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奉袁尚為冀州之主
鄴城,大將軍府。
往日威嚴莊重的府邸如今被一片哀傷所籠罩,府內各處掛滿了白色的幔帳。
那些幔帳如同冬日的飛雪,靜靜地懸掛在每一個角落,給整個府邸增添了無盡的淒涼之感。
將軍府議政大廳裏布上了靈堂,袁紹的棺槨停於正中央,周圍擺放著眾多的祭品,香燭搖曳,燭光在風中閃爍不定。
兩側的挽聯隨風而動,發出輕微的沙沙聲。
上麵書寫著悼念袁紹的詞句,字跡蒼勁有力,卻也難掩哀傷之色。
袁紹的妻妾們圍跪在在棺槨旁邊,低垂著頭,輕聲抽泣著。她們身著素服,麵容憔悴。
另一側,袁譚、袁熙、袁尚三兄弟身披麻衣,頭戴孝帽,依照長幼順序整齊地跪在那裏。
每個人的臉上都呈現出一種肅穆的神情,讓人無法窺視到他們內心深處真正的想法。
自從入秋以來,袁紹的身子骨就如那風中殘燭一般,每況愈下。
而隨著北方冬季的降臨,嚴寒更是如同惡魔的利爪,無情地撕扯著他本已脆弱不堪的生命。
最終,在病魔與心魔這對猙獰雙煞的合力摧殘之下,這位曾經威震天下、雄踞一方的霸主,終是無力抵抗,隻能含恨撒手人寰。
想當年,袁紹縱橫沙場,意氣風發,天下九州占其四,何其威風!
然而此刻,卻帶著滿心的遺憾與不甘,結束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
他所遺留下來的,不僅是那尚未完成的宏圖霸業,還有錯綜複雜的河北局勢。
之前,由於曹軍校事府蓄意散播謠言,整個鄴城頓時陷入一片嘩然。
傳言稱,袁譚為了爭奪袁家大位,竟然暗中與宿敵曹操勾結往來。
此消息一經傳出,便如燎原之火,迅速傳遍了鄴城的大街小巷,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熱議的話題。
麵對如此局麵,謀臣審配和荀諶當機立斷,向袁紹進言獻策,力主召迴正在黎陽前線的長子袁譚以及次子袁熙。
他們認為,唯有將二子調迴鄴城,置於袁紹的直接掌控之下,方能穩住當前動蕩不安的局勢。
於是乎,袁紹采納了二人的建議,一紙詔令發出,袁譚和袁熙旋即馬不停蹄趕迴鄴城。
至此,袁紹人生中的最後一段時光裏,始終有他的三個兒子陪伴左右,父子之間倒也能盡享天倫之樂。
隻可惜,在禮法與自己最喜愛的幼子之間,優柔寡斷的袁紹直到最後一刻也沒有指定繼承人的人選。
隨著袁紹的離世,袁家三子又將何去何從?河北之地是否會再度掀起一場腥風血雨呢?
鄴城中心的繁華地帶,距離大將軍府不遠矗立著一座氣勢恢宏的府宅。
僅僅從其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那令人驚歎的建築規模和雄偉程度,便知曉它的主人身份地位的尊崇與顯赫。
沒錯,此處正是袁紹心腹重臣——審配的府邸。
此時此刻,剛剛結束了在將軍府祭拜儀式的審配與荀諶二人正匆匆趕迴審家大廳。
他們麵色凝重,腳步匆忙,顯然心中有事亟待商議。
袁紹雖有著這樣那樣的不足,但對待自己的這些心腹愛將卻是恩寬似海。
如今,袁紹驟然離世,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令他們悲痛萬分。
然而,殘酷的現實擺在眼前,當前緊迫的局勢容不得他們過多沉溺於哀傷之中。
盡管鄴城已經迅速采取措施,緊閉四門,並竭力對外隱瞞袁紹病逝的消息。
但以他們多年的經驗判斷,那些無孔不入的暗探和細作想必早就將這則消息傳遍天下了。
廳內,荀諶滿臉愁容看著審配問道:
“正南,河北不可一日無主,可主公並未明確繼承人選,當下該如何是好呢?”
審配並未急著迴答,而是雙手靠在背後來迴踱步著。
片刻之後,審配停了下來,嚴肅地問道:
“友若,從心而論,足下是支持譚公子還是尚公子呢?”
審配知道,河北之主必然是在袁譚和袁尚之間產生,所以也不去提及次子袁熙。
荀諶思索一番後答道:
“依禮法而言,毫無疑問應當由嫡長子袁譚繼承大統。隻是……”
說到這裏,荀諶突然頓住了話語,欲言又止。
但此時,審配已經完全明白了他後麵想要表達的意思。
袁紹帳下雖謀士如雲,然而內部卻是派係紛爭不斷,猶如一盤散沙。
其中,本土派和外來派之間的矛盾尤為尖銳,雙方明爭暗鬥,互不相讓。
不僅如此,就連本土派內部也是嫌隙叢生,難以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
以審配、荀諶、逄紀等人為首的一派,與力挺袁譚的郭圖、辛評、辛毗等人素來不和。
他們在諸多事務上意見相悖,時常發生激烈爭執。而袁譚本人對於審配、荀諶等人更是心懷厭惡,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
一旦袁譚成功繼位,那麽審配、荀諶這些人在河北恐怕很難再有立足之地,甚至可能會麵臨性命之憂。
因此,無論是審配還是荀諶,心中都充滿了顧慮和擔憂。
審配用兇狠的眼神望著遠方,斬釘截鐵地說道:
“既如此,不如我等遵從主公之命立袁尚公子為冀州之主。”
荀諶聽完疑惑地說道:
“可主公臨終時並未......”
突然,荀諶似乎想到了什麽,有些猶豫不決地看著審配。
二人對視、思索片刻之後,皆默默地點了點頭。
當前,鄴城的兵權掌握在審配的手中,而大將軍印信此時由荀諶和數位袁家宗親共同執掌。
如此一來,若想假借大將軍之名頒布命令,對他們而言可謂是輕而易舉之事。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荀諶和審配二人終於達成了共識,並迅速展開了行動。
荀諶先以袁紹的口吻立下袁尚繼位的矯令,並加蓋大將軍印信。
接著,審配調動兵馬接管大將軍府,當眾宣讀矯令,尊奉袁尚為河北之主,繼承大將軍位。
對於心有不甘的袁譚及其支持者,審配在取得袁尚的同意之後,全部幽禁了起來。
最後,審配又修書一封給黎陽的逄紀,讓其籠絡人心,控製局勢,保持前線的穩定。
鄴城,大將軍府。
往日威嚴莊重的府邸如今被一片哀傷所籠罩,府內各處掛滿了白色的幔帳。
那些幔帳如同冬日的飛雪,靜靜地懸掛在每一個角落,給整個府邸增添了無盡的淒涼之感。
將軍府議政大廳裏布上了靈堂,袁紹的棺槨停於正中央,周圍擺放著眾多的祭品,香燭搖曳,燭光在風中閃爍不定。
兩側的挽聯隨風而動,發出輕微的沙沙聲。
上麵書寫著悼念袁紹的詞句,字跡蒼勁有力,卻也難掩哀傷之色。
袁紹的妻妾們圍跪在在棺槨旁邊,低垂著頭,輕聲抽泣著。她們身著素服,麵容憔悴。
另一側,袁譚、袁熙、袁尚三兄弟身披麻衣,頭戴孝帽,依照長幼順序整齊地跪在那裏。
每個人的臉上都呈現出一種肅穆的神情,讓人無法窺視到他們內心深處真正的想法。
自從入秋以來,袁紹的身子骨就如那風中殘燭一般,每況愈下。
而隨著北方冬季的降臨,嚴寒更是如同惡魔的利爪,無情地撕扯著他本已脆弱不堪的生命。
最終,在病魔與心魔這對猙獰雙煞的合力摧殘之下,這位曾經威震天下、雄踞一方的霸主,終是無力抵抗,隻能含恨撒手人寰。
想當年,袁紹縱橫沙場,意氣風發,天下九州占其四,何其威風!
然而此刻,卻帶著滿心的遺憾與不甘,結束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
他所遺留下來的,不僅是那尚未完成的宏圖霸業,還有錯綜複雜的河北局勢。
之前,由於曹軍校事府蓄意散播謠言,整個鄴城頓時陷入一片嘩然。
傳言稱,袁譚為了爭奪袁家大位,竟然暗中與宿敵曹操勾結往來。
此消息一經傳出,便如燎原之火,迅速傳遍了鄴城的大街小巷,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熱議的話題。
麵對如此局麵,謀臣審配和荀諶當機立斷,向袁紹進言獻策,力主召迴正在黎陽前線的長子袁譚以及次子袁熙。
他們認為,唯有將二子調迴鄴城,置於袁紹的直接掌控之下,方能穩住當前動蕩不安的局勢。
於是乎,袁紹采納了二人的建議,一紙詔令發出,袁譚和袁熙旋即馬不停蹄趕迴鄴城。
至此,袁紹人生中的最後一段時光裏,始終有他的三個兒子陪伴左右,父子之間倒也能盡享天倫之樂。
隻可惜,在禮法與自己最喜愛的幼子之間,優柔寡斷的袁紹直到最後一刻也沒有指定繼承人的人選。
隨著袁紹的離世,袁家三子又將何去何從?河北之地是否會再度掀起一場腥風血雨呢?
鄴城中心的繁華地帶,距離大將軍府不遠矗立著一座氣勢恢宏的府宅。
僅僅從其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那令人驚歎的建築規模和雄偉程度,便知曉它的主人身份地位的尊崇與顯赫。
沒錯,此處正是袁紹心腹重臣——審配的府邸。
此時此刻,剛剛結束了在將軍府祭拜儀式的審配與荀諶二人正匆匆趕迴審家大廳。
他們麵色凝重,腳步匆忙,顯然心中有事亟待商議。
袁紹雖有著這樣那樣的不足,但對待自己的這些心腹愛將卻是恩寬似海。
如今,袁紹驟然離世,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令他們悲痛萬分。
然而,殘酷的現實擺在眼前,當前緊迫的局勢容不得他們過多沉溺於哀傷之中。
盡管鄴城已經迅速采取措施,緊閉四門,並竭力對外隱瞞袁紹病逝的消息。
但以他們多年的經驗判斷,那些無孔不入的暗探和細作想必早就將這則消息傳遍天下了。
廳內,荀諶滿臉愁容看著審配問道:
“正南,河北不可一日無主,可主公並未明確繼承人選,當下該如何是好呢?”
審配並未急著迴答,而是雙手靠在背後來迴踱步著。
片刻之後,審配停了下來,嚴肅地問道:
“友若,從心而論,足下是支持譚公子還是尚公子呢?”
審配知道,河北之主必然是在袁譚和袁尚之間產生,所以也不去提及次子袁熙。
荀諶思索一番後答道:
“依禮法而言,毫無疑問應當由嫡長子袁譚繼承大統。隻是……”
說到這裏,荀諶突然頓住了話語,欲言又止。
但此時,審配已經完全明白了他後麵想要表達的意思。
袁紹帳下雖謀士如雲,然而內部卻是派係紛爭不斷,猶如一盤散沙。
其中,本土派和外來派之間的矛盾尤為尖銳,雙方明爭暗鬥,互不相讓。
不僅如此,就連本土派內部也是嫌隙叢生,難以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
以審配、荀諶、逄紀等人為首的一派,與力挺袁譚的郭圖、辛評、辛毗等人素來不和。
他們在諸多事務上意見相悖,時常發生激烈爭執。而袁譚本人對於審配、荀諶等人更是心懷厭惡,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
一旦袁譚成功繼位,那麽審配、荀諶這些人在河北恐怕很難再有立足之地,甚至可能會麵臨性命之憂。
因此,無論是審配還是荀諶,心中都充滿了顧慮和擔憂。
審配用兇狠的眼神望著遠方,斬釘截鐵地說道:
“既如此,不如我等遵從主公之命立袁尚公子為冀州之主。”
荀諶聽完疑惑地說道:
“可主公臨終時並未......”
突然,荀諶似乎想到了什麽,有些猶豫不決地看著審配。
二人對視、思索片刻之後,皆默默地點了點頭。
當前,鄴城的兵權掌握在審配的手中,而大將軍印信此時由荀諶和數位袁家宗親共同執掌。
如此一來,若想假借大將軍之名頒布命令,對他們而言可謂是輕而易舉之事。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荀諶和審配二人終於達成了共識,並迅速展開了行動。
荀諶先以袁紹的口吻立下袁尚繼位的矯令,並加蓋大將軍印信。
接著,審配調動兵馬接管大將軍府,當眾宣讀矯令,尊奉袁尚為河北之主,繼承大將軍位。
對於心有不甘的袁譚及其支持者,審配在取得袁尚的同意之後,全部幽禁了起來。
最後,審配又修書一封給黎陽的逄紀,讓其籠絡人心,控製局勢,保持前線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