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人在戈爾利采——熱舒夫這50公裏的地帶總共部署了8萬人,戰線承擔十分緊張。
而且此刻友軍還沒有徹底放棄戈爾利采的防守,可以拜托康拉德直接命令那裏的友軍固守戈爾利采,這樣可以遲滯住大量的俄軍。
第一集團軍負責防守著塔爾努夫(戈爾利采西北20公裏)一帶,也可以讓高層直接定住當地守軍。
在得到康拉德的肯定後,接下來他該幹的事就簡單很多了,就是從西北方向垂直突破敵人的防線。
在經過一係列內部調整後,成功利用友軍吸引了2萬俄軍,此刻還有6萬俄軍能夠進行防守。
但庫斯特沒把他們放在眼裏。他們目前的炮彈就已經開始捉襟見肘了,除了有用不盡的子彈。可那又有什麽用呢?沒有比敵人更強悍支援火力,任何作戰都是死路一條。
奧匈高層希望通過這場戰役成功解圍普熱梅希爾,以扭轉戰爭的不利形勢。為了確保行動成功,高層賜予庫斯特最高作戰自由權和軍事建議權。
奧匈第十九軍統共7萬人,麾下的四個師中有三個奧地利精選師作為主攻,還有一個混編師作為預備隊。
令人驚喜的是他們擁有四輛坦克可以調用,編為帝國第一坦克營。
他擁有一個重炮連(2門305mm重炮)、兩個中型加農炮連(12門149mm炮)、一個自走火箭炮營(8門140mm火箭)、三個火箭炮營(24門140mm火箭)作為支援。
400枚305mm炮彈、3600枚149mm炮彈、5000枚140mm火箭彈。
高層親切地告訴庫斯特,如果這些還不夠,可以從其他集團軍直接抽調。可見帝國對這次戰役的重視。
確定好每支部隊的方位後,庫斯特將視線重新放迴地圖上。
如果塔爾努夫的守軍願意發動反攻,那麽戰局就會變得順利;可惜那些軍官並不願意。
即使有著最高指揮部的強壓,守軍也隻是半死不活的勉強撐幾下,庫斯特索性無視了他們。
將目光放迴到和他們一同戰鬥的軍隊。
他們共有3萬人,編成兩個師(稱為填線師),隸屬於第一集團軍。在庫斯特的十九軍來之前,他們就是專門防守熱舒夫的俄軍的。
現在庫斯特在這裏擁有最高軍事權,想要強行征用他們,第一集團軍也不敢放一聲屁。
他們有了10萬人(6個師),而對麵的俄國人隻有6萬人(4個師)。對俄國人的優勢兵力已經很大了,優勢在我,開打!
12月11日,這天淩晨,炮彈與火箭炮劃破雲層,不斷地轟炸俄國陣地。奧地利的總攻開始了。
北麵的攻勢很順利,伴隨著強力的火力支援,兩個奧地利精選師僅用了半個小時就拿下熱舒夫。
另一個精選師和一個填線師也成功在西麵突破俄軍的防守。還有兩個師作為預備隊,沒有任何行動,以備不時之需。
在南麵,第三集團軍的三個師也向北進攻。但進攻不夠迅猛,和敵人陷入了鏖戰。
在西麵,盡管塔爾努夫和戈爾利采的奧地利守軍不情願,可在庫斯特的強壓下,也開始向敵人發起反攻,以施加壓力。
這一地區的所有俄國人都在如此集結的攻勢下連吃敗仗,不斷往東後撤。
12月12日,戰事擴大了。俄軍再次投入了3萬人(2個師),奧匈也投入了1萬人的預備隊。
這場戰役甚至波及到了其他戰線上的參戰國。
德國的威廉二世得知此事後,連蹦帶跳地要求東線的兩個集團軍發起一次攻勢,以減輕奧匈的負擔。
而英法兩國沒有提供物質上的支援,僅僅是鼓勵了一下沙皇,希望他們能像加利西亞那樣再度獲勝。
就連沙皇本人也對這場戰役充滿信心,認為庫斯特的進攻隻不是在送死罷了。
可他們不知道,奧匈的新式軍備比起以前上了好幾個檔次,現在的俄國人根本不可能打得過。
戰場上的形勢總體也是利於奧匈的,尤其是北麵。
僅僅過了一天,庫斯特的軍隊就向敵人縱深突進了12公裏,逐漸地把塔爾努夫的俄軍包圍住。
糟糕的情報真是害死人!裏麵的俄軍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側翼友軍被突破了,也就更不可能知道他們此刻正將屁股對給敵人。
庫斯特毫不留情地命令一個師包圍它,然後與塔爾努夫的友軍聯合,僅用了2個小時就吃掉敵人的1.4萬人。
守城軍官見庫斯特的作戰計劃居然能夠成功,果斷給自己的直屬上司寫了筆信,然後興高采烈地跟著庫斯特一同作戰。
12月13日,奧匈的一個預備師已經到位了;可俄國的支援卻遲遲不到,原因竟是鐵路長時間沒有維護而嚴重損壞,上麵的士兵不得不換乘列車。
同盟國的人在得知這個信息後,無一不笑掉大牙,同時又對庫斯特這等人物提起了注意。
在戰場這邊,庫斯特依舊保持著兇猛的進攻。
為了保持效率不下降,庫斯特將一個預備師加入戰鬥中。
逐漸地,戈爾利采的俄軍也被重重包圍。
和塔爾努夫的俄軍一樣的結局,他們也無一例外被完全殲滅,裏麵的奧軍也再次加入庫斯特的進攻大隊中。
戰役至此,北麵戰線已經與西麵戰線聯合在了一起,並逐漸控製住了西麵戰線的部分軍隊。
在南麵,因為俄軍終於得知北線被突破,嚇得屁滾尿流。但他們的撤退速度可沒有裝甲營的行軍速度快,很快也被包圍了。
記得當幾個俄國士兵看到四個鐵盒子就敢阻斷他們退路,生氣地朝它開槍,然後驚恐的發現根本射不穿它。
而當它們向俄國士兵開火時,那可真是一掃一大片啊!機槍、機炮和小口徑火炮的一齊發射,把那百來名俄國人打的死不瞑目。當然,還有些俄國人死的連渣都不剩了。
庫斯特的大軍也已經趕了過來,隨著包圍圈的鞏固,裏麵的俄軍也算是放棄了抵抗;他們的將軍率領2萬人向庫斯特投降,而自己則自殺了。
到目前為止,奧匈總共投入16萬人,目前還剩12萬人(不包括支援),無人被俘。
而俄國人在戰前投入13萬人,目前僅剩4萬人,損失人數中有5萬人被俘。
時任俄國作戰總司令伊萬諾夫見戰局已經失控,命令所有士兵放棄戰鬥,撤往桑河東岸。
他們將在那裏等著庫斯特,然後死死守住;好為布魯西洛夫圍攻普熱梅希爾提供掩護。
交戰雙方的最高政治人物拿著戰報,各自顯露出了不同的表情。
當然,最開心的莫過於德國的威廉二傻子。
而且此刻友軍還沒有徹底放棄戈爾利采的防守,可以拜托康拉德直接命令那裏的友軍固守戈爾利采,這樣可以遲滯住大量的俄軍。
第一集團軍負責防守著塔爾努夫(戈爾利采西北20公裏)一帶,也可以讓高層直接定住當地守軍。
在得到康拉德的肯定後,接下來他該幹的事就簡單很多了,就是從西北方向垂直突破敵人的防線。
在經過一係列內部調整後,成功利用友軍吸引了2萬俄軍,此刻還有6萬俄軍能夠進行防守。
但庫斯特沒把他們放在眼裏。他們目前的炮彈就已經開始捉襟見肘了,除了有用不盡的子彈。可那又有什麽用呢?沒有比敵人更強悍支援火力,任何作戰都是死路一條。
奧匈高層希望通過這場戰役成功解圍普熱梅希爾,以扭轉戰爭的不利形勢。為了確保行動成功,高層賜予庫斯特最高作戰自由權和軍事建議權。
奧匈第十九軍統共7萬人,麾下的四個師中有三個奧地利精選師作為主攻,還有一個混編師作為預備隊。
令人驚喜的是他們擁有四輛坦克可以調用,編為帝國第一坦克營。
他擁有一個重炮連(2門305mm重炮)、兩個中型加農炮連(12門149mm炮)、一個自走火箭炮營(8門140mm火箭)、三個火箭炮營(24門140mm火箭)作為支援。
400枚305mm炮彈、3600枚149mm炮彈、5000枚140mm火箭彈。
高層親切地告訴庫斯特,如果這些還不夠,可以從其他集團軍直接抽調。可見帝國對這次戰役的重視。
確定好每支部隊的方位後,庫斯特將視線重新放迴地圖上。
如果塔爾努夫的守軍願意發動反攻,那麽戰局就會變得順利;可惜那些軍官並不願意。
即使有著最高指揮部的強壓,守軍也隻是半死不活的勉強撐幾下,庫斯特索性無視了他們。
將目光放迴到和他們一同戰鬥的軍隊。
他們共有3萬人,編成兩個師(稱為填線師),隸屬於第一集團軍。在庫斯特的十九軍來之前,他們就是專門防守熱舒夫的俄軍的。
現在庫斯特在這裏擁有最高軍事權,想要強行征用他們,第一集團軍也不敢放一聲屁。
他們有了10萬人(6個師),而對麵的俄國人隻有6萬人(4個師)。對俄國人的優勢兵力已經很大了,優勢在我,開打!
12月11日,這天淩晨,炮彈與火箭炮劃破雲層,不斷地轟炸俄國陣地。奧地利的總攻開始了。
北麵的攻勢很順利,伴隨著強力的火力支援,兩個奧地利精選師僅用了半個小時就拿下熱舒夫。
另一個精選師和一個填線師也成功在西麵突破俄軍的防守。還有兩個師作為預備隊,沒有任何行動,以備不時之需。
在南麵,第三集團軍的三個師也向北進攻。但進攻不夠迅猛,和敵人陷入了鏖戰。
在西麵,盡管塔爾努夫和戈爾利采的奧地利守軍不情願,可在庫斯特的強壓下,也開始向敵人發起反攻,以施加壓力。
這一地區的所有俄國人都在如此集結的攻勢下連吃敗仗,不斷往東後撤。
12月12日,戰事擴大了。俄軍再次投入了3萬人(2個師),奧匈也投入了1萬人的預備隊。
這場戰役甚至波及到了其他戰線上的參戰國。
德國的威廉二世得知此事後,連蹦帶跳地要求東線的兩個集團軍發起一次攻勢,以減輕奧匈的負擔。
而英法兩國沒有提供物質上的支援,僅僅是鼓勵了一下沙皇,希望他們能像加利西亞那樣再度獲勝。
就連沙皇本人也對這場戰役充滿信心,認為庫斯特的進攻隻不是在送死罷了。
可他們不知道,奧匈的新式軍備比起以前上了好幾個檔次,現在的俄國人根本不可能打得過。
戰場上的形勢總體也是利於奧匈的,尤其是北麵。
僅僅過了一天,庫斯特的軍隊就向敵人縱深突進了12公裏,逐漸地把塔爾努夫的俄軍包圍住。
糟糕的情報真是害死人!裏麵的俄軍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側翼友軍被突破了,也就更不可能知道他們此刻正將屁股對給敵人。
庫斯特毫不留情地命令一個師包圍它,然後與塔爾努夫的友軍聯合,僅用了2個小時就吃掉敵人的1.4萬人。
守城軍官見庫斯特的作戰計劃居然能夠成功,果斷給自己的直屬上司寫了筆信,然後興高采烈地跟著庫斯特一同作戰。
12月13日,奧匈的一個預備師已經到位了;可俄國的支援卻遲遲不到,原因竟是鐵路長時間沒有維護而嚴重損壞,上麵的士兵不得不換乘列車。
同盟國的人在得知這個信息後,無一不笑掉大牙,同時又對庫斯特這等人物提起了注意。
在戰場這邊,庫斯特依舊保持著兇猛的進攻。
為了保持效率不下降,庫斯特將一個預備師加入戰鬥中。
逐漸地,戈爾利采的俄軍也被重重包圍。
和塔爾努夫的俄軍一樣的結局,他們也無一例外被完全殲滅,裏麵的奧軍也再次加入庫斯特的進攻大隊中。
戰役至此,北麵戰線已經與西麵戰線聯合在了一起,並逐漸控製住了西麵戰線的部分軍隊。
在南麵,因為俄軍終於得知北線被突破,嚇得屁滾尿流。但他們的撤退速度可沒有裝甲營的行軍速度快,很快也被包圍了。
記得當幾個俄國士兵看到四個鐵盒子就敢阻斷他們退路,生氣地朝它開槍,然後驚恐的發現根本射不穿它。
而當它們向俄國士兵開火時,那可真是一掃一大片啊!機槍、機炮和小口徑火炮的一齊發射,把那百來名俄國人打的死不瞑目。當然,還有些俄國人死的連渣都不剩了。
庫斯特的大軍也已經趕了過來,隨著包圍圈的鞏固,裏麵的俄軍也算是放棄了抵抗;他們的將軍率領2萬人向庫斯特投降,而自己則自殺了。
到目前為止,奧匈總共投入16萬人,目前還剩12萬人(不包括支援),無人被俘。
而俄國人在戰前投入13萬人,目前僅剩4萬人,損失人數中有5萬人被俘。
時任俄國作戰總司令伊萬諾夫見戰局已經失控,命令所有士兵放棄戰鬥,撤往桑河東岸。
他們將在那裏等著庫斯特,然後死死守住;好為布魯西洛夫圍攻普熱梅希爾提供掩護。
交戰雙方的最高政治人物拿著戰報,各自顯露出了不同的表情。
當然,最開心的莫過於德國的威廉二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