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的6月,可以算是世界曆史上最風雲變幻的月份之一了。當這個月進入到最後一天的時候,人們發現整個世界已經與一個月前完全不同了。


    一個月前,法國的甘末林將軍還在信誓旦旦地宣布德國人會在他堅固的防線麵前撞得頭破血流。


    6月5日,30多萬英國遠征軍和法國、比利時殘軍就倉皇逃迴了海峽對岸,之前派往挪威的部隊也帶著哈康七世國王撤出了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光榮”號航空母艦被“格奈森瑙”號戰列巡洋艦擊沉,1500多人淹死在了挪威近海。


    6月10日,法國政府從巴黎遷往了南方,城防司令赫林將軍宣布巴黎成為不設防城市。1200萬法國人——逃亡士兵和恐懼的平民難民,擠滿了每座城市通往南方的道路,巴黎在幾天內變成了一座鬼城。


    6月14日,德軍人踢著正步走進了“光之城”的中心,這些隊列在通過幾乎完全空曠的街道時,沒有遭到任何抵抗。很快萬字旗就開始在埃菲爾鐵塔上飄揚,約翰一家居住過的那家豪華飯店成為了德軍的臨時總部。


    6月15日,蘇聯紅軍跨越了與立陶宛的邊境,立陶宛總統同家屬乘飛機從首都逃離。之後幾天,蘇聯人又占領了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以實現斯大林的所謂“預防性的聯合防禦措施”。


    6月18日,法國國防部次長夏爾·戴高樂在送英國代表團離開的最後一刻,跳上了皇家空軍的飛機逃亡英國。當天晚上,他在丘吉爾的同意下通過bbc發出抵抗號召,宣布“法國的抵抗之火將不會熄滅。”


    在英國政府借給他的一座體育場內,戴高樂組建了“自由法國”組織。從敦刻爾克撤退到英國的數萬法軍中,有近3000人加入了他的行列。其他人則在得知法國投降的消息後,選擇返迴“維希”法國的控製區域。


    貝當政府對戴高樂的“叛國”行為非常憤怒,在稍後的缺席審判中判處了這位法軍準將死刑。


    6月21日,意大利軍隊進入了法國領土。一個多星期前,墨索裏尼的女婿,外交部長加萊亞佐·奇亞諾伯爵向英法兩國大使通知了意大利決定參戰的消息。當被問及為什麽要參戰時,他的迴答是:“墨索裏尼隻是在實行他和希特勒已經製訂好的計劃”。


    6月22日,貢比涅森林的一截火車車廂裏,法國貝當政府與德國正式簽署了投降協議。德國將占領五分之三的法國領土,法國政府還將為德國人“辛苦的管理工作”支付一筆不小的酬金。貝當政府被允許保留一支小部隊以維持秩序,所有的海軍戰艦都要被召迴法國並置於德國或意大利的管理之下。


    戴高樂曾唿籲法國殖民地的總督們繼續戰鬥,但大部分人都拒絕加入“叛國者”的行列。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和魏剛一樣,認為“在一個星期內英國就將會像小雞一樣被希特勒扭斷脖子。”


    在這個月裏,徹底改變的並不隻有歐洲的這幾個國家。


    在非洲,作為對大英帝國忠誠的關鍵測試,蘇丹人、索馬裏人、肯尼亞人正在埃塞俄比亞同意大利人作戰。作為對意大利參戰的報複,南非的轟炸機部隊襲擊了意大利在利比亞和東非的地麵機場,汽油庫和軍火庫。而埃及的民族主義者把英國的困難看成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對歐洲的戰事保持了觀望的態度。


    在北美,加拿大人啟動了為皇家空軍培訓20000名機組人員的計劃。在澳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增援部隊開始啟程趕往歐洲。


    在亞洲,日本利用了法國的失敗來警告法屬印度支那管理機構必須立即停止幫助中國重慶政府的行為。日本外相警告法國在印度支那的總督,如不停止越過邊界向中國輸送戰爭物資,他們將麵臨嚴重的後果。


    有關日軍在海南島集結的報告,加深了人們對日本入侵英法東南亞殖民地的恐懼。法國和英國的船隻已經被告知不要停靠在印度支那港口。


    在泰國,得到了日本人支持的當地武裝對英國殖民者發動幾次進攻,奪取了兩個省的實際控製權。為了避免日本直接參戰,英國政府宣布將暫時關閉滇緬公路三個月。


    而在中國,持續了一個多月的棗陽會戰,以日軍在付出傷亡45000人的代價,占領了距離重慶不到620公裏的西南門戶城市宜昌而告終。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日本人不得不再次抽調關東軍入關南下,以彌補戰力的不足。


    即便是生活在一片“安定祥和”中的美國,人們的生活也被徹底改變了。越來越多的美國民眾開始對英法等國報以同情的態度。特別是在意大利隊對法國宣戰後,美國的孤立主義勢力遭到了嚴重的衝擊。


    墨索尼裏背後捅刀子的不道德行為,引發了美國民眾和媒體的普遍反感。《紐約時報》的評論把墨索裏尼描繪成了一隻殘忍而貪婪的豺狗,並表示:“這不是意大利人民的決定,而一個人的決定,這個人把意大利帶進了黑暗的夜晚,並使它成為每個熱愛民主的人的敵人”。


    《巴爾的摩太陽報》則將意大利的行動定義為一個“長期而危險的賭博”,並斷言“它不可避免地要失敗”。當所有有影響力的美國媒體都加入到了唾棄墨索裏尼的合唱中時,羅斯福等幹涉派人士抓緊機會,給了孤立主義者致命一擊。


    羅斯福在國會公開演講中表示:“一些人仍舊持有明顯的錯覺,認為美國能在一個被暴力哲學統治的世界上成為一個孤島……這樣一個島嶼將帶給絕大多數美國人的是一個無助的噩夢——成為一個沒有任何朋友的人。”


    這一次,民眾的迴應與他在1937年發表“瘟疫隔離”演說後的截然相反。迎接他的不再是反戰大遊行,而是雷鳴般的掌聲和不計其數的支持電報。


    這麽多年來,幹涉派還是第一次在與孤立主義者的輿論戰中占據壓倒性的上風。即便是布林伯格這樣的“傳奇英雄”也無法為意大利人的無恥行為進行有效的辯解。


    為那些遭到暴力侵犯的國家提供幫助,將美國變為“自由世界”兵工廠的觀點,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很快,美國人就用自己手中的選票表明了他們對歐洲戰爭的態度。


    6月17日,羅斯福在沒有到場的情況下被民主黨代表大會推選成為了總統候選人。6月25日,對參與歐洲事務持積極態度的威爾基奇跡般地拿下了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名額。


    史汀生、威廉和約翰都為美國政壇風向的轉變感到高興。約翰已經聽到消息,羅斯福總統準備再次向國會申請48億美元的國防預算,以確保美國能同時應對來自大西洋的太平洋兩邊的戰爭威脅。


    根據這一計劃,到1947年時,美國陸軍將被擴充到120萬人,陸軍航空隊作戰飛機增加到15000架。海軍艦艇數量將從現在的369艘增加到701艘,這其中還包括20艘新建的戰列艦。


    約翰的很多陸軍同僚都樂觀地認為,一旦這個計劃獲得國會通過,自己就離晉升的日子不遠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37全球速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暢總助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暢總助理並收藏1937全球速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