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改革。
這是朱祁鈺來到這個時代最想做的一件事。
既然上天這次選擇他來統管這個大明,那他就不能錯過這次機會,謀劃誅殺董山是,抵抗也先也是。
但是朱祁鈺深深地知道,大明的根本原因不在外患,而是在內部。
大明文人的實力過於強大,逼迫皇帝無法正常施政,這才是導致大明江山逐漸衰落的根本原因。
後世許多人嘲諷大明皇帝奇葩,但是許多人都知道,那是因為滿清文人篡改史書造成的,而這些人,毫無疑問都是明朝文人的後裔。
實話實說,明朝曆代帝王,其實都還算是合格的。
太祖太宗就不必說了,單說明史裏最荒唐的明武宗朱厚照,就和那些滿清文人宣傳的不一樣。
別的不說,單就他的廟號來看,朱厚照就不可能是個人人唾棄的壞種,要知道,武宗可是一個上等廟號,威強敵德曰武,威強恢遠曰武,可見即便是當時的文人也是認可朱厚照的功績的,畢竟整個大明除了宣宗之前的那幾位皇帝,剩下的也就是他朱厚照一個人親自上過戰場了。
哦,朱祁鈺的那位皇兄朱祁鎮也上過,不過他的下場慘了點,全軍覆沒不說,連自己都被敵人俘虜了,還得朱祁鈺花幾十萬兩銀子把他贖迴來。
而且他的死也有極大的疑問,一個廟號是武宗,平日裏就喜歡舞刀弄棒,也沒有什麽荒淫名聲的皇帝,為什麽會落了一次水就死了呢?滿朝文武、太醫院的那些禦醫都是廢物嗎?不可能的。
所以許多人都猜測,朱厚照的死和當時的內閣首輔楊廷和脫不開關係,因為朱厚照親近武人,任用宦官,文人自然擔心他們無法再掌控朝政,到時候自己做的那些齷齪事不都得被人查出來?所以他們就果斷弄死了朱厚照,換了個年紀小好控製的朱厚熜過來,沒想到這個朱厚熜是有明以來政治智慧最高的一位皇帝,所以很快便脫離了他們的掌控,利用大禮議和文官開戰,最終成功追認其父興獻王為興獻帝。
當然,他也不是沒有付出代價,登基初始便被控製朝政的楊廷和利用,起複被朱厚照罷黜的舊臣,天下田租減半,正德十五年之前地方富戶大家沒繳納的賦稅全部豁免,讓滿天下的文人不再擔心皇帝算舊賬。
權力方麵也是縮減了不少,裁抑司禮監的權力,撤廢鎮守太監,甚至他還允許朝中大臣舉薦官員,要知道,在文人眼中,未經科舉就做官的人那都是百官的敵人,皇帝即便想任命其為官也隻能用中旨,內閣是不會票擬的。
在監察上也是被文人利用,雖然朱厚熜嚴懲貪贓枉法,但是都察院調查下來,查出來的基本都是藩王勳貴的問題,甚至還有皇莊的問題,但是地方富戶大族的問題卻是沒有查出來多少,結果導致後來朱厚熜很難得到武勳支持,在軍事上搖擺不定,區區倭寇都成為了他的心腹大患。
到了嘉靖後期,邊事廢弛,吞沒軍餉,倭患漸起,但是文人們從來不說,這時候從戶部撥出去的銀兩就要先被刮一層,然後到了兵部又要刮一層,這樣一層一層貪墨下去,軍餉自然不夠用了,而幹這些事兒的,最開始全都是文臣。
不過這些不是最誇張的,明末的文人才是最無恥的,南明禮部尚書錢謙益身為東林領袖,在清軍攻破南京城的時候與秦淮名妓柳如是投水殉國,錢謙益居然以水太涼為由反悔,麵對清廷剃發令的時候也是以頭皮發癢率先剃發,最誇張的是,這貨即便投降了清廷,也因為和反清義士黃毓祺的關係被清廷下獄,從而又記恨上了清廷,暗中反清複明,可謂是無恥至極。
說了這麽多,其實核心就是一點,人的貪欲的無止境的,文人也是人,還是有文化的人,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理由為自己的貪婪來解釋,所以貪欲會更盛。
改朝換代的根本不就在於世家大族太過貪婪,不停地進行土地兼並,最後導致民不聊生,有人起兵嗎?這些世家大族還不都是文人組成的。
所以,朱祁鈺的真實想法就是對大明朝政進行改革,無奈他是群臣支持登基的,當時太上皇朱祁鎮又活著,太子朱見深還是朱祁鎮的兒子,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朱祁鈺首要任務都是先坐穩皇位再說。
好在這兩年多來,朱祁鈺施政沒有出現什麽錯誤,不僅用互市的辦法增強了大明的實力,擊退了也先的入侵,還用設立學部和垂拱而治的政策收買了天下文人之心,這次他進行改革,也不打算針對所有文人,而是隻針對那些地方上的富戶大族,爭取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的方式來徹底改善大明財政,為下一步計劃做準備。
但是朱祁鈺心裏清楚,王直不清楚啊。
王直是傳統文人,又是老臣,他唯一的願望就是在當今的政治框架下完成輔佐天子的任務,如今一聽皇帝要改革,當時就有些慌了,連忙問道:“陛下,如今天下太平,政治清明,文武百官人盡其責,天下百姓安居樂業,陛下若是突然改革,針對的還是天下文人,那朝政必然會出現問題,到時候可是會天下大亂的啊!”
朱祁鈺見狀,出聲安撫道:“王老愛卿,你不必擔心,朕若是想改革,也會盡量平穩推行,不會讓天下出什麽亂子的。”
“而且王老愛卿忘記了嗎?朕已經將文武分治,還設立了學部,朕的改革已經開始了。”
王直一愣,旋即明白過來,問道:“陛下之前複立大都督府,設立學部,以內閣施行垂拱而治,這一切都是為了改革而做的?”
朱祁鈺點點頭,道:“當然,不然朕折騰這個幹嘛,三省六部自隋唐就有,施行了這麽多年,早已是一套成熟的行政體係,朕也隻不過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微調而已。”
王直這才明白過來,朱祁鈺登基之後借各種機會所做的事情,一切都是為了改革打基礎。
低頭沉思了一下,王直問道:“不知陛下打算如何改革?”
朱祁鈺站起身,走到角落的書架上,找出一本書,翻到其中一頁,迴來遞給王直道:“王老愛卿,你先看看這個吧。”
王直恭敬接過那本書,第一眼就看到了上麵的標注,心中不禁大驚。
因為那本書上寫一列名詞,依次是徭役折銀,合並賦役,攤丁入畝,開征商稅。
即便王直還不知道這些政策的具體方案,但隻看名字就能知道,這幾條不論哪一條,推行下去都是極為困難的。
不過既然皇帝和自己說了,那自己自然要問個清楚。
王直指著上麵的一條問道:“陛下,這徭役折銀,是否是打算將大明的徭役折算成銀兩來收取?”
朱祁鈺點點頭:“對,朕就是這麽想的。”
“我大明的徭役主要是裏甲役、均徭和雜泛,其中裏甲役和均徭都是在本地服的,隻有雜泛是需要調派到外地,陛下是想針對雜泛折算?”王直問道。
朱祁鈺卻是搖頭道:“不,朕打算全部都折算成銀兩。”
王直沉吟了一下,道:“全部折算的話,恐怕裏甲役和均徭會被百姓抵觸。”
在他看來,因為裏甲役和均徭離家不遠,所以百姓不會抵觸,反正這些徭役基本上都是和耕種分開的,對百姓影響不大。
朱祁鈺仍舊是搖頭道:“王老愛卿,這就是你們一直在中樞的官員所容易犯的錯誤,你們對天下百姓的想法了解得太少了。”
“陛下請說。”王直疑惑道。
朱祁鈺笑笑,解釋道:“王老愛卿,朕記得你在朝中快五十年,最初的三十年一直在翰林院修宣宗實錄,後來宣宗實錄修完,你便直升禮部侍郎,後來又升任吏部尚書,從來沒有在地方上任職過,所以,你對大明地方的情況全靠當地官員的奏疏去了解,被人蒙蔽也屬正常。”
見王直臉色有些難看起來,朱祁鈺笑道:“王老愛卿不必介懷,朕並沒有追究你的意思,而是想說,當地官員或許會因為某種原因對朝廷有所隱瞞,如果你沒有在外麵做過官,那你就很容易被人蒙蔽,無法發現其中的問題。”
王直有些無力地點點頭。
皇帝說的沒錯,如果當地官員想要隱瞞一件事情,那簡直再容易不過,隻要不被地方巡察的監察禦史發現,那基本上就不會出什麽問題,甚至即便是那些當地官員也是一樣,府中皂隸背著他們幹的事情也不少,他們身處地方都發現不了。
迴到問題,朱祁鈺繼續道:“裏甲役和均徭的確是在當地服的,但是不一定合理,例如有些地方富戶會和裏甲書吏串通,在春耕時候征伐徭役,耽誤百姓耕種時間,百姓種的晚了,收成自然不好,到時候為了生活就不得不向地方富戶借貸,結果第二年還是這樣,百姓無法還貸,隻能將田地賣與地方大戶,自己則是租佃大戶的土地淪為佃農。”
“如果朝廷將這些徭役折成銀兩,百姓及時耕種,及時收獲,剩下的時間做些零工賺錢,那地方富戶就沒辦法繼續從百姓手中買地,沒辦法擴大田產,對朝政施行的影響力也就減少了。”
“而且按丁口折成銀子,那就會有個定數,若是數量不足,那外地的巡察禦史便可以很輕鬆查出其中的問題。”王直接口道。
“對。”朱祁鈺點頭:“而且有了這些銀子,朝廷還可以用來補貼地方,讓當地官員更有實權,而非被地方小吏架空,平白無故地背了黑鍋。”
朱祁鈺的解釋讓王直很滿意,不禁來了興致,又指著下一條道:“那這合並賦役是?”
“這有什麽難想的,既然勞役都能折成銀子了,那戶部倉庫裏雜七雜八的那些東西不也一樣能折成銀子嗎?甚至糧食都可以考慮折成銀子,到時候再從商賈手中購買。”
朱祁鈺也是來了興致,略帶興奮地道:“王老愛卿,你信不信,若是糧食從商賈手中購買,說不定還能比現在直接運糧食便宜呢。”
王直不擅長財貨,問道:“陛下是說,如今商賈將糧食運到京師,再加上利潤,會低於兩成漂沒?”
“那是當然,王老愛卿啊,你要知道,商賈貪婪,所以他們無法忍受任何一點浪費,你如果有時間,去通州的京東號看看,他們也有運糧的業務,專門設計了一種運糧船,特別能裝,從杭州運到京師的成本也不過隻有一成而已,而且他們還說過,若是改成了海運,即便算上意外,他們的成本也隻有半成左右。”朱祁鈺笑著說道。
那種運糧船也是他的得意之作,當時設計出來還驚得譚裕陳韶他們大唿小叫呢,直言可以直接替代如今的漕運糧船了。
王直有些驚訝道:“陛下所言是真的?”
“這個當然,朕為何要在這種事情上騙你,糧船就在通州,你自己去看便是了。”朱祁鈺無所謂地道。
王直微怒道:“陛下,這種運糧船乃是社稷利器,這京東號為何不獻於朝廷,商賈果真是見小利而忘大義。”
朱祁鈺略微有些尷尬,京東號是他和譚裕陳韶他們一起籌辦的,隻不過土木堡之後,朱祁鈺登基稱帝,譚裕陳韶幾個人都因為家中長輩過世而繼承了家中爵位,大家都沒有時間再去關注這事兒了。
見朱祁鈺不說話,王直躬身道:“臣請陛下下旨,向京東號征收運糧船的製造之法。”
什麽玩意?讓自己下旨征收?那就是隨便給兩個賞錢打發的意思唄?
朱祁鈺不悅道:“王老愛卿,你這是打算強搶啊?”
“此運糧船乃社稷利器,民間商賈有何德何能獨占,大不了讓戶部給商賈萬貫寶鈔購買便是了。”王直爭辯道。
“王老愛卿以為這運糧船的製造之法隻值一萬貫寶鈔?”朱祁鈺繼續問道。
王直毫不猶豫地點頭道:“對,不過是一種運糧船的製造之法而已,說白了也隻是一些奇技淫巧,能值什麽價錢!”
“但是王老愛卿,那運糧船乃是朕親手設計的,你也認為這製造之法隻值一萬貫寶鈔嗎?”朱祁鈺沒忍住,還是將事情說了出來。
這下子輪到王直尷尬了,聽朱祁鈺這麽一說,他這才想起來,那個京東號是朱祁鈺還是郕王的時候和一群勳貴二代弄起來的,當年他聽說都察院的一些監察禦史還想彈劾朱祁鈺這位郕王與民奪利,結果英宗皇帝朱祁鎮突然要北征,將滿朝文武的視線都吸引了過去,朱祁鈺這才逃過一劫。
不過事情涉及漕運大事,王直還是不客氣地說道:“既然那運糧船是陛下設計的,那就請陛下交出來吧。”
這兩年多來,他已經摸清楚了朱祁鈺的脾氣,知道在這種事情上朱祁鈺不會生氣,自然也就不用客氣了。
朱祁鈺被王直的態度逗笑了,哈哈一聲道:“王老愛卿啊,你和朕還真是不客氣啊。”
王直也是笑道:“陛下,大明朝廷都是您的,那運糧船自然也是朝廷的,在這種事情上,臣沒必要和您客氣。”
沒想到朱祁鈺卻是搖搖頭道:“不過這運糧船的製造之法朕還真的不能輕易給你。”
“陛下這是何意?”王直不明白,疑惑問道。
朱祁鈺緩緩道:“王老愛卿,按照你剛才的想法,對普通商賈以萬貫寶鈔就購買此法,是否有些不妥呢?”
王直想了想,迴答道:“臣以為並無不妥。”
朱祁鈺還是搖頭道:“不,在朕看來,此事非常不妥。”
“哪裏不妥了?”王直問道。
朱祁鈺迴答道:“因為購買這運糧船製造之法的價格太低了。”
王直搖頭道:“一萬貫寶鈔呢,換成銀子也有二十兩,已經不低了。”
“王老愛卿的算法不對,一種新船的發明,不是直接畫出圖紙便可以的,發明之人需要花時間思考,需要打造出來研究有沒有問題,這些花銷就不止二十兩了,而且這種新船每年可以為朝廷節省下上萬兩的銀子,朝廷卻隻給發明之人二十兩,這發明之人定會覺得虧了,如果他將這法子售給江浙湖廣的商賈,相信隨便一家商賈就願意花百兩銀子購買吧。”
朱祁鈺提醒道:“若是此人還有更好的發明,可以讓朝廷歲入增加一成,但是因為自己折騰了半天卻虧本了,那他為何還要將這發明做出來?朝廷是不是就平白損失了一成收入呢?”
王直點點頭,躬身道:“陛下所言甚是,臣糊塗了。”
大明今年的賦稅大概是兩千多萬兩銀子,一成就是兩百萬兩,快頂得上大明一年的軍費了。
如果真有這麽一個人可以讓朝廷每年多收入兩百萬兩銀子,那朝廷不賞他個爵位都算是對不起他,提拔個戶部侍郎估計都不會有人反對。
畢竟一個爵位的俸祿才一千石,按照現在的糧價折成銀子隻有五百兩,以五百兩換兩百萬兩,傻子才不換呢。
“王老愛卿,提到這件事兒,朕突然有一個想法。”朱祁鈺突然道:“朕想要鼓勵發明,多出現些這種利國利民的東西,如果讓吏部和工部設計一套榮銜出來,專門賜予這些發明創造的工匠,你說此事可行不可行?”
王直想了一下,迴答道:“如果不授予實權,隻是榮銜的話,問題不大。”
朱祁鈺點頭:“可以,朕也沒想授予他們實權,畢竟他們無法治理朝政,也沒辦法入軍抗敵,隻是在匠坊裏做事,身份地位高一些而已。”
“那問題應該不大。”王直確定道。
一些榮銜而已,又沒有實權,這種事情在老臣告老還鄉的時候經常發生,許多老臣退休的時候都會給一些榮銜,甚至還會掛個尚書侍郎什麽的,朝中的文武百官見得多了,對此完全不在意,反正又不和他們爭權奪利。
甚至有些家中有生意的,還會更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畢竟自己家有幾個朝廷授予榮銜的大匠,貨品的檔次也能提高許多,價格自然也可以賣得更多。
“咱們繼續說這合並賦役吧。”朱祁鈺將話題拉了迴來,道:“朝廷合並賦役之後,各地將賦役銀子留下一部分雇傭雜役,其餘的解送到戶部,今後有什麽需要的,朝廷直接拿銀子購買便是,也免得有些東西保存不善,平白損失掉了。”
王直點點頭。
這麽做的確有不少好處,朝廷有了銀子,隨時可以采購需要的貨品,不用在需要糧食的時候麵對這一堆朱砂發呆,亦或是在需要布匹的時候麵對著一堆水銀發愣,施政起來方便了許多。
“那這攤丁入畝是什麽意思?恐怕不會像名字一樣簡單吧。”王直指著第三條問道。
這是他唯一看名字猜不到的一條,單從名字上看是將丁口派到田地上,指定丁口耕種田地,但是王直知道,這一條絕對沒有這麽簡單。
朱祁鈺這時候收斂起笑容,正色道:“王老愛卿猜的沒錯,這一條才是整個改革中最難的。”
見皇帝正兒八經地開始說話,王直也是聚集起心神道:“陛下請講。”
朱祁鈺繼續道:“前麵朕也說了,徭役折銀與合並賦役是比較簡單的,但是但凡改革,總是要從地方豪強的手中強奪出來一些利益,分配給另外一些人,這個攤丁入畝要做的也是此事。”
“所謂攤丁入畝,就是將丁口承擔的賦稅轉移到丁口名下的田地中去,朝廷隻針對田地收稅,而不再向丁口收稅。”
“朕要將自古以來的丁口稅取消,直接改征田畝稅。”
王直一時間還有些不明白,聽了朱祁鈺最後的總結,立刻渾身都是冷汗,顫聲道:“陛下不可。”
這是朱祁鈺來到這個時代最想做的一件事。
既然上天這次選擇他來統管這個大明,那他就不能錯過這次機會,謀劃誅殺董山是,抵抗也先也是。
但是朱祁鈺深深地知道,大明的根本原因不在外患,而是在內部。
大明文人的實力過於強大,逼迫皇帝無法正常施政,這才是導致大明江山逐漸衰落的根本原因。
後世許多人嘲諷大明皇帝奇葩,但是許多人都知道,那是因為滿清文人篡改史書造成的,而這些人,毫無疑問都是明朝文人的後裔。
實話實說,明朝曆代帝王,其實都還算是合格的。
太祖太宗就不必說了,單說明史裏最荒唐的明武宗朱厚照,就和那些滿清文人宣傳的不一樣。
別的不說,單就他的廟號來看,朱厚照就不可能是個人人唾棄的壞種,要知道,武宗可是一個上等廟號,威強敵德曰武,威強恢遠曰武,可見即便是當時的文人也是認可朱厚照的功績的,畢竟整個大明除了宣宗之前的那幾位皇帝,剩下的也就是他朱厚照一個人親自上過戰場了。
哦,朱祁鈺的那位皇兄朱祁鎮也上過,不過他的下場慘了點,全軍覆沒不說,連自己都被敵人俘虜了,還得朱祁鈺花幾十萬兩銀子把他贖迴來。
而且他的死也有極大的疑問,一個廟號是武宗,平日裏就喜歡舞刀弄棒,也沒有什麽荒淫名聲的皇帝,為什麽會落了一次水就死了呢?滿朝文武、太醫院的那些禦醫都是廢物嗎?不可能的。
所以許多人都猜測,朱厚照的死和當時的內閣首輔楊廷和脫不開關係,因為朱厚照親近武人,任用宦官,文人自然擔心他們無法再掌控朝政,到時候自己做的那些齷齪事不都得被人查出來?所以他們就果斷弄死了朱厚照,換了個年紀小好控製的朱厚熜過來,沒想到這個朱厚熜是有明以來政治智慧最高的一位皇帝,所以很快便脫離了他們的掌控,利用大禮議和文官開戰,最終成功追認其父興獻王為興獻帝。
當然,他也不是沒有付出代價,登基初始便被控製朝政的楊廷和利用,起複被朱厚照罷黜的舊臣,天下田租減半,正德十五年之前地方富戶大家沒繳納的賦稅全部豁免,讓滿天下的文人不再擔心皇帝算舊賬。
權力方麵也是縮減了不少,裁抑司禮監的權力,撤廢鎮守太監,甚至他還允許朝中大臣舉薦官員,要知道,在文人眼中,未經科舉就做官的人那都是百官的敵人,皇帝即便想任命其為官也隻能用中旨,內閣是不會票擬的。
在監察上也是被文人利用,雖然朱厚熜嚴懲貪贓枉法,但是都察院調查下來,查出來的基本都是藩王勳貴的問題,甚至還有皇莊的問題,但是地方富戶大族的問題卻是沒有查出來多少,結果導致後來朱厚熜很難得到武勳支持,在軍事上搖擺不定,區區倭寇都成為了他的心腹大患。
到了嘉靖後期,邊事廢弛,吞沒軍餉,倭患漸起,但是文人們從來不說,這時候從戶部撥出去的銀兩就要先被刮一層,然後到了兵部又要刮一層,這樣一層一層貪墨下去,軍餉自然不夠用了,而幹這些事兒的,最開始全都是文臣。
不過這些不是最誇張的,明末的文人才是最無恥的,南明禮部尚書錢謙益身為東林領袖,在清軍攻破南京城的時候與秦淮名妓柳如是投水殉國,錢謙益居然以水太涼為由反悔,麵對清廷剃發令的時候也是以頭皮發癢率先剃發,最誇張的是,這貨即便投降了清廷,也因為和反清義士黃毓祺的關係被清廷下獄,從而又記恨上了清廷,暗中反清複明,可謂是無恥至極。
說了這麽多,其實核心就是一點,人的貪欲的無止境的,文人也是人,還是有文化的人,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理由為自己的貪婪來解釋,所以貪欲會更盛。
改朝換代的根本不就在於世家大族太過貪婪,不停地進行土地兼並,最後導致民不聊生,有人起兵嗎?這些世家大族還不都是文人組成的。
所以,朱祁鈺的真實想法就是對大明朝政進行改革,無奈他是群臣支持登基的,當時太上皇朱祁鎮又活著,太子朱見深還是朱祁鎮的兒子,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朱祁鈺首要任務都是先坐穩皇位再說。
好在這兩年多來,朱祁鈺施政沒有出現什麽錯誤,不僅用互市的辦法增強了大明的實力,擊退了也先的入侵,還用設立學部和垂拱而治的政策收買了天下文人之心,這次他進行改革,也不打算針對所有文人,而是隻針對那些地方上的富戶大族,爭取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的方式來徹底改善大明財政,為下一步計劃做準備。
但是朱祁鈺心裏清楚,王直不清楚啊。
王直是傳統文人,又是老臣,他唯一的願望就是在當今的政治框架下完成輔佐天子的任務,如今一聽皇帝要改革,當時就有些慌了,連忙問道:“陛下,如今天下太平,政治清明,文武百官人盡其責,天下百姓安居樂業,陛下若是突然改革,針對的還是天下文人,那朝政必然會出現問題,到時候可是會天下大亂的啊!”
朱祁鈺見狀,出聲安撫道:“王老愛卿,你不必擔心,朕若是想改革,也會盡量平穩推行,不會讓天下出什麽亂子的。”
“而且王老愛卿忘記了嗎?朕已經將文武分治,還設立了學部,朕的改革已經開始了。”
王直一愣,旋即明白過來,問道:“陛下之前複立大都督府,設立學部,以內閣施行垂拱而治,這一切都是為了改革而做的?”
朱祁鈺點點頭,道:“當然,不然朕折騰這個幹嘛,三省六部自隋唐就有,施行了這麽多年,早已是一套成熟的行政體係,朕也隻不過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微調而已。”
王直這才明白過來,朱祁鈺登基之後借各種機會所做的事情,一切都是為了改革打基礎。
低頭沉思了一下,王直問道:“不知陛下打算如何改革?”
朱祁鈺站起身,走到角落的書架上,找出一本書,翻到其中一頁,迴來遞給王直道:“王老愛卿,你先看看這個吧。”
王直恭敬接過那本書,第一眼就看到了上麵的標注,心中不禁大驚。
因為那本書上寫一列名詞,依次是徭役折銀,合並賦役,攤丁入畝,開征商稅。
即便王直還不知道這些政策的具體方案,但隻看名字就能知道,這幾條不論哪一條,推行下去都是極為困難的。
不過既然皇帝和自己說了,那自己自然要問個清楚。
王直指著上麵的一條問道:“陛下,這徭役折銀,是否是打算將大明的徭役折算成銀兩來收取?”
朱祁鈺點點頭:“對,朕就是這麽想的。”
“我大明的徭役主要是裏甲役、均徭和雜泛,其中裏甲役和均徭都是在本地服的,隻有雜泛是需要調派到外地,陛下是想針對雜泛折算?”王直問道。
朱祁鈺卻是搖頭道:“不,朕打算全部都折算成銀兩。”
王直沉吟了一下,道:“全部折算的話,恐怕裏甲役和均徭會被百姓抵觸。”
在他看來,因為裏甲役和均徭離家不遠,所以百姓不會抵觸,反正這些徭役基本上都是和耕種分開的,對百姓影響不大。
朱祁鈺仍舊是搖頭道:“王老愛卿,這就是你們一直在中樞的官員所容易犯的錯誤,你們對天下百姓的想法了解得太少了。”
“陛下請說。”王直疑惑道。
朱祁鈺笑笑,解釋道:“王老愛卿,朕記得你在朝中快五十年,最初的三十年一直在翰林院修宣宗實錄,後來宣宗實錄修完,你便直升禮部侍郎,後來又升任吏部尚書,從來沒有在地方上任職過,所以,你對大明地方的情況全靠當地官員的奏疏去了解,被人蒙蔽也屬正常。”
見王直臉色有些難看起來,朱祁鈺笑道:“王老愛卿不必介懷,朕並沒有追究你的意思,而是想說,當地官員或許會因為某種原因對朝廷有所隱瞞,如果你沒有在外麵做過官,那你就很容易被人蒙蔽,無法發現其中的問題。”
王直有些無力地點點頭。
皇帝說的沒錯,如果當地官員想要隱瞞一件事情,那簡直再容易不過,隻要不被地方巡察的監察禦史發現,那基本上就不會出什麽問題,甚至即便是那些當地官員也是一樣,府中皂隸背著他們幹的事情也不少,他們身處地方都發現不了。
迴到問題,朱祁鈺繼續道:“裏甲役和均徭的確是在當地服的,但是不一定合理,例如有些地方富戶會和裏甲書吏串通,在春耕時候征伐徭役,耽誤百姓耕種時間,百姓種的晚了,收成自然不好,到時候為了生活就不得不向地方富戶借貸,結果第二年還是這樣,百姓無法還貸,隻能將田地賣與地方大戶,自己則是租佃大戶的土地淪為佃農。”
“如果朝廷將這些徭役折成銀兩,百姓及時耕種,及時收獲,剩下的時間做些零工賺錢,那地方富戶就沒辦法繼續從百姓手中買地,沒辦法擴大田產,對朝政施行的影響力也就減少了。”
“而且按丁口折成銀子,那就會有個定數,若是數量不足,那外地的巡察禦史便可以很輕鬆查出其中的問題。”王直接口道。
“對。”朱祁鈺點頭:“而且有了這些銀子,朝廷還可以用來補貼地方,讓當地官員更有實權,而非被地方小吏架空,平白無故地背了黑鍋。”
朱祁鈺的解釋讓王直很滿意,不禁來了興致,又指著下一條道:“那這合並賦役是?”
“這有什麽難想的,既然勞役都能折成銀子了,那戶部倉庫裏雜七雜八的那些東西不也一樣能折成銀子嗎?甚至糧食都可以考慮折成銀子,到時候再從商賈手中購買。”
朱祁鈺也是來了興致,略帶興奮地道:“王老愛卿,你信不信,若是糧食從商賈手中購買,說不定還能比現在直接運糧食便宜呢。”
王直不擅長財貨,問道:“陛下是說,如今商賈將糧食運到京師,再加上利潤,會低於兩成漂沒?”
“那是當然,王老愛卿啊,你要知道,商賈貪婪,所以他們無法忍受任何一點浪費,你如果有時間,去通州的京東號看看,他們也有運糧的業務,專門設計了一種運糧船,特別能裝,從杭州運到京師的成本也不過隻有一成而已,而且他們還說過,若是改成了海運,即便算上意外,他們的成本也隻有半成左右。”朱祁鈺笑著說道。
那種運糧船也是他的得意之作,當時設計出來還驚得譚裕陳韶他們大唿小叫呢,直言可以直接替代如今的漕運糧船了。
王直有些驚訝道:“陛下所言是真的?”
“這個當然,朕為何要在這種事情上騙你,糧船就在通州,你自己去看便是了。”朱祁鈺無所謂地道。
王直微怒道:“陛下,這種運糧船乃是社稷利器,這京東號為何不獻於朝廷,商賈果真是見小利而忘大義。”
朱祁鈺略微有些尷尬,京東號是他和譚裕陳韶他們一起籌辦的,隻不過土木堡之後,朱祁鈺登基稱帝,譚裕陳韶幾個人都因為家中長輩過世而繼承了家中爵位,大家都沒有時間再去關注這事兒了。
見朱祁鈺不說話,王直躬身道:“臣請陛下下旨,向京東號征收運糧船的製造之法。”
什麽玩意?讓自己下旨征收?那就是隨便給兩個賞錢打發的意思唄?
朱祁鈺不悅道:“王老愛卿,你這是打算強搶啊?”
“此運糧船乃社稷利器,民間商賈有何德何能獨占,大不了讓戶部給商賈萬貫寶鈔購買便是了。”王直爭辯道。
“王老愛卿以為這運糧船的製造之法隻值一萬貫寶鈔?”朱祁鈺繼續問道。
王直毫不猶豫地點頭道:“對,不過是一種運糧船的製造之法而已,說白了也隻是一些奇技淫巧,能值什麽價錢!”
“但是王老愛卿,那運糧船乃是朕親手設計的,你也認為這製造之法隻值一萬貫寶鈔嗎?”朱祁鈺沒忍住,還是將事情說了出來。
這下子輪到王直尷尬了,聽朱祁鈺這麽一說,他這才想起來,那個京東號是朱祁鈺還是郕王的時候和一群勳貴二代弄起來的,當年他聽說都察院的一些監察禦史還想彈劾朱祁鈺這位郕王與民奪利,結果英宗皇帝朱祁鎮突然要北征,將滿朝文武的視線都吸引了過去,朱祁鈺這才逃過一劫。
不過事情涉及漕運大事,王直還是不客氣地說道:“既然那運糧船是陛下設計的,那就請陛下交出來吧。”
這兩年多來,他已經摸清楚了朱祁鈺的脾氣,知道在這種事情上朱祁鈺不會生氣,自然也就不用客氣了。
朱祁鈺被王直的態度逗笑了,哈哈一聲道:“王老愛卿啊,你和朕還真是不客氣啊。”
王直也是笑道:“陛下,大明朝廷都是您的,那運糧船自然也是朝廷的,在這種事情上,臣沒必要和您客氣。”
沒想到朱祁鈺卻是搖搖頭道:“不過這運糧船的製造之法朕還真的不能輕易給你。”
“陛下這是何意?”王直不明白,疑惑問道。
朱祁鈺緩緩道:“王老愛卿,按照你剛才的想法,對普通商賈以萬貫寶鈔就購買此法,是否有些不妥呢?”
王直想了想,迴答道:“臣以為並無不妥。”
朱祁鈺還是搖頭道:“不,在朕看來,此事非常不妥。”
“哪裏不妥了?”王直問道。
朱祁鈺迴答道:“因為購買這運糧船製造之法的價格太低了。”
王直搖頭道:“一萬貫寶鈔呢,換成銀子也有二十兩,已經不低了。”
“王老愛卿的算法不對,一種新船的發明,不是直接畫出圖紙便可以的,發明之人需要花時間思考,需要打造出來研究有沒有問題,這些花銷就不止二十兩了,而且這種新船每年可以為朝廷節省下上萬兩的銀子,朝廷卻隻給發明之人二十兩,這發明之人定會覺得虧了,如果他將這法子售給江浙湖廣的商賈,相信隨便一家商賈就願意花百兩銀子購買吧。”
朱祁鈺提醒道:“若是此人還有更好的發明,可以讓朝廷歲入增加一成,但是因為自己折騰了半天卻虧本了,那他為何還要將這發明做出來?朝廷是不是就平白損失了一成收入呢?”
王直點點頭,躬身道:“陛下所言甚是,臣糊塗了。”
大明今年的賦稅大概是兩千多萬兩銀子,一成就是兩百萬兩,快頂得上大明一年的軍費了。
如果真有這麽一個人可以讓朝廷每年多收入兩百萬兩銀子,那朝廷不賞他個爵位都算是對不起他,提拔個戶部侍郎估計都不會有人反對。
畢竟一個爵位的俸祿才一千石,按照現在的糧價折成銀子隻有五百兩,以五百兩換兩百萬兩,傻子才不換呢。
“王老愛卿,提到這件事兒,朕突然有一個想法。”朱祁鈺突然道:“朕想要鼓勵發明,多出現些這種利國利民的東西,如果讓吏部和工部設計一套榮銜出來,專門賜予這些發明創造的工匠,你說此事可行不可行?”
王直想了一下,迴答道:“如果不授予實權,隻是榮銜的話,問題不大。”
朱祁鈺點頭:“可以,朕也沒想授予他們實權,畢竟他們無法治理朝政,也沒辦法入軍抗敵,隻是在匠坊裏做事,身份地位高一些而已。”
“那問題應該不大。”王直確定道。
一些榮銜而已,又沒有實權,這種事情在老臣告老還鄉的時候經常發生,許多老臣退休的時候都會給一些榮銜,甚至還會掛個尚書侍郎什麽的,朝中的文武百官見得多了,對此完全不在意,反正又不和他們爭權奪利。
甚至有些家中有生意的,還會更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畢竟自己家有幾個朝廷授予榮銜的大匠,貨品的檔次也能提高許多,價格自然也可以賣得更多。
“咱們繼續說這合並賦役吧。”朱祁鈺將話題拉了迴來,道:“朝廷合並賦役之後,各地將賦役銀子留下一部分雇傭雜役,其餘的解送到戶部,今後有什麽需要的,朝廷直接拿銀子購買便是,也免得有些東西保存不善,平白損失掉了。”
王直點點頭。
這麽做的確有不少好處,朝廷有了銀子,隨時可以采購需要的貨品,不用在需要糧食的時候麵對這一堆朱砂發呆,亦或是在需要布匹的時候麵對著一堆水銀發愣,施政起來方便了許多。
“那這攤丁入畝是什麽意思?恐怕不會像名字一樣簡單吧。”王直指著第三條問道。
這是他唯一看名字猜不到的一條,單從名字上看是將丁口派到田地上,指定丁口耕種田地,但是王直知道,這一條絕對沒有這麽簡單。
朱祁鈺這時候收斂起笑容,正色道:“王老愛卿猜的沒錯,這一條才是整個改革中最難的。”
見皇帝正兒八經地開始說話,王直也是聚集起心神道:“陛下請講。”
朱祁鈺繼續道:“前麵朕也說了,徭役折銀與合並賦役是比較簡單的,但是但凡改革,總是要從地方豪強的手中強奪出來一些利益,分配給另外一些人,這個攤丁入畝要做的也是此事。”
“所謂攤丁入畝,就是將丁口承擔的賦稅轉移到丁口名下的田地中去,朝廷隻針對田地收稅,而不再向丁口收稅。”
“朕要將自古以來的丁口稅取消,直接改征田畝稅。”
王直一時間還有些不明白,聽了朱祁鈺最後的總結,立刻渾身都是冷汗,顫聲道:“陛下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