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儀銘的宣傳,倭國出兵助戰這件事兒很快傳遍了天下,也傳到了李氏高麗和女真人耳朵裏。
女真人沒什麽反應,但是李氏高麗則是反應巨大。
不得不說一句,李氏高麗自從太祖李成桂推翻恭讓王王瑤之後,就接受了大明的冊封,從此之後便一直以大明最忠心的藩國自居,即便李氏高麗爆發了癸酉靖難這種事情,也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們對大明表達忠誠。
沒辦法,女真人雖然已經沒落了,但是對於他們還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尤其是建州三衛還是在寡廉鮮恥的李滿柱董山等人的統治下,沒事就騷擾一下他們,搶一搶他們的商隊,眼下唯一能讓女真人老實一點的隻有大明,他們即便是從利益上也必須靠攏大明。
於是,都沒用朱祁鈺下旨,李氏高麗就主動提供了八萬大軍供大明驅使,還由其世子李晄親自統率。
當然,他們也沒有忘記提醒朱祁鈺,讓大明也征調女真人一起進攻蒙古人,免得女真人趁著自己國內空虛之際過來騷擾。
就這樣,大明憑空得到了三十多萬大軍,喜得大軍統帥武清侯石亨每天都是掛著笑容,追問著各國使臣大軍的進度怎麽樣了,並且連番保證,大軍的糧食供給都交給大明來解決,反正大明現在有的是糧食,連續幾年都是風調雨順,各地的糧倉早已塞滿了糧食,這也是朱祁鈺敢於發動國戰的底氣之一。
對於這件事情,滿朝文武和天下百姓都是興奮不已,不僅李氏高麗主動提供了十萬兵馬,就連隔海相望的倭國都派來了大軍助戰,這充分證明了大明的國威已經揚威海外,大明皇帝朱祁鈺的聖名已經傳播天下,隻要大明徹底擊敗了草原,那大明的下一個盛世必將來臨。
朱祁鈺倒是沒有什麽反應,隻是讓石亨不要吝惜這些藩國的兵力,該用就用。
於是,就是朱祁鈺的這個態度,讓整場戰事向著一個誰都想不到的方向發展而去。
大明鬧出的動靜這麽大,也先那麵自然也收到了消息。
對於這個消息,也先倒是沒有什麽反應,相反,伯顏帖木兒對於幾個藩國的參與嗤之以鼻。
這場大戰是大明和他們大元之間的戰事,倭國就不說了,以前蒙古人攻打過他們,想要趁機報複也沒什麽,但是小小的李氏高麗居然敢參和到這場戰事之中來,難道他們就那麽看好大明,篤定了大明一定會取勝嗎?如果到了最後,最終的勝利者是他們大元怎麽辦,這些高麗人就真的沒有想過嗎?看來一定是之前蒙古人對他們的寬容迫使他們迷失了自我,讓他們以為自己又行了。
伯顏立刻去找了也先,明確提出要求,希望稍後對付這些藩國兵馬的時候由他出戰,尤其是麵對李氏高麗軍隊的時候,他伯顏帖木兒一定要好好教訓一下對方,讓他們知道草為什麽是綠的。
也先對於他的要求完全沒往心裏去,他現在正糾結著下一步的進軍方向呢。
大同城他們蒙古人已經攻了一個多月,雖然打開了幾個城牆上的缺口,但是卻沒有更多的進展,也不知道郭登到底有多少軍隊,每個缺口都塞了近萬人,把缺口堵得死死的,也先派出去的人壓根就沒辦法在缺口處站住腳。
甚至有一次也先趁著城內守軍輪換的空隙派出一支精銳親衛突襲,成功打入了缺口處,但是卻驚訝地發現,城內居然沒有多少喊殺聲和交戰聲,也先頓感不妙,連忙想讓自己的親衛撤出來,結果他還沒來得及下令,城牆上的守軍便立刻用弓弩和那種會爆炸的武器截斷了親衛們的退路,然後就是用大軍圍剿,整整兩千親衛奮戰了一夜,最終還是沒有突圍出來,隻有幾個運氣好的家夥從缺口處爬了出來,也先一看便知道這是逃兵,都不容他們辯解便全部拉出去砍了腦袋。
沒辦法,他們蒙古人雖然打出了缺口,但是城牆卻一直在守軍手裏,親衛們突進去之後便立刻遭到了堵截,沒了運動的空間,蒙古人射術的優勢頓時失去了大半,隨後便是如雨般的箭矢從城牆上居高臨下地射下來,城內的明軍還不停壓縮親衛們的空間,甚至他們想逃,都被城牆上的人用大石頭堵住了退路,想要撤出城去隻能爬上那些搖搖晃晃的石堆,但是在敵人的箭雨和火器麵前,他們又怎麽可能安穩地爬上石堆,越過石堆呢?
麵對這樣的境況,他們肯定是不會有什麽好下場的,兩千人最終全軍覆沒,人頭被郭登全部砍了下來,就堆在幾個缺口處,仿佛是在警示,又是在挑釁。
這場原本微不足道的敗仗卻給也先帶來了不小的麻煩,軍中士卒們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士氣雖然談不上一落千丈,但是對他們的戰意卻帶來了不小的打擊。
他們還從未有過攻打一座城池這麽長時間的,以往他們蒙古人與其說是攻打城池,不如說是偷城,絕大多數時候都是趁著對方不備發動突然襲擊,奪取城門後直接從城門殺進去,哪像這次,幾十萬人圍著大同城一個多月了,傷亡了上萬人,卻仍舊沒打進去,隻是在城牆上打出了幾個小小的缺口,每天也先大汗還要派他們去攻打大同,試圖從這幾個小缺口殺進去,這不是開玩笑呢麽?
當然,有人也提出了這樣的疑問,也先倒是沒有說什麽,但是讓他們提出靠譜的計劃的時候,他們卻全都啞口無言了,大同城的堅固易守他們知道不是一天兩天了,如果有可靠的辦法能攻下大同城,他們早就提出來了,哪裏還會等到現在?
他們說服不了也先,隻得按照也先的想法繼續進攻,但是卻耍了個滑頭,隻攻城,不賣力,也就是以佯攻為主,慢慢消耗城內守軍的精力和士氣。
無奈定襄伯郭登也是沙場老將,對於這種事情完全不看在眼裏,他手裏的糧食多著呢,甚至還能給剛剛輪換下來的將士們提供一點酒喝,守軍低落的那點士氣轉眼之間就漲了迴來,蒙古人的小伎倆對守城來說完全沒有影響。
原本這一仗會一直按照這種節奏打下去,不過這時候成功圍殲三萬明軍的伯都王迴來了,他攜大勝之勢向也先建議,派遣親衛組成一支敢死隊,趁著守軍換防的時候來一下狠的,興許能打進去。
對於這個建議,也先自然是不願意的,無奈伯都王有功在先,底下的酋長們抱團逼宮,也先這才不得不答應下來,結果便讓自己的兩千親衛全軍覆沒,被郭登建了京觀。
這一仗的後果是,不僅讓軍中士卒們看到了守軍的強悍,還讓他們看到了反抗也先的機會,畢竟大汗麾下最強的親衛都全軍覆沒了,那他們再繼續攻打,也隻是白白消耗性命。他們不怕死,但是怕白白死掉,因為蒙古人不像漢人,戰死是沒有撫恤的,他們死掉了,有可能連帶著一家人都沒了活路,難道要讓自己的妻兒去給別人做奴隸求生嗎?
所以,蒙古軍中第一次出現停止攻城撤迴草原的唿聲,而且還是軍中士卒發出的,這和酋長們發聲可完全不是一迴事,酋長們說不想打,很多時候是因為利益原因,但是軍中士卒說不想打,那可就是真的不想再繼續打下去了。
如果隻是幾個人說不想打了,那有可能就是發發牢騷,被也先聽到了,抽幾鞭子就好了,但是這次是軍中士卒集體說的,就連也先都聽到了不止一次,還是從不同人口中說出來的,這可就太嚇人了。
軍隊是有組織的集體,講究的是聽從號令統一指揮,整支軍隊隻聽一個人的,那個人怎麽說,整支軍隊就會怎麽做,令行禁止這個詞極為符合軍隊的特點。
不過這支軍隊的聲音不是那個被他們奉為主帥的人發出的,那可就不是一件好事兒了。
俗話說,天命不足畏,民心不可違,不過這隻是簡單的一句話,在統治者眼裏並非是什麽真理,但是從來沒有人說過軍心不可違,因為統治者說真話是要付出代價的。
他們知道,民心違了也就違了,隻要軍隊在統治者手裏,那就沒什麽可怕的,但是軍心不可違可是真的,因為這是保障他們權力的最有力手段,軍心一旦違了,那到不了第二天,統治者就會被推翻。
也先是蒙古大汗,自然也知道這一點。
現在的軍心就是不想繼續打下去,希望撤迴草原休整,來年再南下。
但是也先不能啊,以大明的底子,今年他們能聚集起五十萬大軍,那來年大明有了準備,百萬大軍也是有可能的,而且大明已經有了幾種高產作物,實力要不了幾年就可以翻翻,到時候他們極有可能就要真的麵對浩浩蕩蕩殺出長城的百萬大軍了,那他們蒙古人還打個屁啊,趕緊逃到漠北的苦寒之地躲著,然後向長生天祈禱明軍不會殺過來吧,否則他們就真是要沒入那極北的茫茫雪原中了。
也先身為大汗,這點眼光肯定是要有的。
女真人沒什麽反應,但是李氏高麗則是反應巨大。
不得不說一句,李氏高麗自從太祖李成桂推翻恭讓王王瑤之後,就接受了大明的冊封,從此之後便一直以大明最忠心的藩國自居,即便李氏高麗爆發了癸酉靖難這種事情,也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們對大明表達忠誠。
沒辦法,女真人雖然已經沒落了,但是對於他們還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尤其是建州三衛還是在寡廉鮮恥的李滿柱董山等人的統治下,沒事就騷擾一下他們,搶一搶他們的商隊,眼下唯一能讓女真人老實一點的隻有大明,他們即便是從利益上也必須靠攏大明。
於是,都沒用朱祁鈺下旨,李氏高麗就主動提供了八萬大軍供大明驅使,還由其世子李晄親自統率。
當然,他們也沒有忘記提醒朱祁鈺,讓大明也征調女真人一起進攻蒙古人,免得女真人趁著自己國內空虛之際過來騷擾。
就這樣,大明憑空得到了三十多萬大軍,喜得大軍統帥武清侯石亨每天都是掛著笑容,追問著各國使臣大軍的進度怎麽樣了,並且連番保證,大軍的糧食供給都交給大明來解決,反正大明現在有的是糧食,連續幾年都是風調雨順,各地的糧倉早已塞滿了糧食,這也是朱祁鈺敢於發動國戰的底氣之一。
對於這件事情,滿朝文武和天下百姓都是興奮不已,不僅李氏高麗主動提供了十萬兵馬,就連隔海相望的倭國都派來了大軍助戰,這充分證明了大明的國威已經揚威海外,大明皇帝朱祁鈺的聖名已經傳播天下,隻要大明徹底擊敗了草原,那大明的下一個盛世必將來臨。
朱祁鈺倒是沒有什麽反應,隻是讓石亨不要吝惜這些藩國的兵力,該用就用。
於是,就是朱祁鈺的這個態度,讓整場戰事向著一個誰都想不到的方向發展而去。
大明鬧出的動靜這麽大,也先那麵自然也收到了消息。
對於這個消息,也先倒是沒有什麽反應,相反,伯顏帖木兒對於幾個藩國的參與嗤之以鼻。
這場大戰是大明和他們大元之間的戰事,倭國就不說了,以前蒙古人攻打過他們,想要趁機報複也沒什麽,但是小小的李氏高麗居然敢參和到這場戰事之中來,難道他們就那麽看好大明,篤定了大明一定會取勝嗎?如果到了最後,最終的勝利者是他們大元怎麽辦,這些高麗人就真的沒有想過嗎?看來一定是之前蒙古人對他們的寬容迫使他們迷失了自我,讓他們以為自己又行了。
伯顏立刻去找了也先,明確提出要求,希望稍後對付這些藩國兵馬的時候由他出戰,尤其是麵對李氏高麗軍隊的時候,他伯顏帖木兒一定要好好教訓一下對方,讓他們知道草為什麽是綠的。
也先對於他的要求完全沒往心裏去,他現在正糾結著下一步的進軍方向呢。
大同城他們蒙古人已經攻了一個多月,雖然打開了幾個城牆上的缺口,但是卻沒有更多的進展,也不知道郭登到底有多少軍隊,每個缺口都塞了近萬人,把缺口堵得死死的,也先派出去的人壓根就沒辦法在缺口處站住腳。
甚至有一次也先趁著城內守軍輪換的空隙派出一支精銳親衛突襲,成功打入了缺口處,但是卻驚訝地發現,城內居然沒有多少喊殺聲和交戰聲,也先頓感不妙,連忙想讓自己的親衛撤出來,結果他還沒來得及下令,城牆上的守軍便立刻用弓弩和那種會爆炸的武器截斷了親衛們的退路,然後就是用大軍圍剿,整整兩千親衛奮戰了一夜,最終還是沒有突圍出來,隻有幾個運氣好的家夥從缺口處爬了出來,也先一看便知道這是逃兵,都不容他們辯解便全部拉出去砍了腦袋。
沒辦法,他們蒙古人雖然打出了缺口,但是城牆卻一直在守軍手裏,親衛們突進去之後便立刻遭到了堵截,沒了運動的空間,蒙古人射術的優勢頓時失去了大半,隨後便是如雨般的箭矢從城牆上居高臨下地射下來,城內的明軍還不停壓縮親衛們的空間,甚至他們想逃,都被城牆上的人用大石頭堵住了退路,想要撤出城去隻能爬上那些搖搖晃晃的石堆,但是在敵人的箭雨和火器麵前,他們又怎麽可能安穩地爬上石堆,越過石堆呢?
麵對這樣的境況,他們肯定是不會有什麽好下場的,兩千人最終全軍覆沒,人頭被郭登全部砍了下來,就堆在幾個缺口處,仿佛是在警示,又是在挑釁。
這場原本微不足道的敗仗卻給也先帶來了不小的麻煩,軍中士卒們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士氣雖然談不上一落千丈,但是對他們的戰意卻帶來了不小的打擊。
他們還從未有過攻打一座城池這麽長時間的,以往他們蒙古人與其說是攻打城池,不如說是偷城,絕大多數時候都是趁著對方不備發動突然襲擊,奪取城門後直接從城門殺進去,哪像這次,幾十萬人圍著大同城一個多月了,傷亡了上萬人,卻仍舊沒打進去,隻是在城牆上打出了幾個小小的缺口,每天也先大汗還要派他們去攻打大同,試圖從這幾個小缺口殺進去,這不是開玩笑呢麽?
當然,有人也提出了這樣的疑問,也先倒是沒有說什麽,但是讓他們提出靠譜的計劃的時候,他們卻全都啞口無言了,大同城的堅固易守他們知道不是一天兩天了,如果有可靠的辦法能攻下大同城,他們早就提出來了,哪裏還會等到現在?
他們說服不了也先,隻得按照也先的想法繼續進攻,但是卻耍了個滑頭,隻攻城,不賣力,也就是以佯攻為主,慢慢消耗城內守軍的精力和士氣。
無奈定襄伯郭登也是沙場老將,對於這種事情完全不看在眼裏,他手裏的糧食多著呢,甚至還能給剛剛輪換下來的將士們提供一點酒喝,守軍低落的那點士氣轉眼之間就漲了迴來,蒙古人的小伎倆對守城來說完全沒有影響。
原本這一仗會一直按照這種節奏打下去,不過這時候成功圍殲三萬明軍的伯都王迴來了,他攜大勝之勢向也先建議,派遣親衛組成一支敢死隊,趁著守軍換防的時候來一下狠的,興許能打進去。
對於這個建議,也先自然是不願意的,無奈伯都王有功在先,底下的酋長們抱團逼宮,也先這才不得不答應下來,結果便讓自己的兩千親衛全軍覆沒,被郭登建了京觀。
這一仗的後果是,不僅讓軍中士卒們看到了守軍的強悍,還讓他們看到了反抗也先的機會,畢竟大汗麾下最強的親衛都全軍覆沒了,那他們再繼續攻打,也隻是白白消耗性命。他們不怕死,但是怕白白死掉,因為蒙古人不像漢人,戰死是沒有撫恤的,他們死掉了,有可能連帶著一家人都沒了活路,難道要讓自己的妻兒去給別人做奴隸求生嗎?
所以,蒙古軍中第一次出現停止攻城撤迴草原的唿聲,而且還是軍中士卒發出的,這和酋長們發聲可完全不是一迴事,酋長們說不想打,很多時候是因為利益原因,但是軍中士卒說不想打,那可就是真的不想再繼續打下去了。
如果隻是幾個人說不想打了,那有可能就是發發牢騷,被也先聽到了,抽幾鞭子就好了,但是這次是軍中士卒集體說的,就連也先都聽到了不止一次,還是從不同人口中說出來的,這可就太嚇人了。
軍隊是有組織的集體,講究的是聽從號令統一指揮,整支軍隊隻聽一個人的,那個人怎麽說,整支軍隊就會怎麽做,令行禁止這個詞極為符合軍隊的特點。
不過這支軍隊的聲音不是那個被他們奉為主帥的人發出的,那可就不是一件好事兒了。
俗話說,天命不足畏,民心不可違,不過這隻是簡單的一句話,在統治者眼裏並非是什麽真理,但是從來沒有人說過軍心不可違,因為統治者說真話是要付出代價的。
他們知道,民心違了也就違了,隻要軍隊在統治者手裏,那就沒什麽可怕的,但是軍心不可違可是真的,因為這是保障他們權力的最有力手段,軍心一旦違了,那到不了第二天,統治者就會被推翻。
也先是蒙古大汗,自然也知道這一點。
現在的軍心就是不想繼續打下去,希望撤迴草原休整,來年再南下。
但是也先不能啊,以大明的底子,今年他們能聚集起五十萬大軍,那來年大明有了準備,百萬大軍也是有可能的,而且大明已經有了幾種高產作物,實力要不了幾年就可以翻翻,到時候他們極有可能就要真的麵對浩浩蕩蕩殺出長城的百萬大軍了,那他們蒙古人還打個屁啊,趕緊逃到漠北的苦寒之地躲著,然後向長生天祈禱明軍不會殺過來吧,否則他們就真是要沒入那極北的茫茫雪原中了。
也先身為大汗,這點眼光肯定是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