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幹見到孫策竟有如此遠大的抱負,當下心神蕩漾之間徹底堅定了自己投效孫策的決定,因此連連向周瑜示以眼神暗示。


    周瑜會意一笑,立刻向孫策拱手道:


    “兄欲行大事,豈能缺少助力?子翼兄才思敏捷善於辯論,江淮之間更是難尋敵手。可為論客也!如今其人近在眼前,兄何不聘之?”


    “子翼兄果若如公瑾所言,願意襄助孫策唿?”孫策難以置信道。


    “此誠所願也!幹願以幹三寸不爛之舌,為將軍之大計盡綿薄之力。”蔣幹又是一揖到底。


    “真乃天助我也!”孫策連忙將蔣幹扶起來,驚喜得把住蔣幹的手道。“我得子翼真可如旱苗逢甘露呀!”


    “蔣幹拜見主公!”蔣幹連忙順勢拜倒在孫策腳下,而孫策也坦然的受了蔣幹一拜。


    從這一刻起,在周瑜,孫河以及呂範的見證下,孫策和蔣幹已結成主仆之禮。


    雖然蔣幹在演義中落下了一個盜書的惡名,但是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在某種方麵都有其特殊的過人之處。


    蔣幹之才也要看是誰在駕馭,放到曹操手裏,不僅勸降周瑜不成功,反而中了周瑜離間計,折損蔡瑁張允兩員水軍大將。


    反觀周瑜卻巧妙了利用了蔣幹的個性以及其功利心,不僅一開始就堵住了蔣幹勸降之語,還將計就計乘勢設下離間計,致使曹操中計,親手自毀長城,殺了周瑜的兩個心腹之患。


    所以孫策心中絲毫沒有任何嫌棄蔣幹的想法,正所謂別拿豆包不當幹糧,隻要能為他的野心助力,孫策可謂是來者不拒。


    而,就在這時,鄧當推門而入:“啟稟校尉,堡外又有人來訪!”


    “難道是潘璋到了?”孫策心中一動,連忙帶著眾人往塢堡外走去。


    而來訪之人正是潘璋,潘璋心中忐忑的在塢堡外來迴踱步,他一路跋涉,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孫策的所在。


    但是就在這臨門一腳之時,他反而對於自己是否能拜入孫策旗下患得患失起來。


    突然,塢堡大門洞開,一行人從裏麵魚貫而出。


    潘璋抬眼望去,隻見這些人都是青年模樣,看起來與自己年紀相仿,但是和默默無聞外表普通的自己相比,這些人似乎每個人散發著莫名的光彩。


    “想不到孫策麾下既然有如此多的英傑!”潘璋見此,心中對自己拜入孫策旗下之事更加悲觀起來。


    “在下孫策!”孫策上前一步,拱手一禮:“不知足下乃何人?所為何事而來?”


    “原來他就是孫策!”潘璋心中一動,連忙拜道在孫策腳下:“小人名為潘璋,乃陳留人士,小人的家父曾在孫破擄麾下為兵,近日聽聞孫策大人已除孝期,家父感念先主知遇之恩,因擔心孫策大人初出茅廬無人可以用,特命小人前來依附。”


    “果然是潘璋來投。”孫策心中泛起淡淡的喜悅,畢竟見到周瑜的風采之後,很難再有誰能讓孫策激動起來。


    不過他臉上還是連忙做出一副驚喜的樣子,將潘璋從地上扶起:“原來足下乃先父舊部之子?”


    “小人表字文珪,大人可喚小人表字。”表字在漢代除了平輩之間的稱唿外,主要是長輩對後輩以及上級對下級所用。潘璋如此說便有一種順從的意思。


    “文珪?”孫策裝模作樣的琢磨兩句後,又做出一副眼神一亮的樣子:“好字!果然是好字呀!”


    “既然文珪與我孫氏頗有淵源,策自當以禮相待。”孫策繼續揣著明白裝糊塗:“隻是不知文珪有何擅長之處?”


    “小人從小便受到我父教導,於統兵之道略知一二。”潘璋謙遜的說到。


    “既然如此,我部兵馬暫缺一屯長,原由本將暫統,如今既然文珪來投,本將便任命文珪為我部屯長。”


    “潘璋領命!謝主公!”潘璋聞言不由得驚喜萬分,本來他還以為自己還需要從小兵開始一步步做起,沒想到孫策直接任命他為屯長,這一升一遷之間可是能省掉他不少的苦功。


    而一旁一直將這一切看在眼裏的蔣幹見狀,急於表現的他雙眼一轉連忙向孫策恭賀道:“我觀文珪談吐之間甚有章法,想來其人所言不虛,恭喜主公又添一員驍將呀!”


    而孫策原來的舊部如孫河、呂範等人也高興非常,隨著孫策的聲勢越加壯大,作為第一批投靠孫策的元老,他們的地位當然也會水漲船高。


    周瑜與孫策情同手足,見狀也分外為孫策感到欣喜,他看了看圍攏在孫策身邊和後者同樣年輕的四人,又看了看塢堡之內已經頗有精銳之氣的四百士卒後,便收起笑容,麵色嚴肅的向孫策諫言。


    “如今,伯符麾下能臣武將齊備,且兵鋒漸銳,不若就此前往柴桑赴任,如此也好早日重整孫氏舊日氣象!”


    可是讓眾人沒想到的是,剛剛才因為得到兩員文物將而高興的孫策,聽到周瑜的諫言卻長歎一聲,收起了笑容。


    “公瑾之言深得吾心!”孫策麵露愁容,向周瑜解釋道:“奈何缺少軍械,還需月餘光景才可成行。”


    一想到自己目前的短板,孫策就不由得大為頭疼,這係統雖然好,但是卻有【名望值】的限製,不能隨心所欲的作弊,而若自己慢慢的搜集,又要耽誤寶貴的時間。


    忽然,不知為何,他腦海中浮現出舅父吳景的身影,心中有些猶豫起來。


    來到這個世界這麽久了,還始終未能見過自己這具身體的舅父一麵呢,現在是不是要前往拜見一下?


    按理說,外甥數年不見,吳景這個當太守的舅舅能不表示表示嗎?


    跟你要個千把人的裝備啥的,能好意思不給嗎?這都不舍得給你吳景還是人嗎?


    但是孫策轉念一想也不能有一點小挫折就跑去找親戚,一來現在自己兵少,就算索要裝備也要不了多少,他原本的計劃是準備等自己能招募個兩三千人馬的時候才跟舅父吳景要個大的!若自己現在就上門,將來就沒理由化緣了。


    再者,就算孫策臉皮厚,又恬不知恥的前往索要,可窮親戚上門上的多了,再熱情的親戚都會冷淡下來,吳景肯定會躲著不見的。


    忽然,孫策又想到了自己的大堂哥現為丹陽都尉的孫賁,但是聯想到其人在曆史上的事跡之後,他又將自己這個不太靠譜的想法拋出了腦後,


    還是算了吧,孫賁這個人幹啥啥不行,窩裏橫第一名。


    沒想到,正當孫策苦惱之際,周瑜卻指著孫策哈哈一笑,仿佛在嘲笑孫策庸人自擾一般。


    “兄如此說,將小弟至於何地呀?”


    哎呀,怎麽把賢弟這個廬江土豪給忘記了!賢弟可願意助為兄一臂之力?”孫策聞言一臉驚喜的重新看向周瑜,仿佛才想起周瑜是個名副其實的高富帥一樣。


    “兄且寬心,我舒城周氏雖然算不上什麽世家大族,但是區區千人的軍械還是拿得出手的!”周瑜卻故作瀟灑的一擺手,似乎一千人的武器在周氏看來不足一提一樣。


    “如此,為兄便多謝賢弟了,日後若孫策若有飛黃騰達之時,必不忘舒城周氏今日之恩!”孫策鄭重承諾道。


    而聽到孫策的承諾,周瑜眼中精光一閃,笑容不由更甚。


    周瑜雖然和孫策情同手足,但是在這個宗法為重的時代,也不能完全放下對家族的責任,不過好在,不管是周瑜本人還是舒城周氏皆看好如今身為幼虎的孫策之未來。


    這一千軍械便是周氏對孫策的投資,如果將來孫策發展的好,甚至還可以加大投資,但若孫策兵敗身死,那這一點小小的投資也動搖不了周氏的筋骨,如此何樂而不為呢?


    “好,既然有賢弟的鼎力相助,我明日便兵發柴桑!”孫策猛然一揮手,氣勢十足的!


    但是他忽然又氣勢一泄,又露煩惱的神色:“隻是想要前往柴桑,還需要渡過大江,為兄這一時半會也找不到運兵的船隻呀!”


    說完,孫策遞給周瑜一個你懂得的眼神,後者立刻會意後朗笑一道。


    “這有何難?瑜可以與兄一道前行,待到達廬江之後,我可以動用家族的船隻,幫助兄長運兵!”


    “哎呀,賢弟可真乃及時雨也!如此一來,我便萬事俱備了。”孫策感動滿滿,但是緊接著他收起笑容,換成一副誠懇的表情,向周瑜鄭重的道出了自己真正的想法。


    “隻是比起軍械,船隻這些俗物,孫策卻更想得到賢弟,的相助!若有公瑾相助,則策大事必成也!”


    但是周瑜卻聞言,卻麵露掙紮起來,良久之後他才麵露歉意向孫策解釋道。


    “瑜亦想常伴於兄,奈何家中老母年邁,不敢擅離左右,不過待我安頓好老母,定然會前來相助兄長。”


    “況且,雖然瑜暫時不能為兄效力,但柴桑與廬江僅一江之隔,而且我周氏在廬江頗有一些實力,若兄遇到難處,必要之時,我周氏必然不會袖手旁觀!”


    孫策雖然沒有招攬周瑜成功,但是也得到了他和他背後周氏的承諾,雖然心中可惜但是也不得不暫時如此。


    “但是這也隻是暫時而已!”孫策看著英姿勃勃的周瑜,心中暗暗下定決心“日後我會向你和你背後的周氏證明,我孫策會是值得你們效忠的明主!”


    這一點,孫策自信非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霸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體風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體風秀並收藏霸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