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大漢在劉詢的治理下愈發繁榮昌盛。


    為了表彰那些對大漢有功之臣,劉詢決定設立麒麟閣,將他們供奉之。


    麒麟閣建成之日,陽光灑在那金碧輝煌的建築上,雕梁畫棟熠熠生輝,莊嚴肅穆的氣氛彌漫四周。


    首位供奉之人,便是霍光。


    盡管霍家曾犯下大錯,但劉詢深知霍光在大漢江山穩固過程中的功績不可磨滅,那是其死後,其他人之過,與他無關!


    皇帝的決策引起了朝堂內外的諸多議論。


    一些大臣認為,霍家罪行累累,霍光不應入麒麟閣受此殊榮。


    他們在朝堂上慷慨陳詞,激動得麵紅耳赤,道:


    “陛下,霍家謀反,罪不可赦,霍光雖有輔政之功,但其家族之過不可不究,怎能將他置於首位供奉?”


    他們的聲音在朝堂上迴蕩,充滿了憤懣與不解。


    而另一些大臣則理解劉詢的寬容與大度,讚賞他不以私怨廢公義。


    “陛下聖明,霍光之功於大漢至關重要,若因霍家之過而否定其功,恐寒了功臣之心。”


    這些大臣言辭懇切,目光堅定地望著劉詢,試圖讓皇帝的決心更加穩固。


    劉詢在朝堂上說道:


    “霍光輔朕有功,雖霍家有過,然其功績當為後世銘記。”


    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不容置疑。


    他挺直了脊梁,目光掃視著群臣,展現出不可動搖的帝王威嚴。


    少女皇後王憶君深知劉詢此舉的深意,在後宮中也積極安撫眾人情緒,以助劉詢穩定朝局。


    她召集嬪妃們相聚,在那裝飾華麗的宮殿中,她溫和地說道:


    “陛下心懷天下,以公正論功過,此乃大漢之福,姐姐妹妹們當理解支持。”


    她的聲音輕柔卻充滿力量,嬪妃們紛紛點頭,心中的疑慮也漸漸消散。


    麒麟閣的設立,激勵著更多的臣子為大漢鞠躬盡瘁。


    然而,這也讓一些別有用心之人蠢蠢欲動。


    他們企圖利用麒麟閣之事,挑撥劉詢與大臣們的關係,以謀取私利。


    其中有一位位高權重的大臣,暗中聯絡各方勢力,試圖在朝堂上掀起一場風波。


    他在自己的府邸中,與那些心懷叵測的人密謀,燭光搖曳下,他們的麵容顯得陰森而扭曲。


    他拉攏那些對劉詢決策不滿的大臣,密謀在重要的朝會上集體發難。


    王憶君察覺到了這些陰謀,悄悄告知劉詢。


    劉詢不動聲色,暗中調查,終於揪出了那些妄圖興風作浪之人。


    在調查的過程中,劉詢遭遇了重重阻礙。


    那些陰謀者在朝廷中盤根錯節,相互包庇。


    他們利用各種手段掩蓋罪行,製造假象迷惑調查人員。


    但劉詢憑借著睿智和果斷,逐漸突破難關。


    他日夜思考對策,與心腹大臣商討方案,不放過任何一個蛛絲馬跡。


    王憶君也沒有閑著,她在後宮中巧妙地收集情報,通過與宮女和太監的交流,獲取了一些關鍵的線索。


    她與宮女們談笑間,不經意地詢問一些看似平常的問題,卻能從中發現端倪。


    有時,她會在花園中散步,與路過的太監閑聊幾句,便能得到有用的信息。


    終於,在一次重要的朝會上,劉詢當麵對質那些陰謀者,拿出了確鑿的證據。


    那些證據擺在朝堂上,如山鐵證讓陰謀者們麵如土色,無言以對。


    他們有的癱倒在地,有的瑟瑟發抖,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


    劉詢嚴懲了這些人,朝堂為之一清。


    丙吉為官多年,政績卓著,他清正廉明,善斷政務,且心懷天下。


    劉詢經過深思熟慮,認為丙吉具備丞相之才,能擔此重任,必能讓大漢更加興旺。


    於是劉詢力排眾議,立丙吉為丞相,並命他為太子太傅,輔佐太子。


    丙吉上任後,大力改革弊政,整頓吏治。


    他每日早早便來到官署,處理堆積如山的公文,不辭辛勞。


    他選拔了一批有才能、有品德的官員,使得朝廷上下煥然一新。


    新上任的官員們充滿朝氣,積極為國家出謀劃策。


    他還積極推行一係列有利於民生的政策,減輕百姓負擔,促進農業發展。


    然而,這也引起了一些舊勢力的不滿。


    他們暗中勾結,企圖陷害丙吉。


    在陰暗的角落裏,他們密謀著陰謀詭計。


    但丙吉不為所動,依舊堅持自己的改革之路。


    有一次,地方發生旱災,糧食歉收。


    幹裂的土地仿佛在訴說著老天的無情,百姓們愁苦的麵容讓人揪心。


    一些官員建議增加賦稅,以充實國庫。


    丙吉堅決反對,他在朝堂上據理力爭,講!


    “此時應開倉賑濟,幫助百姓渡過難關。百姓乃國之根本,不可不顧!”


    劉詢支持了丙吉的決策,使得百姓對朝廷感恩戴德。


    為了更好地管理地方,劉詢決定推行一項新的舉措。


    命地方的重要官員,如太守或一方大員,都要經過他的親自麵試。


    他要親自審查這些官員的品行、才能和忠誠度,判斷他們是否有能力勝任一方之責,是否真心為百姓謀福祉。


    一時間,各地官員紛紛趕赴京城。


    劉詢在宮殿中逐一接見,他仔細詢問官員們對於地方治理的想法和策略,觀察他們的言行舉止。


    有些官員口若懸河,卻華而不實,眼神飄忽不定!


    有些官員雖言辭樸實,但見解深刻,目光堅定真誠。


    劉詢明察秋毫,分辨忠奸。


    有一位官員,在麵試時大談自己的功績,卻對百姓的疾苦避而不談。


    劉詢當即識破他的虛偽,臉色一沉,嚴厲地說道:


    “你隻知吹噓自己,卻對百姓的困苦視而不見,朕怎能將一方百姓托付於你!”


    隨後將其罷黜。


    而另一位官員,雖然略顯緊張,但對地方的問題分析得頭頭是道,提出的解決方案切實可行,劉詢對他讚賞有加,微笑著說道:


    “你心係百姓,所言甚合朕意,此重任便交於你。”


    委以重任。


    還有一位官員,為了能通過麵試,試圖賄賂劉詢身邊的近臣。


    此事被劉詢知曉後,他怒不可遏,講道:


    “朕以公正選賢任能,豈容你這等小人行此齷蹉之事!”


    不僅嚴懲了那位官員,還將涉事的近臣一並處罰,以正朝綱。


    在劉詢的嚴格篩選下,一批有能力、有擔當的官員被派往各地。


    他們上任後,積極推行改革,興修水利,發展商業,使得地方經濟繁榮起來。


    但同時,也有一些不甘心被罷黜的官員,在民間散布謠言,煽動百姓對朝廷的不滿。


    劉詢得知後,立即派專人調查,澄清事實,將那些造謠生事者繩之以法。


    王憶君在後宮也沒有閑著,她組織宮女們製作棉衣,準備送往貧困地區。


    在那忙碌的工坊裏,她親自指導宮女們裁剪布料,針線在她手中穿梭,以彰顯皇家的關懷。


    而在邊疆地區,一些外族部落見大漢繁榮昌盛,心生覬覦,時常騷擾邊境。


    狂風唿嘯的邊疆,馬蹄聲陣陣。


    劉詢調兵遣將,加強邊防,同時派遣使者與部落首領談判,恩威並施,維護了邊境的和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劍等雲青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劍等雲青上並收藏漢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