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亨聽到朱祁鈺的話,心中不禁泛起漣漪,連忙道:“臣必為陛下效死,萬死不辭。”
他有點聽懂朱祁鈺的意思了。
這次奇襲草原,和以前有兩點不同。
一是主動出擊,以小股兵力襲擊蒙元餘孽,行動迅速,出其不意,不像以前,基本上都是皇帝親征,將領沒什麽主動權。
二是不設監軍,這對於將領來說好處太多了,不論臨戰、後勤、戰術,各個方麵都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間,不再會有人胡亂插手指揮之事,簡直是有宋以來幾百年都不存在的好事。
尤其是第二點不設監軍,對於他們這些統兵的武將真的很重要,君不見有宋以來這一條害死了多少將領,唐朝的高仙芝、宋朝的楊業全都是被監軍害死的。
朱祁鈺的意思石亨聽懂了,於謙自然也聽懂了。
他身為兵部尚書,對於監軍還是比較認可的,當然,宦官監軍就不行了,但是文官監軍還是有好處的,最起碼可以確保武將不會輕易造反,天下局勢可以在文官的掌控之中。
隻是朱祁鈺沒有明說,他也不好說什麽,隻能暗暗記下,迴頭找機會再行勸諫。
朱祁鈺對於石亨的態度沒有什麽表示,隻是笑著道:“朕相信武清伯。”
“隻是這次兵部沒法給你記功了,迴頭朕再找機會補償你。”朱祁鈺提起了王文的彈劾。
不過石亨還能說什麽,隻得翻身跪倒,道:“多謝陛下。”
“其實臣受點委屈沒什麽,功勞算不算也無所謂,隻是委屈了下麵的士卒。”
朱祁鈺轉頭問向於謙:“此次兵部議功的結果出來了嗎?”
“出來了。”於謙點點頭,答道:“這次武清伯出擊,除了武清伯之外,士卒每人五兩銀子,將領升一級,迴頭填補到重建的京營中去。”
“奏折已經遞送到了內閣。”
朱祁鈺思索了一下,點頭認可:“就這麽定了,一會兒朕就讓人批紅用印,盡快處理,不能讓士卒寒心。”
“臣遵旨。”於謙答道。
朱祁鈺頓了一下,接著道:“戶部的銀子還夠嗎?不夠的話,朕從內庫調撥一筆銀子給你,有功將士的賞賜要盡早發下去。”
“多謝陛下。”於謙連忙翻身下跪,叩謝皇恩。
說實在的,他為了這些犒賞的銀子已經愁了好幾天了,戶部那麵始終不願意放出來銀子,畢竟瓦剌把京師地區禍害得不輕,安撫災民需要錢,修葺城池也需要錢,戶部尚書陳循也是焦頭爛額。
不過朱祁鈺的下一句話就把他的信心懟迴去了。
“當然,如果戶部的銀子夠了,那朕就不調撥了,內庫也沒多少銀子了。”朱祁鈺如是道。
“臣盡力而為。”於謙無奈答道。
近期六部官員都焦頭爛額的。
兵部忙著整理京畿防衛和犒賞將士,戶部忙著弄錢和安撫災民,刑部則是忙著協助吏部和安撫地方,就連沒什麽事兒的禮部都在忙著朱祁鈺登基改年號的事兒。
但是,最焦頭爛額的還要數大理寺,他們認第一,沒人敢認第二。
原因很簡單,大理寺丞薛瑄惹到了朱祁鈺嘛。
吏部考功司眼下是常駐大理寺,與刑部抽調的人手一起複查曆年來的案例卷宗,尤其是薛瑄在大理寺任職期間,審查得更是仔細,已經被查出來四個案子的判決不符合大明律,十幾個案子的證據不足卻匆匆定案,這裏麵就有薛瑄主審的。
薛瑄很心煩,非常心煩。
他萬萬沒想到,朱祁鈺居然用京察來對付自己。
雖然他請宗室諸王入京也是腦子一熱,轉眼自己就後悔了,但是那隻是一次諫言啊,為啥你朱祁鈺就下死手呢?
以往大臣進諫,哪怕惹怒了皇帝,也是由其他同僚出麵彈劾,結果無非就是罷官去職,至少自己的名望還在,迴鄉研究經典,也是一個大儒。
然而朱祁鈺這次居然用的是京察。
要知道,要用京察罷黜自己,那隻有貪、酷、無為、不謹、年老、有疾、浮躁、才弱這八法可以用。
問題是,自己所有的根本就在文人這一點上,而京察八法這幾條哪個都不能安在自己身上啊。
貪,肯定是不行的,大明律規定,貪汙六十兩銀子就要剝皮實草,這一點是不敢的。
酷也談不上,自己是文人,士林中名聲頗佳,一旦被人說自己是酷吏,那他隻有自盡一條路可走,一死以明誌而已。
無為、不謹,這是文人的大忌,這一點絕對不能被扣上。
年老、有疾,這兩點倒是無所謂,反正自己年歲也不小了,身體不算太好,一般情況下,皇帝罷黜官員用的比較多的就是這兩條,但是,一旦因為這兩條被罷黜,那自己就再也沒有起複之日了。
浮躁,有損自己名聲,才弱,那更是在汙蔑自己。
因此,薛瑄判斷,對於自己最好的評價應該就是年老、有疾,這樣能夠不損自己的名聲。
隻是他想錯了。
朱祁鈺搞京察的根本原因壓根就不是對付他的,而是為了掌控朝局做準備。
不得不說,朱祁鈺原本隻是個富貴王爺,於社稷危難之時登基稱帝,沒有先皇正式的傳位昭書,沒有足夠深厚的官員班底,朝廷裏算是他親信的也就隻有儀銘一個人,眼下還隻是一個禮部侍郎,上麵壓著資曆深厚的禮部尚書胡濙,一時半會兒還用不上。其他府衙的大佬,實際上也都是朱祁鎮提拔起來的,和他朱祁鈺算是合作的關係,還遠遠談不上恩澤某人的程度。
最關鍵的是,太上皇朱祁鎮雖然不靠譜,但是他好歹是宣宗指定的繼承人,又當了十幾年的皇帝,正朔身份誰都不能否認。
因此,其實朱祁鈺急需的是建立自己的班底。
數一數,禮部左侍郎儀銘肯定是,這是郕王府長史,想跑都跑不了。
兵部尚書於謙算一個,他是前任尚書鄺埜在土木堡遇難之後由自己提拔起來的,打贏京師保衛戰之後,聲望頗高。
戶部尚書陳循也算一個,他也是前任尚書王佐在土木堡遇難之後繼任的,不過眼下他和自己並沒有太多的關係,隻是兢兢業業地完成自己交代的任務而已,也就是說,他忠於的是大明,不是自己,不過可以改造過來。
剩下的朝廷大佬裏麵,吏部尚書王直是四朝元老,刑部尚書俞士悅也是老臣,工部尚書高穀和俞士悅一樣,都是永樂十三年的進士,更別提禮部尚書胡濙了,那在永樂朝就是皇帝親信,這幾位大佬他誰都掌握不了。
朝廷群臣中,朱祁鈺可以掌握的官員不超過十分之一,這裏麵還有不少阿諛奉承之輩,剩下的大臣隱隱以吏部尚書王直為首,全方位掌控著朝政的製定和實施。
至於武勳集團,別鬧了,英國公張輔都戰死在土木堡了,魏國公在南京逍遙自在,輕易不進京,剩下的裏麵,老的老小的小,眼下居然是隱隱以武清伯石亨為首。
要問石亨能不能扛得起武勳這杆大旗?看看王文的彈劾就知道了。
石亨想率領武勳對抗文官集團,還早得很。
所以,朱祁鈺如果想掌控朝局,首要任務就是換上一些自己的人,最起碼六部裏麵必須都有自己人,還有就是如何處理這群老臣,找機會讓他們讓位置出來。
不過這群老臣們能力的確都很強,本身威望頗高,在沒犯什麽錯誤的情況下,想讓他們讓位幾乎是不可能的,隻能從下麵的非重要衙門入手,大理寺就是第一個。
王直應該是理解了朱祁鈺的意思,對大理寺的京察格外的嚴格。
於是乎,就在十二月初的早朝上,吏部考功司提交了本次針對大理寺的京察結果。
刑部尚書兼大理寺卿俞士悅監督不嚴,京察結果為不謹,罰俸半年。
大理寺右丞李茂被評了個浮躁,罰俸半年。
其他人等基本上都是差評,罰俸從三個月到一年的都有,甚至還有兩個官員被查出違背大明律胡亂判案,直接以貪官的名義罷官去職,丟進刑部大牢裏等著判決。
而最關鍵的核心人物,大理寺丞薛瑄,直接便是和薛瑄的預估一樣,評了個年老,被罷官歸鄉,放迴山西老家養老去了。
薛瑄對於朱祁鈺來說隻不過是個插曲。
但是在薛瑄準備離京迴鄉的時候,朱祁鈺則是在禦書房和六部九卿開小會,會議內容則是討論是否全麵推廣本次京察的績效考核方案。
在吏部尚書王直介紹了本次大理寺京察的經驗和官員反饋之後,朱祁鈺笑著對下麵的大臣道:“諸位愛卿,聽了王老尚書的介紹,大家有什麽想法?不要有所顧忌,今日大家可以暢所欲言。”
下麵仍然是一片安靜,沒人會輕易表態。
朱祁鈺看著下麵的大臣,無奈道:“諸位愛卿,朕招你們過來,是真心討論此事,看看是不是可以在朝中推行,不是逼你們表態支持朕的。”
他有點聽懂朱祁鈺的意思了。
這次奇襲草原,和以前有兩點不同。
一是主動出擊,以小股兵力襲擊蒙元餘孽,行動迅速,出其不意,不像以前,基本上都是皇帝親征,將領沒什麽主動權。
二是不設監軍,這對於將領來說好處太多了,不論臨戰、後勤、戰術,各個方麵都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間,不再會有人胡亂插手指揮之事,簡直是有宋以來幾百年都不存在的好事。
尤其是第二點不設監軍,對於他們這些統兵的武將真的很重要,君不見有宋以來這一條害死了多少將領,唐朝的高仙芝、宋朝的楊業全都是被監軍害死的。
朱祁鈺的意思石亨聽懂了,於謙自然也聽懂了。
他身為兵部尚書,對於監軍還是比較認可的,當然,宦官監軍就不行了,但是文官監軍還是有好處的,最起碼可以確保武將不會輕易造反,天下局勢可以在文官的掌控之中。
隻是朱祁鈺沒有明說,他也不好說什麽,隻能暗暗記下,迴頭找機會再行勸諫。
朱祁鈺對於石亨的態度沒有什麽表示,隻是笑著道:“朕相信武清伯。”
“隻是這次兵部沒法給你記功了,迴頭朕再找機會補償你。”朱祁鈺提起了王文的彈劾。
不過石亨還能說什麽,隻得翻身跪倒,道:“多謝陛下。”
“其實臣受點委屈沒什麽,功勞算不算也無所謂,隻是委屈了下麵的士卒。”
朱祁鈺轉頭問向於謙:“此次兵部議功的結果出來了嗎?”
“出來了。”於謙點點頭,答道:“這次武清伯出擊,除了武清伯之外,士卒每人五兩銀子,將領升一級,迴頭填補到重建的京營中去。”
“奏折已經遞送到了內閣。”
朱祁鈺思索了一下,點頭認可:“就這麽定了,一會兒朕就讓人批紅用印,盡快處理,不能讓士卒寒心。”
“臣遵旨。”於謙答道。
朱祁鈺頓了一下,接著道:“戶部的銀子還夠嗎?不夠的話,朕從內庫調撥一筆銀子給你,有功將士的賞賜要盡早發下去。”
“多謝陛下。”於謙連忙翻身下跪,叩謝皇恩。
說實在的,他為了這些犒賞的銀子已經愁了好幾天了,戶部那麵始終不願意放出來銀子,畢竟瓦剌把京師地區禍害得不輕,安撫災民需要錢,修葺城池也需要錢,戶部尚書陳循也是焦頭爛額。
不過朱祁鈺的下一句話就把他的信心懟迴去了。
“當然,如果戶部的銀子夠了,那朕就不調撥了,內庫也沒多少銀子了。”朱祁鈺如是道。
“臣盡力而為。”於謙無奈答道。
近期六部官員都焦頭爛額的。
兵部忙著整理京畿防衛和犒賞將士,戶部忙著弄錢和安撫災民,刑部則是忙著協助吏部和安撫地方,就連沒什麽事兒的禮部都在忙著朱祁鈺登基改年號的事兒。
但是,最焦頭爛額的還要數大理寺,他們認第一,沒人敢認第二。
原因很簡單,大理寺丞薛瑄惹到了朱祁鈺嘛。
吏部考功司眼下是常駐大理寺,與刑部抽調的人手一起複查曆年來的案例卷宗,尤其是薛瑄在大理寺任職期間,審查得更是仔細,已經被查出來四個案子的判決不符合大明律,十幾個案子的證據不足卻匆匆定案,這裏麵就有薛瑄主審的。
薛瑄很心煩,非常心煩。
他萬萬沒想到,朱祁鈺居然用京察來對付自己。
雖然他請宗室諸王入京也是腦子一熱,轉眼自己就後悔了,但是那隻是一次諫言啊,為啥你朱祁鈺就下死手呢?
以往大臣進諫,哪怕惹怒了皇帝,也是由其他同僚出麵彈劾,結果無非就是罷官去職,至少自己的名望還在,迴鄉研究經典,也是一個大儒。
然而朱祁鈺這次居然用的是京察。
要知道,要用京察罷黜自己,那隻有貪、酷、無為、不謹、年老、有疾、浮躁、才弱這八法可以用。
問題是,自己所有的根本就在文人這一點上,而京察八法這幾條哪個都不能安在自己身上啊。
貪,肯定是不行的,大明律規定,貪汙六十兩銀子就要剝皮實草,這一點是不敢的。
酷也談不上,自己是文人,士林中名聲頗佳,一旦被人說自己是酷吏,那他隻有自盡一條路可走,一死以明誌而已。
無為、不謹,這是文人的大忌,這一點絕對不能被扣上。
年老、有疾,這兩點倒是無所謂,反正自己年歲也不小了,身體不算太好,一般情況下,皇帝罷黜官員用的比較多的就是這兩條,但是,一旦因為這兩條被罷黜,那自己就再也沒有起複之日了。
浮躁,有損自己名聲,才弱,那更是在汙蔑自己。
因此,薛瑄判斷,對於自己最好的評價應該就是年老、有疾,這樣能夠不損自己的名聲。
隻是他想錯了。
朱祁鈺搞京察的根本原因壓根就不是對付他的,而是為了掌控朝局做準備。
不得不說,朱祁鈺原本隻是個富貴王爺,於社稷危難之時登基稱帝,沒有先皇正式的傳位昭書,沒有足夠深厚的官員班底,朝廷裏算是他親信的也就隻有儀銘一個人,眼下還隻是一個禮部侍郎,上麵壓著資曆深厚的禮部尚書胡濙,一時半會兒還用不上。其他府衙的大佬,實際上也都是朱祁鎮提拔起來的,和他朱祁鈺算是合作的關係,還遠遠談不上恩澤某人的程度。
最關鍵的是,太上皇朱祁鎮雖然不靠譜,但是他好歹是宣宗指定的繼承人,又當了十幾年的皇帝,正朔身份誰都不能否認。
因此,其實朱祁鈺急需的是建立自己的班底。
數一數,禮部左侍郎儀銘肯定是,這是郕王府長史,想跑都跑不了。
兵部尚書於謙算一個,他是前任尚書鄺埜在土木堡遇難之後由自己提拔起來的,打贏京師保衛戰之後,聲望頗高。
戶部尚書陳循也算一個,他也是前任尚書王佐在土木堡遇難之後繼任的,不過眼下他和自己並沒有太多的關係,隻是兢兢業業地完成自己交代的任務而已,也就是說,他忠於的是大明,不是自己,不過可以改造過來。
剩下的朝廷大佬裏麵,吏部尚書王直是四朝元老,刑部尚書俞士悅也是老臣,工部尚書高穀和俞士悅一樣,都是永樂十三年的進士,更別提禮部尚書胡濙了,那在永樂朝就是皇帝親信,這幾位大佬他誰都掌握不了。
朝廷群臣中,朱祁鈺可以掌握的官員不超過十分之一,這裏麵還有不少阿諛奉承之輩,剩下的大臣隱隱以吏部尚書王直為首,全方位掌控著朝政的製定和實施。
至於武勳集團,別鬧了,英國公張輔都戰死在土木堡了,魏國公在南京逍遙自在,輕易不進京,剩下的裏麵,老的老小的小,眼下居然是隱隱以武清伯石亨為首。
要問石亨能不能扛得起武勳這杆大旗?看看王文的彈劾就知道了。
石亨想率領武勳對抗文官集團,還早得很。
所以,朱祁鈺如果想掌控朝局,首要任務就是換上一些自己的人,最起碼六部裏麵必須都有自己人,還有就是如何處理這群老臣,找機會讓他們讓位置出來。
不過這群老臣們能力的確都很強,本身威望頗高,在沒犯什麽錯誤的情況下,想讓他們讓位幾乎是不可能的,隻能從下麵的非重要衙門入手,大理寺就是第一個。
王直應該是理解了朱祁鈺的意思,對大理寺的京察格外的嚴格。
於是乎,就在十二月初的早朝上,吏部考功司提交了本次針對大理寺的京察結果。
刑部尚書兼大理寺卿俞士悅監督不嚴,京察結果為不謹,罰俸半年。
大理寺右丞李茂被評了個浮躁,罰俸半年。
其他人等基本上都是差評,罰俸從三個月到一年的都有,甚至還有兩個官員被查出違背大明律胡亂判案,直接以貪官的名義罷官去職,丟進刑部大牢裏等著判決。
而最關鍵的核心人物,大理寺丞薛瑄,直接便是和薛瑄的預估一樣,評了個年老,被罷官歸鄉,放迴山西老家養老去了。
薛瑄對於朱祁鈺來說隻不過是個插曲。
但是在薛瑄準備離京迴鄉的時候,朱祁鈺則是在禦書房和六部九卿開小會,會議內容則是討論是否全麵推廣本次京察的績效考核方案。
在吏部尚書王直介紹了本次大理寺京察的經驗和官員反饋之後,朱祁鈺笑著對下麵的大臣道:“諸位愛卿,聽了王老尚書的介紹,大家有什麽想法?不要有所顧忌,今日大家可以暢所欲言。”
下麵仍然是一片安靜,沒人會輕易表態。
朱祁鈺看著下麵的大臣,無奈道:“諸位愛卿,朕招你們過來,是真心討論此事,看看是不是可以在朝中推行,不是逼你們表態支持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