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詢在處理完霍家的事情後,就開始為自己的皇後舉行葬禮。


    那是一個陰霾密布的日子,天空仿佛也在為皇後的離去而悲泣。


    送葬的隊伍宛如一條黑色的長龍,緩緩地在長安的街道上蜿蜒前行。


    劉詢身著素服,神情悲痛欲絕,眼中的哀傷濃鬱得仿佛能滴出血來。


    他的腳步沉重而遲緩,每一步都像是承載著千鈞的痛苦。


    手中緊握著皇後生前喜愛的物件,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卻強忍著不讓它落下,因為他知道,作為皇帝,他必須保持尊嚴。


    整個送葬的隊伍莊嚴肅穆,彌漫著無盡的悲傷。


    樂師們吹奏著低沉哀婉的樂曲,聲音在空曠的街道上迴蕩,讓人心碎。


    宮女和太監們也都低著頭,默默抽泣,手中的儀仗仿佛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就在皇帝舉行葬禮,將皇後送出長安去安葬的時候,在迴來的路上,劉詢偶然間看到一個少女!


    那少女亭亭玉立地站在街邊,陽光灑在她的臉上,勾勒出與去世的皇後許平君十分相像的輪廓,隻是比許平君年輕了一些。


    這瞬間讓皇帝劉詢大為心動,好像逝去的愛人又迴到了眼前!


    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驚喜和難以置信,呆呆地望著那少女,一時間竟忘了身處何地。


    劉詢立刻召她上來,詢問她叫什麽名字。


    少女有些膽怯,微微顫抖著,雙手緊張地絞著衣角,聲音細若蚊蠅地迴答道:


    “民女名叫王憶君,迴憶的憶,憶君。”


    這名字更讓劉詢欣喜不已,他覺得這定是上天的安排,或許就是皇後許平君在天之靈的指引。


    劉詢決定帶她迴宮,納她為妃!


    那少女王憶君聽到皇帝要帶她迴宮之後,麵露驚惶,不敢立即答應,匆匆拜別皇帝便跑迴了家。


    她的心如小鹿亂撞,既對未知的宮廷生活感到恐懼,又對可能的榮華富貴充滿了幻想。


    她迴到家中,將此事告知父親王奉光。


    這王奉光平日裏就是個地痞流氓無賴,身處社會最底層,隻愛好鬥雞,遊手好閑。


    聽聞女兒這等好事,他那雙眼瞬間瞪得溜圓,滿是貪婪之色,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手舞足蹈地嚷嚷著:


    “哎呀呀,我王奉光這是要發達啦!女兒啊,咱們可算是熬出頭啦!”


    “可千萬不要錯過啊!趕緊去呀!”


    他一邊說著,一邊在那破舊狹小的屋子裏來迴踱步,興奮得不能自已。


    立馬,王奉光也不管女兒願不願意,拽著她就往皇帝那兒奔!


    一路上,他那腳步都快飄起來了,腦袋晃悠著,嘴裏還哼著不著調的小曲兒。


    見到皇帝劉詢時,他立馬跪地磕頭,那額頭磕在地上砰砰響,臉上堆滿了諂媚的笑,嘴裏的話語像連珠炮一樣不停說著:


    “皇上啊,小的願意,願意把女兒交給您,這是小的幾輩子修來的福分呐!”


    那模樣,活脫脫一副急於攀附權貴、巴不得馬上飛黃騰達的市儈嘴臉。


    之後,王憶君就這樣跟著劉詢迴到了長安城!


    宮中眾人對這位新入宮的女子議論紛紛,有人覺得她不過是憑著與先皇後相似的容貌才有此機緣,也有人對她的未來充滿了好奇。


    劉詢對王憶君寵愛有加,不僅賞賜了無數的珍寶首飾,那些珠寶璀璨奪目,綾羅綢緞更是堆積如山。


    還專門為她布置了華麗的宮殿,宮殿內雕梁畫棟,金碧輝煌。


    然而,這卻引來了其他嬪妃的嫉妒和怨恨。


    王憶君深知自己身處宮廷,步步驚心,她努力學習宮中禮儀,小心翼翼地應對著各方的目光。


    可即便如此,還是麻煩不斷。


    有一次,王憶君在禦花園中散步,偶遇了一位妃子。


    那妃子身穿華麗的服飾,頭戴璀璨的珠翠,眼神中透著傲慢與不屑。


    她陰陽怪氣地說道:


    “喲,這不是靠著一張臉進來的新人嗎?也不知道能得寵到幾時。”


    王憶君隻能忍氣吞聲,低頭快步離開。


    她的腳步匆匆,心中卻充滿了委屈和無奈,眼淚在眼眶中打轉,但她強忍著不讓它們落下。


    還有一次,在宮宴上,一位嬪妃故意將酒水潑到了王憶君的身上,讓她當眾出醜。


    王憶君的衣衫瞬間濕透,她尷尬地站在那裏,臉色蒼白。


    周圍傳來了竊竊私語和嘲笑聲,她委屈落淚,卻不敢聲張。


    而王憶君的父親王奉光,自從女兒進宮後,更是在長安城中狐假虎威,仗著女兒的身份到處惹是生非。


    他不僅在鬥雞場上與人發生爭執,大打出手,那場麵混亂不堪,他的叫罵聲刺耳難聽。


    他還強占別人的財物,那些被欺負的百姓敢怒不敢言。


    有人將此事告到了官府,可官員們礙於王憶君在宮中的地位,也不敢輕易處置王奉光。


    這些事情傳到了宮中,讓王憶君感到十分苦惱!


    她多次勸說父親收斂,可王奉光哪裏聽得進去,反而責怪女兒不懂事,說他好不容易有了揚眉吐氣的機會,怎能放過?


    他揮舞著手臂,大聲叫嚷著,完全不顧女兒的感受。


    與此同時,朝廷中的一些大臣也抓住此事大做文章,紛紛上書彈劾王奉光,指責他敗壞皇家臉麵。


    奏折像雪片一樣堆滿了劉詢的書桌,大臣們在朝堂上慷慨陳詞,言辭激烈。


    劉詢為此頗為頭疼,一方麵是心愛的妃子,一方麵是大臣們的壓力。


    王憶君為了不讓劉詢為難,親自向劉詢請罪,說願意讓父親受到應有的懲罰。


    她跪在劉詢麵前,淚水潸然而下,聲音哽咽卻堅定。


    劉詢感動於她的明理,卻也不忍太過嚴厲地處置王奉光。


    宮中的日子一天天過去,王憶君在這複雜的環境中逐漸成長。


    她慢慢學會了應對各種陰謀詭計,也結交了一些真心相待的朋友。


    有一迴,王憶君不小心在宮中迷路,走進了一處偏僻的宮殿。


    那宮殿顯得有些陰森,周圍雜草叢生。


    在那裏,她遇到了一位被冷落多年的太妃。


    太妃麵容憔悴,眼神中卻透著溫和與智慧。


    太妃見她單純善良,便與她交談起來,給了她一些在宮中生存的忠告,告訴她要學會隱忍,要懂得分辨人心。


    王憶君感激太妃的指點,時常去探望她。


    這卻引起了其他嬪妃的猜忌,認為她在拉攏勢力。


    她們在背後指指點點,說她別有用心。


    劉詢為了安撫大臣們的情緒,決定對王奉光略施懲戒,讓他收斂一些。


    王奉光雖然心中不滿,但也不敢違抗聖意。


    他在府中大罵皇帝無情,但也隻能暫時老實下來。


    宮中舉行選秀,又有一批新的女子入宮。


    她們個個心懷鬼胎,試圖爭奪皇帝的寵愛。


    有的女子嬌柔做作,有的女子心機深沉,王憶君麵臨了更多的挑戰和威脅。


    劉詢為了讓王憶君盡快適應宮中生活,特意安排了貼心的宮女和太監伺候她。


    但王憶君還是感到無比的孤獨和無助,常常在深夜暗自垂淚。


    她望著窗外的明月,思念著曾經簡單而自由的生活。


    與此同時,朝廷中的一些大臣認為劉詢過於沉溺於對王憶君的寵愛,而忽略了朝政。


    他們紛紛上書勸諫,言辭懇切而激烈,劉詢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王憶君知道後,主動勸說劉詢應以國事為重,劉詢對她的懂事更加憐愛。


    但宮廷的爭鬥從未停歇,王憶君能否在這複雜的宮廷中站穩腳跟,又能否真正贏得劉詢的心,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劍等雲青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劍等雲青上並收藏漢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