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的日子還算平靜,朱祁鈺一直在忙活春節的事情。
大明皇家過年很麻煩。
正月初一,大明朝廷要舉行大朝會,朱祁鈺要帶著汪皇後和孫太後錢太後等人出來和朝臣們見個麵,在奉天殿接受文武百官和番邦使臣的朝賀,並且大宴群臣,在早春的寒風中吃頓飯。
正月初三,是宣宗皇帝忌辰,朱祁鈺要派人去景陵祭拜。
正月初六,朱祁鈺要派人去太廟,祭拜司戶之神。
正月初七,順天府進春,朱祁鈺再次接受百官朝拜,並賜宴。
正月初九,大祀,祭天地,朱祁鈺要齋戒三日,為三天後的大禮儀做準備。
正月十二,大祀,祭天地於南郊。
正月十三,禮成,朱祁鈺在奉天殿再次大宴群臣及番邦使臣。
這一切一直要折騰到上元節,也就是後世的正月十五元宵節,朱祁鈺才能趁著給文武百官放十天假的機會,好好休息一下。
雖然前兩年都折騰過,但是朱祁鈺還是有些不適應。
滿身疲憊地迴到後宮,朱祁鈺龍袍都沒有脫,直接便躺倒在了床上,閉著眼睛假寐起來。
王成小心翼翼地在旁邊伺候著,一點聲音都不敢發出來。
他也知道皇帝這幾天特別累,畢竟儀祭太多了,而且還是集中舉行,換了誰都得累得受不了,大臣們有些人還可以托病不來,但是皇帝不行啊,他是主角,他托病不出現的話,沒了主角還怎麽舉行儀祭大禮。
朱祁鈺累了不想說話,王成怕打擾到皇帝不敢說話,乾清宮中一時間很是安靜。
突然,門口出現了一個小宦官,站在門口對著王成恭敬行禮,剛要說話,卻被王成一個手勢打斷,小宦官隻得安靜地等在門口。
王成躡手躡腳地走了出去,帶著小宦官離門口稍遠些,這才低聲問道:“王真,有什麽事情讓你不在門口守著的?”
小宦官王真再次行了一禮,道:“幹爹,東廠的舒良舒公公來了,請求麵見陛下。”
“舒良?”王成想了想,輕聲吩咐道:“帶我過去。”
王真當先帶路,出了乾清門便指向左麵道:“舒公公就在那裏。”
王成抬頭看去,果然發現舒良正站在乾清門的旁邊,被寒風吹得直哆嗦呢。
舒良一直盯著乾清門的動靜,見王成出來了,立刻走上前拱手道:“王公公,陛下可答應見我了?”
王成點頭見禮,卻沒有迴答他的問題,而是反問道:“舒公公今日前來,是有何要事啊?陛下這陣子一直在忙各種禮儀祭祀,今天剛剛忙完,正在宮中小憩,舒公公若是沒有什麽要緊的事情,就等假期之後再來求見陛下吧。”
舒良立刻迴答道:“王公公,我的確是有要事需要麵見陛下,還要勞駕王公公通傳一聲。”
王成卻是沒有挪動半分,而是淡淡道:“有什麽事情,先和我說說吧。”
舒良為難,看向仍舊站在一旁的小宦官王真。
王真也是個機靈鬼,見舒良看著自己不說話,知道是有什麽要緊事自己沒資格聽,於是立刻道:“王公公,舒公公,小的還有差事,就不在這裏打擾二位大人了。”
說完行了一禮,便要退迴乾清宮去。
他是王成的幹兒子,既然王成出來了,那他就要進去伺候著,免得皇帝醒了有什麽需要沒人理睬。
“不必。”王成出聲叫住了他,然後對著舒良道:“舒公公,王真是我的幹兒子,也是我特意培養的人,現在就在陛下身邊伺候著,事情涉及陛下的話,沒什麽好瞞著他的。”
舒良看了看王真,這才輕聲說道:“王公公,如今市麵上有人要謠傳,皇長子失德。”
王成一愣,旋即收起輕鬆的表情,換上了一副嚴肅的麵孔,低聲道:“跟我來。”
說完轉身就走,舒良立刻跟上,王真則是把守在乾清門,準備攔住所有人。
走到乾清宮門口,王成示意舒良稍待,進了門輕輕搖醒了朱祁鈺,低聲道:“陛下,東廠舒良求見,事涉皇長子。”
朱祁鈺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問道:“什麽長子?”
王成低聲重複道:“陛下,舒良求見,說是市麵上有人在傳,皇長子失德。”
朱祁鈺這才聽清王成說的話,也是一愣,隨即失笑道:“真的假的?見濟孩兒這才幾歲啊,他還不懂事呢,有什麽德行可以失的。”
王成搖頭道:“這個老奴也不知道,這個消息是舒公公打聽到的,此刻正在門外候著。”
“讓他進來吧。”朱祁鈺直起身靠在床上,身下墊著一個靠墊,卻是仍舊沒有起身離開床。
王成領命,轉身走到門口招招手,舒良連忙躬身小步走進來,行禮道:“奴才舒良,見過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起來吧。”朱祁鈺隨意揮揮手,問道:“王成說你有消息要告訴朕,說說吧,到底是什麽人在傳皇長子失德的。”
舒良立刻就有些尷尬,迴答道:“此事奴才已經安排人去查了。”
“什麽人都沒有查出來,那你入宮幹什麽?”朱祁鈺不悅道。
他想知道的是幕後之人是誰,對於所謂的謠言並不在意。
他兒子朱見濟才幾歲啊,有時候還到處撒尿呢,亦或是抓起什麽稀奇古怪的東西就往嘴裏塞,朱祁鈺的狼毫筆都被他啃過,談的什麽德行。
舒良尷尬道:“陛下,此事市麵上傳揚的人有點多,想要徹底查清楚,恐怕還需要些時日。”
“不過臣想,既然皇長子還住在後宮之中,那恐怕其根源還在宮中,臣想在宮中查探一番,故而特來請旨。”
這是魏燕給他出的主意,京師人太多,閑人也多,沒事就喜歡聊一些官員的八卦,例如太常寺卿蔣守約又納了一房小妾,太醫院太醫徐文蔚手中有一個生兒子的秘方,皇家的事情自然也逃不出他們的議論,而且這些閑人沒事就是聚在茶館酒肆裏,也不管認識不認識就一通胡吹,想要從他們嘴裏調查出謠言的源頭,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調查這件事要從後宮之中開始查,皇長子今年才四歲,還住在後宮,所以他的事情隻能是宮裏的人傳出去的,隻要舒良將最近出宮的宦官查一遍,肯定能有所收獲。
畢竟如今的謠言說得有模有樣的,什麽皇長子無故毆打宦官宮娥,浪費糧食,隨意丟棄後宮珍玩,這些事情基本上都發生過,隻不過傳謠之人隱去了皇長子的年齡,這才讓百姓對於皇長子失德這件事深信不疑。
“去宮中查嗎?”朱祁鈺想了想,輕聲歎了口氣道:“還是算了吧,大過年的,朕不想後宮不安生。”
其實這件事真沒什麽好查的,因為有動機去做這件事,而且還敢做這件事的人,整個大明隻可能是太皇太後孫氏。
朱祁鈺已經知道了,孫繼宗年前曾入宮求見過孫太後,肯定是他將會昌伯府的談話告訴了孫太後,孫太後才派人動手的,反正最近過年,出宮采買的宦官宮娥那麽多,即便出去了也不會有人懷疑。
所以,讓舒良入宮調查,除了弄得宮中雞飛狗跳,後宮吵鬧之外,壓根不會有任何收獲,即便是舒良查出是孫太後指使的又怎麽樣?他又不能讓宣宗皇帝複活,廢了孫氏的太後之位。
舒良還是有些不甘心,試探著問道:“陛下,真的不查一下嗎?”
“朕說了,不查。”朱祁鈺訓斥道:“你們東廠就不能想想辦法,讓百姓不要傳這個事兒不就行了,或者想辦法扭轉一下民間的輿論,不要什麽事情都追根究底的。”
“奴才知錯了,奴才遵旨......”舒良連忙道歉。
雖然他還是不明白皇帝為何不讓他查,但是皇帝如今已經不耐煩了,而且還下了旨意,那他就要趕緊答應下來,遵照旨意去辦。
朱祁鈺不耐煩地揮揮手,道:“下去吧。”
對於這個舒良,朱祁鈺也是有些無奈了。
你說他能力強吧,哪有事情都沒調查清楚就來匯報的,還這麽沒眼力見,居然對自己提出要調查後宮,後宮是他一個宦官能查的嗎?那裏麵哪一個貴人不是他的主子,哪有奴仆主動調查主子的道理。
但是你要說他不勝任,這話也不對,有的時候朱祁鈺也不得不佩服舒良的運氣,外出監督賑災都能提前撲滅一場造反,在家坐著就能查到大都督府泄密這樣的大事,舒良的這種運氣,讓朱祁鈺實在有些舍不得換了他,畢竟有的時候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不然飛將軍李廣就不會因為運氣差,得了個李廣難封的評價了。
舒良能有這種運氣,也就是在間接證明他能勝任這個位置。
“陛下恭安,奴才告退。”舒良立刻行禮退下。
今天他原本以為自己能夠得點好處,最起碼也能有兩句誇獎,誰能想到皇帝居然這麽不耐煩自己稟報的事情,這可把舒良整鬱悶了。
心中鬱悶的舒良迴到東廠,立刻將自己的得力親信魏燕給叫了過來。
魏燕見到舒良的第一時間就感覺到舒公公現在心情不好,連忙問道:“公公這是怎麽了?您不是入宮求見陛下了嗎?難道陛下沒有見您?”
舒良喝了口熱茶,將熱茶咽了下去,頓了一下,又將胃裏驅趕出的涼氣吐出來,整個人都舒服了一些,這才吐出三個字道:“見到了。”
“那公公為何還如此鬱鬱不樂的?”魏燕接著問道。
“唉!”舒良長歎一口氣,道:“本公被陛下訓斥了。”
“為何啊?陛下為何要訓斥公公?難道您說錯話了?”魏燕完全想不到舒良為什麽會挨訓,隻得試探著猜測道。
舒良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長歎道:“唉,誰能想到陛下對皇長子的謠言完全不在意呢?你說說,這誰能想到!”
“啥?”魏燕一愣,緊接著問道:“陛下對皇長子的謠言不在意?不可能吧!那可是陛下唯一的兒子,未來的太子,陛下為何會不在意這種事情啊!”
“我怎麽知道。”舒良沒好氣地道:“本公今天入宮之後,就向陛下稟告了市麵上的謠言,但是陛下真的就是很不耐煩。”
“迴來的路上我想了一路,也沒想明白這到底是為什麽。”
魏燕想了一會兒,問道:“公公,您是否可以將和陛下的對話重複一遍?我來幫公公分析一下,看看到底是哪裏惹得陛下不快了。”
舒良知道魏燕在這方麵比自己強,於是就將剛才入宮的經曆詳細說了一遍,尤其是朱祁鈺的表情和語氣,學的是惟妙惟肖。
等舒良說完,魏燕才歎了口氣道:“原來如此。”
“這次不怪公公,是小的錯了。”
舒良一奇,出聲問道:“你錯了?你哪裏錯了?”
魏燕迴答道:“公公,小的不該建議您請求陛下入宮調查。”
舒良皺了下眉頭,問道:“這件事在市麵上根本沒法查,這也是咱們討論過的,如果不在宮中查探,那還能去什麽地方查?”
魏燕搖搖頭,恭敬道:“公公,其實小的也是剛剛才想明白。”
“這件事怎麽查都行,但就是不能去宮裏查。”
“詳細說說。”舒良吩咐道。
魏燕再次抱拳行禮,然後道:“公公,如今市麵上針對皇長子的謠言很明顯是針對太子之位去的,這一點想必公公也知道。”
舒良點點頭。
魏燕繼續分析道:“皇長子是陛下目前唯一的兒子,咱們都猜測,這兩年陛下肯定會將皇長子扶上太子的位置,如今的太子是陛下的侄子,早晚要被換掉的,但問題是,大明是有人不希望陛下行換太子之事的。”
“皇長子乃是如今陛下最名正言順的繼位之人,當今太子並不是最合適的,陛下換太子也屬理所應當,誰敢和陛下對著幹,阻止陛下換太子啊?”舒良出聲問道。
魏燕無奈一笑,道:“公公忘記了,太子可是太皇太後的親孫子啊!”
舒良被魏燕一提醒,立刻恍然大悟道:“你是說,向宮外傳播謠言的人是太皇太後?”
魏燕點點頭,道:“這也就能解釋為何市麵上會出現皇長子的謠言了。”
“一來,有了這個皇長子失德的謠言,陛下即便想換太子,也沒有那麽容易了,太皇太後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借口拖下去等待變化。”
“二來,太皇太後深居後宮,身邊又有足夠的人手,打探皇長子的事情是再方便不過的了,隻要皇長子犯下什麽錯誤,太皇太後立刻就能知道。”
“前陣子會昌伯長子不是入宮了嗎?結果沒幾天就傳出了皇長子的謠言,所以這件事情肯定和會昌伯長子入宮有關,他那次入宮就是來商議此事的。”
“這個會昌伯府,還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了,連陛下的長子都敢誣蔑,明目張膽地插手太子之位,實在是活得有些不耐煩了。”舒良氣鼓鼓地道。
魏燕卻是繼續道:“公公,以小的對會昌伯府的了解,他們還想不出來如此計策。”
“那你是什麽意思?”舒良也是點頭,問道。
魏燕再次提醒道:“公公,前些日子,胡濙胡大人的管家不是去了趟會昌伯府嗎?估計他就是去傳話的。”
舒良微微點頭:“這倒是,不然他一個管家,憑什麽登門拜訪會昌伯世子。”
“所以。”魏燕最後總結道:“汙蔑皇長子這件事,應該是內閣次輔胡濙謀劃,太皇太後掌總,仁壽宮和會昌伯府執行,仁壽宮在後宮收集消息,會昌伯府再散播出去,反正會昌伯最近病重,太皇太後沒少派人過去探視,正好傳遞消息。”
“倒的確是這麽個道理。”
舒良點點頭,旋即卻是搖頭問道:“那和陛下不讓我查後宮有什麽關係?”
魏燕恭敬答道:“公公為國之心,小的欽佩,不過這次您有些較真了。”
“涉事的這幾方,內閣次輔胡濙馬上就要致仕歸鄉了,再加上他是老臣的緣故,陛下不可能對他下手。”
“仁壽宮是太皇太後的地盤,掌總之人是太皇太後,她老人家可是天下身份最尊貴的幾個人之一,就連皇帝拿她也沒有什麽辦法,即便您查到了太皇太後的所作所為又能如何?您也沒法把太皇太後廢掉啊!”
“至於會昌伯府,也是一個道理,那是太皇太後的娘家,曾經大明的國舅,而且會昌伯病重,您不可能在這個時候進去抓人,萬一會昌伯有個三長兩短的,咱們的罪過可就大了。”
是啊!
涉事的這三方,那一方都不是他舒良可以輕易得罪的,就連皇帝想要對付他們的時候還要布局。
胡濙是六朝老臣,在朝五十多年,擔任禮部尚書二十多年,門生故吏遍及朝堂,不是他舒良一個宦官可以對付的,而且胡濙馬上就要告老還鄉了,估計皇帝也不希望在這個時候惹出什麽事情來,趕緊把他送迴江蘇武進的老家才是。
太皇太後也是一樣,如今的大明沒有人有資格降罪於她,皇帝都不行,所以即便他舒良查出來什麽,也拿太皇太後沒辦法,皇帝也是大過年的不想和她吵架,所以才不允許舒良在宮中查案的。
至於會昌伯府,那就更沒什麽好說的了。
“那你說,本公該怎麽辦?”舒良歎了口氣問道。
心累,心好累,為什麽自己遇上的案子都是沒辦法查的,即便知道了誰是主謀,也不能交皇帝法辦,東廠這活真的是沒法幹了。
魏燕寬慰道:“公公切莫喪氣,陛下不是吩咐了麽,隻要讓百姓們不再議論這件事,或者改變民間的輿論不就好了?陛下英明神武,他吩咐的必然是最好的辦法。”
舒良精神一震,連忙問道:“魏燕,你說說,怎麽讓百姓不再議論此事?怎麽改變民間的輿論?你是不是有什麽想法了?”
舒良的一連串問題卻沒有問懵魏燕,隻見魏燕點點頭,略帶自豪地道:“公公,百姓說什麽,這個屬實不好管,即便咱們抓幾個人殺雞儆猴,也是沒什麽用處的,隻會將百姓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這件事情上來,而且他們還會將議論放到暗地裏,咱們想查也沒法查。”
“但是,想要改變民間的輿論卻沒有這麽難了。”
“你有什麽辦法,快快說來。”舒良問道,眼中閃著希望之光。
魏燕笑道:“謠言這東西,向來長不了,隻要有一個更大的消息傳出來,那百姓自然而然就不會繼續討論皇長子失德這件事了。”
“小的以為,隻要咱們放出一個更吸引百姓注意力的消息就好了,到時候百姓的注意力全都放到那件事情上,皇長子失德的謠言自然而然就會消失了。”
“比這件事更吸引百姓注意力的事情?”舒良想了一會兒也沒有想出來,最近到底有什麽事情比皇長子失德這件事更勁爆的,索性不去想了,對著魏燕問道:“那你說說,最近有什麽事情可以把百姓的注意力吸引過去?”
魏燕恭敬地對著半空抱抱拳,然後道:“最近市麵上的確沒有什麽消息可以更吸引百姓的注意力,但是小的認為,咱們可以製造一個神跡出來,那樣百姓自然就會更關注神跡了。”
“神跡?什麽神跡?”
魏燕剛想迴答,卻見舒良擺擺手,道:“魏燕,你不必說了,反正此事就交由你來辦,隻要你能夠盡快將事情辦成就行,本公也好盡快給陛下一個交代。”
“公公放心,三日之內,必有結果。”魏燕躬身行禮。
於是,兩天之後,一個京郊農戶在山上發現一塊大石頭,四四方方的,卻看不見任何雕琢的痕跡,上書五個大字,聖天子在世。
農戶立刻將此事上報給了大興縣衙,大興縣令大喜,賞了農戶五兩銀子,然後敲鑼打鼓地將大石頭運進了京師,京師百姓紛紛圍觀,再也沒有人關注皇長子失德的謠言了。
大明皇家過年很麻煩。
正月初一,大明朝廷要舉行大朝會,朱祁鈺要帶著汪皇後和孫太後錢太後等人出來和朝臣們見個麵,在奉天殿接受文武百官和番邦使臣的朝賀,並且大宴群臣,在早春的寒風中吃頓飯。
正月初三,是宣宗皇帝忌辰,朱祁鈺要派人去景陵祭拜。
正月初六,朱祁鈺要派人去太廟,祭拜司戶之神。
正月初七,順天府進春,朱祁鈺再次接受百官朝拜,並賜宴。
正月初九,大祀,祭天地,朱祁鈺要齋戒三日,為三天後的大禮儀做準備。
正月十二,大祀,祭天地於南郊。
正月十三,禮成,朱祁鈺在奉天殿再次大宴群臣及番邦使臣。
這一切一直要折騰到上元節,也就是後世的正月十五元宵節,朱祁鈺才能趁著給文武百官放十天假的機會,好好休息一下。
雖然前兩年都折騰過,但是朱祁鈺還是有些不適應。
滿身疲憊地迴到後宮,朱祁鈺龍袍都沒有脫,直接便躺倒在了床上,閉著眼睛假寐起來。
王成小心翼翼地在旁邊伺候著,一點聲音都不敢發出來。
他也知道皇帝這幾天特別累,畢竟儀祭太多了,而且還是集中舉行,換了誰都得累得受不了,大臣們有些人還可以托病不來,但是皇帝不行啊,他是主角,他托病不出現的話,沒了主角還怎麽舉行儀祭大禮。
朱祁鈺累了不想說話,王成怕打擾到皇帝不敢說話,乾清宮中一時間很是安靜。
突然,門口出現了一個小宦官,站在門口對著王成恭敬行禮,剛要說話,卻被王成一個手勢打斷,小宦官隻得安靜地等在門口。
王成躡手躡腳地走了出去,帶著小宦官離門口稍遠些,這才低聲問道:“王真,有什麽事情讓你不在門口守著的?”
小宦官王真再次行了一禮,道:“幹爹,東廠的舒良舒公公來了,請求麵見陛下。”
“舒良?”王成想了想,輕聲吩咐道:“帶我過去。”
王真當先帶路,出了乾清門便指向左麵道:“舒公公就在那裏。”
王成抬頭看去,果然發現舒良正站在乾清門的旁邊,被寒風吹得直哆嗦呢。
舒良一直盯著乾清門的動靜,見王成出來了,立刻走上前拱手道:“王公公,陛下可答應見我了?”
王成點頭見禮,卻沒有迴答他的問題,而是反問道:“舒公公今日前來,是有何要事啊?陛下這陣子一直在忙各種禮儀祭祀,今天剛剛忙完,正在宮中小憩,舒公公若是沒有什麽要緊的事情,就等假期之後再來求見陛下吧。”
舒良立刻迴答道:“王公公,我的確是有要事需要麵見陛下,還要勞駕王公公通傳一聲。”
王成卻是沒有挪動半分,而是淡淡道:“有什麽事情,先和我說說吧。”
舒良為難,看向仍舊站在一旁的小宦官王真。
王真也是個機靈鬼,見舒良看著自己不說話,知道是有什麽要緊事自己沒資格聽,於是立刻道:“王公公,舒公公,小的還有差事,就不在這裏打擾二位大人了。”
說完行了一禮,便要退迴乾清宮去。
他是王成的幹兒子,既然王成出來了,那他就要進去伺候著,免得皇帝醒了有什麽需要沒人理睬。
“不必。”王成出聲叫住了他,然後對著舒良道:“舒公公,王真是我的幹兒子,也是我特意培養的人,現在就在陛下身邊伺候著,事情涉及陛下的話,沒什麽好瞞著他的。”
舒良看了看王真,這才輕聲說道:“王公公,如今市麵上有人要謠傳,皇長子失德。”
王成一愣,旋即收起輕鬆的表情,換上了一副嚴肅的麵孔,低聲道:“跟我來。”
說完轉身就走,舒良立刻跟上,王真則是把守在乾清門,準備攔住所有人。
走到乾清宮門口,王成示意舒良稍待,進了門輕輕搖醒了朱祁鈺,低聲道:“陛下,東廠舒良求見,事涉皇長子。”
朱祁鈺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問道:“什麽長子?”
王成低聲重複道:“陛下,舒良求見,說是市麵上有人在傳,皇長子失德。”
朱祁鈺這才聽清王成說的話,也是一愣,隨即失笑道:“真的假的?見濟孩兒這才幾歲啊,他還不懂事呢,有什麽德行可以失的。”
王成搖頭道:“這個老奴也不知道,這個消息是舒公公打聽到的,此刻正在門外候著。”
“讓他進來吧。”朱祁鈺直起身靠在床上,身下墊著一個靠墊,卻是仍舊沒有起身離開床。
王成領命,轉身走到門口招招手,舒良連忙躬身小步走進來,行禮道:“奴才舒良,見過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起來吧。”朱祁鈺隨意揮揮手,問道:“王成說你有消息要告訴朕,說說吧,到底是什麽人在傳皇長子失德的。”
舒良立刻就有些尷尬,迴答道:“此事奴才已經安排人去查了。”
“什麽人都沒有查出來,那你入宮幹什麽?”朱祁鈺不悅道。
他想知道的是幕後之人是誰,對於所謂的謠言並不在意。
他兒子朱見濟才幾歲啊,有時候還到處撒尿呢,亦或是抓起什麽稀奇古怪的東西就往嘴裏塞,朱祁鈺的狼毫筆都被他啃過,談的什麽德行。
舒良尷尬道:“陛下,此事市麵上傳揚的人有點多,想要徹底查清楚,恐怕還需要些時日。”
“不過臣想,既然皇長子還住在後宮之中,那恐怕其根源還在宮中,臣想在宮中查探一番,故而特來請旨。”
這是魏燕給他出的主意,京師人太多,閑人也多,沒事就喜歡聊一些官員的八卦,例如太常寺卿蔣守約又納了一房小妾,太醫院太醫徐文蔚手中有一個生兒子的秘方,皇家的事情自然也逃不出他們的議論,而且這些閑人沒事就是聚在茶館酒肆裏,也不管認識不認識就一通胡吹,想要從他們嘴裏調查出謠言的源頭,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調查這件事要從後宮之中開始查,皇長子今年才四歲,還住在後宮,所以他的事情隻能是宮裏的人傳出去的,隻要舒良將最近出宮的宦官查一遍,肯定能有所收獲。
畢竟如今的謠言說得有模有樣的,什麽皇長子無故毆打宦官宮娥,浪費糧食,隨意丟棄後宮珍玩,這些事情基本上都發生過,隻不過傳謠之人隱去了皇長子的年齡,這才讓百姓對於皇長子失德這件事深信不疑。
“去宮中查嗎?”朱祁鈺想了想,輕聲歎了口氣道:“還是算了吧,大過年的,朕不想後宮不安生。”
其實這件事真沒什麽好查的,因為有動機去做這件事,而且還敢做這件事的人,整個大明隻可能是太皇太後孫氏。
朱祁鈺已經知道了,孫繼宗年前曾入宮求見過孫太後,肯定是他將會昌伯府的談話告訴了孫太後,孫太後才派人動手的,反正最近過年,出宮采買的宦官宮娥那麽多,即便出去了也不會有人懷疑。
所以,讓舒良入宮調查,除了弄得宮中雞飛狗跳,後宮吵鬧之外,壓根不會有任何收獲,即便是舒良查出是孫太後指使的又怎麽樣?他又不能讓宣宗皇帝複活,廢了孫氏的太後之位。
舒良還是有些不甘心,試探著問道:“陛下,真的不查一下嗎?”
“朕說了,不查。”朱祁鈺訓斥道:“你們東廠就不能想想辦法,讓百姓不要傳這個事兒不就行了,或者想辦法扭轉一下民間的輿論,不要什麽事情都追根究底的。”
“奴才知錯了,奴才遵旨......”舒良連忙道歉。
雖然他還是不明白皇帝為何不讓他查,但是皇帝如今已經不耐煩了,而且還下了旨意,那他就要趕緊答應下來,遵照旨意去辦。
朱祁鈺不耐煩地揮揮手,道:“下去吧。”
對於這個舒良,朱祁鈺也是有些無奈了。
你說他能力強吧,哪有事情都沒調查清楚就來匯報的,還這麽沒眼力見,居然對自己提出要調查後宮,後宮是他一個宦官能查的嗎?那裏麵哪一個貴人不是他的主子,哪有奴仆主動調查主子的道理。
但是你要說他不勝任,這話也不對,有的時候朱祁鈺也不得不佩服舒良的運氣,外出監督賑災都能提前撲滅一場造反,在家坐著就能查到大都督府泄密這樣的大事,舒良的這種運氣,讓朱祁鈺實在有些舍不得換了他,畢竟有的時候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不然飛將軍李廣就不會因為運氣差,得了個李廣難封的評價了。
舒良能有這種運氣,也就是在間接證明他能勝任這個位置。
“陛下恭安,奴才告退。”舒良立刻行禮退下。
今天他原本以為自己能夠得點好處,最起碼也能有兩句誇獎,誰能想到皇帝居然這麽不耐煩自己稟報的事情,這可把舒良整鬱悶了。
心中鬱悶的舒良迴到東廠,立刻將自己的得力親信魏燕給叫了過來。
魏燕見到舒良的第一時間就感覺到舒公公現在心情不好,連忙問道:“公公這是怎麽了?您不是入宮求見陛下了嗎?難道陛下沒有見您?”
舒良喝了口熱茶,將熱茶咽了下去,頓了一下,又將胃裏驅趕出的涼氣吐出來,整個人都舒服了一些,這才吐出三個字道:“見到了。”
“那公公為何還如此鬱鬱不樂的?”魏燕接著問道。
“唉!”舒良長歎一口氣,道:“本公被陛下訓斥了。”
“為何啊?陛下為何要訓斥公公?難道您說錯話了?”魏燕完全想不到舒良為什麽會挨訓,隻得試探著猜測道。
舒良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長歎道:“唉,誰能想到陛下對皇長子的謠言完全不在意呢?你說說,這誰能想到!”
“啥?”魏燕一愣,緊接著問道:“陛下對皇長子的謠言不在意?不可能吧!那可是陛下唯一的兒子,未來的太子,陛下為何會不在意這種事情啊!”
“我怎麽知道。”舒良沒好氣地道:“本公今天入宮之後,就向陛下稟告了市麵上的謠言,但是陛下真的就是很不耐煩。”
“迴來的路上我想了一路,也沒想明白這到底是為什麽。”
魏燕想了一會兒,問道:“公公,您是否可以將和陛下的對話重複一遍?我來幫公公分析一下,看看到底是哪裏惹得陛下不快了。”
舒良知道魏燕在這方麵比自己強,於是就將剛才入宮的經曆詳細說了一遍,尤其是朱祁鈺的表情和語氣,學的是惟妙惟肖。
等舒良說完,魏燕才歎了口氣道:“原來如此。”
“這次不怪公公,是小的錯了。”
舒良一奇,出聲問道:“你錯了?你哪裏錯了?”
魏燕迴答道:“公公,小的不該建議您請求陛下入宮調查。”
舒良皺了下眉頭,問道:“這件事在市麵上根本沒法查,這也是咱們討論過的,如果不在宮中查探,那還能去什麽地方查?”
魏燕搖搖頭,恭敬道:“公公,其實小的也是剛剛才想明白。”
“這件事怎麽查都行,但就是不能去宮裏查。”
“詳細說說。”舒良吩咐道。
魏燕再次抱拳行禮,然後道:“公公,如今市麵上針對皇長子的謠言很明顯是針對太子之位去的,這一點想必公公也知道。”
舒良點點頭。
魏燕繼續分析道:“皇長子是陛下目前唯一的兒子,咱們都猜測,這兩年陛下肯定會將皇長子扶上太子的位置,如今的太子是陛下的侄子,早晚要被換掉的,但問題是,大明是有人不希望陛下行換太子之事的。”
“皇長子乃是如今陛下最名正言順的繼位之人,當今太子並不是最合適的,陛下換太子也屬理所應當,誰敢和陛下對著幹,阻止陛下換太子啊?”舒良出聲問道。
魏燕無奈一笑,道:“公公忘記了,太子可是太皇太後的親孫子啊!”
舒良被魏燕一提醒,立刻恍然大悟道:“你是說,向宮外傳播謠言的人是太皇太後?”
魏燕點點頭,道:“這也就能解釋為何市麵上會出現皇長子的謠言了。”
“一來,有了這個皇長子失德的謠言,陛下即便想換太子,也沒有那麽容易了,太皇太後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借口拖下去等待變化。”
“二來,太皇太後深居後宮,身邊又有足夠的人手,打探皇長子的事情是再方便不過的了,隻要皇長子犯下什麽錯誤,太皇太後立刻就能知道。”
“前陣子會昌伯長子不是入宮了嗎?結果沒幾天就傳出了皇長子的謠言,所以這件事情肯定和會昌伯長子入宮有關,他那次入宮就是來商議此事的。”
“這個會昌伯府,還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了,連陛下的長子都敢誣蔑,明目張膽地插手太子之位,實在是活得有些不耐煩了。”舒良氣鼓鼓地道。
魏燕卻是繼續道:“公公,以小的對會昌伯府的了解,他們還想不出來如此計策。”
“那你是什麽意思?”舒良也是點頭,問道。
魏燕再次提醒道:“公公,前些日子,胡濙胡大人的管家不是去了趟會昌伯府嗎?估計他就是去傳話的。”
舒良微微點頭:“這倒是,不然他一個管家,憑什麽登門拜訪會昌伯世子。”
“所以。”魏燕最後總結道:“汙蔑皇長子這件事,應該是內閣次輔胡濙謀劃,太皇太後掌總,仁壽宮和會昌伯府執行,仁壽宮在後宮收集消息,會昌伯府再散播出去,反正會昌伯最近病重,太皇太後沒少派人過去探視,正好傳遞消息。”
“倒的確是這麽個道理。”
舒良點點頭,旋即卻是搖頭問道:“那和陛下不讓我查後宮有什麽關係?”
魏燕恭敬答道:“公公為國之心,小的欽佩,不過這次您有些較真了。”
“涉事的這幾方,內閣次輔胡濙馬上就要致仕歸鄉了,再加上他是老臣的緣故,陛下不可能對他下手。”
“仁壽宮是太皇太後的地盤,掌總之人是太皇太後,她老人家可是天下身份最尊貴的幾個人之一,就連皇帝拿她也沒有什麽辦法,即便您查到了太皇太後的所作所為又能如何?您也沒法把太皇太後廢掉啊!”
“至於會昌伯府,也是一個道理,那是太皇太後的娘家,曾經大明的國舅,而且會昌伯病重,您不可能在這個時候進去抓人,萬一會昌伯有個三長兩短的,咱們的罪過可就大了。”
是啊!
涉事的這三方,那一方都不是他舒良可以輕易得罪的,就連皇帝想要對付他們的時候還要布局。
胡濙是六朝老臣,在朝五十多年,擔任禮部尚書二十多年,門生故吏遍及朝堂,不是他舒良一個宦官可以對付的,而且胡濙馬上就要告老還鄉了,估計皇帝也不希望在這個時候惹出什麽事情來,趕緊把他送迴江蘇武進的老家才是。
太皇太後也是一樣,如今的大明沒有人有資格降罪於她,皇帝都不行,所以即便他舒良查出來什麽,也拿太皇太後沒辦法,皇帝也是大過年的不想和她吵架,所以才不允許舒良在宮中查案的。
至於會昌伯府,那就更沒什麽好說的了。
“那你說,本公該怎麽辦?”舒良歎了口氣問道。
心累,心好累,為什麽自己遇上的案子都是沒辦法查的,即便知道了誰是主謀,也不能交皇帝法辦,東廠這活真的是沒法幹了。
魏燕寬慰道:“公公切莫喪氣,陛下不是吩咐了麽,隻要讓百姓們不再議論這件事,或者改變民間的輿論不就好了?陛下英明神武,他吩咐的必然是最好的辦法。”
舒良精神一震,連忙問道:“魏燕,你說說,怎麽讓百姓不再議論此事?怎麽改變民間的輿論?你是不是有什麽想法了?”
舒良的一連串問題卻沒有問懵魏燕,隻見魏燕點點頭,略帶自豪地道:“公公,百姓說什麽,這個屬實不好管,即便咱們抓幾個人殺雞儆猴,也是沒什麽用處的,隻會將百姓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這件事情上來,而且他們還會將議論放到暗地裏,咱們想查也沒法查。”
“但是,想要改變民間的輿論卻沒有這麽難了。”
“你有什麽辦法,快快說來。”舒良問道,眼中閃著希望之光。
魏燕笑道:“謠言這東西,向來長不了,隻要有一個更大的消息傳出來,那百姓自然而然就不會繼續討論皇長子失德這件事了。”
“小的以為,隻要咱們放出一個更吸引百姓注意力的消息就好了,到時候百姓的注意力全都放到那件事情上,皇長子失德的謠言自然而然就會消失了。”
“比這件事更吸引百姓注意力的事情?”舒良想了一會兒也沒有想出來,最近到底有什麽事情比皇長子失德這件事更勁爆的,索性不去想了,對著魏燕問道:“那你說說,最近有什麽事情可以把百姓的注意力吸引過去?”
魏燕恭敬地對著半空抱抱拳,然後道:“最近市麵上的確沒有什麽消息可以更吸引百姓的注意力,但是小的認為,咱們可以製造一個神跡出來,那樣百姓自然就會更關注神跡了。”
“神跡?什麽神跡?”
魏燕剛想迴答,卻見舒良擺擺手,道:“魏燕,你不必說了,反正此事就交由你來辦,隻要你能夠盡快將事情辦成就行,本公也好盡快給陛下一個交代。”
“公公放心,三日之內,必有結果。”魏燕躬身行禮。
於是,兩天之後,一個京郊農戶在山上發現一塊大石頭,四四方方的,卻看不見任何雕琢的痕跡,上書五個大字,聖天子在世。
農戶立刻將此事上報給了大興縣衙,大興縣令大喜,賞了農戶五兩銀子,然後敲鑼打鼓地將大石頭運進了京師,京師百姓紛紛圍觀,再也沒有人關注皇長子失德的謠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