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永剛幾人從克州冰川公園出來,再迴到314國道的時候,已經是傍晚八點多了。


    對,你沒聽錯!


    這個時間在夏季的南疆,隻能是傍晚,太陽都還沒有下山呢。


    20多公裏後,到達奧依塔克鎮。


    虎永剛準備就在這裏住一晚。


    但鎮子實在太小,找不到一家像樣的酒店。


    大家一致認為,再堅持一下,趕到60公裏外的疏附縣城再說。


    疏附縣,原屬疏勒直隸州,即附屬之地。在維吾爾語中稱“喀什噶爾闊納協海爾”,意思是喀什噶爾老城。


    它又名托克紮克,清初屬喀什噶爾,《西域圖誌》作托克庫爾薩克,《西域同文誌》釋為:“托克,飽也;庫爾薩克,大腹也。地豐,於稼人能飽食,故名。”


    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能吃飽肚子的地方,意思是說這裏“地豐人富”。


    虎永剛幾人到達疏附縣城時,剛好九點鍾,很容易就找到了一家“疏附柏景酒店”,很便宜,標準房和大床房都是115元\/間,據說在喀什地區屬於中高檔價位了。


    辦完了入住手續費,到房間放好行李,幾人上街尋找美食。


    原以為新疆的美食不外乎抓飯、大盤雞、烤羊肉串、椒麻雞、饢坑肉等幾樣,在這裏他們找到一家“牛三寶”餐館。


    所謂“牛三寶”,就是牛頭、牛蹄和牛肚子。


    不過,據餐館維吾爾族老板介紹,這“牛三寶”當地人是指另外三樣,包括牛鞭、牛蛋蛋和牛歡喜,都是大補的食材。


    虎永剛和劉偉民相視一笑,有女士在,還是普通的“牛三寶”好了。


    在和餐館老板的交談中得知,疏附縣原來“西域三十六國”中古疏勒國的首府,擁有悠久的曆史文化背景,是唐代“疏勒樂”的發源地之一,因此這裏是“樂器之鄉”。


    疏附生產的民族樂器有27大類,50多個品種,幾乎涵蓋了維吾爾傳統樂器所有種類。


    這裏的民族樂器手工技藝,還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常見的民族樂器有:薩塔爾、都塔爾、彈布爾、熱瓦甫、達甫(手鼓)、艾捷克、卡龍、嗩呐等。


    餐館老板不無驕傲地介紹說,疏附縣自古以來就是古絲綢之路的重鎮和要衝。


    此地與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8個國家毗鄰,靠近紅其拉甫、卡拉蘇、吐爾尕特、伊爾克什坦等邊境口岸,國際貿易非常繁榮。


    虎永剛問他,疏附有什麽好玩的地方?


    餐館老板說,這裏好玩的地方太多了:有唐代罕烏伊(皇宮)古城遺址、莫爾佛塔遺址、三仙洞、蘭幹烽火台、木什明堯勒古戰場遺址、明堯勒功石碑等多處古跡。


    另外還有帕哈太克裏稻田風光、烏帕爾40眼泉、伯什克然木鄉大果園等等。


    這樣一個曆史悠久、風光美麗的地方,歡迎你們來玩,希望你們在這裏玩得開心。


    吃完了晚飯,幾人就迴酒店休息。


    這裏的海拔雖然隻有1300米,但所有的店鋪、酒店門口都有鐵柵欄的地方,虎永剛他們晚上還是不敢出去瞎逛的。


    第二天早上,吃完了早飯,虎永剛驅車前往“麻赫穆德?喀什噶裏旅遊風景區”。


    無他,隻因為劉娜說這個名字很奇怪,想去看看。


    風景區位於疏附縣烏帕爾鄉“艾孜熱特毛拉木”山腳下,距314國道隻有4公裏。


    這是一個具有維吾爾族傳統藝術特色的建築群,是公元十一世紀“喀拉汗”王朝時期著名的維吾爾族學者、語言學家、《突厥語大詞典》的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裏的陵墓。


    整個建築群,麵積大約1000多平方米,由門樓、主墓室、誦經室組成。


    不過,開發之後的景區麵積達到近千畝,有麻赫穆德?喀什噶裏塑像、智慧泉、神樹、居瑪清真寺、觀景台、惡魔洞、文物展覽館等景點。


    幾個人對這種墓園的興趣不大,走馬觀花地轉了一圈就離開了。


    接下來的行程,是到了位於疏附縣伯什克然鄉的“莫爾寺遺址”。


    據介紹,這座寺廟始建於公元十世紀,距今已有1800年曆史。


    “莫爾”,維吾爾語的意思為“煙囪”,因遺址內保存了高大的形似“煙囪”的佛塔得名,這是中國最西部的、保存較好的佛塔。


    遺址包括寺院和佛塔等遺跡,是中國最西部佛教遺址之一,是“罕諾依古城”標誌性建築物,是絲綢之路留存至今的年代較早的一處佛教遺跡。


    眼前的莫爾寺遺址,其實就是一片廢墟,僅剩下斷壁殘垣。


    整個遺址長約300米,最寬處約170米,麵積約4萬平方米。


    西側為近8米高的陡崖,陡崖下是洪積平原,恰克馬克河從南麵不遠處流過。


    平原的頂部為砂礫的地麵,相對平坦,被一條東西向大衝溝分為南、北兩半,其中南半部又被另一條小衝溝將最南端分隔為一個孤立的小台地。


    遺跡主要分布於台地的南半部和被小衝溝分隔出來的小台地上,其中清晰可見的有遺址中部的圓形莫爾佛塔和遺址最北端的方形佛塔。


    兩塔之間,其他建築已全部被毀,地表僅能見到數處殘牆痕跡和零星散布的陶片。


    遺址上的寺院建築,沿台地西南側陡崖邊緣分布,自西北至東南依次布局方形塔、佛殿、僧舍和禪房等建築群,圓形塔以及其南麵小台地上推測為生活區房舍的建築遺跡。


    這裏所有建築均以土坯砌築,內外壁塗抹草拌泥,表麵再塗白石灰麵。


    遺址內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圓形塔,也就是被俗稱為“煙囪”的莫爾佛塔。


    原來可能很高,現在的殘餘的高度還有10多米,聳立於台地西南側的陡崖邊緣,顯得挺拔、壯觀。


    該塔是一座以土坯砌築的覆缽塔,由3層逐漸向上縮小的方形塔基、塔基上的圓盤、圓盤上的圓柱形塔身和最上部的覆缽形塔頂構成,塔頂上有內凹的方形小室。


    此外,還有一座方形塔,位於遺址西北端,是一座四方形多層實心土坯塔。


    塔頂和四壁表麵已全部毀壞,原來的形狀和性質難以確定,也有人說,這是古代的烽火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房車環遊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畫虎成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虎成貓並收藏房車環遊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