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庫車王府出來,幾人都問現在去哪裏。


    虎永剛想了一下,說道:“既然‘庫車’在龜茲語中是‘胡同’的意思,那咱們就去看看這裏的胡同吧。”


    沿著庫車王府前麵的路一直往前,走到頭又一座東西走向的大橋,橋上寫著“龜茲古渡”,當地人卻叫它“團結大橋”。


    據說龜茲國就是傳說中的“女兒國”,女兒國國王在橋下那條河裏洗過澡,當年的玄奘大師也從這古渡過河,把佛教帶到了中原大地。


    現如今,這天河把庫車縣城分為新城和老城,新城自然充滿活力與朝氣,見證了庫車這些年越來越好的發展。


    而老城,則仿佛一塊上古卷軸,凝聚了龜茲的文化靈魂,承載著曆史留下的燦爛輝煌。


    這“龜茲古渡”的西邊,是庫車老街,也叫熱斯坦老街;而東邊就是著名的龜茲小巷。


    這條小巷長約1200米,寬約4.5米,以其完整的古街巷格局,它不僅保留了老街、老樹、古民居群等傳統元素,還通過改造提升了整體的旅遊體驗。


    龜茲小巷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晚清和民國初期,其街巷格局保存得非常完整,展現了豐富的曆史文化底蘊。


    虎永剛幾人漫步在龜茲小巷,好像瞬間穿越,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每一個老物件、每一處建築都散發著歲月沉澱的氣息。


    小巷入口,一棟小樓的山牆上,一整麵的地毯牆讓人眼花繚亂。


    在新疆,地毯不僅可以鋪在地上,也可以用於掛毯、坐墊毯、褥毯等日常生活中,同時還是新疆傳統的工藝美術品。


    這牆麵上的地毯上許多小方塊,每一塊都各不相同,圖案繁謹、端莊優雅。


    伸手摸一摸,地毯質地細密、絨頭密集、有極其濃鬱的地方特色。


    往前不遠的胡同裏,掛滿了五彩斑斕的“油紙傘”,在日光映照下灑下一地斑駁的影子。


    據當地人介紹,這些花傘都是用維吾爾族特色的艾德萊絲綢製成。


    旁邊牆上,藍牌白字寫的都是庫車的著名景點,像天山神秘大峽穀、蘇巴什古城、庫車王府、南湖夜市等等,每個地方都是很值得一遊的去處。


    附近還有一輛牛車浮雕,和一整牆的艾德萊絲綢裝飾,滿滿的都是維吾爾族元素。


    【艾德萊絲綢,是維吾爾族人生產,並且是維吾爾婦女最喜愛用於做服裝的土產絲綢。


    其主要出產於新疆和田市、喀什市、莎車縣等地。


    “艾德萊斯”在維吾爾語中的意思意“紮染”。這種絲綢采用我國古老的紮經染色工藝,按圖案的要求,在經紗上紮結,進行分層染色,整經、織綢。


    染色過程中,圖案因受染液的浸潤,有自然形成的色暈,參差錯落,疏散而不雜亂,既增加了圖案的層次感,和色彩的過渡麵,又形成了艾德萊絲綢紋樣富有變化的特點。


    維吾爾族婦女特別喜愛這種綢料,給它起了個雅號“玉波甫能卡那提古麗”,意思是“布穀鳥翅膀的花”,隱喻它能給人們帶來春天的氣息。】


    再往前走,小巷的牆上又是瓷盤裝飾牆麵,看起來很有特色。


    牆上的這些瓷盤,都是老百姓家裏的老物件,來自五湖四海。


    有些還是當地人招待客人用的花盤子,圖案都很精致。


    據說用這種盤子給客人端茶,是表示對客人足夠尊重,也是新疆的傳統習俗之—。


    小巷的角角落落裏,都長滿了各式各樣的花花草草,爭奇鬥豔地盛開著,步入其中,就好像走入了童話世界。


    “團結大橋”的另一端,就是庫車熱斯坦老街了。


    “熱斯坦”,在維吾爾語中的意思是“商場、市場”,從街口的牌子上就可以感受到,這裏是龜茲古國的重要遺址,也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


    行走在熱斯坦老街上,“龜慈”兩個字眼,頻繁出現。


    庫車老街的曆史,可以追溯到“西域三十六國”時期,是龜茲古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老街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豐富的曆史文化而聞名。


    街道兩旁的彩繪門庭、古樸的菱形窗格和色彩斑斕的木門、低矮的平房、伊斯蘭風格的雕花大門和屋簷、還有庭院裏的葡萄架和花草盆栽,無不彰顯著濃鬱的民族風情和曆史的厚重感。


    老街上的古民居、茶館、幹果店和饢店等,讓人感受到濃厚的曆史氛圍。


    整條老街長約1公裏,沿街有170多商鋪,集“文、商、旅、居”於一體,非常接地氣。


    漫步在其間,仿佛穿越到了千年以前的絲綢之路,感受到濃鬱的西域風情。


    這裏還居住著很多維吾爾族的原住民,不時可以看到長胡子的老漢,悠閑自在地坐在大樹下,卷著莫合煙、喝著茶,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在嬉笑打鬧,讓人感受著這人間煙火氣。


    這裏的物價也是非常的接地氣,一大碗藿香酸奶才三塊錢,一根濃鬱奶味兒的冰棍一塊錢,烤饢更是物美價廉。


    老街走到頭,上了帕哈塔巴紮路,不遠就是“庫車大寺”。


    “庫車大寺”,又名“加滿清真寺”,是新疆境內僅次於喀什艾提尕清真寺的第二大寺,也是唯一一座有宗教法庭的清真寺。


    該寺始建於公元16世紀,由新疆依禪派始祖依斯哈克·瓦裏在庫車居住期間建造。


    民國時期幾經大火,又幾次重修,可謂烈火中重生。


    “庫車大寺”最初全寺以88根木柱支撐,是一座質樸的典型的木質結構寺院。


    重修後,主體采用磚木建築,大寺外觀高大、氣勢宏偉、古樸典雅,顯示了較高的工藝水平。


    特別是在室內外,有類似於祥雲造型的裝飾,在中國中原的古建築中時常見到,使梁與柱之間的空白得到較好的美化,更有著吉祥的寓意,充分證明了中原建築文化的流入。


    “庫車大寺”的寺院麵積約1165平方米,主體建築為兩部分:寺院主體和供信徒禮拜時使用的大殿。


    主體門樓中上部有尖拱,兩邊有壁龕,用石頭雕花而成。


    大門是綠色。


    綠色是穆斯林尤其喜歡的顏色。


    因為最早傳播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地區,那裏沙漠無垠,綠洲就成為生命與希望之地,而且綠色代表和平,伊斯蘭本身就有和平之意。


    禮拜殿內空蕩蕩的,立有很多木柱。


    木柱基本都是八邊形,主要有兩種柱頭樣式,其一為八棱柱形,表麵雕出鋸齒紋和花葉紋。


    另一種為錐體構成式,柱頭碩大,將柱頭雕刻成一係列倒錐體,錐體為弧形麵,棱線成波浪紋,上下弧麵分別施以黑色與金色彩繪,充分照顧人的觀望角度。


    柱裙形式多樣,高低不一,多帶束腰,體塊交界處有明確的轉折交接。


    外殿的內外牆麵布滿了磚雕圖案,從拚花磚雕到磨製磚雕到凹凸磚雕形式不一。


    尤其是大殿南立麵,磚雕圖案達九種之多。


    外殿窗為木欞窗,欞心圖案多樣,既滿足采光要求又具有較強的觀賞效果。


    與佛教寺廟、基督教堂的大殿不同的是,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大殿內,沒有塑像,也沒有人或動物的圖像。


    在8世紀後,清真寺的牆上都以幾何圖樣或少量象征性的植物作點綴,而禁止繪以寫實的形象作裝飾。


    因為穆斯林認為,真主的樣貌是不能用任何形象圖案描繪表現的,而且為了避免任何偶像崇拜,大殿內便不允許出現人或動物的形象。


    “庫車大寺”的東南角,有一棟形同民宅的小屋,這就是新疆境內唯一一處伊斯蘭宗教法庭的遺址了。


    讓虎永剛幾人匪夷所思的是,曾經這裏的伊斯蘭法官,審理所有民事案件,依據的不是法律條文,而是一本《古蘭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房車環遊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畫虎成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虎成貓並收藏房車環遊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