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時過中(早上4點)陳景銘就醒了,今天三天朝會,需要上早朝。
陳景銘打著哈欠起床,沒有驚動還睡著的雲瑤。
正穿衣服衣服,雲瑤也醒了過來,坐起來幫他穿衣服。
“吵醒你了?”
雲瑤笑道,“沒事,你上朝後我還能在睡會兒。”
陳景銘點頭,“你多睡會。”
起床穿衣梳洗過後,穀雨端來餛飩,陳景銘吃了一碗,時間已經不早了。
太叔琰,孟遠舟,四個侍衛都準備好了。
陳景銘坐馬車往皇宮趕去。
大齊上朝一般都是三天一次小朝會,初一十五大朝會。
小朝會五品以上官員參加,公侯伯都不用來。
再有三天就是初一了,到時候又是一場大朝會,陳景銘第一次上朝,不知道是啥模樣。
聽他爹說,人很多,烏泱泱的把天陽宮都給站滿了。
陳景銘到了宮門口,找到五品官隊列。
五品以下官有沒有上朝的?
有。
每個部門都有一個,六品或者七品的小官,這個小官的職責跟禦史很像,官不大,話語權挺大。
就像給事中,就是給官員找事的,是每個部門的舌頭。
陳景銘走到百官之後,看著眼前還沒打開的宮門,同大家一起等著上朝。
還好他家離皇宮不是很遠,這一大早的,除了上早朝的人,路上基本沒人,走的快。
陳景銘過於年輕,身穿五品文官服,招來許多打量目光。
盧知府看到陳景銘,覺得眼熟,仔細辨認後,這不是新貴陳伯爺次子嘛!
辰時,宮門打開,百官排隊進宮。
太叔琰拿出太子給的牌子,給侍衛查看後,跟在官員後進了皇宮。
天陽宮大門敞開,殿內燈火通明,丹壁上,小太監金鞭三甩過後,司儀太監高喊,百官早朝。”
陳景銘跟著人往裏走,一路上也有相熟官員悄聲低語,到了大殿門口,全都安靜下來,走進大殿。
陳景銘站的位子已經是靠近門口了,除了幾個糾正百官的七品小禦史,就是幾個給事中。
“皇上駕到。”
百官彎腰行禮,“恭迎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魏啟一身黑龍袍頭戴冕旒,神色嚴肅,不怒自威。
陳景銘暗暗心驚,這跟他平時見到的皇上差別大了去了。
這才是能夠震懾百官的帝王。
魏啟平靜道,“眾卿免禮。”
雙喜上前,“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太仆寺少卿上奏,基本就是說的各地馬匹飼養一事。
陳景銘聽得微微搖頭,沒有河套地區,這些水草肥美的地方養馬,讓農戶養馬,就跟宋朝似的,養得馬總是少的可憐。
還是要把河套地區收迴來,還有安東等地,長城以外才是天然牧場。
司農寺上奏關於春耕事宜。
太府寺……
刑部上奏……
………
陳景銘一早上光在那記人了。
三公九卿,大家都知道,具體的一般人不清楚。
朝中除了六部,就是九卿了,大家都知道大理寺卿。
其它八個是,宗正寺,太仆寺,司農寺,太常寺,衛蔚寺,光祿寺,鴻臚寺,太府寺。
還有守衛京城的武將係統就不說了,太多了。
翰林院掌院啟奏,“關於修著承典籍一事,這件事非同小可,至於人手,臣以為應該………”
一個烏泱泱的早朝過去了,陳景銘剛開始還好,後來就不行了,聽著聽著就開始打哈欠。
還隻能偷偷的,讓禦史看到了,就給你記小本本上。
以前聽說漢人朝堂非常民主,經常是為了一件事爭吵是常態,有時候還會上演群毆戲碼。
反正今天沒打。
他也沒事,就認真聽著就是。
下朝後陳景銘去玉堂殿上職,這裏是皇帝高級秘書處,幫著皇帝處理一些事務,還有書寫聖旨等等。
還有一個地方是進奏院,是收奏折的。
陳景銘去見了自己的上職的地方,玉堂殿。
陳景銘走進去,迎麵走來一個文吏,是在玉堂殿裏做雜活的。
“這位大人眼生,可是新過來新科狀元陳大人?”
陳景銘點頭道,“正是。”
那人笑道,“見過陳大人。”
陳景銘往大殿內走去,去找中書舍人辦事處。
玉堂殿中書舍人就他一個。
陳景銘轉念一想翰林院還有待詔呢,不會是沒地方給他升官,故意封了他一個中書舍人吧?
沒等胡思亂想出個結果,一個小黃門就找了過來。
“陳大人,皇上找您呢!”
陳景銘跟著小黃門離去,玉堂殿裏伸出幾個頭來,眯著眼看走遠的陳景銘。
“陳大人真是聖寵正濃,剛下朝就被接走了。”
陳景銘不知道皇上找他幹嘛,跟著小太監走進禦書房。
裏頭站著好幾位大臣,還有司空震這位平藩大元帥。
陳景銘站在一旁聽人商議政事。
聽了一會兒,原來是因為糧草的事在爭議。
京城不可能一下子就準備出那麽多糧草,隻能準備出一半,以後再陸續的給邊關送去。
司空震不幹,“糧草準備不足,那仗怎麽打,萬一你們送糧遲了,將士們豈不是要餓肚子,”
謝懷君也沒有辦法,“現在剛過正月,江南糧食還沒運來,戶部也是有心無力,京城周邊沒那麽多糧食。”
戶部真發愁。
魏啟聽了一會兒,突然問陳景銘,“景銘你怎麽看待糧草一事?”
陳景銘有些意外,再一想中書舍人有聽政,解惑,還有給皇帝出主意的職責,也就不糾結了。
陳景銘看了戶部官員,又看司空震有些惱怒的臉色。
陳景銘道,“皇上,臣想知道,戶部糧草不足,那,買糧食的銀子可有?”
謝懷君看皇上問外孫女婿,有些替陳景銘擔心,知道他得聖寵,就怕他年輕,胡言亂語。
聽陳景銘詢問,戶部左侍郎道道,“賣糧食銀子有的,就是一時間買不到這麽多糧食。”
陳景銘點頭,十萬大軍就得一千多萬斤糧食,加上後勤送糧草的人,真不好弄。
陳景銘想了想道,“晉地這幾年風調雨順,糧食應該有,況且晉地多商戶,糧商也不少,戶部可以派官員去晉地夠糧,隻要糧食能夠接續上,戶部再從外地調糧可行?”
陳景銘打著哈欠起床,沒有驚動還睡著的雲瑤。
正穿衣服衣服,雲瑤也醒了過來,坐起來幫他穿衣服。
“吵醒你了?”
雲瑤笑道,“沒事,你上朝後我還能在睡會兒。”
陳景銘點頭,“你多睡會。”
起床穿衣梳洗過後,穀雨端來餛飩,陳景銘吃了一碗,時間已經不早了。
太叔琰,孟遠舟,四個侍衛都準備好了。
陳景銘坐馬車往皇宮趕去。
大齊上朝一般都是三天一次小朝會,初一十五大朝會。
小朝會五品以上官員參加,公侯伯都不用來。
再有三天就是初一了,到時候又是一場大朝會,陳景銘第一次上朝,不知道是啥模樣。
聽他爹說,人很多,烏泱泱的把天陽宮都給站滿了。
陳景銘到了宮門口,找到五品官隊列。
五品以下官有沒有上朝的?
有。
每個部門都有一個,六品或者七品的小官,這個小官的職責跟禦史很像,官不大,話語權挺大。
就像給事中,就是給官員找事的,是每個部門的舌頭。
陳景銘走到百官之後,看著眼前還沒打開的宮門,同大家一起等著上朝。
還好他家離皇宮不是很遠,這一大早的,除了上早朝的人,路上基本沒人,走的快。
陳景銘過於年輕,身穿五品文官服,招來許多打量目光。
盧知府看到陳景銘,覺得眼熟,仔細辨認後,這不是新貴陳伯爺次子嘛!
辰時,宮門打開,百官排隊進宮。
太叔琰拿出太子給的牌子,給侍衛查看後,跟在官員後進了皇宮。
天陽宮大門敞開,殿內燈火通明,丹壁上,小太監金鞭三甩過後,司儀太監高喊,百官早朝。”
陳景銘跟著人往裏走,一路上也有相熟官員悄聲低語,到了大殿門口,全都安靜下來,走進大殿。
陳景銘站的位子已經是靠近門口了,除了幾個糾正百官的七品小禦史,就是幾個給事中。
“皇上駕到。”
百官彎腰行禮,“恭迎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魏啟一身黑龍袍頭戴冕旒,神色嚴肅,不怒自威。
陳景銘暗暗心驚,這跟他平時見到的皇上差別大了去了。
這才是能夠震懾百官的帝王。
魏啟平靜道,“眾卿免禮。”
雙喜上前,“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太仆寺少卿上奏,基本就是說的各地馬匹飼養一事。
陳景銘聽得微微搖頭,沒有河套地區,這些水草肥美的地方養馬,讓農戶養馬,就跟宋朝似的,養得馬總是少的可憐。
還是要把河套地區收迴來,還有安東等地,長城以外才是天然牧場。
司農寺上奏關於春耕事宜。
太府寺……
刑部上奏……
………
陳景銘一早上光在那記人了。
三公九卿,大家都知道,具體的一般人不清楚。
朝中除了六部,就是九卿了,大家都知道大理寺卿。
其它八個是,宗正寺,太仆寺,司農寺,太常寺,衛蔚寺,光祿寺,鴻臚寺,太府寺。
還有守衛京城的武將係統就不說了,太多了。
翰林院掌院啟奏,“關於修著承典籍一事,這件事非同小可,至於人手,臣以為應該………”
一個烏泱泱的早朝過去了,陳景銘剛開始還好,後來就不行了,聽著聽著就開始打哈欠。
還隻能偷偷的,讓禦史看到了,就給你記小本本上。
以前聽說漢人朝堂非常民主,經常是為了一件事爭吵是常態,有時候還會上演群毆戲碼。
反正今天沒打。
他也沒事,就認真聽著就是。
下朝後陳景銘去玉堂殿上職,這裏是皇帝高級秘書處,幫著皇帝處理一些事務,還有書寫聖旨等等。
還有一個地方是進奏院,是收奏折的。
陳景銘去見了自己的上職的地方,玉堂殿。
陳景銘走進去,迎麵走來一個文吏,是在玉堂殿裏做雜活的。
“這位大人眼生,可是新過來新科狀元陳大人?”
陳景銘點頭道,“正是。”
那人笑道,“見過陳大人。”
陳景銘往大殿內走去,去找中書舍人辦事處。
玉堂殿中書舍人就他一個。
陳景銘轉念一想翰林院還有待詔呢,不會是沒地方給他升官,故意封了他一個中書舍人吧?
沒等胡思亂想出個結果,一個小黃門就找了過來。
“陳大人,皇上找您呢!”
陳景銘跟著小黃門離去,玉堂殿裏伸出幾個頭來,眯著眼看走遠的陳景銘。
“陳大人真是聖寵正濃,剛下朝就被接走了。”
陳景銘不知道皇上找他幹嘛,跟著小太監走進禦書房。
裏頭站著好幾位大臣,還有司空震這位平藩大元帥。
陳景銘站在一旁聽人商議政事。
聽了一會兒,原來是因為糧草的事在爭議。
京城不可能一下子就準備出那麽多糧草,隻能準備出一半,以後再陸續的給邊關送去。
司空震不幹,“糧草準備不足,那仗怎麽打,萬一你們送糧遲了,將士們豈不是要餓肚子,”
謝懷君也沒有辦法,“現在剛過正月,江南糧食還沒運來,戶部也是有心無力,京城周邊沒那麽多糧食。”
戶部真發愁。
魏啟聽了一會兒,突然問陳景銘,“景銘你怎麽看待糧草一事?”
陳景銘有些意外,再一想中書舍人有聽政,解惑,還有給皇帝出主意的職責,也就不糾結了。
陳景銘看了戶部官員,又看司空震有些惱怒的臉色。
陳景銘道,“皇上,臣想知道,戶部糧草不足,那,買糧食的銀子可有?”
謝懷君看皇上問外孫女婿,有些替陳景銘擔心,知道他得聖寵,就怕他年輕,胡言亂語。
聽陳景銘詢問,戶部左侍郎道道,“賣糧食銀子有的,就是一時間買不到這麽多糧食。”
陳景銘點頭,十萬大軍就得一千多萬斤糧食,加上後勤送糧草的人,真不好弄。
陳景銘想了想道,“晉地這幾年風調雨順,糧食應該有,況且晉地多商戶,糧商也不少,戶部可以派官員去晉地夠糧,隻要糧食能夠接續上,戶部再從外地調糧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