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林府,林瑄直奔書房。


    此次廬州之行兇險難料,為了安全著想,他覺得還是要將祝融劍帶上。


    真正的祝融劍,見過的沒有幾個人,因此隻要不拔劍出鞘,甚至是不催動它,就沒有幾個人認得出來。


    收拾好衣物,林瑄提著劍就往外走。


    在走出院子時,秦仙兒迎麵走來。


    她眼中閃過詫異之色,忙問道:“林大哥,你這是要做什麽”


    林瑄說道:“廬陽府出現叛亂,叛軍已經占領了廬州城,我現在奉命前去平叛。”


    秦仙兒小聲驚唿:“廬州出現了叛亂,那林大哥此去豈不是很危險?”


    林瑄微微笑道:“危險可能會有,但不至於有生命危險。秦姑娘,事情緊急,我就不與你聊了。你若是待在府裏悶了,可以多出去走走。”


    說著,他繞過秦仙兒和玉寇,徑直離去。


    秦仙兒望著林瑄遠去的背影,她身上優雅嫻靜的氣質緩緩隱去,猶如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遺世而獨立,清冷淡漠。


    林瑄腳步急快,不敢多待,省的接下來又會老是莫名想起秦仙兒。


    至於留秦仙兒在林府,即便對方真是天魔宮聖女,對方也應該不會對林淵一家子出手,因為那相當於與兩位‘大宗師’為敵。


    畢竟他們之間並無生死大仇,沒有必要做這麽絕。


    林瑄找到嬸娘和林婉晴,跟她們也說了巡撫廬州,前去平叛一事,這讓兩人滿是憂色。


    嬸娘更是抱怨道:“朝廷諸公是怎麽迴事,大郎你又不是武將,派你前去平什麽亂,而且連大軍都不讓帶上。”


    林婉晴則憂色問道:“大哥,你此去要多久?”


    林瑄搖頭道:“這如何說得清,如今廬州什麽情況我都不知道。可能大半個月,可能大半年都有可能。”


    “那大哥,此行你一定要一路小心。”


    “嗯,我知道,我走了。”


    ……


    石頭津。


    林瑄翻身下馬,早就有軍官等候,快步迎了上來。


    “大人,過江之船已經準備好了。”


    “好,立馬送我過江!”


    林瑄點頭,牽著駿馬走上了一艘運輸船。


    很快,林瑄便過了長江,踏上了江北之地。


    從方位上來說,廬州處於京城西偏北方向,林瑄迴憶當初來京城的線路,此去廬州要先經過滁州(今全椒縣),然後再快馬加鞭可趕到廬州。


    江南和江北雖然同屬於大唐,但似乎卻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江南文風鼎盛,百姓生活倒還算安穩;


    江北則武風盛行,一路上可以看到很多挎著刀劍而行的行人,並非俠客,而是百姓。


    這裏田地也有些荒蕪,並且越往北走,這種情況越是明顯。


    守江必守淮,長江以北、淮河以南之地,於是便成了唐、周兩國的戰場,淮河前線的大部分士兵,也都是來自這片土地,武風不盛行不行。


    日落時分,林瑄來到了滁州城。


    日落下的滁州城外,數以千記的流民匯聚,他們想要進城,但卻城門緊閉。


    任由他們如何唿唿和哀求,城頭上的士兵就是不為所動。


    林瑄大驚,滁州離廬州雖然近,但也有兩百多裏路。


    以信使八百裏加急的速度,實際上一天就可以從廬州趕到京城,因此在理論上來說,廬州城被叛軍占領的時間應該是昨天。


    但從廬州到滁州兩百多裏路,以百姓的速度至少要走四五天,甚至是七八天,因此廬州叛亂應該是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並且很可能不隻是占領了廬州城。


    但朝廷給自己的信息,卻是廬州城雖然被綠山軍占領了,但也被折衝府兵給圍了出來,雙方處於對峙的狀態,既然如此又怎麽會有這麽多的流民?


    林瑄翻身下馬,周圍的流民紛紛散開,神色畏懼。


    看林瑄的樣子就知道是個江湖俠客,這些人高來高去的,快意恩仇,他們這些普通百姓可沾惹不得。


    林瑄隻能來到一個老者身前,抱拳道:“這位老者不必驚慌,在下有事想問,”


    老者見林瑄和善,於是也壯著膽子道:“少俠請問。”


    “老者你們是從何而來?”


    老者悲歎道:“我們基本上都是從廬州來的,廬州發生叛亂,聽說反賊已經占領了廬州城,然後又四處派兵劫掠地方。


    好在他們不殺人,隻是劫掠,毀壞房屋。


    無奈之下,我們隻能四處逃亡。”


    林瑄眼神一凝,又問道:“這是多少天前的事情,如今廬陽府情況如何了?”


    老者搖頭說道:“最早聽聞叛亂是半個多月前的事情,但我們村被劫掠是八天前。


    至於廬陽府的情況究竟如何,小老兒如何知曉。


    隻是聽說到處都是反賊,官府又不怎麽管,我們隻能外逃了。”


    林瑄暗驚,他雖然猜到叛亂應該持續了一段時間,但沒有想到竟然有半個多月,地方上的官員竟然隱瞞不報,估計也是到了無法收拾地地步才匆匆求援。


    他又沉聲問道:“你們來這裏多久了,滁州城官府為什麽不開城門,難道他們連賑濟災民都沒有麽?”


    老者歎息道:“最早的四天前就到了,我們是昨天才到的,本來想南下過江去京城,天子腳下肯定富足,我們也不至於餓死,但南下的道路被官府給封住了。


    這城裏的官老爺即不開城門,也不允許我們南下,更沒有任何賑濟,就將我們仍在城外自生自滅,若不是有些大善人可憐我們,每天煮些濃粥,恐怕不知道已經餓死多少人了。”


    林瑄咬牙道:“多謝老者,此事我知道了。你們放心,滁州城很快就會開城門,官府也會很快救濟你們。”


    老者驚道:“少俠切勿衝動,小老兒知道你心裏善良,但你武功再高,又如何是官府的對手,切莫因為我們而遭劫。”


    林瑄搖頭道:“我乃禦史中丞,廬州巡撫,正準備前往廬州平叛,路過滁州。既然這事我見到了,自然不會袖手旁觀。”


    “瀘州巡撫!”


    老者驚唿,周圍的人都是大驚。


    他們不知道禦史中丞是什麽官,但巡撫卻都知道,因為朝廷每隔幾年都會遣巡撫巡視地方,擁有極大的權限,可以臨時接管軍政大權。


    震驚過後,他們就是不信。


    這人太年輕了,不會是假的吧。


    林瑄朝眾人抱了抱拳,就翻身上馬,朝城門走去,攔路的百姓紛紛讓開了一條道路。


    很快他就來到了城門下,抬頭高喝:“我乃禦史中丞林瑄,速速打開城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禦史:女帝饒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藜蒿銀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藜蒿銀魚並收藏大唐禦史:女帝饒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