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每年的歲入大概兩千多萬兩,這裏麵絕大多數都有固定的用途,例如文武百官的俸祿、各地藩王的俸祿、天下衛所的軍餉等等,當然,也包括宮內的開銷。


    戶部每年會從太倉調撥一百萬兩金華銀入內庫,供應皇帝開銷。


    這一百萬兩聽起來很多,也是皇帝可以隨意支配的,不過皇帝卻不能隨意支配。


    這句話有點繞,但是解釋一下就很容易弄明白。


    內庫歸皇帝所有,按理來說內庫的銀子自然也都是皇帝的,但問題是,這一百萬兩聽起來很多,卻要支持整個皇宮的開銷,包括皇室日常花銷、在京武臣和宦官的俸祿、皇帝給文武大臣和番邦使節的賞賜等等,這雜七雜八的算下來,其實皇帝能隨意調用的銀子其實並不算多。


    原本大明的財政體係並不是這麽運作的,洪武六年,太祖改內府庫為內承運庫,掌大內庫藏,實際上就是由內承運庫掌握著整個大明的財政收入,太祖朱元璋精力旺盛,通過內承運庫管理調撥大明朝廷的絕大多數財政,後續的太宗、仁宗、宣宗也一樣照此辦理,所以才有了太宗朱棣在剛打下天下沒多久就能幾次遠征漠北,派遣鄭和出海南洋的事情,而這一切的改變都是從太上皇朱祁鎮登基之後開始的。


    宣德十年,宣宗朱瞻基因病薨逝,隻有八歲的朱祁鎮登基,朝政就此落入楊士奇、楊榮、楊溥的三楊內閣之手,太皇太後張氏負責決策。


    不得不說,三楊的確有能力,太皇太後張氏也稱得上是一代賢後,但問題是,有能力不代表立場就正確,三楊主政之後,對外第一件事就是從安南撤軍,從而使大明丟掉了安南這麽一塊產糧地,順帶還打擊了當時不可一世的武勳集團,第二件事就是在麓川開戰,以叛軍思任法來消耗雲南沐家的實力。


    但是三楊忘記了一件事,麓川和安南不一樣,安南和大明的邊境群山環繞,但過去了就是紅河平原,而麓川位於雲南,那裏才是真正山高林密、煙瘴密布的地方,左都督方政全軍覆沒,黔國公沐晟暴斃,沐晟的弟弟沐昂繼任統帥,繼續和思任發開戰。


    戰事又持續了一年,朝廷的財政愈發空虛,當初從安南撤軍,本就是因為軍費開支過大,如今在麓川開戰,節省下來的那點軍費又全都丟了進去,三楊自然不肯,恰巧這時候基本上已經控製了麓川的思任發遣使上貢,三楊就此下了個台階,和思任發停戰了。


    沒過一年,王振為了替朱祁鎮重振軍威,力主重啟麓川戰事,正統六年五月,英宗命定西伯蔣貴為征蠻將軍,擔任總兵官再次和思任發開戰,而為了應付軍費開支,王振不得不答應三楊一個條件,那就是允許戶部另立太倉庫,儲存朝廷稅銀,支配和管理權全部屬於戶部,皇帝不得輕易插手。


    至此,朝廷的財政正式一分為二,大部分由戶部掌管,少部分由皇帝掌管,當然,朝廷的絕大多數財政支出也都由太倉支取,皇帝的那部分就由皇帝自己管理。


    雖說的這樣分配的,但是實際上卻沒有這樣執行,大臣們有事沒事就想方設法從內庫中弄銀子出來填補國庫缺額,尤其是土木堡之變後,朱祁鈺先是從內庫支取了一筆銀子犒賞保衛京師的將士,後來為了重建三大營和今年與也先開戰,朱祁鈺又沒少掏銀子,眼下還是年底,朱祁鈺手裏沒有多少存款了,所以這兩萬兩銀子才讓他這麽為難。


    當然,朱祁鈺還有皇莊的收入,不過這些收入主要是供後宮使用的,現在掌握在汪皇後的手裏,朱祁鈺不好去她手裏拿過來。


    其實陳循的辦法很簡單,在年初撥付銀兩的時候直接加上兩萬兩就好了,畢竟大家都知道,皇帝手裏的確沒什麽銀子,雖然今年和也先打了一仗,但是因為時間短,朝廷的開銷並不大,陳循估計太倉裏還能有一些盈餘,增加兩萬兩,內閣也會給聖天子朱祁鈺這個麵子的。


    不過現在陳循上頭還有個內閣,需要和金濂說一聲,於是陳循補充道:“陛下,此事內閣金大人也要知道,不知是您去和他說,還是由臣和他說?”


    朱祁鈺有點不好意思因為這事兒去找內閣,於是道:“陳愛卿去和他說一聲吧,不過兩萬兩銀子而已,金濂會同意的。”


    “是。”陳循恭敬答道。


    陳循從朱祁鈺這裏出來,順路就拐到了內閣,反正內閣就在前朝,出去也是要路過的。


    來到內閣,陳循和金濂直接說明來意,金濂也是沒有拒絕。


    不過是兩萬兩銀子而已,雖然數目大了一些,但是相對於皇帝的賺錢能力,這兩萬兩真的不算什麽,沒見光是這次和安南的互市,大明戶部就弄到了幾十萬石糧食麽?和這幾十萬石糧食相比,兩萬兩銀子真的不算什麽,估計最多也就值個運到京師的運費而已。


    王直高穀等人也是一樣,大家誰都沒有在意,不過這件內閣和六部的大佬們都沒有在乎的事情,最終還是沒成。


    是的,和所有人猜想的一樣,這事兒被都察院給攪黃了。


    也不知道是什麽人泄露出去的,明年內閣和戶部要給皇帝多撥付兩萬兩銀子的事情被都察院的監察禦史們知道了,這些大明最強力的噴子們自然要阻止此事,在他們看來,朱祁鈺都是聖天子了,怎麽可以增加自己每年的開銷呢,往下減二十萬兩才對,反正皇帝如今的後宮之中嬪妃並不多,而且也已經有了兒子,沒必要再納什麽妃子了,每年的開銷用度壓根沒那麽多,整整一百萬兩,怎麽可能不夠花。


    所以,就在幾天之後的早朝上,朱祁鈺受到了監察禦史們的集火攻擊,在京的監察禦史幾乎有一個算一個,全都站了出來,勸阻大明聖天子陛下不要增加後宮用度了。


    例如,監察禦史楊貢就勸諫道:陛下乃是聖天子,自是心懷天下,撫愛萬民,如今朝廷歲入剛剛好轉,當是以修河治水、修繕邊防為主,如此可以內安民心,外拒韃賊,進而大明社稷永固,江山永存。


    楊貢的勸諫還算好的,監察禦史吳淳幾乎將他描繪成了亡國之君:陛下登基以來,先是也先入寇,又有三省饑荒,應天暴雨,今年又與蒙古開戰,將士們死傷慘重,如今國庫空虛,陛下當撫恤民情,將銀錢花在朝政之上,而不是滿足後宮之中的窮奢極欲,此非明君所為。


    監察禦史張奎更是誇張,直接勸諫道:昔日趙宋徽宗皇帝書畫雙絕,卻也因為揮霍無度,橫征暴斂,最終導致靖康之難,隋煬帝天性聰敏,文采出眾,卻也還是窮奢極欲,濫用民力,最終導致十八路反王丟了江山。陛下英年登基,切不可學徽宗煬帝貪圖金銀啊!


    朱祁鈺被一通集火,直接下令罷朝,將掌都察院事的左都禦史陳鎰招進宮來,好好問問這位大明總憲,他到底是怎麽管的都察院。


    陳鎰也知道皇帝這是打算拿自己撒氣,但是他也沒辦法,都察院的那群監察禦史可都是一群渾人,他們手握風聞奏事的大權,連都察院的自己人都會彈劾,原本掛左都禦史銜參謀大同軍事的沈固都彈劾下去了,他陳鎰哪裏管得了,沈固的資曆可不比他少。


    不過皇帝招自己過來,自己也不能不遵從,隻得苦著一張臉來到奉天殿麵君。


    結果不出意外,陳鎰剛一進殿門,就被朱祁鈺噴得狗血淋頭。


    “陳有戒,你身為左都禦史,這麽大的風聲為什麽不提前通知朕一聲,也好讓朕有個應對,突然讓你手下的那群監察禦史集體勸諫,還跟朕說什麽宋徽宗隋煬帝,朕是宋徽宗嗎?朕是隋煬帝嗎?他們要敢說是,信不信朕把他們全都調到遼東去,直接讓他們麵對蒙古人,反正他們一群大活人,怎麽都比妖人郭京的撒豆成兵好使。”


    陳鎰連忙躬身道:“陛下息怒,臣.......”


    陳鎰剛想說話,卻被朱祁鈺直接打斷道:“臣什麽臣,別告訴朕這事兒你不知道,你坐這左都禦史也快一年了,若是你真不知道,那這個左都禦史你也別做了,連都察院內部的消息你都打探不到,朕要你何用?”


    “也許朕也要派人調查一下,看看你之前彈劾的事情有幾分是真的了。”


    見朱祁鈺說出這種話,陳鎰也是有些生氣了,盯著朱祁鈺的話說道:“臣為大明效力四十年,也是盡心盡力,不敢有半分馬虎,陛下若是信不過臣,盡可以派人去查探就是了。”


    朱祁鈺眉毛一豎,質問道:“陳有戒,你真的敢保證之前沒有失職之處嗎?你出鎮陝西,幾乎每次都請朝廷賑災,你敢保證每次都是真的嗎?榆林緊鄰草原,荒漠嚴重,但是漢中府呢?那裏可是魚米之鄉,為何每次賑災你都要帶上他們?所有受災的地方你都親自去查看了嗎?每個地方的收成幾何?若是有一府的上奏造假而你沒有發現,朝廷要少收多少賦稅?”


    陳鎰這時候卻是平靜了下來,解釋道:“陛下,各地知府沒理由蒙蔽朝廷,欺瞞聖上是抄家滅門的大罪,各地知府又都是進士出身,知書識禮,決不會欺瞞陛下的。”


    “這麽說,你是隻停駐在了西安府,並沒有下去巡察了?”朱祁鈺抓住陳鎰的漏洞質問道。


    “臣並非隻停駐西安府,包括延安、榆林、寧夏等多地臣也都去過,就連肅州臣也到過,否則臣也不會知道各地災情。”陳鎰繼續解釋道。


    “好,就算你走遍了整個陝西。”朱祁鈺餘怒未消,繼續質問道:“那朕來問你,你可敢保證朝廷開倉賑濟的所有糧食都發到災民手裏了嗎?就沒有一點貪腐的問題存在?朝廷減免的賦稅全都減免了嗎?沒有一府一縣會瞞著你照樣收取朝廷減免的稅糧?若是你敢保證,那朕什麽都不說。”


    陳鎰頓時啞火。


    這一點他真的不敢保證,如今大明官員的俸祿很低,所以大家都在想方設法撈一些銀子,即便是他陳鎰也收過一些補貼家用,雇傭書吏,下麵的官員自然也不例外,這是全天下都知道的潛規則,皇帝自然也知道。


    他們這些朝中大員有下麵孝敬,吃相自然不會太難看,但是下麵的人就說不準了,地方上的政務雖然由知府知縣掌管,但是執行的都是下麵的皂隸,那些人世代都是皂隸,早已形成了極強的勢力,即便是這些朝廷派下來的知府知縣都不敢真拿他們怎麽樣,如果這些皂隸哪一天突然罷工了,知府大人能怎麽辦?別說一府的事情了,就連府衙的日常事務都得癱瘓,到時候倒黴的還不是自己?


    所以,這些知府和知縣對於手底下的皂隸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即便他們在賑災的時候動一些手腳,也隻能全當沒看到了。


    再說了,那些知府知縣的孝敬是怎麽來的,他們也是心知肚明的,整個朝廷也就是於謙可以確定沒收過,剩下的人裏麵,不論是內閣首輔王直,還是最沒有權力隻能寫聖旨的中書科書吏,但凡有一點權力的人,哪一個敢說自己清廉到一文錢的孝敬都不要的。


    見陳鎰不說話,朱祁鈺恨恨地問道:“陳有戒,你倒是說話啊!”


    陳鎰無奈,隻得躬身答道:“陛下,臣不敢保證。”


    見陳鎰老實承認了錯誤,朱祁鈺的氣也就消了不少,他招陳鎰過來本來就是為了發泄一番的,現在發泄出來了,心情也就好了起來,柔聲安慰道:“不過朕也知道,陳愛卿你也不過是一個人,事情不可能做到麵麵俱到,所以朕也沒有追究你的意思,隻是想告訴你,你在朝為官,身為左都禦史,要做的是佐朝綱,辨是非,不是和其他人一樣,想方設法從朕這裏撈好處。”


    “但是陛下所為,的確是有貪圖享樂的意思,臣等也是為了陛下著想。”陳鎰見狀,立刻勸諫道。


    他在京師也有一年了,聽到皇帝叫他陳愛卿而不是陳有戒的時候,他就知道皇帝的氣已經消了大半,手底下的監察禦史又不能不保,所以才借機出言解釋一下,希望皇帝能高抬貴手,放過手底下的那群監察禦史,畢竟自己是掌院事的左都禦史,保一保屬下是必須要做的。


    他可是聽說了,如今的這位皇帝,手段還是比較狠辣的,為了廢掉胡濙這位老臣,皇帝居然把整個禮部都廢掉了,而且除了禮部的人,沒人想去反抗,也沒人能反抗,畢竟皇帝的借口找的太好,誰敢反抗,那就是和天下文人作對。


    要是真把他惹急了,哪天對都察院出手,那自己這個左都禦史又該何去何從呢?


    不過他的話說的有點不是時候,朱祁鈺聽他這麽一說,火氣又是串了起來,質問道:“陳愛卿,你當真以為朕是為了享樂?朕自從登基以來,哪一日享樂過?”


    “你們都察院的這群人隻是不想讓朕花錢,希望把銀子都花在他們身上罷了,信不信朕下旨給文武百官,從本月起俸祿繼續發大明寶鈔,發給他們的糧食朕要拿來賑災,你看有幾個人同意的?”


    陳循一驚,連忙道:“陛下,都察院的監察禦史以年輕人為主,容易衝動,陛下不要和他們一般見識了。”


    開玩笑,皇帝從安南采購糧食,將百官俸祿替換成糧食,這些官員不知道多歡迎此事呢,要是皇帝真下了這麽一道旨意,隻要加上一句納都察院的諫,那百官的怒火絕對是要發泄到整個都察院,自己這個左都禦史必然首當其衝。


    “那你也出麵管管他們,不要有事沒事就盯著朕,滿朝文武這麽多人,總盯著朕幹嘛?”朱祁鈺沒好氣地道:“太祖廢禦史台,立都察院,乃是為了監察百官,整肅風氣的,你說說,你們都察院整肅什麽風氣了?除了沈固和劉璉之外,你們都察院還抓出來幾個犯官,哦,對了,你們倒是盯著大都督府的人比較起勁,不過那都是抵抗也先保衛大明的人,他們貪一些,朕才敢放心用他們,若是他們真的一點都不談,高尚得跟王巨君一樣,朕反倒不敢用他們了。”


    陳鎰一時間沒反應過來那個王巨君是誰,想了一下才想起來,這個王巨君就是以新代漢的王莽,於是立刻點頭道:“陛下說的是,臣迴去之後一定叮囑他們,不要再盯著大都督府的人了。”


    反正現在軍方有軍法司的人在盯著,朱祁鈺原本就調了一批監察禦史和兵科的人入軍法司,交給於謙看著,這些人有軍法司尚書於謙於大人盯著,活幹的還不錯,而且因為他們隸屬於大都督府,監察起來更有威懾力,效果遠比他們都察院盯著強,這群監察禦史也是因為沒什麽人好監察,這才揪著大都督府的丘八們不鬆手。


    沒辦法,文官裏麵就沒有幾個是徹底清廉的,真要是追究起來,那他們這群監察禦史得罪的就不是大都督府一個衙門了,而是滿朝文官,他們還想要一條退路呢。


    “不,不是盯著大都督府,而是要監督滿朝文武,不要去追究他們施政帶兵是否錯誤,而隻需要盯著他們貪腐,或者假公濟私,施政是否正確,有六科管著,帶兵是否正確,有大都督府盯著,你們都察院許多人都是在翰林院出來就進了都察院,沒有體會過施政的難度,所以你們沒辦法對各個衙門正確與否做出合格的評判。”朱祁鈺糾正道。


    “那地方上的政事呢?”陳鎰立刻問道。


    十三道監察禦史那可都是盯著大明十三省的,巡按州縣,專事官吏的考察、舉劾,要是他們沒辦法對地方上的政務做出監察,那朝廷施政的風險可就大了。


    朱祁鈺想了想,退了一步道:“分巡十三道的監察禦史暫時不變,仍舊察糾各地官員,不過後麵朕會換一個法子來監督地方施政,到時候分巡十三道的監察禦史隻需要監察貪腐問題就行了,地方施政不用他們管。”


    陳鎰立刻反應過來,問道:“陛下是想要調整都察院?”


    朱祁鈺點點頭,道:“朕的確有這個想法。”


    “陛下不可。”陳鎰立刻道:“都察院掌天下風紀,此乃太祖定下的祖製,不可輕易廢止啊!”


    “你跟朕提太祖祖製是嗎?”朱祁鈺冷聲道:“朕好像記得太祖祖製還曾經說過,貪汙六十兩銀子的官員就要剝皮萱草,樹立衙門外以警示後人。”


    陳鎰仍舊勸諫道:“陛下,時也易也,太祖此法雖然有效,但是卻有違天合,有損人心,且此事不過是一法條,故而如今被朝廷廢止,然都察院掌天下風紀,乃是朝廷大事,若無都察院監督,臣恐怕會出什麽問題。”


    “能有什麽問題?大誥和曆代先皇的旨意都擺在這,誰犯了錯誤,你們都察院就要將那個人揪出來,這才是你們都察院應該做的。”朱祁鈺訓斥道。


    他真的對都察院的這群監察禦史沒什麽好感,雖然知道這是他們的職責所在,但是這群家夥對於朝政的解釋和話語的扭曲,實在是讓人煩心。


    就像這次,內閣的金濂都沒有反對,他們倒是跳了出來,怎麽拿糧食換寶鈔的時候就不跳出來反對呢?那也是違逆了祖製的啊!


    “臣以為......”陳鎰還想再說什麽,卻被朱祁鈺阻止。


    隻見朱祁鈺緩緩說道:“陳愛卿,你迴去和都察院的人說,他們能夠在朝為官,不是他們苦讀十餘載的功勞,而是朝廷開了科舉,朕才會點選他們入朝為官的。”


    “所以你們都察院做什麽不重要,朕讓你們做什麽才重要。”


    “朕不要你覺得,朕要朕覺得。”


    陳鎰無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景泰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百二十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百二十斤並收藏重生之景泰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