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瑄暗驚,沒有想到江州竟然釀出了民變。
不過仔細想想,似乎也在預料之中。
封建時代的百姓抗風險能力極弱,一旦遭災,若是朝廷賑災及時也就罷了,若是不及時,或者是賑災不力,百分百會釀成民變。
迴想華夏曆史,多少朝代不是被民變推翻的?
老百姓就是這樣。
能夠吃飽我就是順民,我若吃不飽,那天王老子我也要殺。
大唐雖然總體穩定,但畢竟已經建國兩百餘年了,無論是朝堂還是地方上都充斥著腐朽的氣息,賑災不力引起民變這幾乎是注定的事情。
否則也不會有人這麽大膽,連賑災的糧食都敢暗中轉運走,大發國難財。
麵對江州可能已經出現的民變,從女帝到三省六部的長官等等,雖然都是又驚又怒,但又不得不認真討論該如何去處理。
至於處罰地方官員之事,先等民情平息了以後再說。
首先是繼續賑災,以免局勢惡化。
龍口倉存糧已經不足三百萬石,肯定不能再繼續往外運糧,以免出現某些無法預知的風險,因此女帝決定緊急撥款十萬兩銀子,用於江州賑災。
其次是派遣軍隊進入江州,若是沒有出現民變也就罷了。
若是出現,必須第一時間鎮壓,以免民變蔓延,成烈火燎原之勢。
最後則是派遣巡撫使前往江州,一來調查賑災糧食被暗中轉運一事,二來是處理可能出現的民變之事。
不僅僅是江州,其他十八州都將派遣巡撫使巡視地方,監督賑災之事。
巡撫使,差不多就相當於欽差。
撥款賑災沒有什麽好討論的,如今國庫中還有兩三百萬兩銀子,還算充裕。
派遣軍隊也很快商量好了,從駐守在金陵城外的龍武軍中,緊急派遣三千軍隊前往江州。
倒不是朝廷不想多派,實在是大唐軍隊大部分都駐紮在了與大周的邊境線上,京城總兵力還不足十萬人。
而這十萬人當中還有不少老弱病殘,甚至是吃空餉的。
真正可戰之兵,可能也就五萬左右。
最後是巡撫使,其他十八州的巡撫使很好搞定,因為巡撫使在地方上權利很大,大家也都樂意做巡撫使出去逞逞威風,所以推薦者眾多。
但江州巡撫使就難搞了,因為這江州肯定已經成為了一個火藥桶,搞不好一點就炸。
前往江州,最大的可能不是被揭竿而起的流民斬殺,就是迴朝後因為賑災不利而下獄,甚至是殺頭也有可能。
總之一句話,前往江州很危險,沒有人想去。
因此當女帝問到,要派遣何人前往江州時,群臣紛紛安靜了下來,沒有了先前你推我薦的場麵,很明顯都不想惹事上身。
女帝臉色沉靜,看不出喜怒。
寂靜過後,一個官員輕咳了聲,站出來高聲道:“陛下,微臣推薦禦史台侍禦史林瑄擔任江州巡撫使,巡視江州。
當初林禦史臨危受命,負責龍口倉案,最後不負眾望,這說明他也這個能力處理好江州之事,平息民憤,查出倒賣賑災糧食之事。”
正在做吃瓜群眾的林瑄猛地一驚,恨恨地看向說話的官員。
若是他沒有記錯的話,上一次大朝會上,此人就參與過彈劾他,很明顯這是個龍口倉案幕後集團的人。
對方推薦他為江州巡撫使,可不是什麽信任和推崇,完全是在借刀殺人。
此人的推薦,像是傳達了一個信號。
於是接下來,陸續有十數個官員站了出來,文武官員都有,紛紛推薦林瑄:
“陛下,林禦史能力出眾,絕對是江州巡撫使的不二人選。”
“微臣也推薦林禦史,江州賑災糧食被轉運,與龍口倉案案情差不多,相信以林禦史的能力很快就能夠破案,追迴賑災糧。”
“林瑄為侍禦史,是最適合做巡撫使的人選。”
…………
聽著一個個人的推薦,林瑄又驚又怒,但卻並沒有表現出來,隻是把目光看向了女帝。
隻要女帝不同意,這些人推薦也沒用。
在林瑄想來,女帝應該是會拒絕的。
因為他已經納了兩次投名狀,又與安寧公主合夥做生意,他不相信女帝沒有查出‘楊易’就是他。
也就是說,他實際上是女帝一係的人,女帝不應該把自己人送到火山口去。
然而讓林瑄心沉的是,女帝竟然點頭答應了:“諸位愛卿一致推薦林瑄,看來是眾望所歸了,林瑄聽令。”
林瑄出班,低頭沉聲道:“臣在!”
女帝說道:“朕任命你為江州巡撫使,前往江州督查賑災一事,同時平息民情。”
“叮!”
“現在發布任務,擔任巡撫使,督查江州。”
“任務1:抓獲倒賣賑災糧的官吏,並追迴賑災糧,獎勵人級抽獎五次,地級抽獎兩次。”
“任務2:挫敗造反,抓獲內奸,獎勵人級抽獎十次,地級抽獎四次。
“任務3:挫敗造反,抓獲造反勢力策劃人,獎勵地級抽獎五次,天級抽獎一次。”
“任務1,任務2,性取向轉變三年。任務3失敗,無懲罰。”
林瑄一怔,係統終於觸發任務了,並且還一觸發就是三個,且獎勵都非常豐厚,竟然連天級抽獎都出現了,實在是讓人眼熱。
既然無法拒絕,那還不如欣然接受。
因此對於女帝的任命,林瑄從先前的不爽變成了欣喜,他不由慷慨激昂道:“微臣領命,定不負陛下所望,追迴賑災糧食,平息江州民亂。”
富貴險中求,他將來能有什麽成就,可全靠係統獎勵了。
隻是這處罰‘性取向轉變三年’,實在是……
想到這裏,他不由打了個寒顫。
林瑄的表現,讓女帝和群臣都大跌眼鏡,特別是一群心懷惡意之人。
明眼人都能夠看得出來,十幾個朝臣推薦林瑄擔任江州巡撫使,很明顯是在借刀殺人,將林瑄一腳揣進火山口中。
但林瑄竟然似若未覺,反而神色欣喜,語言慷慨激昂,一副國之幹臣的模樣。
“此人莫非是缺心眼不成,亦或者是個傻缺?”
這是敵視林瑄人的想法。
他們還想看林瑄笑話呢,結果對方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林瑄,果然是朝堂中的一股清泉,為國忘己,真乃大唐之幸。”
這是一心忠於大唐的老臣想法。
比如說狄青雲,他轉頭看向林瑄的目光更加柔和了,暗道自己果然沒有看錯人。
就連女帝也犯嘀咕,她看著林瑄欣喜的模樣,完全不似作假。
難道是我錯怪了他?
他或許是秦王的人,但同樣一心為國?
亦或者是,他並非秦王的人,而是一心忠於大唐之?
不過仔細想想,似乎也在預料之中。
封建時代的百姓抗風險能力極弱,一旦遭災,若是朝廷賑災及時也就罷了,若是不及時,或者是賑災不力,百分百會釀成民變。
迴想華夏曆史,多少朝代不是被民變推翻的?
老百姓就是這樣。
能夠吃飽我就是順民,我若吃不飽,那天王老子我也要殺。
大唐雖然總體穩定,但畢竟已經建國兩百餘年了,無論是朝堂還是地方上都充斥著腐朽的氣息,賑災不力引起民變這幾乎是注定的事情。
否則也不會有人這麽大膽,連賑災的糧食都敢暗中轉運走,大發國難財。
麵對江州可能已經出現的民變,從女帝到三省六部的長官等等,雖然都是又驚又怒,但又不得不認真討論該如何去處理。
至於處罰地方官員之事,先等民情平息了以後再說。
首先是繼續賑災,以免局勢惡化。
龍口倉存糧已經不足三百萬石,肯定不能再繼續往外運糧,以免出現某些無法預知的風險,因此女帝決定緊急撥款十萬兩銀子,用於江州賑災。
其次是派遣軍隊進入江州,若是沒有出現民變也就罷了。
若是出現,必須第一時間鎮壓,以免民變蔓延,成烈火燎原之勢。
最後則是派遣巡撫使前往江州,一來調查賑災糧食被暗中轉運一事,二來是處理可能出現的民變之事。
不僅僅是江州,其他十八州都將派遣巡撫使巡視地方,監督賑災之事。
巡撫使,差不多就相當於欽差。
撥款賑災沒有什麽好討論的,如今國庫中還有兩三百萬兩銀子,還算充裕。
派遣軍隊也很快商量好了,從駐守在金陵城外的龍武軍中,緊急派遣三千軍隊前往江州。
倒不是朝廷不想多派,實在是大唐軍隊大部分都駐紮在了與大周的邊境線上,京城總兵力還不足十萬人。
而這十萬人當中還有不少老弱病殘,甚至是吃空餉的。
真正可戰之兵,可能也就五萬左右。
最後是巡撫使,其他十八州的巡撫使很好搞定,因為巡撫使在地方上權利很大,大家也都樂意做巡撫使出去逞逞威風,所以推薦者眾多。
但江州巡撫使就難搞了,因為這江州肯定已經成為了一個火藥桶,搞不好一點就炸。
前往江州,最大的可能不是被揭竿而起的流民斬殺,就是迴朝後因為賑災不利而下獄,甚至是殺頭也有可能。
總之一句話,前往江州很危險,沒有人想去。
因此當女帝問到,要派遣何人前往江州時,群臣紛紛安靜了下來,沒有了先前你推我薦的場麵,很明顯都不想惹事上身。
女帝臉色沉靜,看不出喜怒。
寂靜過後,一個官員輕咳了聲,站出來高聲道:“陛下,微臣推薦禦史台侍禦史林瑄擔任江州巡撫使,巡視江州。
當初林禦史臨危受命,負責龍口倉案,最後不負眾望,這說明他也這個能力處理好江州之事,平息民憤,查出倒賣賑災糧食之事。”
正在做吃瓜群眾的林瑄猛地一驚,恨恨地看向說話的官員。
若是他沒有記錯的話,上一次大朝會上,此人就參與過彈劾他,很明顯這是個龍口倉案幕後集團的人。
對方推薦他為江州巡撫使,可不是什麽信任和推崇,完全是在借刀殺人。
此人的推薦,像是傳達了一個信號。
於是接下來,陸續有十數個官員站了出來,文武官員都有,紛紛推薦林瑄:
“陛下,林禦史能力出眾,絕對是江州巡撫使的不二人選。”
“微臣也推薦林禦史,江州賑災糧食被轉運,與龍口倉案案情差不多,相信以林禦史的能力很快就能夠破案,追迴賑災糧。”
“林瑄為侍禦史,是最適合做巡撫使的人選。”
…………
聽著一個個人的推薦,林瑄又驚又怒,但卻並沒有表現出來,隻是把目光看向了女帝。
隻要女帝不同意,這些人推薦也沒用。
在林瑄想來,女帝應該是會拒絕的。
因為他已經納了兩次投名狀,又與安寧公主合夥做生意,他不相信女帝沒有查出‘楊易’就是他。
也就是說,他實際上是女帝一係的人,女帝不應該把自己人送到火山口去。
然而讓林瑄心沉的是,女帝竟然點頭答應了:“諸位愛卿一致推薦林瑄,看來是眾望所歸了,林瑄聽令。”
林瑄出班,低頭沉聲道:“臣在!”
女帝說道:“朕任命你為江州巡撫使,前往江州督查賑災一事,同時平息民情。”
“叮!”
“現在發布任務,擔任巡撫使,督查江州。”
“任務1:抓獲倒賣賑災糧的官吏,並追迴賑災糧,獎勵人級抽獎五次,地級抽獎兩次。”
“任務2:挫敗造反,抓獲內奸,獎勵人級抽獎十次,地級抽獎四次。
“任務3:挫敗造反,抓獲造反勢力策劃人,獎勵地級抽獎五次,天級抽獎一次。”
“任務1,任務2,性取向轉變三年。任務3失敗,無懲罰。”
林瑄一怔,係統終於觸發任務了,並且還一觸發就是三個,且獎勵都非常豐厚,竟然連天級抽獎都出現了,實在是讓人眼熱。
既然無法拒絕,那還不如欣然接受。
因此對於女帝的任命,林瑄從先前的不爽變成了欣喜,他不由慷慨激昂道:“微臣領命,定不負陛下所望,追迴賑災糧食,平息江州民亂。”
富貴險中求,他將來能有什麽成就,可全靠係統獎勵了。
隻是這處罰‘性取向轉變三年’,實在是……
想到這裏,他不由打了個寒顫。
林瑄的表現,讓女帝和群臣都大跌眼鏡,特別是一群心懷惡意之人。
明眼人都能夠看得出來,十幾個朝臣推薦林瑄擔任江州巡撫使,很明顯是在借刀殺人,將林瑄一腳揣進火山口中。
但林瑄竟然似若未覺,反而神色欣喜,語言慷慨激昂,一副國之幹臣的模樣。
“此人莫非是缺心眼不成,亦或者是個傻缺?”
這是敵視林瑄人的想法。
他們還想看林瑄笑話呢,結果對方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林瑄,果然是朝堂中的一股清泉,為國忘己,真乃大唐之幸。”
這是一心忠於大唐的老臣想法。
比如說狄青雲,他轉頭看向林瑄的目光更加柔和了,暗道自己果然沒有看錯人。
就連女帝也犯嘀咕,她看著林瑄欣喜的模樣,完全不似作假。
難道是我錯怪了他?
他或許是秦王的人,但同樣一心為國?
亦或者是,他並非秦王的人,而是一心忠於大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