒落勳臣,幾代沒有在京營或者五軍都督府任職了,但是他們覺得戚繼光不過一個世襲的指揮僉事,哪能和他們相比。尤其是他們中還有英國公世子張元功這樣的大佬,那就更不可能看得起戚繼光了,他們準備慫恿張元功和戚繼光對抗。


    最開始的時候,戚繼光還是費了一番功夫的,戚繼光很清楚,要想在神機營中樹立威信,就要先收服張元功才行,不過這位小公爺倒是很好相處,作為英國公世子,他的消息可比那幫破落勳臣們靈通多了,戚繼光是朱載坖的心腹愛將,和戚繼光作對,絕對沒有什麽好果子吃,所以他一上來就表示自己聽從戚繼光的指揮。


    至於那些破落勳臣子弟,戚繼光可就沒有那麽客氣的了,敢幹犯軍法。戚繼光當即就遣人重懲,敢反抗?戚繼光手上可是有天子劍的,宰了你連說理的地方都沒有,何況京營這幫士卒,久疏戰陣,根本不是如狼似虎的浙兵的對手,幾次比試都被浙兵狠狠的按在地上摩擦了。


    不僅是近身肉搏不及浙兵,就是神機營為引以為傲的火器,也是遠遠不如浙兵。


    戚繼光這才曉諭三軍:凡武藝,不是當應官府的公事,是你來當兵 防身立功殺賊救命本身上貼骨的勾當。你武藝高,決殺了賊,賊如何又會殺你。 你武藝不如他,他決殺了你。若不學武藝,是不要性命的呆子!


    要求神機營將士按照浙兵的訓練模式加以訓練,同時戚繼光派遣進入神機營中的軍官們也起到了骨幹的作用,經過數月的整頓,神機營至少勉強成軍,上城防守不成問題。


    這次吉囊將三萬虜騎分成數股,在薊鎮試探官軍的虛實,戚繼光則將神機營一分為九,以營為單位,補充進薊鎮各關隘城寨之中,戚繼光則自提浙兵和吳惟忠部,作為機兵,隨時準備支援一線。


    而吉囊則指揮北虜,在各處試探官軍的虛實,麵對北虜的挑釁,戚繼光下令沿邊守軍以火器退敵即可,閉關自守。戚繼光隨即向朱載坖上疏,陳述自己的看法,戚繼光認為,吉囊部絕非俺答的主力,而是偏師,俺答的目的不在薊鎮,而在大同。


    不僅是戚繼光,楊博、江東等人也都是這麽認為的,朱載坖立即傳檄曹邦輔、馬芳,要求他們嚴守邊牆,痛擊俺答。


    隆慶元年九月,俺答兵分三路,大舉入寇,從山西、 薊鎮、宣府三路進攻大明,黃台吉領兵二萬襲擾宣府,吉囊與土蠻部合兵,兵力達到五萬,再次向薊鎮發動進攻,而俺答則親率六萬騎,直取老營,意欲從山西破口,威脅大同鎮的側翼。


    九月初八日,宣府和薊鎮的情形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黃台吉和吉囊在宣府和薊鎮同日發動大舉進攻,黃酋窺上穀、土蠻逼灤河,宣府、薊鎮同日告急,令朝廷為之一震,連楊博也沒有想到,這次俺答入寇的規模如此之大,超過十萬北虜,分三路入寇,一時之間京師流言四起。


    內閣建議戒嚴,但是被朱載坖拒絕了,朱載坖認為形勢還遠沒有到這個地步,雖然俺答氣勢洶洶,兵分三路,但是實際上真正危險的隻有山西,薊鎮到現在還沒有戰報傳來,說明至少沒有破口,黃台吉率兵兩萬,隻是為了牽製宣府的官軍,不使宣府的官軍馳援山西和大同兩鎮。


    朱載坖令兵部再次嚴令延綏鎮援兵要加快腳程,同時向三屯營派出使者,向戚繼光詢問薊鎮的情況。


    吉囊與打來孫這次聚兵五萬,準備進攻喜峰口,戚繼光聞報之後,立刻率浙兵馳援,同時傳檄神機營左哨兩營馳援喜峰口,上城協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慶中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休息的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休息的雲並收藏隆慶中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