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唐小四,造反嗎?
開局流放:帶著農科院和老爹穿越去墾荒 作者:蕪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唐詩傻了眼,不是夏太傅的兒子,夏太傅還能養著你?
這是什麽鬼故事。
這是為愛接盤,還是有別的故事?
唐詩暫時想不出第三個答案。
夏不渝臉上神色淡淡,甚至帶著微微的嘲弄,“我原本以為,即便母親不是我的母親,但好歹父親是我的父親。”
卻不想這一切都隻是他自作多情而已。
那並非自己的父母。
“府上人都說我是九公子,是父親老來得子,所以最是嬌慣。”
從小,夏不渝就是任意妄為之輩,整個太傅府沒有幾個人敢跟他對著來。
就算自己錯了,鬧到那老狐狸麵前,自己也不過是被念叨兩句就輕輕放過。
“知道為什麽不教訓我嗎?”夏不渝笑起來的時候眼底總會帶著幾分譏誚。
明明知道這是嘲弄,但這麽一張臉,當真是豔若桃李俊逸無雙,倒是讓人忽略了他的嘲笑。
唐詩微微失神後很快就從對方的美貌中迴過神來,自己長得也不差嘛,幹嘛這麽失態。
輕咳了一聲,唐詩眨了眨眼,“因為三哥你出身很有來頭?是夏太傅的恩人後嗣嗎?”
朋友或者恩人。
如果是友人的話,倒也不至於這麽敬著。
感覺恩人的可能性更大。
夏不渝聞言冷笑一聲,“說是恩人倒也沒錯,你可知道這老狐狸在先帝朝時險些被砍頭?”
這種事情,唐詩哪知道啊。
當今聖上登基後她才出生,前朝的事情她也沒打聽那麽多。
“是嗎?”
“先帝為什麽要殺夏太傅?”
“還能因為什麽,參與到先帝立嗣的事情中了唄。”
這件事唐詩倒是知道,當今聖上並非先帝當年選中的繼承人,但後來先帝的子嗣在奪嫡之戰中先後隕落,最後剩下的沒幾個。
當今聖上,當時的慶王登基為帝,改元慶曆。
今年又改元建章,當然這也就是題外話了。
夏不渝說的先帝朝的三王奪嫡之事唐詩略有耳聞,當時先帝清理了一大批的朝臣,這其中竟然還涉及到夏太傅嗎?
“當時夏府岌岌可危,倒是有人挺身而出救下整個府邸,你可知道,這人是誰?”
如此危急時刻,能救下闔府滿門的,“是夏家的女兒嗎?”
夏不渝看向唐詩的眼神透著微微的凝重,“你還真是一點就透。”
是啊,夏府彼時岌岌可危,哪有什麽人能力挽狂瀾?
若真有這麽一個人,早就入朝為官了。
何至於會讓那老狐狸做出這種糊塗事。
男人闖的禍,末了擔子卻落在了女人身上,“進宮的夏家女很快就得了先帝的寵愛,但後來不知道為什麽被打入冷宮。先帝駕崩後,這位曾經的棄妃殉葬皇陵。”
夏不渝,是那位夏家女兒的子嗣?
唐詩幾乎以為自己聽錯了。
可他這麽大費周章的給自己講故事,又扯到了先帝朝期間的事情。難道就是為了故弄玄虛嗎?
不可能。
夏不渝是先帝的子嗣?
下應該啊。
慶王登基時,夏不渝也還不到總角之齡,他對慶王登基壓根沒有任何阻礙。
完全沒必要忌憚。
甚至為了安撫朝臣,慶王應該寬待這個弟弟才是,這樣才顯得自己宅心仁厚。
慶曆帝不就愛玩這一套嘛。
但並沒有。
夏不渝自幼就生活在太傅府上,太傅……
夏太傅雖說是三朝老臣,但官拜太傅卻是在慶王登基後。
唐詩忽然間意識到了什麽,看夏不渝的眼神都帶著幾分不可思議,“不可能吧?”
“很奇怪嗎?”夏不渝並不意外唐詩猜出真相,這個小姑娘聰明的很,知道真相不很正常嗎?
“帝王之家什麽事情沒有呢?”夏不渝其實一開始並不比唐詩淡定多少,甚至更震驚。
自己怎麽可能是慶曆帝的子嗣。
但是真相擺在麵前,他不得不相信。
“那三哥,你是打算奪嫡嗎?”
唐詩小聲的問出口,畢竟家裏真的有皇位要繼承,雖然他並非那個指定的繼承人。
但有了這重身份,就可以做一些事情,不是嗎?
夏不渝輕笑一聲,“是覺得我來找你別有用意?”
“不是沒這麽想過。”
唐詩很是實誠,現在的河套府是慶曆帝的心腹大患,而她與夏不渝有兄妹情誼,若是動之以情許之以利,倒也不是沒這個可能。
當然這也隻是從外人的角度來看,唐詩自然不會這麽做。
但保不齊其他人怎麽想。
跟夏不渝說話最好誠實點,總比被他看穿後揭穿真麵目好。
“你想報仇嗎?”
唐詩冷不丁的聽到這話愣了下,“報什麽仇?找誰報仇?”
“冤有頭債有主,自然是誰把你流放到這裏就找誰報仇。”夏不渝笑了起來,“怎麽,不敢嗎?”
這是攛掇自己造反?
唐詩哆嗦了下,“三哥,你發燒了嗎?”
素來沒什麽男女之防的唐詩伸手試了試夏不渝的額頭,“不燙啊,怎麽淨說胡話呢。”
“不敢?”
“不是不敢,我為什麽要造反啊,是覺得這河套府的百姓剛過了兩天好日子,我就開始作妖不止了嗎?三哥你冷靜點,我沒有造反的理由啊。”
夏不渝十分冷靜,他甚至覺得不太正常的是唐詩。
倒是真的沒有那些狹隘的恩仇。
“那你怎麽樣才會造反?”
這話說的跟明天吃什麽飯似的一樣輕輕鬆鬆。
唐詩輕咳了一聲,“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現在的河套府百姓安居樂業,好不容易有幾天好日子過,我實在沒必要折騰。”
“三哥,你恨他我能夠明白,但是河套府絕對不是你來複仇的工具,我也不會讓幾十萬的百姓為了你的恩怨卷入這朝堂爭奪之中。更不想要大魏朝的百姓為此飽受戰禍之苦。”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並非詩人的牢騷之作。
封建王朝的百姓能吃飽穿暖已經十分不易,唐詩不會讓這片淨土因為仇恨而變了模樣。
夏不渝抓住那要縮迴去的手,“當真不能答應我?”
他微微用力,這讓唐詩覺得有點不舒坦,但還是堅定了信念,“我不會把河套府的百姓卷入其中。”
“但作為你的義妹,我可以以個人名義幫你。”
這是什麽鬼故事。
這是為愛接盤,還是有別的故事?
唐詩暫時想不出第三個答案。
夏不渝臉上神色淡淡,甚至帶著微微的嘲弄,“我原本以為,即便母親不是我的母親,但好歹父親是我的父親。”
卻不想這一切都隻是他自作多情而已。
那並非自己的父母。
“府上人都說我是九公子,是父親老來得子,所以最是嬌慣。”
從小,夏不渝就是任意妄為之輩,整個太傅府沒有幾個人敢跟他對著來。
就算自己錯了,鬧到那老狐狸麵前,自己也不過是被念叨兩句就輕輕放過。
“知道為什麽不教訓我嗎?”夏不渝笑起來的時候眼底總會帶著幾分譏誚。
明明知道這是嘲弄,但這麽一張臉,當真是豔若桃李俊逸無雙,倒是讓人忽略了他的嘲笑。
唐詩微微失神後很快就從對方的美貌中迴過神來,自己長得也不差嘛,幹嘛這麽失態。
輕咳了一聲,唐詩眨了眨眼,“因為三哥你出身很有來頭?是夏太傅的恩人後嗣嗎?”
朋友或者恩人。
如果是友人的話,倒也不至於這麽敬著。
感覺恩人的可能性更大。
夏不渝聞言冷笑一聲,“說是恩人倒也沒錯,你可知道這老狐狸在先帝朝時險些被砍頭?”
這種事情,唐詩哪知道啊。
當今聖上登基後她才出生,前朝的事情她也沒打聽那麽多。
“是嗎?”
“先帝為什麽要殺夏太傅?”
“還能因為什麽,參與到先帝立嗣的事情中了唄。”
這件事唐詩倒是知道,當今聖上並非先帝當年選中的繼承人,但後來先帝的子嗣在奪嫡之戰中先後隕落,最後剩下的沒幾個。
當今聖上,當時的慶王登基為帝,改元慶曆。
今年又改元建章,當然這也就是題外話了。
夏不渝說的先帝朝的三王奪嫡之事唐詩略有耳聞,當時先帝清理了一大批的朝臣,這其中竟然還涉及到夏太傅嗎?
“當時夏府岌岌可危,倒是有人挺身而出救下整個府邸,你可知道,這人是誰?”
如此危急時刻,能救下闔府滿門的,“是夏家的女兒嗎?”
夏不渝看向唐詩的眼神透著微微的凝重,“你還真是一點就透。”
是啊,夏府彼時岌岌可危,哪有什麽人能力挽狂瀾?
若真有這麽一個人,早就入朝為官了。
何至於會讓那老狐狸做出這種糊塗事。
男人闖的禍,末了擔子卻落在了女人身上,“進宮的夏家女很快就得了先帝的寵愛,但後來不知道為什麽被打入冷宮。先帝駕崩後,這位曾經的棄妃殉葬皇陵。”
夏不渝,是那位夏家女兒的子嗣?
唐詩幾乎以為自己聽錯了。
可他這麽大費周章的給自己講故事,又扯到了先帝朝期間的事情。難道就是為了故弄玄虛嗎?
不可能。
夏不渝是先帝的子嗣?
下應該啊。
慶王登基時,夏不渝也還不到總角之齡,他對慶王登基壓根沒有任何阻礙。
完全沒必要忌憚。
甚至為了安撫朝臣,慶王應該寬待這個弟弟才是,這樣才顯得自己宅心仁厚。
慶曆帝不就愛玩這一套嘛。
但並沒有。
夏不渝自幼就生活在太傅府上,太傅……
夏太傅雖說是三朝老臣,但官拜太傅卻是在慶王登基後。
唐詩忽然間意識到了什麽,看夏不渝的眼神都帶著幾分不可思議,“不可能吧?”
“很奇怪嗎?”夏不渝並不意外唐詩猜出真相,這個小姑娘聰明的很,知道真相不很正常嗎?
“帝王之家什麽事情沒有呢?”夏不渝其實一開始並不比唐詩淡定多少,甚至更震驚。
自己怎麽可能是慶曆帝的子嗣。
但是真相擺在麵前,他不得不相信。
“那三哥,你是打算奪嫡嗎?”
唐詩小聲的問出口,畢竟家裏真的有皇位要繼承,雖然他並非那個指定的繼承人。
但有了這重身份,就可以做一些事情,不是嗎?
夏不渝輕笑一聲,“是覺得我來找你別有用意?”
“不是沒這麽想過。”
唐詩很是實誠,現在的河套府是慶曆帝的心腹大患,而她與夏不渝有兄妹情誼,若是動之以情許之以利,倒也不是沒這個可能。
當然這也隻是從外人的角度來看,唐詩自然不會這麽做。
但保不齊其他人怎麽想。
跟夏不渝說話最好誠實點,總比被他看穿後揭穿真麵目好。
“你想報仇嗎?”
唐詩冷不丁的聽到這話愣了下,“報什麽仇?找誰報仇?”
“冤有頭債有主,自然是誰把你流放到這裏就找誰報仇。”夏不渝笑了起來,“怎麽,不敢嗎?”
這是攛掇自己造反?
唐詩哆嗦了下,“三哥,你發燒了嗎?”
素來沒什麽男女之防的唐詩伸手試了試夏不渝的額頭,“不燙啊,怎麽淨說胡話呢。”
“不敢?”
“不是不敢,我為什麽要造反啊,是覺得這河套府的百姓剛過了兩天好日子,我就開始作妖不止了嗎?三哥你冷靜點,我沒有造反的理由啊。”
夏不渝十分冷靜,他甚至覺得不太正常的是唐詩。
倒是真的沒有那些狹隘的恩仇。
“那你怎麽樣才會造反?”
這話說的跟明天吃什麽飯似的一樣輕輕鬆鬆。
唐詩輕咳了一聲,“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現在的河套府百姓安居樂業,好不容易有幾天好日子過,我實在沒必要折騰。”
“三哥,你恨他我能夠明白,但是河套府絕對不是你來複仇的工具,我也不會讓幾十萬的百姓為了你的恩怨卷入這朝堂爭奪之中。更不想要大魏朝的百姓為此飽受戰禍之苦。”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並非詩人的牢騷之作。
封建王朝的百姓能吃飽穿暖已經十分不易,唐詩不會讓這片淨土因為仇恨而變了模樣。
夏不渝抓住那要縮迴去的手,“當真不能答應我?”
他微微用力,這讓唐詩覺得有點不舒坦,但還是堅定了信念,“我不會把河套府的百姓卷入其中。”
“但作為你的義妹,我可以以個人名義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