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赴姚發之宴後,為了避免姚氏隨之而來可能的突然發難,孫策明智的選擇了立即退出柴桑縣衙。


    僅率軍駐紮在交通便利之所,偏安於柴桑一偶,柴桑一應政事皆不出於其手。


    雖然此舉規避了風險,可如此一來,不說柴桑長之實,連同孫策的柴桑長之名亦名不副實搖搖欲墜。


    在看到了孫策如此懦弱膽怯的應對之舉後,縣中勢力無不做出了正確的決定,繼續靠攏向以姚氏為首的地方豪族集團。


    不過就在姚發等人為此誌得意滿,大排宴宴之時,故事的主人翁孫策卻仿佛不堪此辱一般,一時之間銷聲匿跡起來。


    但是身處折衝校尉營中的孫策卻並非如外界所想的,因為心生懼怕而偃旗息鼓。


    而是正查看起經過幾日的調查而匯總到他案前,關於柴桑目前局勢的各項信息。


    柴桑雖然是個貧瘠之縣,但是廟小妖風大,縣中仍有七家地方豪族。


    平日裏,七家大族作威作福,支配柴桑一應事務,搞的曆任縣長有名無實,變成了跪著要飯的乞丐。


    凡事都要看七家的臉色的臉色行事,稍有不慎不是被人彈劾貶官調任他處,就是離奇在任上暴斃。


    遠的不說,上任柴桑長的下場對孫策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警示。


    而,這在這七家之中,尤以姚氏一家獨大,乃是柴桑名副其實的土皇帝。


    如今,柴桑縣城更是暗流湧動,似乎各項信息都指向不利於孫策的局麵。


    但是如今對孫策來說,除了刻不容緩的內憂之外,在外還有著蓄勢待發的外患。


    孫策所患者有三。


    一者,乃是自己的頂頭上司豫章郡太守諸葛玄。


    一般來說,州牧和刺史主要是州的監察長官,雖然有直接撤銷所屬官員的權利,但卻並沒有直接任命郡縣官員的權利。


    但是漢末紛亂已久,州牧和刺史已經慢慢變成了各州實際上的土皇帝,一概人事政令皆從其出,更別提袁術的這個揚州還是其自己自任的。


    但是此刻,豫章郡的情況卻有些特殊,豫章同時和荊揚交三州接壤,表麵上諸葛玄是袁術所表,自然是隸屬於袁術。但實際上諸葛玄擔任豫章郡守之前可一直是袁術死敵劉表的從吏,袁術任命其人為豫章太守,其目的恰恰正是基於這一點。期望於以此舉讓豫章成為荊楊之間的緩衝地帶。


    而劉表也果然因為諸葛玄“自己人”的身份,沒有阻攔和攻伐,反而多有扶持。


    不過諸葛玄其人卻對衰落的漢王朝忠心耿耿,到任後,他既不向袁術靠攏,也不親近劉表,反而隱隱中立起來。


    所以,一時之間,三方陷入了詭異的和平之中。


    如今孫策提出擔任柴桑長之職,自然便會打破這脆弱的平衡,導致連鎖反應。


    孫策一時不能明白其人如何考慮,所以憂患諸葛玄的對自己的態度。


    二者,乃是與自己隔江對望的殺父仇人江夏太守黃祖。


    黃祖乃劉表大將,曆任江夏太守為荊州鎮守西大門抵禦江東的威脅,曾經以江夏一地成功抵擋孫堅、袁術以及後來的小霸王,最後曆經數十年才在孫權的進攻下拜亡。


    因此,其人絕非碌碌無為之輩,乃是孫策將來進攻荊州市時最大的阻礙,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而如今,孫策憂患,但是並不懼怕,因為但是不光是演義中還是曆史中,此人雖然守成之處可圈可點,但進略則乏善陳可,幾乎沒有什麽主動出擊的記載。


    三者,乃是荊南四郡的實際領導者,與劉表劃江而治的長沙郡太守。


    此時的長沙郡守正是演義中被劉備所殺並且奪得的盧馬的江夏太守張羨,其人和荊南其餘三郡的太守同為荊南大族,彼此之間抱團結盟,早就對劉表的統治心懷不滿,不日便會掀起叛旗。


    雖然張羨和劉表的矛盾不能調合,柴桑與長沙之間隔著羅霄山脈因此不太可能受到來自張羨的進攻方向,但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孫策如今的體量太過渺小,不容他不慎重考慮,因此最好能與和他擁有共同敵人的張羨結成攻守同盟才可完全抵消荊南帶來的可能威脅。


    不過外患雖然更加危險,但是還有緩衝的餘地,如今內憂刻不容緩,不容孫策視若無睹,他必須要盡快拿出對策,先發製人!


    ……


    夜,柴桑,姚氏塢堡內一場小型的族會議此刻正秉燭而議。


    堂內,姚氏前任族長委坐於主位之上,興味索然之下有些萎靡不振。


    姚氏當代領軍人,柴桑縣尉、現任族長姚發則恭敬的奉陪於下手,不斷的向老族長介紹著縣中的現狀,族的事務。


    而家族新一代後進之輩,姚氏新星姚景亦小心的陪侍於末座,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努力的吸取消化著這些姚氏不傳之辛秘。


    “最近新任的柴桑長如今有何動作?”老族長忽然抬手打斷了姚發之語,有氣無力的問道。


    “還能如何?其人每日龜縮在軍營之中不出,上任旬月連柴桑縣衙都未入過。想來莫不是失了膽氣,真是有辱孫堅猛虎之名。”想起了筵宴之上風輕雲淡的孫策,姚發心中不由得一股怒火油然而生,在柴桑地界跋扈慣了的他何時受過如此之辱。


    “我聞孫策初至之時,汝曾故意羞辱於他,是也不是?”老族一直眯縫著的老眼微睜,一股精芒射出,讓人不敢小覷了這個耄耋老人。


    “不過試探一番,未曾想其人倒是膽小如鼠之輩。”姚發麵色恭敬,心中卻滿不在乎。


    “唉!此舉卻是不妥啊!”老族長麵露憂色。


    “哦?有何不妥?”姚發問道。


    “其人初至柴桑,跟腳不明,來意不顯。試探是對,但是羞辱卻太過,其人畢竟是公候之後,其父故舊遍布揚州,其人又摔兵氣勢洶洶而來,不可不慎重。”老族長解釋道。


    “其人家道中落,早已不是破虜將軍之公子了,孫堅舊部不是被袁術所吸納就是自立門戶。想來無非又是一任草包縣長,老族長多慮了”對姚族長的謹小慎微,姚發卻越發的鄙夷,心中不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霸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體風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體風秀並收藏霸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