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詩這樣寫道:


    “刀柄是一座山,


    刀身就是山撐著的蒼穹,


    英吉沙小刀是力的化身,


    沙海、戈壁,是刀的鐵砧,


    鹽堿、冰淩,是淬火的水源,


    黃風和土雨是十八磅的錘,


    鍛打出英吉沙小刀的鋼毅和靈魂。”


    虎永剛和寧靜兩人,剛來到小刀村,就在村口一家出售英吉沙小刀的店鋪裏,看到了這首讚美英吉沙小刀的詩,讓他們對這小刀更充滿了好奇。


    一把小刀而已,居然是英吉沙縣的名片,還有人寫詩來讚美!


    懷著一探究竟的心態,兩人首先來到了村裏的“英吉沙小刀博物館”。


    一個村子裏修建的博物館,建築麵積有4000多平方米,展廳麵積也有2000多平方米,藏品更是高達1100餘件,規模不能算小了。


    小刀博物館共五個展區,分別為刀序廳、刀史廳、刀藝廳、刀魂廳和刀藏廳。


    在這裏,兩人了解了一下英吉沙小刀的曆史,熟悉了一下小刀的製作工藝,參觀了各式各樣的小刀。


    英吉沙小刀的製作工藝非常嚴格,每一把刀都是純手工製作,曆經多年的代代傳承,如今已都是精湛的工藝品。


    據介紹,製作小刀的匠人分為“刀匠”、“師傅”和“大師傅”三個個級別,整個英吉沙縣現有製刀匠人幾千人,能稱得上“師傅”的隻有七、八十人,而“大師傅”隻有不到區區10人。


    想要製成一把小刀,必須經過20多道工序,包括鍛打、接合、淬火、迴火、鏨刻、鑲嵌、雕刻、打磨、拋光等。


    英吉沙小刀多數為彎刀,刀把有木質、角質、銅質、銀質、金質等。


    小刀大多數的長度為十幾二十公分,最長的達半米以上,最短的僅兩寸左右。


    小刀的精美之處,在於它的刀把,造型各異,有月牙、馬頭琴、虎頭、鳳尾、雄鷹、馬蹄、鳥頭等。


    刀把上都裝飾有民族風格的圖案,還鑲嵌著金、銀、銅、玉、骨、綠鬆等作為點綴,每把刀都配有精致的刀鞘,便於攜帶。


    英吉沙小刀以其做工精細、造型美觀,成為新疆最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之一。


    它不僅是日常生活的實用工具,還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不過,在這裏想要購買一把心儀的“英吉沙小刀”,手續繁雜且很嚴格,不是花錢就可以買到的。


    如果想要購買,就需要實名,登記身份證號,購買人還要現場對著攝像頭拍照,以確認和身份證是同一個人。


    每一把刀上麵都有編碼,也要逐一輸入電腦係統。


    虎永剛在猶豫著要不要買幾把帶迴去送人,寧靜說,這裏的水太深,不能買。


    剛剛他們看中的一款銀子和魚骨打造的小刀,開價1600元,被一個遊客400元就買走了;


    另外一款鹿角刀,開價800元,也被人200元拿下。


    兩人趕緊逃離,原本想再到村裏轉轉,參觀一下小刀作坊的,也打消了念頭。


    等迴到車上,虎永剛也隻能這樣安慰自己:新疆的安檢非常嚴格,自己精心挑選的小刀,再被查到沒收了,那就不好了。


    英吉沙縣城到喀什大約還有80公裏,還有十幾公裏的時候,有個縣城叫疏勒。


    反正也不趕時間,劉偉民一家三口晚上才到喀什。


    虎永剛就決定在疏勒縣城吃午飯。


    疏勒,也是西域三十六古國之一。在維吾爾語中,稱疏勒為“英納協海爾”,意思為“新城”(也不知道怎麽和“英吉沙”是一個意思)。


    據了解,疏勒地名的含義很多,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三種:


    其一,“疏勒”在突厥語中是“有水”的意思,因為此地域水草豐茂,所以就有了這個地名;


    其二,有學者認為,“疏勒”是屬印歐語係中,古東伊蘭語族的粟特語,“疏勒”就是粟特族名\"''soghd”的譯音,在古代伊朗語中,為“聖地”之意;


    其三,也有學者認為,“疏勒”在古匈奴語中的意思是“黃色”,而喀什周圍的土壤皆呈黃色,因而得名。


    虎永剛驅車行駛在疏勒縣城大街上,也不知道要吃什麽才好。


    “來來來朋友,吃抓飯啦!香噴噴的抓飯,沒有結婚的羊羔肉做的抓飯!”忽然,路邊傳來一陣滿是新疆味的粗獷吆喝聲。


    寧靜看到是一家特色抓飯,先前的東張西望、舉棋不定蕩然無存,馬上就有了決定,“老公,都說抓飯是新疆的特色,我們進新疆幾天了,還沒吃過呢,今天就吃抓飯吧。”


    “好。”虎永剛聞言,靠邊停車。


    這家維吾爾族人開的特色抓飯店,生意好得不得了,居然要等位。


    不過這家隻賣抓飯,不做炒菜,類似於內地的快餐店,所以食客們吃完就走,也不用等多長時間,兩人就有了位置。


    抓飯,維吾爾語稱“polo”,是新疆各族人民喜愛的一種飯食,因為過去都是用手抓著吃的,所以漢語稱之為“抓飯”。


    虎永剛兩人在雲南品嚐過“孔雀宴”那樣的手抓飯,而新疆抓飯與其完全不一樣。


    雲南的手抓飯,菜和飯是分開的;而新疆抓飯,用料就比較簡單,大多以羊肉為主要食材,配上胡蘿卜、洋蔥一鍋整熟。


    虎永剛點了一份羊腿抓飯,33元,一盤黃澄澄、油乎乎的米飯上,一根大大的羊腿,另外配上一盒酸奶、一碟小菜和一碗羊湯;


    寧靜點的是羊肉抓飯,31元,除了羊腿換成了一大塊帶骨羊肉,其他都一樣。


    真正的是物超所值!


    店內除了少數幾個上了年紀的維吾爾族人,還是用手抓了吃,其餘都是用了勺子在吃飯。


    當然,幾乎所有人都用了手抓,就像虎永剛的大羊腿、寧靜的大塊羊肉,都必須要抓在手裏啃才行。


    新疆的羊肉好吃,無須多言;抓飯要是不好吃,當年的林則徐能把它寫入下麵的詩中嗎:


    豚彘由來不入宴,


    割牲須見血毛鮮。


    稻糧蔬果成抓飯,


    和如羊脂味總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房車環遊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畫虎成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虎成貓並收藏房車環遊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