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陳百旺的稱讚
穿越七零,帶著妹妹下鄉插隊 作者:偏愛年代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原來烤肉這麽好吃,這裏麵是加了什麽特殊的香料嗎?這個味道好特別呀。”
“吃一口滿嘴留香,過癮。”
陳百旺和陳大河對烤麅子肉串的味道讚不絕口,也對孜然的味道很新奇。
“林驍同誌,怎麽樣?和你在北疆吃的烤串有什麽差距嗎?”
對於楊白衣來說,林驍這個常年在北疆待著的人的點評才有意義。
至於陳百旺和陳大河的誇獎,楊白衣直接忽略了。
兩個連依然都不認識的人,能給出什麽專業性的評價呢,隻要是肉他們都覺得很好吃。
“不錯,傻麅子和羊肉的口感很接近,還沒有膻味,很好吃。”
林驍給出了很中肯的評價。
“合胃口就好,來,無酒不成宴,咱們先喝一個。”
四人碰了碰杯,喝了一口。
“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連林驍,是宛如的親哥哥,在北疆戍邊六年,前段時間剛剛轉迴洛水市。
年紀輕輕就是營級幹部,可謂前途不可限量。
這位是老支書陳大河,在基層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威望頗高。
這位是大隊長陳百旺,管理整個生產隊的勞動生產任務。”
“大隊長,老支書,我妹妹每次寫信迴家裏,都會說自己下鄉插隊以後,大隊幹部們對她很照顧。
我妹妹一直在城裏長大,以前沒有幹農活的經驗,麻煩你們了。”
林驍客氣的說道。
就算是想把宛如調迴城,父親運作起來也需要時間,縣官不如現管的道理,林驍還是知道的。
楊白衣手裏的動作一頓,裝作若無其事的瞟了林驍一眼。
這不是也會好好說話嘛,合著你的臭脾氣就針對我一個人唄!
“林驍同誌太客氣了,林知青來到我們陳家屯以後,表現一直良好。
不怕苦不怕累,艱苦奮鬥,很好的適應了農村生活。”
陳百旺是看過林驍的軍官證的,二十四歲就是營級幹部,真不敢想象以後會達到什麽樣的高度。
“首長同誌,歡迎你來到陳家屯,我們敬你一杯。”
陳大河舉起酒杯。
“老支書,叫我同誌就行了,這又不是部隊,我又這麽年輕,可不敢這麽叫。”
林驍隨和的跟陳大河叔侄倆碰了碰杯。
在華夏,連級以上就可以被稱為首長,嚴格意義來說,陳大河喊的也沒什麽毛病,以前在北疆,戰士們也會這麽叫他。
但戰士們都和他年紀相仿,現在一個老頭這麽喊他,林驍總覺得有些別扭。
“第二爐也烤好了,這一爐是放了辣椒的,你們先吃著,我去沏壺茶過來。”
把第二爐烤串拿下來,楊白衣又往爐子裏加了木炭,起身去了堂屋。
“宛如姐姐,我可以嚐嚐加了辣椒的烤肉嗎?紅彤彤的,看起來很好吃的樣子。”
小丫頭看著加了辣椒的烤串,誘人的外表讓她食指大動。
“你吃小口一點,以前你從來沒吃過辣椒,我怕你接受不了。”
對於楊小小的要求,林宛如就沒有拒絕過。
“宛如,小小,給你們衝了蜂蜜水。”
楊白衣從屋裏端著一個托盤出來,上麵放著兩個茶壺,還有六個玻璃杯。
“林知青真是好福氣啊!楊大夫這麽有本事,對林知青又這麽體貼。”
“那是自然,想來林知青的家人對楊大夫也都很滿意,不然也不會讓林驍首長這麽大老遠的過來,估計是好事將近啊!”
兩人的老臉上帶著笑容,認定林驍過來就是商量兩人婚事的。
楊大夫這麽優秀的人,哪個家庭也不願意錯過呀!
“喝酒喝酒,今天不說這個。”
剛才林驍還覺得,老支書和大隊長人挺不錯的,現在聽他們這麽一說,瞬間覺得兩個老頭挺討厭的。
“大隊長,我和楊白衣同誌第一次見麵,對他也不了解,楊白衣同誌是一個怎麽的人呢?”
喝的差不多了,肉也吃飽了,林驍裝作不經意的問道。
來了來了,這是大舅哥打聽未來妹夫的情況呢。
陳百旺和陳大河對視一眼,彼此心照不宣。
九十年代之前的農村,風氣還不太開放,怕女兒嫁進火坑,都會去男方的村子裏打聽打聽。
問一下男方家裏在村子裏的人緣,婆婆好不好相處,男孩子幹活踏不踏實。
如果問到關係好的人家,自然會幫著美言幾句,女方放了心,這樁婚事基本上就算是成了。
如果運氣不好,正好問到和男方不對付的街坊,那就算完了。
男孩子老實,他們會說人家不太透亮,男孩子太機靈,他們就會說人家不正幹,沒正形。
女方一聽那還得了,迴去就通知媒人退親了。
“林首長,你問我可算是問對人了,整個陳家屯,就數我和楊大夫接觸的最多。
楊大夫剛到鎮上,我去接他們的時候,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火車上,有一個知青告了楊大夫的黑狀,遭到了整個知青群體的孤立,自由組隊時,沒有一個隊伍肯要他。
最後你猜怎麽著?楊大夫看他可憐,主動接納了他,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他們來到陳家屯以後,楊大夫第一天就給了社員們一個大驚喜。
第一天我沒有安排他們上工,讓他們買一下生活物資,楊大夫就帶著知青們上山砍柴去了。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楊大夫第一次上山,就展露了無與倫比的打獵技術。
打到了三頭傻麅子,全部上交給了大隊部,自己一頭也沒有留。
楊大夫很快就成了知青群體的領袖,帶著大家一起勞動,一起學習,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
剛到陳家屯不久,楊大夫就展露了非凡的醫學才華。
當時陳峰家的小子小寶得了急病,鎮上的衛生院都束手無策,放棄治療了,硬生生的被楊大夫給救了迴來。
從此,楊大夫的神醫之名不脛而走,經過社員們的要求,我們就讓楊大夫當了屯子裏的赤腳醫生。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楊大夫的醫術在公社很快就出了名。
剛入冬的時候,農場出現了大規模的傷寒,農場的衛生員根本就治不了,鎮上的衛生院也去援助,效果也不理想。
後來就打聽著求到楊大夫這了,結果毫無意外,當然是藥到病除。”
“吃一口滿嘴留香,過癮。”
陳百旺和陳大河對烤麅子肉串的味道讚不絕口,也對孜然的味道很新奇。
“林驍同誌,怎麽樣?和你在北疆吃的烤串有什麽差距嗎?”
對於楊白衣來說,林驍這個常年在北疆待著的人的點評才有意義。
至於陳百旺和陳大河的誇獎,楊白衣直接忽略了。
兩個連依然都不認識的人,能給出什麽專業性的評價呢,隻要是肉他們都覺得很好吃。
“不錯,傻麅子和羊肉的口感很接近,還沒有膻味,很好吃。”
林驍給出了很中肯的評價。
“合胃口就好,來,無酒不成宴,咱們先喝一個。”
四人碰了碰杯,喝了一口。
“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連林驍,是宛如的親哥哥,在北疆戍邊六年,前段時間剛剛轉迴洛水市。
年紀輕輕就是營級幹部,可謂前途不可限量。
這位是老支書陳大河,在基層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威望頗高。
這位是大隊長陳百旺,管理整個生產隊的勞動生產任務。”
“大隊長,老支書,我妹妹每次寫信迴家裏,都會說自己下鄉插隊以後,大隊幹部們對她很照顧。
我妹妹一直在城裏長大,以前沒有幹農活的經驗,麻煩你們了。”
林驍客氣的說道。
就算是想把宛如調迴城,父親運作起來也需要時間,縣官不如現管的道理,林驍還是知道的。
楊白衣手裏的動作一頓,裝作若無其事的瞟了林驍一眼。
這不是也會好好說話嘛,合著你的臭脾氣就針對我一個人唄!
“林驍同誌太客氣了,林知青來到我們陳家屯以後,表現一直良好。
不怕苦不怕累,艱苦奮鬥,很好的適應了農村生活。”
陳百旺是看過林驍的軍官證的,二十四歲就是營級幹部,真不敢想象以後會達到什麽樣的高度。
“首長同誌,歡迎你來到陳家屯,我們敬你一杯。”
陳大河舉起酒杯。
“老支書,叫我同誌就行了,這又不是部隊,我又這麽年輕,可不敢這麽叫。”
林驍隨和的跟陳大河叔侄倆碰了碰杯。
在華夏,連級以上就可以被稱為首長,嚴格意義來說,陳大河喊的也沒什麽毛病,以前在北疆,戰士們也會這麽叫他。
但戰士們都和他年紀相仿,現在一個老頭這麽喊他,林驍總覺得有些別扭。
“第二爐也烤好了,這一爐是放了辣椒的,你們先吃著,我去沏壺茶過來。”
把第二爐烤串拿下來,楊白衣又往爐子裏加了木炭,起身去了堂屋。
“宛如姐姐,我可以嚐嚐加了辣椒的烤肉嗎?紅彤彤的,看起來很好吃的樣子。”
小丫頭看著加了辣椒的烤串,誘人的外表讓她食指大動。
“你吃小口一點,以前你從來沒吃過辣椒,我怕你接受不了。”
對於楊小小的要求,林宛如就沒有拒絕過。
“宛如,小小,給你們衝了蜂蜜水。”
楊白衣從屋裏端著一個托盤出來,上麵放著兩個茶壺,還有六個玻璃杯。
“林知青真是好福氣啊!楊大夫這麽有本事,對林知青又這麽體貼。”
“那是自然,想來林知青的家人對楊大夫也都很滿意,不然也不會讓林驍首長這麽大老遠的過來,估計是好事將近啊!”
兩人的老臉上帶著笑容,認定林驍過來就是商量兩人婚事的。
楊大夫這麽優秀的人,哪個家庭也不願意錯過呀!
“喝酒喝酒,今天不說這個。”
剛才林驍還覺得,老支書和大隊長人挺不錯的,現在聽他們這麽一說,瞬間覺得兩個老頭挺討厭的。
“大隊長,我和楊白衣同誌第一次見麵,對他也不了解,楊白衣同誌是一個怎麽的人呢?”
喝的差不多了,肉也吃飽了,林驍裝作不經意的問道。
來了來了,這是大舅哥打聽未來妹夫的情況呢。
陳百旺和陳大河對視一眼,彼此心照不宣。
九十年代之前的農村,風氣還不太開放,怕女兒嫁進火坑,都會去男方的村子裏打聽打聽。
問一下男方家裏在村子裏的人緣,婆婆好不好相處,男孩子幹活踏不踏實。
如果問到關係好的人家,自然會幫著美言幾句,女方放了心,這樁婚事基本上就算是成了。
如果運氣不好,正好問到和男方不對付的街坊,那就算完了。
男孩子老實,他們會說人家不太透亮,男孩子太機靈,他們就會說人家不正幹,沒正形。
女方一聽那還得了,迴去就通知媒人退親了。
“林首長,你問我可算是問對人了,整個陳家屯,就數我和楊大夫接觸的最多。
楊大夫剛到鎮上,我去接他們的時候,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火車上,有一個知青告了楊大夫的黑狀,遭到了整個知青群體的孤立,自由組隊時,沒有一個隊伍肯要他。
最後你猜怎麽著?楊大夫看他可憐,主動接納了他,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他們來到陳家屯以後,楊大夫第一天就給了社員們一個大驚喜。
第一天我沒有安排他們上工,讓他們買一下生活物資,楊大夫就帶著知青們上山砍柴去了。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楊大夫第一次上山,就展露了無與倫比的打獵技術。
打到了三頭傻麅子,全部上交給了大隊部,自己一頭也沒有留。
楊大夫很快就成了知青群體的領袖,帶著大家一起勞動,一起學習,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
剛到陳家屯不久,楊大夫就展露了非凡的醫學才華。
當時陳峰家的小子小寶得了急病,鎮上的衛生院都束手無策,放棄治療了,硬生生的被楊大夫給救了迴來。
從此,楊大夫的神醫之名不脛而走,經過社員們的要求,我們就讓楊大夫當了屯子裏的赤腳醫生。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楊大夫的醫術在公社很快就出了名。
剛入冬的時候,農場出現了大規模的傷寒,農場的衛生員根本就治不了,鎮上的衛生院也去援助,效果也不理想。
後來就打聽著求到楊大夫這了,結果毫無意外,當然是藥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