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考團長說:“說到這個事情,其實也是很有曆史淵源的,你們遊客不了解也不奇怪。
西雙版納現在叫什麽?對!叫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說明從過去到現在,這裏居住的是傣族人最多。
在過去,人口數量最多,勢力也就最大,因此他們就要向其他少數民族收稅。
他們巧立名目,苛捐雜稅很多,其中有一項就是房產稅,一座房子就要收一份稅。
我們基諾族人本來就少,生活條件很艱苦,根本沒有餘糧來繳稅。於是,大家就想了一個方法,鑽了製度的空子,要蓋就蓋一個大房子,一個家族的人甚至是一個寨子裏的人,都住在一起,這養就隻須交一份稅啦。
所以,傣族人就認為基諾族人耍小聰明,逃稅漏稅的不守規矩,而基諾族人則認為傣族人仗著勢力榜欺壓他們,雙方結下了深仇大恨,直到現在兩族之間,還是禁止通婚呢!”
虎永剛問了一句:“你們和其他民族也禁止通婚嗎?”
饒考團長說:“隻要不和傣族人通婚就行。要不然我們基諾族也不能從當初的兩三千人,發展到現在的兩萬多人了。”
杠精就是杠精,這時他又站出來抬杠:“如果你們基諾族人,一定要和傣族人結婚怎麽辦?”
饒考團長沒有搭理他,而是向眾人提出了一個新問題:“你們大家看,我們這裏的屋頂像什麽?”
有人說像草帽,有人說像廟宇,也有人說窩棚頂的,眾說紛紜,不一而足。
虎永剛說:“我看倒有些像是古代官員的帽子。”
饒考團長說:“對啦,準確地說,像諸葛亮的官帽。你們想一下,電視裏的孔明,是不是戴著這樣的帽子?”
眾人紛紛表示,聽團長這樣一說,還真是有點兒像。
饒考團長說:“有關這個,就涉及到我們基諾族來曆的另一種說法。
據說三國時期,諸葛亮南征途中,一支人馬,在行軍途中貪睡而被遺落在這攸樂山。諸葛亮為嚴明軍紀,不再收留這些落伍者,但為了能讓他們能夠生存,就賜給他們茶樹、棉花以及糧食的種子。
這部分人從此在這裏生根發芽,繁衍後代,就發展成了現在的基諾族。他們崇拜孔明,蓋房子時就把屋頂修成了他官帽的模樣,並一直延續至今。”
團友中有人說,原來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啊。
那杠精馬上反駁:“曆史上沒有諸葛亮七擒孟獲這迴事,是《三國演義》虛構出來的,所以這個傳說肯定也是假的。”
虎永剛淡淡地說的:“也許七擒孟獲是羅貫中虛構的,但曆史上諸葛亮南征確有其事,也確實打到了雲南,甚至打到了緬甸。
《三國演義》是小說,有虛構的成分。但陳壽的《三國誌》確是史書。他在《諸葛亮傳》中提到,孔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並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
他話中的’瀘‘是指瀘水,也就是現在的金沙江。渡過了金沙江,說明他就進入了雲南境內;而’深入不毛‘的’不毛‘,並不是不毛之地的意思,是說他一直打到了’不毛‘這個地方。
據史學家考證,’不毛‘是現在緬甸’八莫‘這個地名的諧音。現在八莫的人家,幾乎都供奉著孔明像呢……”
見他還在滔滔不絕地說著,寧靜忙阻止他:“別顯擺了,讓人家笑話!還是聽團長的吧。”
繞考團長忙說:“沒事的,隻要你們大家開心就好。”
大家一路走一路看,很快來到了一個表演場地。
繞考團長說,我們在這裏觀看表演,同時解決午飯問題。大家按照我們進來的時候,分的小組號,找到自己的台子就坐。
虎永剛和寧靜剛剛在自己的2號台坐下,那邊的主持人已經登場,這邊也有基諾族的姑娘們開始往各個台子上送吃食。
寧靜低聲評論,這邊的女孩子,怎麽都是矮墩墩、胖乎乎的。
本來他們夫妻之間,用的是家鄉話在談論著,也許是各地方言中的形容詞都差不多,那饒考團長居然聽懂了。
他笑嗬嗬地說道:“我們基諾族人的審美觀念和你們漢人不一樣,我們是以胖為美的。基諾族人以前生活落後,條件艱苦,誰胖就說明她家的條件好,家有餘糧啊。”
虎永剛說:“我看台上那些小姑娘,個個都很苗條啊。”
饒考團長說:“那是為了迎合你們漢人的眼光,挑選出來的,在我們基諾族人的眼裏,她們並不美。”
寧靜說:“那你們這裏的審美觀點和唐朝時候是一樣的啊。”
談笑之間,場上的演出已經開始,這邊的吃食也全部擺齊。
場上演的是基諾族最具本族特色的大鼓舞,據說此舞也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雲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主持人介紹說,基諾族的大鼓,又稱太陽鼓,基諾族語叫“塞吐”。“塞” 泛指較大的神靈。
基諾族把對神靈、祖先、生殖等的崇拜,都集中表現在對大鼓的崇拜上。傳統上跳大鼓舞的時間一年隻有兩次,一是“特懋克”節,再就是“尼叭臘”祭祀活動上。
現在為了滿足遊客們的好奇,作為傳統表演節目,奉獻給大家。
(饒考團長事後給團友們解釋,“特懋克”是基諾族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 也就是過年,意為“打大鐵”,是基諾族人民為紀念鐵器的創製和使用而舉行的節慶。
以前基諾族的節日活動都以村寨為單位舉行,沒有統一的時間,大約在農曆臘月間。具體舉辦一般由“卓巴”、也就是首席大長老)來決定,一旦“卓巴”敲響大鼓時,便意味著開始過節了。)
麵前小桌上的吃食,果然是饒考團長之前說過的烤豬肉、蒸玉米和蒸白薯三樣,每桌一盤,吃完不續。
場上的鼓聲震耳欲聾,桌上的美食誘人垂涎,虎永剛和寧靜的眼睛和嘴巴同時享受饕餮大餐。
節目十分震撼,基諾族特色的食物,味道也是真心不錯:烤豬肉油而不膩、香辣爽口,一點兒豬肉的腥氣都沒有;烤白薯和烤小玉米也都很甜。
寧靜說:“原來這個小玉米這麽好吃,早上多買點就好了。”
虎永剛說:“這玩意兒應該不是什麽緊俏商品,後麵看到了再買唄。”
場上的演出,繼大鼓舞之後,又表演了一些極具基諾族特色的歌舞,然後就開始表演他們的絕活:
像什麽嘴巴裏噴火、火把燒身、在碎玻璃上跳舞、爬上高高的刀梯等等表演。
寧靜看得心驚肉跳,虎永剛卻感覺像是下鄉耍把戲的雜技團。
景區可能是為了觀賞內容、滿足遊客的獵奇心理、吸引遊客的眼球,增加了一些不倫不類的節目。
比如,從中緬邊境的深山老林裏,找來了一些沒有國籍、沒有戶口的所謂野人,讓他們現場展示茹毛飲血、吃泥土等原始生活習俗;
再如,不知從哪裏找來的、脖子上疊套著20多個金屬環的長脖女;
居然還有長得漂亮、吹笛玩眼鏡蛇的印度女孩……
虎永剛暗自腹誹:這就不屬於基諾族的文化主題啦!
表演接近尾聲,主持人宣布:“下麵有請我們的大巫師,帶領大家一起去祭祀五神柱!”
隻見一個身穿大紅袍、頭戴白銀冠的美女(漢人的標準),身後帶著兩女兩男,神色平靜地應聲而至。
繞考團長低聲說:“這個人可厲害了!她是我們基諾族的大巫師。不僅能主持祭祀儀式,又會占卜算卦,還能給寨子裏的人看病。”
眾人移步到了那五神柱旁,等待著莊嚴又神聖的祭祀儀式開始。
繞考團長說,無神柱,也叫圖騰柱。我們基諾族不信仰佛教,而信仰萬物有靈原始神教。
我們基諾族人相信,這世界萬物都有靈,把自己信奉的神靈雕刻在圖騰柱上。你們看,那從上到下分別是太陽神、月亮神、水神、火神和女神。
在紅袍女巫師的主持下,祭祀儀式開始,她的四個隨從圍著圖騰柱跳起了祭神舞蹈。
虎永剛和寧靜對這類活動不感冒,加上又是外行,看了一會兒熱鬧,就興致缺缺地帶著嘀嘀走到一邊的樹蔭下玩去了……
西雙版納現在叫什麽?對!叫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說明從過去到現在,這裏居住的是傣族人最多。
在過去,人口數量最多,勢力也就最大,因此他們就要向其他少數民族收稅。
他們巧立名目,苛捐雜稅很多,其中有一項就是房產稅,一座房子就要收一份稅。
我們基諾族人本來就少,生活條件很艱苦,根本沒有餘糧來繳稅。於是,大家就想了一個方法,鑽了製度的空子,要蓋就蓋一個大房子,一個家族的人甚至是一個寨子裏的人,都住在一起,這養就隻須交一份稅啦。
所以,傣族人就認為基諾族人耍小聰明,逃稅漏稅的不守規矩,而基諾族人則認為傣族人仗著勢力榜欺壓他們,雙方結下了深仇大恨,直到現在兩族之間,還是禁止通婚呢!”
虎永剛問了一句:“你們和其他民族也禁止通婚嗎?”
饒考團長說:“隻要不和傣族人通婚就行。要不然我們基諾族也不能從當初的兩三千人,發展到現在的兩萬多人了。”
杠精就是杠精,這時他又站出來抬杠:“如果你們基諾族人,一定要和傣族人結婚怎麽辦?”
饒考團長沒有搭理他,而是向眾人提出了一個新問題:“你們大家看,我們這裏的屋頂像什麽?”
有人說像草帽,有人說像廟宇,也有人說窩棚頂的,眾說紛紜,不一而足。
虎永剛說:“我看倒有些像是古代官員的帽子。”
饒考團長說:“對啦,準確地說,像諸葛亮的官帽。你們想一下,電視裏的孔明,是不是戴著這樣的帽子?”
眾人紛紛表示,聽團長這樣一說,還真是有點兒像。
饒考團長說:“有關這個,就涉及到我們基諾族來曆的另一種說法。
據說三國時期,諸葛亮南征途中,一支人馬,在行軍途中貪睡而被遺落在這攸樂山。諸葛亮為嚴明軍紀,不再收留這些落伍者,但為了能讓他們能夠生存,就賜給他們茶樹、棉花以及糧食的種子。
這部分人從此在這裏生根發芽,繁衍後代,就發展成了現在的基諾族。他們崇拜孔明,蓋房子時就把屋頂修成了他官帽的模樣,並一直延續至今。”
團友中有人說,原來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啊。
那杠精馬上反駁:“曆史上沒有諸葛亮七擒孟獲這迴事,是《三國演義》虛構出來的,所以這個傳說肯定也是假的。”
虎永剛淡淡地說的:“也許七擒孟獲是羅貫中虛構的,但曆史上諸葛亮南征確有其事,也確實打到了雲南,甚至打到了緬甸。
《三國演義》是小說,有虛構的成分。但陳壽的《三國誌》確是史書。他在《諸葛亮傳》中提到,孔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並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
他話中的’瀘‘是指瀘水,也就是現在的金沙江。渡過了金沙江,說明他就進入了雲南境內;而’深入不毛‘的’不毛‘,並不是不毛之地的意思,是說他一直打到了’不毛‘這個地方。
據史學家考證,’不毛‘是現在緬甸’八莫‘這個地名的諧音。現在八莫的人家,幾乎都供奉著孔明像呢……”
見他還在滔滔不絕地說著,寧靜忙阻止他:“別顯擺了,讓人家笑話!還是聽團長的吧。”
繞考團長忙說:“沒事的,隻要你們大家開心就好。”
大家一路走一路看,很快來到了一個表演場地。
繞考團長說,我們在這裏觀看表演,同時解決午飯問題。大家按照我們進來的時候,分的小組號,找到自己的台子就坐。
虎永剛和寧靜剛剛在自己的2號台坐下,那邊的主持人已經登場,這邊也有基諾族的姑娘們開始往各個台子上送吃食。
寧靜低聲評論,這邊的女孩子,怎麽都是矮墩墩、胖乎乎的。
本來他們夫妻之間,用的是家鄉話在談論著,也許是各地方言中的形容詞都差不多,那饒考團長居然聽懂了。
他笑嗬嗬地說道:“我們基諾族人的審美觀念和你們漢人不一樣,我們是以胖為美的。基諾族人以前生活落後,條件艱苦,誰胖就說明她家的條件好,家有餘糧啊。”
虎永剛說:“我看台上那些小姑娘,個個都很苗條啊。”
饒考團長說:“那是為了迎合你們漢人的眼光,挑選出來的,在我們基諾族人的眼裏,她們並不美。”
寧靜說:“那你們這裏的審美觀點和唐朝時候是一樣的啊。”
談笑之間,場上的演出已經開始,這邊的吃食也全部擺齊。
場上演的是基諾族最具本族特色的大鼓舞,據說此舞也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雲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主持人介紹說,基諾族的大鼓,又稱太陽鼓,基諾族語叫“塞吐”。“塞” 泛指較大的神靈。
基諾族把對神靈、祖先、生殖等的崇拜,都集中表現在對大鼓的崇拜上。傳統上跳大鼓舞的時間一年隻有兩次,一是“特懋克”節,再就是“尼叭臘”祭祀活動上。
現在為了滿足遊客們的好奇,作為傳統表演節目,奉獻給大家。
(饒考團長事後給團友們解釋,“特懋克”是基諾族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 也就是過年,意為“打大鐵”,是基諾族人民為紀念鐵器的創製和使用而舉行的節慶。
以前基諾族的節日活動都以村寨為單位舉行,沒有統一的時間,大約在農曆臘月間。具體舉辦一般由“卓巴”、也就是首席大長老)來決定,一旦“卓巴”敲響大鼓時,便意味著開始過節了。)
麵前小桌上的吃食,果然是饒考團長之前說過的烤豬肉、蒸玉米和蒸白薯三樣,每桌一盤,吃完不續。
場上的鼓聲震耳欲聾,桌上的美食誘人垂涎,虎永剛和寧靜的眼睛和嘴巴同時享受饕餮大餐。
節目十分震撼,基諾族特色的食物,味道也是真心不錯:烤豬肉油而不膩、香辣爽口,一點兒豬肉的腥氣都沒有;烤白薯和烤小玉米也都很甜。
寧靜說:“原來這個小玉米這麽好吃,早上多買點就好了。”
虎永剛說:“這玩意兒應該不是什麽緊俏商品,後麵看到了再買唄。”
場上的演出,繼大鼓舞之後,又表演了一些極具基諾族特色的歌舞,然後就開始表演他們的絕活:
像什麽嘴巴裏噴火、火把燒身、在碎玻璃上跳舞、爬上高高的刀梯等等表演。
寧靜看得心驚肉跳,虎永剛卻感覺像是下鄉耍把戲的雜技團。
景區可能是為了觀賞內容、滿足遊客的獵奇心理、吸引遊客的眼球,增加了一些不倫不類的節目。
比如,從中緬邊境的深山老林裏,找來了一些沒有國籍、沒有戶口的所謂野人,讓他們現場展示茹毛飲血、吃泥土等原始生活習俗;
再如,不知從哪裏找來的、脖子上疊套著20多個金屬環的長脖女;
居然還有長得漂亮、吹笛玩眼鏡蛇的印度女孩……
虎永剛暗自腹誹:這就不屬於基諾族的文化主題啦!
表演接近尾聲,主持人宣布:“下麵有請我們的大巫師,帶領大家一起去祭祀五神柱!”
隻見一個身穿大紅袍、頭戴白銀冠的美女(漢人的標準),身後帶著兩女兩男,神色平靜地應聲而至。
繞考團長低聲說:“這個人可厲害了!她是我們基諾族的大巫師。不僅能主持祭祀儀式,又會占卜算卦,還能給寨子裏的人看病。”
眾人移步到了那五神柱旁,等待著莊嚴又神聖的祭祀儀式開始。
繞考團長說,無神柱,也叫圖騰柱。我們基諾族不信仰佛教,而信仰萬物有靈原始神教。
我們基諾族人相信,這世界萬物都有靈,把自己信奉的神靈雕刻在圖騰柱上。你們看,那從上到下分別是太陽神、月亮神、水神、火神和女神。
在紅袍女巫師的主持下,祭祀儀式開始,她的四個隨從圍著圖騰柱跳起了祭神舞蹈。
虎永剛和寧靜對這類活動不感冒,加上又是外行,看了一會兒熱鬧,就興致缺缺地帶著嘀嘀走到一邊的樹蔭下玩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