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自然明白魏延內心的擔憂,他沉思片刻後,緩緩說道:
“吳縣城牆高大堅固,強攻絕非明智之舉。
若能設法引出城內守軍出城交戰,或者有內應在城內策應。
如此一來,攻下吳縣必將事半功倍。”
徐庶深知江東步軍的戰鬥力遠遜於征南軍,倘若失去城池的地利優勢,安南軍隻需稍作出手,便可輕易擊潰吳縣的守軍。
而內應,向來是攻城戰中的製勝法寶,隻要有人能從內部將吳縣城門打開,讓安南軍順利衝入城內,那麽吳縣自然也就手到擒來。
聽完徐庶的這番話,魏延腦海中突然靈光一閃,仿佛想到了什麽關鍵之處。
他麵露驚喜之色,目光灼灼地盯著徐庶,激動地說道:
“內應!對啊,我們手中其實還有一張王牌尚未動用呢!”
徐庶見狀,心中不禁湧起一絲好奇,連忙追問道:
“主公所言何意?”
魏延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他端起茶盅,將其中的茶水一飲而盡。
然後放下茶盅,不緊不慢地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
......
在柴桑東北方向數百裏處的長江中下遊的江北地區,有一片廣袤的淡水湖。
它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這片土地上,這片湖泊名為巢湖,巢湖與長江之間唯一的連接通道便是濡須口,
這個小小的水道對於江東地區來說,卻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和軍事價值。
濡須口的地理位置十分關鍵,它就像一道堅固的防線,守護著江東的安全。
一旦濡須口失守,那麽江北廬江的魏延軍以及淮南的曹軍就能輕而易舉地突破這道防線,進入長江下遊地區。
而這無疑會給江東帶來巨大的威脅,因為長江下遊地區是江東的核心地帶,其中秣陵更是重中之重。
秣陵不僅是江東重要的城池,還是江東造船廠的所在地,同時也是重要的物資轉運基地。
這裏承載著江東的經濟命脈和軍事補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曆史上,孫權在赤壁之戰後,就曾將都城遷至秣陵,並將其改名為“建業”,足見秣陵在江東的地位之高。
不久之前,駐紮在柴桑的江東水師得到消息,魏延軍沿著陸路成功奪取了江北的廬江郡。
這一消息讓周泰、淩操等將領憂心忡忡,他們深知敵軍下一步很可能會從長江下遊地區南渡,直接威脅到吳郡的安全。
為了防患於未然,他們當機立斷,派出蔣欽和呂蒙率領五千水軍和數百艘戰船,火速趕往濡須口和秣陵一線布防,以抵禦來自江北的魏延軍。
與此同時,突破柴桑防線、擊潰江東水師的錦帆營,在甘寧、蘇飛、丁奉等將領的率領下,氣勢磅礴地抵達了濡須口附近的江麵。
然而,江東水師早已在濡須口附近構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宛如銅牆鐵壁一般,讓錦帆軍陷入了困境,無法輕易突破。
麵對如此僵局,錦帆軍的將領們焦急萬分,尤其是心中一直渴望南下圍攻吳縣的甘寧,更是心急如焚。
他苦思冥想,希望能找到一種破敵之法,早點殲滅這僅剩不多的江東水師餘孽,讓錦帆軍擺脫目前的困境。
甘寧迴憶起之前主公魏延在柴桑所使用的“鐵索橫江、火燒敵軍”的計策,覺得可以效仿一番。
於是,他下令讓士兵們準備大量的鐵鏈和易燃物,準備在濡須口重演這一戰術。
然而,當甘寧親自觀察濡須口後麵長江的寬度時,他的心中不禁一沉。
原來,濡須口至秣陵一線是長江的下遊,臨近入海口,這裏的江麵異常寬闊,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期。
如此寬闊的江麵,鐵鏈根本無法橫跨,更別提實施“鐵索橫江”的計策了。
甘寧無奈地歎了口氣,意識到這個方法在這裏根本行不通。
他不得不重新思考其他的破敵策略,但一時間卻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
這一日,正在江麵上巡視的蘇飛看見一艘艘運輸船從下遊的江麵緩緩駛至濡須口的江東水軍水寨之中。
蘇飛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重要的情報,他不敢怠慢,急忙將這個消息報告給甘寧。
甘寧聽聞後,眉頭微皺,他連忙詢問蘇飛這些運輸船來自何處,而蘇飛顯然並不知曉。
這時,一直在旁邊聆聽的丁奉站了出來,他對江東的地理情況非常熟悉。
丁奉毫不猶豫地在地圖上指出了江南的一座重鎮——秣陵。
他解釋道,秣陵是江東的重要糧草集散地,這些運輸船很可能就是從那裏出發的。
甘寧的眼睛一亮,他心中立刻有了一個大膽的計劃。
與其在這裏與敵軍對峙,不如主動出擊,率軍直搗秣陵,切斷江東水師的後勤補給線。
這樣一來,敵軍必然會陷入混亂,不戰自敗。
甘寧與蘇飛商議起這個計劃的可行性。
他們都知道,主公已經率軍深入江東腹地,按照時間推算,應該已經逼近吳郡。
如此一來,吳郡的守軍自顧不暇,根本無法抽調兵力前來支援秣陵。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甘寧和蘇飛都認為這個計劃切實可行。
然後,甘寧的目光又落在了小將丁奉身上,眼中流露出明顯的讚賞之意。
他似乎對丁奉的能力和見解頗為看重,顯然是想要詢問一下丁奉對於此次行動的看法。
丁奉年紀雖輕,但卻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不僅武藝高強,擅長水戰,而且對水軍的治理也頗有一套。
更難得的是,他還對兵法謀略有著深入的研究。
這樣的文武全才,在同齡人中實屬罕見。
當丁奉察覺到甘寧那試探性的眼神時,他立刻明白了甘寧的意圖。
他稍稍思考了一下,然後果斷地點了點頭,表示自己對甘寧的想法表示讚同。
看到丁奉的反應,甘寧心中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定。
既然大家都沒有異議,那麽事不宜遲,必須立刻采取行動。
他當機立斷,決定留下蘇飛率領錦帆軍的主力繼續與敵軍的水師對峙,以吸引敵人的注意力。
而他自己則親自率領丁奉以及五千名錦帆營的精銳士兵,趁著夜色的掩護,巧妙地避開江東軍的眼線,悄悄地在長江南岸登陸。
經過漫長而艱苦的急行軍,翌日夜晚,甘寧率軍風塵仆仆地抵達了秣陵城下。
秣陵一直作為大後方,守軍數量相對較少,而且由於長期處於安全地帶,他們的警惕性也不高。
丁奉冒充吳縣前來催促糧草的江東軍,順利地騙開了城門。
甘寧率領兵馬一擁而入,他們迅速控製了城門和關鍵的戰略要點,不給守軍任何反應的時間。
就這樣,錦帆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了秣陵城,取得了這場戰鬥的勝利。
“吳縣城牆高大堅固,強攻絕非明智之舉。
若能設法引出城內守軍出城交戰,或者有內應在城內策應。
如此一來,攻下吳縣必將事半功倍。”
徐庶深知江東步軍的戰鬥力遠遜於征南軍,倘若失去城池的地利優勢,安南軍隻需稍作出手,便可輕易擊潰吳縣的守軍。
而內應,向來是攻城戰中的製勝法寶,隻要有人能從內部將吳縣城門打開,讓安南軍順利衝入城內,那麽吳縣自然也就手到擒來。
聽完徐庶的這番話,魏延腦海中突然靈光一閃,仿佛想到了什麽關鍵之處。
他麵露驚喜之色,目光灼灼地盯著徐庶,激動地說道:
“內應!對啊,我們手中其實還有一張王牌尚未動用呢!”
徐庶見狀,心中不禁湧起一絲好奇,連忙追問道:
“主公所言何意?”
魏延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他端起茶盅,將其中的茶水一飲而盡。
然後放下茶盅,不緊不慢地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
......
在柴桑東北方向數百裏處的長江中下遊的江北地區,有一片廣袤的淡水湖。
它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這片土地上,這片湖泊名為巢湖,巢湖與長江之間唯一的連接通道便是濡須口,
這個小小的水道對於江東地區來說,卻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和軍事價值。
濡須口的地理位置十分關鍵,它就像一道堅固的防線,守護著江東的安全。
一旦濡須口失守,那麽江北廬江的魏延軍以及淮南的曹軍就能輕而易舉地突破這道防線,進入長江下遊地區。
而這無疑會給江東帶來巨大的威脅,因為長江下遊地區是江東的核心地帶,其中秣陵更是重中之重。
秣陵不僅是江東重要的城池,還是江東造船廠的所在地,同時也是重要的物資轉運基地。
這裏承載著江東的經濟命脈和軍事補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曆史上,孫權在赤壁之戰後,就曾將都城遷至秣陵,並將其改名為“建業”,足見秣陵在江東的地位之高。
不久之前,駐紮在柴桑的江東水師得到消息,魏延軍沿著陸路成功奪取了江北的廬江郡。
這一消息讓周泰、淩操等將領憂心忡忡,他們深知敵軍下一步很可能會從長江下遊地區南渡,直接威脅到吳郡的安全。
為了防患於未然,他們當機立斷,派出蔣欽和呂蒙率領五千水軍和數百艘戰船,火速趕往濡須口和秣陵一線布防,以抵禦來自江北的魏延軍。
與此同時,突破柴桑防線、擊潰江東水師的錦帆營,在甘寧、蘇飛、丁奉等將領的率領下,氣勢磅礴地抵達了濡須口附近的江麵。
然而,江東水師早已在濡須口附近構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宛如銅牆鐵壁一般,讓錦帆軍陷入了困境,無法輕易突破。
麵對如此僵局,錦帆軍的將領們焦急萬分,尤其是心中一直渴望南下圍攻吳縣的甘寧,更是心急如焚。
他苦思冥想,希望能找到一種破敵之法,早點殲滅這僅剩不多的江東水師餘孽,讓錦帆軍擺脫目前的困境。
甘寧迴憶起之前主公魏延在柴桑所使用的“鐵索橫江、火燒敵軍”的計策,覺得可以效仿一番。
於是,他下令讓士兵們準備大量的鐵鏈和易燃物,準備在濡須口重演這一戰術。
然而,當甘寧親自觀察濡須口後麵長江的寬度時,他的心中不禁一沉。
原來,濡須口至秣陵一線是長江的下遊,臨近入海口,這裏的江麵異常寬闊,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期。
如此寬闊的江麵,鐵鏈根本無法橫跨,更別提實施“鐵索橫江”的計策了。
甘寧無奈地歎了口氣,意識到這個方法在這裏根本行不通。
他不得不重新思考其他的破敵策略,但一時間卻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
這一日,正在江麵上巡視的蘇飛看見一艘艘運輸船從下遊的江麵緩緩駛至濡須口的江東水軍水寨之中。
蘇飛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重要的情報,他不敢怠慢,急忙將這個消息報告給甘寧。
甘寧聽聞後,眉頭微皺,他連忙詢問蘇飛這些運輸船來自何處,而蘇飛顯然並不知曉。
這時,一直在旁邊聆聽的丁奉站了出來,他對江東的地理情況非常熟悉。
丁奉毫不猶豫地在地圖上指出了江南的一座重鎮——秣陵。
他解釋道,秣陵是江東的重要糧草集散地,這些運輸船很可能就是從那裏出發的。
甘寧的眼睛一亮,他心中立刻有了一個大膽的計劃。
與其在這裏與敵軍對峙,不如主動出擊,率軍直搗秣陵,切斷江東水師的後勤補給線。
這樣一來,敵軍必然會陷入混亂,不戰自敗。
甘寧與蘇飛商議起這個計劃的可行性。
他們都知道,主公已經率軍深入江東腹地,按照時間推算,應該已經逼近吳郡。
如此一來,吳郡的守軍自顧不暇,根本無法抽調兵力前來支援秣陵。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甘寧和蘇飛都認為這個計劃切實可行。
然後,甘寧的目光又落在了小將丁奉身上,眼中流露出明顯的讚賞之意。
他似乎對丁奉的能力和見解頗為看重,顯然是想要詢問一下丁奉對於此次行動的看法。
丁奉年紀雖輕,但卻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不僅武藝高強,擅長水戰,而且對水軍的治理也頗有一套。
更難得的是,他還對兵法謀略有著深入的研究。
這樣的文武全才,在同齡人中實屬罕見。
當丁奉察覺到甘寧那試探性的眼神時,他立刻明白了甘寧的意圖。
他稍稍思考了一下,然後果斷地點了點頭,表示自己對甘寧的想法表示讚同。
看到丁奉的反應,甘寧心中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定。
既然大家都沒有異議,那麽事不宜遲,必須立刻采取行動。
他當機立斷,決定留下蘇飛率領錦帆軍的主力繼續與敵軍的水師對峙,以吸引敵人的注意力。
而他自己則親自率領丁奉以及五千名錦帆營的精銳士兵,趁著夜色的掩護,巧妙地避開江東軍的眼線,悄悄地在長江南岸登陸。
經過漫長而艱苦的急行軍,翌日夜晚,甘寧率軍風塵仆仆地抵達了秣陵城下。
秣陵一直作為大後方,守軍數量相對較少,而且由於長期處於安全地帶,他們的警惕性也不高。
丁奉冒充吳縣前來催促糧草的江東軍,順利地騙開了城門。
甘寧率領兵馬一擁而入,他們迅速控製了城門和關鍵的戰略要點,不給守軍任何反應的時間。
就這樣,錦帆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了秣陵城,取得了這場戰鬥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