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皇帝親征之事傳出來之後,天下百官一片嘩然,各地封疆大吏的勸阻奏疏川流不息地湧向北京城,一時間北京的九門熱鬧至極,一會一個插著小旗的兵丁騎馬奔過,一會又是一個插著小旗的兵丁騎馬奔過。
然而,朱祁鈺心裏跟明鏡似的,知道這些人的奏疏必然像是一條條魚,丟進紫禁城那攤渾水裏,冒不出一個水泡。
果不其然,這些奏疏進了宮之後就沒了後文,據說是被某個姓王的大太監給攔下了,一律留中不發。
倒是一群武勳的紈絝子弟興奮地四處鑽營,打算跟著皇帝親征,看看能不能在戰場上一展他們勇武的風姿,撈一點功勞。
當然,按照他們的說法是,繼承祖輩遺誌,大展我某家雄風。
譚裕和陳韶他們,作為標準的武勳二代,自然也在其中,尤其是譚裕那個家夥,平日裏沒事都要出去找野獸打架,不出城則是去找地痞無賴打架,甚至連拉架的順天府衙役都一起打,碰到這種事,必然不會放過。
不過朱祁鈺知道這次親征的風險異常,去了就是九死一生,特意把他們叫到府上,叮囑他們別沒事找事,老老實實在京城待著。
陳韶為人穩重,被朱祁鈺一說就放棄了念頭,反正他哥肯定不會同意他去。譚裕則是一臉的不快,堅決要想辦法偷偷跟著大軍遠征漠北,“封狼居胥”。
朱祁鈺指著他罵道:“你去幹嘛?此次陛下親征,數十萬大軍還少了你一個人?你隻有一個賜蔭的校尉官職,還沒有實權,不能領兵,難不成去了那要當炮灰麽?”
譚裕憤憤不平的迴道:“我苦練這麽多年武藝,不就是為了上陣麽?”
聽到他這麽頂自己,朱祁鈺更加生氣,怒罵道:“就你那點武藝,上陣能幹什麽?在京城和地痞打架都輸過,還指望你去麵對那群蒙古蠻子?你爹歲數也不小了,你不老老實實等著繼承爵位,難不成指望你弟弟繼承麽?”
“他繼承也沒什麽...”譚裕囁喏地迴答。
“那你在京東物流的份子也不讓他繼承?”朱祁鈺繼續罵道。
“這個...”譚裕立刻被頂了迴來。
他當新寧伯世子這麽久,也就是跟朱祁鈺一起做買賣的這段日子裏手頭開始寬裕,以前都是窮的叮當響,要他放棄這麽一筆財富,他哪裏舍得。
朱祁鈺見他不說話了,不由得語氣緩和了一下,道:“此次親征,我大明未必是必勝之局。”
譚裕心說:這迴親征,據說大明出動了二十萬大軍,又都是能征善戰之輩,瓦剌才多少人,幾個打一個,怎麽都能贏。不過他剛被朱祁鈺罵迴來,現在也有點不敢開口。
倒是陳韶一直在旁邊沒吱聲,這會兒才問道:“王爺為何說此次親征不是必勝?”
朱祁鈺冷笑一聲,答道:“此次陛下親征本就過於草率,天時地利皆不在我大明,何敢言必勝?”
“請王爺詳解。”陳韶也是一臉疑惑。
按理來說,蒙古人行動基本都是數萬人為一隊,大明出動二十萬軍隊,麵對蒙古人是以多打少,怎麽都不能輸。何況蒙古人也不是傻子,看到大軍必然退迴草原,大明也算是擊退了他們,怎麽都可以算贏的啊。
朱祁鈺坐下來,喝了一口茶,道:“先說天時。現如今是八月份,草原上正是秋高氣爽的時候,水草肥美,牛馬健壯,瓦剌休養生息了半年,基本已經恢複了元氣,正是兵強馬壯之時。而我大明呢?北方馬上就要秋收了,朝廷出征必然征調民夫隨行,你讓他們放下家裏的田地去和蒙古人拚殺,有幾個人願意的,所以,天時不在我大明這邊。”
“再說地利。三邊雖然堡壘眾多,但卻也是漏洞百出,瓦剌都是騎兵,縱橫百裏輕而易舉,往日裏幾百騎兵滲透進來都難易防守,更何況是如今數萬,人少了就會被圍殲,人多了抓不住他們的蹤跡。而瓦剌那麵呢?他們沒有城池,也就不需要防守,我大明也不大可能放棄宣府大同去草原上,那就是放棄咱們的優勢而以劣勢去迎敵,會有什麽結果就不用我告訴你們了吧。”
“最後說說人和。”
“人和?陛下親征,人心所向。我大明將士必然萬眾一心,斬也先於馬下。”譚裕立刻道。
朱祁鈺斜眼看了他一眼,冷笑一聲:“陛下親征是真的,人心所向可未必。那群文臣現如今還在上書朝廷,請求陛下取消親征呢。萬一他們耍點手段,拖一拖糧草,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再說,此次親征,主要是陛下和司禮監王公公力主,百官幾乎都是反對的,即使那群閹黨也是一樣,所以,人和其實也不在咱們這麵。”
頓了一下,朱祁鈺繼續道:“此次親征,陛下為統帥,王公公必然隨駕,以他的手段,指揮大權必然會落在他的手上。”
轉頭麵向譚裕道:“王公公不過一落第秀才,機緣巧合下才登上高位,那群大臣都不懂軍旅之事,他能懂什麽?讓這麽一個外行去指揮幾十萬大軍,麵對的還是也先這種從草原上殺出來的梟雄,我就問你,如何能勝?不敗就不錯了。”
“陛下親征,所依仗的不過是先帝們對蒙古人的不敗戰績,他自己是沒有領過兵的,所以想當然地認為,自己隻要親征,必然會像太祖和成祖那樣凱旋而歸,但是...”朱祁鈺頓了一下,道:“陛下卻忘記了,太祖和成祖那都是從戰場上殺出來的,陛下並沒有上過戰場,因此,此戰必然兇險異常!”
“那王爺為何不提醒陛下?”陳韶聽得一身冷汗,連忙問道。
朱祁鈺搖搖頭,反問道:“本王如何提醒?”
陳韶立刻就懂了朱祁鈺的意思。
朱祁鈺身為郕王,本就不應該參與太多的朝政,更別提對外戰爭這種大事。否則皇帝沒說什麽,那群禦史言官必然會先跳出來彈劾他圖謀不軌。
再說了,親征是皇帝定的,他去找皇帝,說你沒能耐領兵,打仗肯定打不過也先,不如在北京老老實實地呆著,皇帝能聽才怪呢!把他打發到交趾都算對得起兄弟之情了,找個由頭把他貶為庶民都是正常。
啊,我不行,難道你行?我沒能耐,難道你有能耐?要不要讓你領兵去弄死也先啊?皇位要不要也讓給你坐坐啊?
朱祁鈺找皇帝說這事,純屬自找麻煩,而且還是那種天大的麻煩。
譚裕還是有點不服:“此次北征,英國公必然隨行,他是打過交趾的,能征善戰為天下所知,有他在,陛下怎會不勝?”
朱祁鈺歎了口氣道:“英國公的確能征善戰,但是他今年都七十五了,隨駕出征實屬不易,軍中那些事,他管不過來,也沒有精力去管。”
“再說了,此次陛下親領大軍出征,英國公隻能建議,不能決斷,決定權還在陛下,而陛下又寵信王公公,所以,實際上的指揮權還是在王公公手中。”
“這話又說迴來了,王公公不過一落地秀才,又隨侍在陛下身邊,隻要他出麵攔住,誰能麵見陛下?誰又能勸諫陛下?”
陳韶點點頭,道:“如果真如王爺所言,此戰必然兇險異常。”
譚裕看著他二人,一言不發,隻是低頭思索。
朱祁鈺歎氣道:“所以,我攔著你們,隻是希望你們安全無事,不必殞命在沙場之上。”
三人對視,均是無言。
次日,朝中傳出聖旨。
和曆史上一樣,朱祁鈺留守京城,駙馬都尉焦敬為輔。
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鎮遠侯顧興祖,泰寧侯陳瀛,恭順侯,吳克忠,駙馬都尉石璟,廣寧伯劉安,襄城伯李珍,修武伯沈榮,建平伯高遠,永順伯薛綬,忠勇伯蔣信,左都督梁成,右都督李忠,都督同知王敬,都督僉事陳友安、朵兒隻,戶部尚書王佐,兵部尚書鄺埜,刑部右侍郎丁鉉,工部右侍郎王永和,都察院右副都禦史鄧棨,通政司右通政龔全安,左參議欒惲,太常寺少卿黃養正、戴慶祖、王一居,大理寺右寺丞蕭維禎,太仆寺少卿劉容,鴻臚寺掌寺事禮部左侍郎楊善,左寺丞張翔,翰林學士曹鼐等文武官員隨行。
從決定親征到準備出發,僅僅兩天時間,朝廷上下幾乎沒有什麽準備,各部為了親征之事亂做一團。
在文武大臣們看來,皇帝做出親征這個決定太過倉促,簡直跟兒戲一般。
以前朱棣親征漠北,哪次不是先準備個半年時間,從全國各地調集糧草軍隊,調整京師軍事布防。
哪像這次,昨天決定要親征,明天就要出發,糧草什麽的壓根就沒有征集起來,軍隊也隻能抽調京師周邊衛所,一旦前線有失,那天下社稷就會動搖不定。
然而,朱祁鈺心裏跟明鏡似的,知道這些人的奏疏必然像是一條條魚,丟進紫禁城那攤渾水裏,冒不出一個水泡。
果不其然,這些奏疏進了宮之後就沒了後文,據說是被某個姓王的大太監給攔下了,一律留中不發。
倒是一群武勳的紈絝子弟興奮地四處鑽營,打算跟著皇帝親征,看看能不能在戰場上一展他們勇武的風姿,撈一點功勞。
當然,按照他們的說法是,繼承祖輩遺誌,大展我某家雄風。
譚裕和陳韶他們,作為標準的武勳二代,自然也在其中,尤其是譚裕那個家夥,平日裏沒事都要出去找野獸打架,不出城則是去找地痞無賴打架,甚至連拉架的順天府衙役都一起打,碰到這種事,必然不會放過。
不過朱祁鈺知道這次親征的風險異常,去了就是九死一生,特意把他們叫到府上,叮囑他們別沒事找事,老老實實在京城待著。
陳韶為人穩重,被朱祁鈺一說就放棄了念頭,反正他哥肯定不會同意他去。譚裕則是一臉的不快,堅決要想辦法偷偷跟著大軍遠征漠北,“封狼居胥”。
朱祁鈺指著他罵道:“你去幹嘛?此次陛下親征,數十萬大軍還少了你一個人?你隻有一個賜蔭的校尉官職,還沒有實權,不能領兵,難不成去了那要當炮灰麽?”
譚裕憤憤不平的迴道:“我苦練這麽多年武藝,不就是為了上陣麽?”
聽到他這麽頂自己,朱祁鈺更加生氣,怒罵道:“就你那點武藝,上陣能幹什麽?在京城和地痞打架都輸過,還指望你去麵對那群蒙古蠻子?你爹歲數也不小了,你不老老實實等著繼承爵位,難不成指望你弟弟繼承麽?”
“他繼承也沒什麽...”譚裕囁喏地迴答。
“那你在京東物流的份子也不讓他繼承?”朱祁鈺繼續罵道。
“這個...”譚裕立刻被頂了迴來。
他當新寧伯世子這麽久,也就是跟朱祁鈺一起做買賣的這段日子裏手頭開始寬裕,以前都是窮的叮當響,要他放棄這麽一筆財富,他哪裏舍得。
朱祁鈺見他不說話了,不由得語氣緩和了一下,道:“此次親征,我大明未必是必勝之局。”
譚裕心說:這迴親征,據說大明出動了二十萬大軍,又都是能征善戰之輩,瓦剌才多少人,幾個打一個,怎麽都能贏。不過他剛被朱祁鈺罵迴來,現在也有點不敢開口。
倒是陳韶一直在旁邊沒吱聲,這會兒才問道:“王爺為何說此次親征不是必勝?”
朱祁鈺冷笑一聲,答道:“此次陛下親征本就過於草率,天時地利皆不在我大明,何敢言必勝?”
“請王爺詳解。”陳韶也是一臉疑惑。
按理來說,蒙古人行動基本都是數萬人為一隊,大明出動二十萬軍隊,麵對蒙古人是以多打少,怎麽都不能輸。何況蒙古人也不是傻子,看到大軍必然退迴草原,大明也算是擊退了他們,怎麽都可以算贏的啊。
朱祁鈺坐下來,喝了一口茶,道:“先說天時。現如今是八月份,草原上正是秋高氣爽的時候,水草肥美,牛馬健壯,瓦剌休養生息了半年,基本已經恢複了元氣,正是兵強馬壯之時。而我大明呢?北方馬上就要秋收了,朝廷出征必然征調民夫隨行,你讓他們放下家裏的田地去和蒙古人拚殺,有幾個人願意的,所以,天時不在我大明這邊。”
“再說地利。三邊雖然堡壘眾多,但卻也是漏洞百出,瓦剌都是騎兵,縱橫百裏輕而易舉,往日裏幾百騎兵滲透進來都難易防守,更何況是如今數萬,人少了就會被圍殲,人多了抓不住他們的蹤跡。而瓦剌那麵呢?他們沒有城池,也就不需要防守,我大明也不大可能放棄宣府大同去草原上,那就是放棄咱們的優勢而以劣勢去迎敵,會有什麽結果就不用我告訴你們了吧。”
“最後說說人和。”
“人和?陛下親征,人心所向。我大明將士必然萬眾一心,斬也先於馬下。”譚裕立刻道。
朱祁鈺斜眼看了他一眼,冷笑一聲:“陛下親征是真的,人心所向可未必。那群文臣現如今還在上書朝廷,請求陛下取消親征呢。萬一他們耍點手段,拖一拖糧草,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再說,此次親征,主要是陛下和司禮監王公公力主,百官幾乎都是反對的,即使那群閹黨也是一樣,所以,人和其實也不在咱們這麵。”
頓了一下,朱祁鈺繼續道:“此次親征,陛下為統帥,王公公必然隨駕,以他的手段,指揮大權必然會落在他的手上。”
轉頭麵向譚裕道:“王公公不過一落第秀才,機緣巧合下才登上高位,那群大臣都不懂軍旅之事,他能懂什麽?讓這麽一個外行去指揮幾十萬大軍,麵對的還是也先這種從草原上殺出來的梟雄,我就問你,如何能勝?不敗就不錯了。”
“陛下親征,所依仗的不過是先帝們對蒙古人的不敗戰績,他自己是沒有領過兵的,所以想當然地認為,自己隻要親征,必然會像太祖和成祖那樣凱旋而歸,但是...”朱祁鈺頓了一下,道:“陛下卻忘記了,太祖和成祖那都是從戰場上殺出來的,陛下並沒有上過戰場,因此,此戰必然兇險異常!”
“那王爺為何不提醒陛下?”陳韶聽得一身冷汗,連忙問道。
朱祁鈺搖搖頭,反問道:“本王如何提醒?”
陳韶立刻就懂了朱祁鈺的意思。
朱祁鈺身為郕王,本就不應該參與太多的朝政,更別提對外戰爭這種大事。否則皇帝沒說什麽,那群禦史言官必然會先跳出來彈劾他圖謀不軌。
再說了,親征是皇帝定的,他去找皇帝,說你沒能耐領兵,打仗肯定打不過也先,不如在北京老老實實地呆著,皇帝能聽才怪呢!把他打發到交趾都算對得起兄弟之情了,找個由頭把他貶為庶民都是正常。
啊,我不行,難道你行?我沒能耐,難道你有能耐?要不要讓你領兵去弄死也先啊?皇位要不要也讓給你坐坐啊?
朱祁鈺找皇帝說這事,純屬自找麻煩,而且還是那種天大的麻煩。
譚裕還是有點不服:“此次北征,英國公必然隨行,他是打過交趾的,能征善戰為天下所知,有他在,陛下怎會不勝?”
朱祁鈺歎了口氣道:“英國公的確能征善戰,但是他今年都七十五了,隨駕出征實屬不易,軍中那些事,他管不過來,也沒有精力去管。”
“再說了,此次陛下親領大軍出征,英國公隻能建議,不能決斷,決定權還在陛下,而陛下又寵信王公公,所以,實際上的指揮權還是在王公公手中。”
“這話又說迴來了,王公公不過一落地秀才,又隨侍在陛下身邊,隻要他出麵攔住,誰能麵見陛下?誰又能勸諫陛下?”
陳韶點點頭,道:“如果真如王爺所言,此戰必然兇險異常。”
譚裕看著他二人,一言不發,隻是低頭思索。
朱祁鈺歎氣道:“所以,我攔著你們,隻是希望你們安全無事,不必殞命在沙場之上。”
三人對視,均是無言。
次日,朝中傳出聖旨。
和曆史上一樣,朱祁鈺留守京城,駙馬都尉焦敬為輔。
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鎮遠侯顧興祖,泰寧侯陳瀛,恭順侯,吳克忠,駙馬都尉石璟,廣寧伯劉安,襄城伯李珍,修武伯沈榮,建平伯高遠,永順伯薛綬,忠勇伯蔣信,左都督梁成,右都督李忠,都督同知王敬,都督僉事陳友安、朵兒隻,戶部尚書王佐,兵部尚書鄺埜,刑部右侍郎丁鉉,工部右侍郎王永和,都察院右副都禦史鄧棨,通政司右通政龔全安,左參議欒惲,太常寺少卿黃養正、戴慶祖、王一居,大理寺右寺丞蕭維禎,太仆寺少卿劉容,鴻臚寺掌寺事禮部左侍郎楊善,左寺丞張翔,翰林學士曹鼐等文武官員隨行。
從決定親征到準備出發,僅僅兩天時間,朝廷上下幾乎沒有什麽準備,各部為了親征之事亂做一團。
在文武大臣們看來,皇帝做出親征這個決定太過倉促,簡直跟兒戲一般。
以前朱棣親征漠北,哪次不是先準備個半年時間,從全國各地調集糧草軍隊,調整京師軍事布防。
哪像這次,昨天決定要親征,明天就要出發,糧草什麽的壓根就沒有征集起來,軍隊也隻能抽調京師周邊衛所,一旦前線有失,那天下社稷就會動搖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