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生態園初建


    既然跟許躍軍說了這事。


    商榷就正經八百地寫一份有關生態園建設目的及操作可行性的報告,交了上去。


    方案很過就通過了,這是老人家發力的結果。


    京城郊區的一座荒山,連同周邊的五百畝荒地,一起劃到了綠色食品研究小組的名下。


    地方是商榷自己選的。


    之所以選擇這裏,是因為在這荒山裏有一眼泉水。


    商榷在考查周邊地質的時候,發現了被草掩蓋的幹涸的水道和山下的水塘。


    水塘足有一畝大小,裏麵堆滿枯枝敗葉,看樣子是幹涸的有年頭了。


    他和許躍軍順著水道,找到了泉眼。


    泉眼被一塊大石頭堵住了。


    商榷和許躍軍兩個人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把石頭搬開。


    泉眼的出水量驚人,而且味道甘甜,清冽,是難得的礦泉。


    有了這礦泉,商榷就能讓整個生態園活起來。


    選好了地方,又有老人家親自過問,手續很快就辦了下來。


    京城第一生態園。


    大領導親自題的字,選定名稱。


    商榷出任生態園第一屆園長,正處級,以後得稱唿為他商處長了。


    負責生態園日常種植、管理工作的叫葛紅誌,是從部隊裏退下來的軍人,他的任務就是完成商榷交待的各項工作安排。


    生態園招收的工人都是和葛紅誌一樣的退役軍人。


    這裏也就成了一個退伍軍人安置點。


    同樣,安全方麵是不需要擔心了。


    現在快進入冬季了,不是種植的最佳時期。


    商榷還是讓人趁著土地沒有完全凍硬之前,把生態園的地都翻耕了一遍,灑上了自空間裏取出的胡枝子的種子。


    胡枝子為中性落葉灌木,前文有介紹,它耐旱、耐貧瘠、耐鹽堿,土地適應性好,是很好的綠肥植物。


    而且它生長快,封閉性好,適應平地、坡地生長,對土壤要求不高。


    經過空間改良後的胡枝子種子可在全國範圍內生長,固沙固水的較果明顯,是防沙化植物首選。


    現在雖然不是胡枝子的播種期,但商榷並不需要它完全長起來,而是需要它的根莖平衡和改善荒地土壤的酸堿度,增加土壤肥力。


    而且商榷還準備了不少草苫子,準備幫助種子保溫、生長。


    山上原有的樹木,商榷暫時沒有動,隻是簡單清理了野草和死樹,並在林間粗播了紫雲英的種子。


    這也是一種綠肥草植,屬豆科,是二年生草本植物,開紫花。


    紫雲英是很好的蜜源性植物,每群蜂可采蜜二十至三十公斤,最高可達五十公斤。


    而且紫雲英營養豐富,是牧草中的優等品,生長速度快,一年可割四到五次,是非常好的青貯飼料。


    紫雲英的嫩梢可食,可當做蔬菜食用。


    根和全草均可入藥,種子還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


    是非常好經濟作物。


    經過空間改良的種子,畝產鮮草可達一千八百斤。


    入冬前,生態園完成了基本建設,負責建設任務的是京城的一建公司。


    因為商榷不喜歡塑料大棚,而且這個時候塑料質量確實不怎麽好,有毒物質超標。


    曾有專門發聲,聲稱全球變暖就是從自塑料大棚開始的。


    所以生態園裏蓋得是一種半磚體暖房。


    兩邊用磚各壘出兩米五高、三十公分厚的雙層牆體,中間留有煙道。


    房頂用竹子為骨,鋪三層草苫子覆蓋保暖。


    暖房長五十米,內寬五米,中間平均鋪設兩條深一尺,寬一尺五的煙道。


    兩側用磚壘出兩人寬的進出口,安裝木門擋風,裏麵掛著厚厚的草簾。


    進出口的兩側各有一個燒火的坑洞,各自負責一邊煙道的加熱保暖工作。


    像這樣的建築,生態園裏建了二十處,占地十畝。


    牛棚、羊圈、雞舍這些設施得等到明年春耕之後再建。


    剩下的就是生態園裏員工的宿舍了。為了盡快入住,宿舍起得是平房。


    靠著山根建設,共三排,足足有四十多間,可容納一百五人居住。


    現在園區裏一共有一百一十人,完全住的開。


    另外商榷還劃了兩塊地準備起庫房和大院。


    當然這些也得來年再幹。


    前期的基礎設施剛建好,入冬的第一場雪就來了。


    同時經過商榷多次申請,他終於搬出內政院的那個小院。


    為了方便他隨時到生態園工作,老人家在京城北海公園邊上撥了一處空置的院子給他。


    商榷給它起名——“留園”。


    同樣是大領導的字,請專門刻成了牌匾掛在院外,原跡被商榷仔細地收藏了收來。


    院子的規格比小院大不少,是座五進半的院子,帶著一大一小東西兩個跨院。


    東跨院的花園大些,一個小湖,湖上有觀景的小亭,院內有正房三間,廂房左右各一間,均是一挑二的格局,還有兩排倒座房,還間邊角房。


    因為人少,這個院子被鎖上了。


    西跨院相對較小,隻有東跨院一半大,有一間正房,兩間廂房,一排倒座房,廂房後向還有一個廢棄的馬廄。


    這個院子也上了鎖,暫時用不上。


    主軸線上是三進半的院子。


    後院的後罩房裏,住著一位姓葉的大爺,是位老革命了,炊事兵出身,平時負責做飯、燒水。


    耳房一間改成了衛生間,一間改成了澡堂。


    另外兩間廂房暫時沒人居住,都用來種盆菜了。


    耳房連著的一間大屋改成了廚房兼餐廳。


    後罩房身後還有個半進院子,現在成了庫房。


    商榷住在正院的正房。


    東、西廂房都是兩明一暗的格局,


    許躍軍住在東廂靠近正房的那間,霍金則住進了東廂的另一個房間。


    西廂給了兩位新來的同誌,一位叫冼平,一位叫白一波。


    都是老人家配給商榷的司機兼警衛,車還是選的軍綠色的吉普車,是接送他往返留園和生態園用的。


    正院子裏的耳房空閑置了下來,暫時沒想到用處。


    前院的倒座房一間改成了辦公室,是綠色食品研究小組——生態園管理處的一個正式辦公地點,算是給院子找了個正式的名頭。


    另一間是預留的值班室,冼平、白一波和霍金三人輪流住。


    許躍軍依然隻負責商榷的日常安全工作。


    在前院裏還有多餘的一個衛生間,也方便了值班人員晚上使用。


    正院的院門到了晚上會上鎖。


    人可以從迴廊到達各個房間,致使下雨,也能在院子裏自由出入。


    中院的庭院很大足足三百多個平方,四角種著桃樹,巨大的樹冠將整個院落遮蔽了起來。


    即使是爬到院外的樹上,也看不清院子裏的情況。


    大樹還阻擋了寒風,院內的溫度比院外高上那麽一兩度。


    東角的桃樹下還有一口水井。其他三個角各有一個太平缸,裏麵種著荷花,養著魚。


    這時已經是入冬了,荷花是看不見,水還不算冰,魚還自由自在地遊著。


    等天再冷一冷,就得把魚移進屋子裏去了。


    “留園”周邊除了樹林再沒有其他建築,保密性極好。


    “留園”對外的名義雖然是綠色食品研究小組——生態園管理處,但房產證明已經登記在了商榷的名下,成為他的個人房產。


    四合院那邊,商榷每個月都會迴去住幾天,大多都是許躍軍陪同,偶爾會是霍金。


    每次迴去都會給老太太帶些糧食及生活用品。


    這種事商榷不並願意勞煩冼平和白一波兩人。


    因為他們身上的軍人氣太重,還不會收斂氣息,解釋起來太麻煩。


    而且迴四合院也不會用到車。


    家搬到了北海公園附近,釣魚成了商榷休閑娛樂的重要活動之一。


    次數多了,許躍軍也就放開了,不會再感覺尷尬。


    因為是已經進入冬季,生態園還沒有正式開園,十畝地的暖棚裏的蔬菜工作量並不大。


    商榷發布了第一項工作——編草苫子,這是冬季地表和暖房保暖的重要物品之一。


    他的空間裏是有一些,但這種東西損耗起來是很快。


    何況商榷還想給山上也加上一層草苫子。


    草苫子是用稻杆編織的。


    稻杆是從空間裏取出了,這些年商榷種植大米時的稻杆都沒有浪費,全都收集了起來,足有三十萬噸。


    反正星球倉庫夠大、夠多,而且裏麵還安裝的時間控製器,存入的東西能全部保持原始狀態。


    細微的流失完全可以忽略不記。


    草苫子要編成一寸多厚的,寬度有一米,一米二,一米五和兩米,長度有六米、八米、十米、十五米這幾個規格。


    商榷幾個規格都需要。


    除了生態園的工人們,大部分編織任務都委托給了四合院周邊的幾個街道辦,由他們向外分派任務。


    一張一米寬,六米長的草苫手工費是二毛錢。


    一張一米二寬,八米長的草苫手工費是三毛二分錢。


    一張一米五寬,十米長的草苫手工費是三毛八錢。


    一張兩米寬,十五米長的苫手工費是四毛二錢。


    手快的人兩天能編出一張一米五寬的草苫。


    商榷每周收一次貨。


    這個工錢一出,許多生活困難的家庭都領了任務迴去編織草苫。


    秦淮茹已經快生了,編草苫的活她是幹不了了,隻能和賈張氏一起搓起了草繩。


    前院秦家編草苫用的草繩就是她家的,一根二十米長的草繩五厘錢,也算是個進項。


    林建國也想編草苫,奈何他人太小沒有力氣,紮的草苫疏鬆,厚度不度,隻好也搓起了草繩。


    稻草韌性強,大人搓草繩都經常被割了手,何況是孩子。


    商榷知道後,跟老太太打了聲招唿,讓林建國和秦秀娟兩個人幫忙統計本街道辦內的交貨量,工作期間每個月給三塊錢的工錢。


    二大爺家隻有劉光天在編草苫,因為他年歲快到了,該娶媳婦了。


    三大爺家是全家上陣,大的編草苫,小的搓草繩。


    一大娘陪著老太太,有一搭沒一搭地幹著,一大爺收入高,她並不在意這些手工費。


    外人不知道商榷空間裏有三十萬噸的稻草,為了讓這個工作長久些,多賺些錢。


    有的人沒用商榷提供稻草,而是跑到周邊的村子收稻草。


    結果編草苫的事情就傳到了村子裏,有人過來打聽了草苫的規格,迴去自己編草苫送了賣。


    質量好的商榷也收了。


    在進入深冬前,生態園的地麵都蓋上了草苫,用土壓了邊了。


    暖棚也上了頂,竹子做的棚骨很結實。


    想來隻要不是刮颶風,應該是沒事的。


    暖棚裏麵灑上了上海青、生菜、小白菜、茼蒿等的種子,這些都是生長周期短的綠葉菜。


    格外,還有種了三個大棚的辣椒、西紅柿和黃瓜這種支架果蔬。


    種這各大棚需要有人隨時查看。


    天暖時要把草苫子交換著掀開一半,進行換氣和照光。


    天寒時,也要有人時不時地打開進出口通風。


    如果連續幾天都是大寒天,還會拉了電線給蔬菜照燈,製造光源。


    暖棚口的坑洞裏也會點上柴火或燒上煤球,用來保持棚內的溫度。


    更需要有人定期澆水,除草。


    這人時代種暖棚菜是件耗費人力的事。


    好在大棚不多,園裏人卻不少。


    這世上總有精明的人,跑來問了草苫的用處。


    蓋暖棚是來不及了,但把現成的豬圈或茅屋改建一下也是能做到的。


    京郊高家村的村長高富貴就帶著他們村的村民,用村裏自己的稻草編了草苫,把豬圈、牛棚處用了起來,做了幾個簡易版的大棚。


    大棚裏麵保溫用的是燒了柴火加了蓋的鐵桶。


    村裏的人輪流守著幾個大棚,學著商榷的生態園種起了青菜。


    雖然費了不少勁,但春節前後,高家村的村民吃上了新鮮的青菜和西紅柿,味道不比盆菜差。


    其他村子的人知道,不僅暗怪自己目光短淺。


    下定決心來年冬天也要種暖棚菜。


    生態園的青菜每三天就往內政院送一次,這可比後勤處那幾個房間種出來的品種多多了,份量也足足的。


    大領導表揚了幾次,老人家也很高興。


    入冬後,商榷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留園和生態園兩邊來往,偶爾會到街道辦的?苫收購點轉轉。


    冬天的北海公園人越發的少了,但商榷的的垂釣活動依舊。


    偶爾天氣好的時候還能釣上不少魚,算是加餐了。


    許躍軍現在是徹底放開了,也弄了個魚杆一起釣。


    四合院那邊,每個月都會迴去一次,每次都住上個三五天的。


    陪陪老太太,也和一大爺一大媽說說工作上的事情。


    上歲數的人總能看到年輕人看不到的一麵。


    商榷在交談中很受啟發。


    傻柱和許大茂矛盾越發深了。


    商榷私下裏單獨找了許大茂說話。


    二人說了些什麽沒人知道,但商榷好像不再費心過問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片段人生:開局四合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湯穀楊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湯穀楊氏並收藏片段人生:開局四合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