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曲解人意
漠然迴首時,終不負流芳 作者:you菜you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起先,淵濟國有事沒事都要來寶月大倒苦水,打著求助友邦的幌子,豁出臉麵撈好處,行打秋風之實。
看在淑妃生育一子一女的份上,君之棟本也不算小氣。隻是淵濟愈發貪得無厭,且變得毫無感恩之心,寶月本著“先顧己而後有人”的原則,這才停止了無意義的援助。
沒想到,就是這樣無可厚非的決定,竟使淵濟國生出了埋怨:有那麽多個王族親眷等著封賞,有那麽多處亭台樓閣等著建造,寶月怎麽能突然停止供養,說不管就不管了?
既然不給,那就得搶!寶月六州之內不乏富庶之地,任是哪一州單拎出來,也足夠淵濟無憂無慮地享受上幾年!
淵濟國主認為,寶月先是接連發兵攻打昭和國,後來又不得不想辦法平息濱州安守王內亂,肯定精力不濟、國庫吃緊。正好淑妃又按照皇帝的意思,放出了“寶月京中事雜、守衛略有鬆懈”的假消息,這才引發了刺客暗殺一事。
在事情敗露後,雖然淵濟國不肯承認,任由被俘的二王子自生自滅,寶月卻不再姑息,很快將其不軌的行徑公之於眾。淵濟偷雞不成蝕把米,引四鄰不齒,不由得更加憤懣。
淵濟國主隻好強充麵子:“自古以來就是成王敗寇,隻要我們能打贏寶月,那我們說的話就是最大的道理,周遭的非議自然也會隨之平息!”
蠅營狗苟的手段用多了,正大光明的對決反而沒了底氣。淵濟國乍一聽說,寶月國光先鋒軍就派出了六萬,主帥還是以奇謀勇戰聞名的君璟琛,不免有點擔心。
隨著淵濟國的大將在邊境頻頻失利,淵濟國主召出了大王子領軍:“你代本王親往氹州關,漂漂亮亮地打個勝仗。等有了功勳傍身,也好順理成章地繼承王位。”
大王子也是硬著頭皮接下了重任:“兒臣自當竭盡全力!”
......
氹州關戰勢如火如荼,紀長樂提前準備好的糧草和甲胄,卻遲遲未能送到前線。
隻因君之棟病情加重,朝臣的折子都是先由君璟承整理後才送到養心殿。漸漸地,戰報也會先送到毅親王手中,六皇子滿口答應會盡快轉呈。
紀長樂比誰都要心急:“皇上已經禦筆朱批,吩咐氹州關的軍需供給務必作為第一要務。咱們準備的藥材、糧食和衣服,都是邊關急用的東西,因何遲遲出不了城?”
沈隱已經打聽過了:“戶部直管賦稅的收繳入庫,亦能決定軍需糧餉能否順利支出。那邊言說藥材事關軍士戰力,要多檢查幾次,萬萬不能馬虎。”
藥仙仙提議:“那就先送去糧食和盔甲,留下來藥材讓他們查驗好了。”
沈隱已是強忍著憤怒:“我也是這樣說的,可是戶部尚書那個老王八蛋,居然又提起來聖上的朱批模糊不清,必須得先核對清楚才行。”
“這不是擺明了故意拖延?”藥仙仙拍案而起,“邊關的將士們正在浴血奮戰,耽誤一刻,隱憂便會多上一分。”
紀長樂心裏有了猜測,但不很確定:“沈隱,我得去一趟毅親王府。”
......
“小神醫,你來啦。”君璟承眼裏是隱藏不住的欣喜,隻是迎上前時,卻發現眼前人麵色冰冷。
紀長樂微微欠身:“在我心裏,六爺是個胸懷坦蕩的直爽人,今日我有幾句話要問,還請毅親王殿下如實作答。”
“你來問,我自然會據實以告,”君璟承不知紀長樂為什麽會如此生氣,連語氣都生分了不少,“你知道的,我不會騙你。”
“璟琛為盡快抵達邊關,隻帶了先鋒軍所需的少量糧草。如今已過月餘,後續的兵士陸續匯合,眼下軍中最需要補給,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紀長樂一連三問:“請教毅親王殿下,氹州關的軍報為何沒有呈至禦前?我們準備的糧食和草藥為何被扣住不發?戶部尚書為何處處為難?您可別說自己什麽都不清楚!”
君璟承麵顯急迫,慌忙解釋:“父皇病重,受不得勞碌,故而現在所有的折子,都是先由我過目。之所以軍報沒有呈至禦前,那是因為氹州一戰迄今為止還算順利,並沒有需要父皇親自決斷之處。”
“至於你說糧餉被扣、戶部不肯配合,這事兒我是真的不知道。”君璟承生怕紀長樂信不過,“朝中事務繁多,興許是我沒有勤些過問。你和沈隱且後堂稍坐,我這就把戶部尚書叫過來問個清楚。”
不到半炷香的時辰,戶部尚書一路小跑著進了毅親王府。
聞聽六爺問起了準備送往氹州的糧餉,那尚書大人竟有些邀功的意思:“您在殿前吩咐特事特辦,下官自然得深想幾層。九皇子那可是個戰神,這個時候我們要是全力支持,豈不是助他再建新功?”
“下官全心全意為了六爺,斷不能讓那邊順風順水。您放心,糧食和甲胄都扣著呢,沒有戶部蓋印,什麽都甭想出京......”
“糊塗!君璟琛是在打仗,他是為了守住寶月的安寧!”君璟承揪起了戶部尚書的衣領子,“倘若氹州守不住,寶月的邊防大開,到時候你我皆是亡國奴!”
“本王吩咐你特事特辦,意思是不必墨守成規,全力支援邊關將士。”君璟承真想殺了這個飯桶,“你知不知道,糧和甲是兵士們作戰的底氣,耽誤一日都不可饒恕!誰給你的膽子,敢妄自揣測本王的心思?誰需要你自作聰明?”
“下官愚鈍,六爺息怒。”戶部尚書嚇傻了,“施大人也說有必要殺殺九皇子的銳氣,削減下他在軍中的威望。我們倆一合計,就......”
“你倒是怪信施冶的話,他讓你去死要不要聽?”君璟承冷冷道,“本王要與君璟琛爭太子之位,那也是平息了外患以後的事情。戰事當前,你最好帶點腦子,如若再發生這樣的事情,本王定斬不饒。”
“是是是,下官遵命,”戶部尚書跑得更快了,“下官這就去督促軍需糧餉,讓東西盡快出京。”
看君璟承的表現,可能是真的不知情,但也有可能是戲演得太好。畢竟爭褚奪嫡已經擺到了明麵兒上,君璟承對君璟琛,始終帶著忌憚和防備之心。
紀長樂並未掩藏的懷疑,深深刺痛了君璟承:“小神醫,你不信我?”
紀長樂不置可否:“璟琛和十萬大軍是在為寶月揮灑熱血,長樂替夫君感謝六爺大義當先。”
“璟琛答應過我,待淵濟之亂平複,他會請一塊封地出京。”紀長樂向君璟承拜了拜,“他真的無意太子之位,我們會遠遠地離開,非召不迴,請六爺放心。”
紀長樂又飄然遠去,君璟承陷入痛苦:“若非為了君璟琛,她根本不會來。就算勉強登了我的府門,還要帶上沈隱保護。”
“是何時起,她不再信任本王?是何時起,小神醫已經不再信任她的好心公子?”
程錫勇唯有歎息:“六爺,往事不可追,您別再難為自己了。”
看在淑妃生育一子一女的份上,君之棟本也不算小氣。隻是淵濟愈發貪得無厭,且變得毫無感恩之心,寶月本著“先顧己而後有人”的原則,這才停止了無意義的援助。
沒想到,就是這樣無可厚非的決定,竟使淵濟國生出了埋怨:有那麽多個王族親眷等著封賞,有那麽多處亭台樓閣等著建造,寶月怎麽能突然停止供養,說不管就不管了?
既然不給,那就得搶!寶月六州之內不乏富庶之地,任是哪一州單拎出來,也足夠淵濟無憂無慮地享受上幾年!
淵濟國主認為,寶月先是接連發兵攻打昭和國,後來又不得不想辦法平息濱州安守王內亂,肯定精力不濟、國庫吃緊。正好淑妃又按照皇帝的意思,放出了“寶月京中事雜、守衛略有鬆懈”的假消息,這才引發了刺客暗殺一事。
在事情敗露後,雖然淵濟國不肯承認,任由被俘的二王子自生自滅,寶月卻不再姑息,很快將其不軌的行徑公之於眾。淵濟偷雞不成蝕把米,引四鄰不齒,不由得更加憤懣。
淵濟國主隻好強充麵子:“自古以來就是成王敗寇,隻要我們能打贏寶月,那我們說的話就是最大的道理,周遭的非議自然也會隨之平息!”
蠅營狗苟的手段用多了,正大光明的對決反而沒了底氣。淵濟國乍一聽說,寶月國光先鋒軍就派出了六萬,主帥還是以奇謀勇戰聞名的君璟琛,不免有點擔心。
隨著淵濟國的大將在邊境頻頻失利,淵濟國主召出了大王子領軍:“你代本王親往氹州關,漂漂亮亮地打個勝仗。等有了功勳傍身,也好順理成章地繼承王位。”
大王子也是硬著頭皮接下了重任:“兒臣自當竭盡全力!”
......
氹州關戰勢如火如荼,紀長樂提前準備好的糧草和甲胄,卻遲遲未能送到前線。
隻因君之棟病情加重,朝臣的折子都是先由君璟承整理後才送到養心殿。漸漸地,戰報也會先送到毅親王手中,六皇子滿口答應會盡快轉呈。
紀長樂比誰都要心急:“皇上已經禦筆朱批,吩咐氹州關的軍需供給務必作為第一要務。咱們準備的藥材、糧食和衣服,都是邊關急用的東西,因何遲遲出不了城?”
沈隱已經打聽過了:“戶部直管賦稅的收繳入庫,亦能決定軍需糧餉能否順利支出。那邊言說藥材事關軍士戰力,要多檢查幾次,萬萬不能馬虎。”
藥仙仙提議:“那就先送去糧食和盔甲,留下來藥材讓他們查驗好了。”
沈隱已是強忍著憤怒:“我也是這樣說的,可是戶部尚書那個老王八蛋,居然又提起來聖上的朱批模糊不清,必須得先核對清楚才行。”
“這不是擺明了故意拖延?”藥仙仙拍案而起,“邊關的將士們正在浴血奮戰,耽誤一刻,隱憂便會多上一分。”
紀長樂心裏有了猜測,但不很確定:“沈隱,我得去一趟毅親王府。”
......
“小神醫,你來啦。”君璟承眼裏是隱藏不住的欣喜,隻是迎上前時,卻發現眼前人麵色冰冷。
紀長樂微微欠身:“在我心裏,六爺是個胸懷坦蕩的直爽人,今日我有幾句話要問,還請毅親王殿下如實作答。”
“你來問,我自然會據實以告,”君璟承不知紀長樂為什麽會如此生氣,連語氣都生分了不少,“你知道的,我不會騙你。”
“璟琛為盡快抵達邊關,隻帶了先鋒軍所需的少量糧草。如今已過月餘,後續的兵士陸續匯合,眼下軍中最需要補給,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紀長樂一連三問:“請教毅親王殿下,氹州關的軍報為何沒有呈至禦前?我們準備的糧食和草藥為何被扣住不發?戶部尚書為何處處為難?您可別說自己什麽都不清楚!”
君璟承麵顯急迫,慌忙解釋:“父皇病重,受不得勞碌,故而現在所有的折子,都是先由我過目。之所以軍報沒有呈至禦前,那是因為氹州一戰迄今為止還算順利,並沒有需要父皇親自決斷之處。”
“至於你說糧餉被扣、戶部不肯配合,這事兒我是真的不知道。”君璟承生怕紀長樂信不過,“朝中事務繁多,興許是我沒有勤些過問。你和沈隱且後堂稍坐,我這就把戶部尚書叫過來問個清楚。”
不到半炷香的時辰,戶部尚書一路小跑著進了毅親王府。
聞聽六爺問起了準備送往氹州的糧餉,那尚書大人竟有些邀功的意思:“您在殿前吩咐特事特辦,下官自然得深想幾層。九皇子那可是個戰神,這個時候我們要是全力支持,豈不是助他再建新功?”
“下官全心全意為了六爺,斷不能讓那邊順風順水。您放心,糧食和甲胄都扣著呢,沒有戶部蓋印,什麽都甭想出京......”
“糊塗!君璟琛是在打仗,他是為了守住寶月的安寧!”君璟承揪起了戶部尚書的衣領子,“倘若氹州守不住,寶月的邊防大開,到時候你我皆是亡國奴!”
“本王吩咐你特事特辦,意思是不必墨守成規,全力支援邊關將士。”君璟承真想殺了這個飯桶,“你知不知道,糧和甲是兵士們作戰的底氣,耽誤一日都不可饒恕!誰給你的膽子,敢妄自揣測本王的心思?誰需要你自作聰明?”
“下官愚鈍,六爺息怒。”戶部尚書嚇傻了,“施大人也說有必要殺殺九皇子的銳氣,削減下他在軍中的威望。我們倆一合計,就......”
“你倒是怪信施冶的話,他讓你去死要不要聽?”君璟承冷冷道,“本王要與君璟琛爭太子之位,那也是平息了外患以後的事情。戰事當前,你最好帶點腦子,如若再發生這樣的事情,本王定斬不饒。”
“是是是,下官遵命,”戶部尚書跑得更快了,“下官這就去督促軍需糧餉,讓東西盡快出京。”
看君璟承的表現,可能是真的不知情,但也有可能是戲演得太好。畢竟爭褚奪嫡已經擺到了明麵兒上,君璟承對君璟琛,始終帶著忌憚和防備之心。
紀長樂並未掩藏的懷疑,深深刺痛了君璟承:“小神醫,你不信我?”
紀長樂不置可否:“璟琛和十萬大軍是在為寶月揮灑熱血,長樂替夫君感謝六爺大義當先。”
“璟琛答應過我,待淵濟之亂平複,他會請一塊封地出京。”紀長樂向君璟承拜了拜,“他真的無意太子之位,我們會遠遠地離開,非召不迴,請六爺放心。”
紀長樂又飄然遠去,君璟承陷入痛苦:“若非為了君璟琛,她根本不會來。就算勉強登了我的府門,還要帶上沈隱保護。”
“是何時起,她不再信任本王?是何時起,小神醫已經不再信任她的好心公子?”
程錫勇唯有歎息:“六爺,往事不可追,您別再難為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