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漢景帝何以廢了劉榮的皇太子之位?
樂天派流浪的貓的新書 作者:樂天派流浪的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西漢王朝的皇位繼承,大體按照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的原則沿襲的,這就是古代明確規定的嫡長子繼承製度。
如漢惠帝劉盈,就是漢高祖劉邦與皇後呂雉所生的嫡子。劉肥盡管是長子,但係庶出,隻能冊封為藩王。至於劉邦的庶四子劉恆當上有名的漢文帝,則完全是特殊情況下得軍功集團擁護按\"兄終弟及\"的補充形式執行的。
不過,到漢景帝時代,又出了一個特殊情況。因漢景帝的薄皇後無子,漢景帝便在公元前153年,冊立了19歲的庶長子劉榮為皇太子。
按正常狀態,作為儲君的劉榮隻要不犯大的過錯,應該順利繼位稱帝的。可意外偏偏落在他這位好不容易得來的皇太子肩上。
公元前150年,漢景帝廢了22歲的劉榮皇太子位,改立年僅7歲的庶十子劉徹為太子,還正式冊封劉徹的母親王娡為皇後。
這是為何?
是劉榮犯了致命性錯誤?還是漢景帝對劉榮有成見,一直不喜歡他?
其實都不是。劉榮因年齡優勢被冊立為皇太子後,一直中規中矩,並沒有過錯,他的母親栗姬一時還極得漢景帝寵愛,又生下劉德、劉閼於兩個同胞兄弟,對劉榮太子之位的鞏固更是一大助力。
漢景帝對劉榮起先也沒有成見,還偏愛有加,給予了良好的教育培養。
隻可惜,劉榮生不逢時,又遇上母親栗姬頭腦簡單,嚴重缺乏皇權爭鬥的意識和手腕,犯了兩次致命的低級錯誤後,連帶劉榮從龍的命運徹底改寫。
原來劉榮在19歲時被父親漢景帝立為皇太子,漢景帝卻沒有將他的母親栗姬晉級為皇後。
那時的栗姬傾城傾國、舉止溫婉,極得劉啟寵愛,其地位並不亞於薄皇後。
可栗姬仍未能\"母憑子貴\"順利當上皇後,就是後來薄皇後被廢黜後,她還是沒有如願。
這就大有玄機了!
原來這是漢景帝的蓄意為之。因他的祖母薄太皇太後在漢文帝去世後,家族走向衰敗,以致薄皇後在無子的狀態下得不到漢景帝恩寵,逐漸在後宮失勢。
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後,也就開始擔心竇家重蹈外戚薄氏的覆轍,便挖空心思一心想長期主宰後宮,一直在朝堂唿風喚雨。
如果皇太子劉榮繼位後,栗氏家族必將崛起為新的權貴外戚。到那時,竇氏家族極有可能在日漸勢微中走向沒落,甚而被全麵打壓,根本沒有話語權。
故竇家是極不情願劉榮上位的,更不希望被栗氏外戚碾壓。
母親的心思漢景帝得顧及,畢竟\"孝道大於天\",立後隻能順勢而為。但漢景帝本就對外戚亂政深為忌憚,擔心竇氏集團一家獨大後操控皇室,權衡之下也就冊立了栗姬所生的劉榮為皇太子,憧憬著外戚栗氏能按照他的設想不亂政不幹政,劉榮有雄才大略能從容接盤推動西漢王朝的進一步發展。
所以,漢景帝遲遲沒有考慮冊封栗姬為皇後,實際上,這是對她有沒有野心的政治考驗,隻有她甘居後宮,不僭越皇權,能\"母儀天下\",才能夠在殘酷的權力角逐中成為真正的贏家。
遺憾的是,栗姬並沒看到這層玄機,對後宮爭鬥看得太輕,洞察力不強,又沒有政治智慧,還以有皇帝寵著,自己的長子又被立為太子,另外的兒子也不弱,從而盲目自信,開始飄飄然起來,變得驕橫跋扈,大有高高在上目空一切舍我其誰的優越感。
殊不知,很多事情在沒有塵埃落定之時,都有無窮的變數,並沒有想象中的四平八穩。麵對暗潮湧動的紛爭局勢,做不到洞若觀火,隻要出現昏招,就有可能讓對手逆轉,自己的大好局麵不經意間蕩然無存,甚至跌落穀底。
皇太子劉榮被廢就是這樣。
他的母親栗姬對皇權爭鬥生死攸關的重要性滿不在乎,還沒有勝出就陶醉了,停留在想當然的美好狀態中,自己麻痹了自己。
實際上,從劉榮被立為太子那天起,就意味著她為核心的栗氏外戚不僅僅是夾著尾巴做人,還得有高超的政治智慧立身處世,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得到漢景帝高度認可,劉榮成功繼位才沒有懸念。
隻可惜\"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栗姬沒有呂雉那樣左右時局的智慧和手腕,在漢景帝的親姐姐館陶公主劉嫖遞來橄欖枝,意思是她的女兒陳阿嬌與劉榮聯姻,兩家形成政治聯盟,\"一榮俱榮\"則大局可定。
奈何栗姬看不起館陶公主,還對她多次向漢景帝進獻美女懷恨在心,直接拒絕了這門婚事,還對館陶公主臭罵了一頓。
館陶公主哪受得了這個氣?轉身便與漢景帝的另一個寵妃王美人王娡聯手,將阿嬌指派給了當時還是膠東王的劉徹為妻。
從此,館陶公主與栗姬結下了不共戴天的梁子欲置之死地而後快。她經常進宮告訴弟弟漢景帝,栗姬不時吐口水、用巫術詛咒其她妃子,又說劉徹如何如何的德才兼備。
漢景帝原本與館陶公主姐弟情深,對她的話深信不疑,兼之王娡也是他喜歡的妃子,劉徹自幼又天賦異稟,極得他喜歡。
久而久之,漢景帝愛的天平就移向了王娡母子倆。但漢景帝還沒有放棄栗姬,給了一次非常關鍵的機會。
因漢景帝身體不好,經常生病。漢景帝便在一次生病時召來栗姬,試探她如何安排後事:我走之後,你怎樣對待其他妃子和子女呢?
栗姬的迴答讓人大跌眼鏡,她不僅對漢景帝出言不遜,還直言不願意照顧漢景帝寵愛的妃子。可見這栗姬也是蠢笨到家了,簡直是豬腦子。
大失所望的漢景帝,漸漸憂心忡忡。從此對栗姬不再好感,連同她的兒子也不滿起來。擔心一旦劉榮上位,在她母親挑唆下,劉家永無安寧,再度迴到呂雉\"臨朝稱製\"時代。
得知這一消息的王娡大喜,立馬別有用心地唆使一位偏向栗姬的大臣以\"子以母貴,母以子貴\"的古規上表,請求漢景帝立栗姬為皇後。
正在氣頭上的漢景帝大怒,以為這是栗姬向他叫板,當即殺了進言的大臣,將栗姬打入冷宮,還廢去劉榮的太子位,直接貶為臨江王。
三個月後,漢景帝便冊封王娡為皇後,將7歲的劉徹立為皇太子,這就是後來的漢武大帝。
劉榮就這樣躺著中槍,他被貶為藩王後,雖說勵精圖治,但處境更為艱難。不久就被指控私自建造宮殿,又被漢景帝召迴京城受審,在酷吏郅都的嚴刑拷打下,無奈自殺身亡。
劉榮的遭遇讓人噓唏不已,由於他的母親栗姬政治表現上的極不成熟,當上太子的劉榮無辜受累,不僅被廢還落了個悲慘的下場。
假如劉榮繼位稱帝,漢武大帝劉徹開疆拓土的偉業可能就無從談起。曆史就是這樣的陰差陽錯,也許冥冥中的注定吧。
劉榮沒有接手父親漢景帝的偉業,反而給弟弟劉徹帶來流芳千古的人生傳奇,也算是好事和告慰吧。
如漢惠帝劉盈,就是漢高祖劉邦與皇後呂雉所生的嫡子。劉肥盡管是長子,但係庶出,隻能冊封為藩王。至於劉邦的庶四子劉恆當上有名的漢文帝,則完全是特殊情況下得軍功集團擁護按\"兄終弟及\"的補充形式執行的。
不過,到漢景帝時代,又出了一個特殊情況。因漢景帝的薄皇後無子,漢景帝便在公元前153年,冊立了19歲的庶長子劉榮為皇太子。
按正常狀態,作為儲君的劉榮隻要不犯大的過錯,應該順利繼位稱帝的。可意外偏偏落在他這位好不容易得來的皇太子肩上。
公元前150年,漢景帝廢了22歲的劉榮皇太子位,改立年僅7歲的庶十子劉徹為太子,還正式冊封劉徹的母親王娡為皇後。
這是為何?
是劉榮犯了致命性錯誤?還是漢景帝對劉榮有成見,一直不喜歡他?
其實都不是。劉榮因年齡優勢被冊立為皇太子後,一直中規中矩,並沒有過錯,他的母親栗姬一時還極得漢景帝寵愛,又生下劉德、劉閼於兩個同胞兄弟,對劉榮太子之位的鞏固更是一大助力。
漢景帝對劉榮起先也沒有成見,還偏愛有加,給予了良好的教育培養。
隻可惜,劉榮生不逢時,又遇上母親栗姬頭腦簡單,嚴重缺乏皇權爭鬥的意識和手腕,犯了兩次致命的低級錯誤後,連帶劉榮從龍的命運徹底改寫。
原來劉榮在19歲時被父親漢景帝立為皇太子,漢景帝卻沒有將他的母親栗姬晉級為皇後。
那時的栗姬傾城傾國、舉止溫婉,極得劉啟寵愛,其地位並不亞於薄皇後。
可栗姬仍未能\"母憑子貴\"順利當上皇後,就是後來薄皇後被廢黜後,她還是沒有如願。
這就大有玄機了!
原來這是漢景帝的蓄意為之。因他的祖母薄太皇太後在漢文帝去世後,家族走向衰敗,以致薄皇後在無子的狀態下得不到漢景帝恩寵,逐漸在後宮失勢。
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後,也就開始擔心竇家重蹈外戚薄氏的覆轍,便挖空心思一心想長期主宰後宮,一直在朝堂唿風喚雨。
如果皇太子劉榮繼位後,栗氏家族必將崛起為新的權貴外戚。到那時,竇氏家族極有可能在日漸勢微中走向沒落,甚而被全麵打壓,根本沒有話語權。
故竇家是極不情願劉榮上位的,更不希望被栗氏外戚碾壓。
母親的心思漢景帝得顧及,畢竟\"孝道大於天\",立後隻能順勢而為。但漢景帝本就對外戚亂政深為忌憚,擔心竇氏集團一家獨大後操控皇室,權衡之下也就冊立了栗姬所生的劉榮為皇太子,憧憬著外戚栗氏能按照他的設想不亂政不幹政,劉榮有雄才大略能從容接盤推動西漢王朝的進一步發展。
所以,漢景帝遲遲沒有考慮冊封栗姬為皇後,實際上,這是對她有沒有野心的政治考驗,隻有她甘居後宮,不僭越皇權,能\"母儀天下\",才能夠在殘酷的權力角逐中成為真正的贏家。
遺憾的是,栗姬並沒看到這層玄機,對後宮爭鬥看得太輕,洞察力不強,又沒有政治智慧,還以有皇帝寵著,自己的長子又被立為太子,另外的兒子也不弱,從而盲目自信,開始飄飄然起來,變得驕橫跋扈,大有高高在上目空一切舍我其誰的優越感。
殊不知,很多事情在沒有塵埃落定之時,都有無窮的變數,並沒有想象中的四平八穩。麵對暗潮湧動的紛爭局勢,做不到洞若觀火,隻要出現昏招,就有可能讓對手逆轉,自己的大好局麵不經意間蕩然無存,甚至跌落穀底。
皇太子劉榮被廢就是這樣。
他的母親栗姬對皇權爭鬥生死攸關的重要性滿不在乎,還沒有勝出就陶醉了,停留在想當然的美好狀態中,自己麻痹了自己。
實際上,從劉榮被立為太子那天起,就意味著她為核心的栗氏外戚不僅僅是夾著尾巴做人,還得有高超的政治智慧立身處世,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得到漢景帝高度認可,劉榮成功繼位才沒有懸念。
隻可惜\"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栗姬沒有呂雉那樣左右時局的智慧和手腕,在漢景帝的親姐姐館陶公主劉嫖遞來橄欖枝,意思是她的女兒陳阿嬌與劉榮聯姻,兩家形成政治聯盟,\"一榮俱榮\"則大局可定。
奈何栗姬看不起館陶公主,還對她多次向漢景帝進獻美女懷恨在心,直接拒絕了這門婚事,還對館陶公主臭罵了一頓。
館陶公主哪受得了這個氣?轉身便與漢景帝的另一個寵妃王美人王娡聯手,將阿嬌指派給了當時還是膠東王的劉徹為妻。
從此,館陶公主與栗姬結下了不共戴天的梁子欲置之死地而後快。她經常進宮告訴弟弟漢景帝,栗姬不時吐口水、用巫術詛咒其她妃子,又說劉徹如何如何的德才兼備。
漢景帝原本與館陶公主姐弟情深,對她的話深信不疑,兼之王娡也是他喜歡的妃子,劉徹自幼又天賦異稟,極得他喜歡。
久而久之,漢景帝愛的天平就移向了王娡母子倆。但漢景帝還沒有放棄栗姬,給了一次非常關鍵的機會。
因漢景帝身體不好,經常生病。漢景帝便在一次生病時召來栗姬,試探她如何安排後事:我走之後,你怎樣對待其他妃子和子女呢?
栗姬的迴答讓人大跌眼鏡,她不僅對漢景帝出言不遜,還直言不願意照顧漢景帝寵愛的妃子。可見這栗姬也是蠢笨到家了,簡直是豬腦子。
大失所望的漢景帝,漸漸憂心忡忡。從此對栗姬不再好感,連同她的兒子也不滿起來。擔心一旦劉榮上位,在她母親挑唆下,劉家永無安寧,再度迴到呂雉\"臨朝稱製\"時代。
得知這一消息的王娡大喜,立馬別有用心地唆使一位偏向栗姬的大臣以\"子以母貴,母以子貴\"的古規上表,請求漢景帝立栗姬為皇後。
正在氣頭上的漢景帝大怒,以為這是栗姬向他叫板,當即殺了進言的大臣,將栗姬打入冷宮,還廢去劉榮的太子位,直接貶為臨江王。
三個月後,漢景帝便冊封王娡為皇後,將7歲的劉徹立為皇太子,這就是後來的漢武大帝。
劉榮就這樣躺著中槍,他被貶為藩王後,雖說勵精圖治,但處境更為艱難。不久就被指控私自建造宮殿,又被漢景帝召迴京城受審,在酷吏郅都的嚴刑拷打下,無奈自殺身亡。
劉榮的遭遇讓人噓唏不已,由於他的母親栗姬政治表現上的極不成熟,當上太子的劉榮無辜受累,不僅被廢還落了個悲慘的下場。
假如劉榮繼位稱帝,漢武大帝劉徹開疆拓土的偉業可能就無從談起。曆史就是這樣的陰差陽錯,也許冥冥中的注定吧。
劉榮沒有接手父親漢景帝的偉業,反而給弟弟劉徹帶來流芳千古的人生傳奇,也算是好事和告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