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漢宮廷幽深靜謐、彌漫著莊嚴肅穆氣息的殿堂深處,呂後正襟危坐於那張華麗無比、鑲金嵌玉且雕刻著精美龍鳳圖案的寶座之上。


    寶座鑲嵌的明珠閃爍著溫潤而神秘的光芒,在訴說著權力的神秘與威嚴。


    呂後身著一襲莊重的深紫色華服,衣袂上繡著細密的雲紋和金絲線,隨著她的輕微動作閃爍著點點光芒。


    她麵色凝重如霜,仿佛覆蓋著一層厚厚的陰霾,那緊蹙的眉頭猶如山川溝壑,深深的褶皺裏好似藏著無數的憂慮與權衡。


    她那犀利如鷹隼般的目光淩厲地掃視著四周,眼神中透著威嚴與沉思!


    呂家眾人圍坐一堂,個個神色急切,目光如炬地聚焦在呂後身上。


    他們的唿吸略顯急促,那緊張的心跳聲仿佛都能在這空曠的宮殿中迴響。


    他們身著華麗的服飾,衣料的摩擦聲在安靜的宮殿中顯得格外清晰。


    然後,齊聲高唿道:


    “太後,如今局勢於我呂氏可謂是千載難逢的絕佳良機,正是鞏固呂氏勢力的關鍵之時!”


    “懇請您當機立斷,封呂家人為王,以瓜分這廣袤的大漢天下,讓我呂氏一族永享榮華富貴,世世代代屹立不倒!”


    他們那激昂急切的聲音在空曠而莊嚴的宮殿中不斷迴蕩,其中蘊含著無盡的急切與貪婪,好像要將整個宮廷都吞噬。


    他們的眼神中燃燒著欲望的火焰,雙手不自覺地緊握。


    呂後眉頭緊皺,那深深的褶皺好似刻下了她內心的糾結與掙紮,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她深知白馬盟約猶如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塹,那是高祖劉邦以鐵血手段定下的鐵律!


    若公然違背,必將引發群臣如火山噴發般的強烈反對,甚至可能激起天下人的憤怒與反抗。


    到那時,天下大亂,兵戈四起,呂氏一族還如何能在這亂世之中永享榮華富貴?


    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然而,麵對族人那一雙雙充滿期盼的眼睛和急切的神情,她又實在難以狠下心來拒絕。


    畢竟,血濃於水,呂氏一族的興衰榮辱也與她息息相關。


    就在眾人焦急等待,氣氛緊張得幾乎凝固之時,美男子審食其輕搖折扇,身姿搖曳,宛如風中垂柳般緩緩上前。


    他身著一襲繡有繁複花紋的錦袍,錦袍的絲線在燭光下閃爍著五彩的光芒,腰間係著一條流光溢彩的玉帶,玉帶上鑲嵌著的寶石璀璨奪目。


    走著的每一步都透著優雅與從容,腳下的軟靴幾乎沒有發出一絲聲響。


    他那狹長的眼眸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狡黠,微微躬身行禮,聲音輕柔卻帶著幾分蠱惑道:


    “太後,臣有一計。可封已逝者為王,如此一來,呂家便能以世襲之名,順理成章地逐步獲取權力,群臣也無話可說。畢竟逝者已矣,無法對當下局勢造成直接影響,且也不算公然違背那令人忌憚的白馬盟約。”


    呂後聞言,目光陡然一亮,如同黑暗中劃過的一道亮光,心中瞬間有了盤算。


    她微微頷首,動作雖輕微,卻表明了對審食其此計的認可與讚同。


    那一瞬間,她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堅定,好像已經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緊抿的嘴唇透露出她的決心。


    不久之後,呂後果斷頒下旨意,追封呂氏已逝的父親呂文,也就是眾人皆知的呂太公為呂宣王。


    此消息一出,一時間,宮廷內外一片嘩然,議論紛紛如潮水般湧起。


    大臣們在私下交頭接耳,對呂後此舉表示深深的不滿和重重的擔憂。


    但礙於呂後的威嚴,那如同泰山壓頂般的強勢與冷酷,群臣也隻能暗自腹誹,敢怒而不敢言。


    他們在宮廷的角落裏,壓低聲音交流,眼神中充滿了無奈和憂慮。


    而後,呂雉的動作愈發頻繁,且愈發強硬!


    她以鐵腕手段封其侄呂台為呂王,建立呂國,強行在大漢的版圖上為呂氏開辟了一方領地。


    在冊封的那一天,宮廷中布置得金碧輝煌,紅毯從宮殿門口一直延伸到深處,樂聲悠揚,絲竹之聲不絕於耳。


    呂台身著華麗的王袍,王袍上繡著的金龍栩栩如生,他得意洋洋地接受著冊封,臉上洋溢著誌得意滿的笑容。


    此後,呂後又不顧群臣的激烈反對,執意封呂產為梁王,封呂祿為趙王,封呂通為燕王等!


    並信誓旦旦地宣稱他們皆是世襲,因其為自己父親一脈,所以並未違背白馬盟約。


    而呂氏一族,自以為計謀得逞,開始越發張狂無忌。


    他們在朝堂之上飛揚跋扈,目中無人,將所有人都不放在眼裏,肆意打壓異己。


    呂台之子呂嘉更是驕橫無比,公然違反律法,視大漢律例如無物。


    有一次,他在集市上縱馬狂奔,馬蹄揚起的塵土彌漫在空中。


    撞傷了無辜百姓,百姓們痛苦地倒在地上呻吟,他卻絲毫沒有愧疚之意,反而囂張地揚長而去,留下一片憤怒和哀怨的目光。


    呂產、呂祿等人更是結黨營私,拉幫結派,妄圖掌控更多的權力,將整個朝堂攪得烏煙瘴氣。


    他們在朝堂上大聲爭吵,為了爭奪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絲毫不顧國家的利益和百姓的死活!


    然而,他們卻不知一場風暴正在悄然醞釀。


    朝堂中的一些忠直之士,如周勃、陳平,早已對呂氏一族的專橫跋扈忍無可忍!


    他們表麵上不動聲色,依舊盡職盡責地處理政務,暗地裏卻精心謀劃著如何撥亂反正,恢複漢室正統。


    他們在密室中秘密商議,密室裏燭光昏暗,牆上的陰影隨著燭光搖曳。


    他們製定詳細的計劃,小心翼翼地避開呂氏的眼線,每一個細節都反複斟酌。


    民間也對呂氏的專權怨聲載道,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


    他們辛勤勞作,卻被呂氏等權貴搜刮掠奪,食不果腹!


    孩子們餓得麵黃肌瘦,老人在病榻上無助地呻吟。


    所有人都在默默等待著一個時機,一個能夠奮起反抗呂氏、推翻他們專政的絕佳時機,一場足以改變大漢命運的浪潮即將掀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劍等雲青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劍等雲青上並收藏漢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