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魏延驚聞袁紹病亡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十一月。
雖已邁入冬季,但江東地區卻並未如北方那般的嚴寒,氣候依舊透著些許秋意,讓人難以察覺到冬日的來臨。
這段時間,征南軍可謂是勢如破竹、連戰皆捷,江東之地到處都奏響著勝利的凱歌。
先是趙凡的第三營在江北閃電般地拿下了廬江郡,並建立防線抵禦淮南的曹軍。
而安南軍則從交州南海北上,兵分兩路,一路順利與南昌的先登營會師,另一路奪取會稽郡之後繼續北上,朝著吳郡進發。
與此同時,錦帆營則在柴桑江麵上采用鐵索橫江之策,用火攻一舉擊潰了強大的江東水師。
然後又與先登營和安南軍一部一起將建昌的守軍和江東水師殘部圍堵在了海昏小城之內......
長江南岸,丹陽郡境內。
隻見一支規模龐大的兵馬宛如一條蜿蜒的長龍,正邁著整齊而有力的步伐,浩浩蕩蕩地向著東邊的吳郡方向挺進。
午後的陽光照射在兵士們的麵龐之上,他們挺直了脊梁,手持兵器,目光堅定地直視前方。
盡管每個兵士看上去都顯得精神抖擻,然而,若仔細觀察,依舊難以掩蓋他們那深深的疲憊之色。
這支兵馬正是在豫章剛剛經曆戰鬥的親衛營和文聘、馮習率領的安南軍一部。
隊伍中間,魏延身著一襲鮮豔奪目的紅袍,內罩銀光閃閃的鎧甲,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他的胯下騎著通體雪白的白龍馬,腰間佩著寒氣逼人的鎮南劍。
魏延時而抬起頭來,極目遠眺前方的道路,似乎在思考著接下來的行軍路線。
時而又將目光收迴,掃視著身旁的將士們,心中感慨萬千。
自八月中旬三路出兵江東以來,征南軍的將士們披荊斬棘,進展迅速。
此時,各路大軍皆馬不停蹄地向著吳郡挺進,仿若洶湧澎湃的洪流,勢不可擋。
魏延深知江東大勢已定,不久之後自己將會雄踞南方,成為天下第一霸主。
然而,當他目光掃過身旁那些強打精神、行色匆匆的將士時,心頭不禁泛起一絲不忍之情。
要知道,這兩月以來,征南軍各部在江東地區輾轉征戰,長途跋涉,早已是一支疲憊之師。
可是魏延清楚兵貴神速的道理,若是不能抓住時機,火速兵臨吳縣城下。
一旦讓孫權得到片刻喘息之機,那麽當前大好的戰局恐怕就會急轉直下,變得愈發棘手難辦。
更何況,虎視眈眈的中原曹軍以及盤踞西涼的各路群雄,絕不會眼睜睜看著自己坐大。
他們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揮師南下,橫加幹涉這場逐鹿之戰。
“宜將剩勇追窮寇!”魏延的心中篤定道......
就在此時,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由遠及近地從隊伍後方傳了過來。
原本沉浸在自己思緒中的魏延,被這突如其來的響動猛地一驚,瞬間迴過神來。
他轉頭看向身後,隻見鄧展騎著快馬朝著自己這個方向疾馳而來。
不一會兒,鄧展駕馬來到魏延身邊,雙手抱拳稟報道:
“主公,剛剛收到河北消息,袁紹已於近日病亡!”
此話一出,魏延心驚不已。
他的腦海中飛速閃過關於袁紹的種種記憶和信息。
魏延清楚地記得,按照原來的曆史軌跡,袁紹應該是在建安七年的夏季病逝的。
然而,在如今他穿越過來的這個時空裏,袁紹竟然比曆史記載的時間晚死去了足足大半年之久。
雖然魏延與袁紹素未謀麵,而且對於這位出身名門望族卻優柔寡斷的諸侯印象並不怎麽好。
但在當下,袁紹卻是自己的重要盟友,替征南軍牽製住了大量曹軍,使得魏延這邊能夠相對較為輕鬆地奪取益州和江東之地。
可是現在,袁紹突然離世,河北地區的局勢頓時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失去了袁紹這樣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袁家諸子和河北各方勢力必然會陷入一場激烈的權力爭奪之中。
而曹操必定會抓住這個絕佳機會,無所顧忌地揮軍南下,給己方帶來巨大的壓力和威脅。
魏延定了定神,眼神犀利地盯著鄧展,聲音略顯急促地問道:
“可有南陽和淮南的消息?”
這二處皆是與曹操勢力接壤的戰略要地,曹軍若是要對己方動手,十有八九會選擇從這兩個地方發起進攻。
鄧展知道形勢有變,不敢有絲毫耽擱,趕緊據實迴到道:
“南陽方向並無異常,而淮南的曹軍已經進駐合肥,隨時都有可能朝著廬江方向進軍。”
魏延眉頭緊皺,心中暗自思忖片刻後,果斷地下令道:
“命令廬江的趙凡和陸議,嚴密監視合肥的曹軍,謹防廬江落入敵手。
另外,也要提醒黃忠,切不可大意,潁川的曹軍隨時都有南下進犯的可能。”
“喏!”
鄧展拱手領命道。
魏延心中不停地思考著當前的局勢,隨著袁紹的離世,雖說是曹軍進攻河北的絕佳時機。
但眼下北方已經進入冬季,嚴寒籠罩著大地,黃河沿岸更是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
這種惡劣的天氣條件無疑會給軍事行動帶來極大的阻礙,道路濕滑難行,士兵們也難以抵禦刺骨的寒冷。
魏延深知這一點,以曹操之精明,極有可能會將軍事重心暫時轉移至相對溫暖的南方地區。
魏延深知情況緊急、時間緊迫。於是,他派人分別將情況傳達給錦帆營的甘寧,圍困海昏的龐統和張合,還有自會稽北上吳郡的徐庶。
並傳令各軍,要求他們務必加快行軍速度,全力以赴向著吳郡挺進。
他期望能夠在年前成功攻占吳縣,給予江東孫權集團致命一擊,從而徹底消滅這個心腹大患。
隻有這樣,才能夠抽調出征南軍的主力去應對來自北方曹操的威脅,甚至可以與曹軍逐鹿中原。
魏延又親自書信一封,讓陳到派親衛營兵士送迴襄陽,讓政務部的蒯越和伊籍派人出使河北。
不管是袁譚還是袁尚繼位,魏延都想著繼續與河北結盟,繼續施行“遠交近攻” 的外交政策,直到自己徹底掌控南方。
布置好這一切之後,魏延又率領著麾下大軍加快速度朝著東邊的吳郡方向行去......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十一月。
雖已邁入冬季,但江東地區卻並未如北方那般的嚴寒,氣候依舊透著些許秋意,讓人難以察覺到冬日的來臨。
這段時間,征南軍可謂是勢如破竹、連戰皆捷,江東之地到處都奏響著勝利的凱歌。
先是趙凡的第三營在江北閃電般地拿下了廬江郡,並建立防線抵禦淮南的曹軍。
而安南軍則從交州南海北上,兵分兩路,一路順利與南昌的先登營會師,另一路奪取會稽郡之後繼續北上,朝著吳郡進發。
與此同時,錦帆營則在柴桑江麵上采用鐵索橫江之策,用火攻一舉擊潰了強大的江東水師。
然後又與先登營和安南軍一部一起將建昌的守軍和江東水師殘部圍堵在了海昏小城之內......
長江南岸,丹陽郡境內。
隻見一支規模龐大的兵馬宛如一條蜿蜒的長龍,正邁著整齊而有力的步伐,浩浩蕩蕩地向著東邊的吳郡方向挺進。
午後的陽光照射在兵士們的麵龐之上,他們挺直了脊梁,手持兵器,目光堅定地直視前方。
盡管每個兵士看上去都顯得精神抖擻,然而,若仔細觀察,依舊難以掩蓋他們那深深的疲憊之色。
這支兵馬正是在豫章剛剛經曆戰鬥的親衛營和文聘、馮習率領的安南軍一部。
隊伍中間,魏延身著一襲鮮豔奪目的紅袍,內罩銀光閃閃的鎧甲,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他的胯下騎著通體雪白的白龍馬,腰間佩著寒氣逼人的鎮南劍。
魏延時而抬起頭來,極目遠眺前方的道路,似乎在思考著接下來的行軍路線。
時而又將目光收迴,掃視著身旁的將士們,心中感慨萬千。
自八月中旬三路出兵江東以來,征南軍的將士們披荊斬棘,進展迅速。
此時,各路大軍皆馬不停蹄地向著吳郡挺進,仿若洶湧澎湃的洪流,勢不可擋。
魏延深知江東大勢已定,不久之後自己將會雄踞南方,成為天下第一霸主。
然而,當他目光掃過身旁那些強打精神、行色匆匆的將士時,心頭不禁泛起一絲不忍之情。
要知道,這兩月以來,征南軍各部在江東地區輾轉征戰,長途跋涉,早已是一支疲憊之師。
可是魏延清楚兵貴神速的道理,若是不能抓住時機,火速兵臨吳縣城下。
一旦讓孫權得到片刻喘息之機,那麽當前大好的戰局恐怕就會急轉直下,變得愈發棘手難辦。
更何況,虎視眈眈的中原曹軍以及盤踞西涼的各路群雄,絕不會眼睜睜看著自己坐大。
他們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揮師南下,橫加幹涉這場逐鹿之戰。
“宜將剩勇追窮寇!”魏延的心中篤定道......
就在此時,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由遠及近地從隊伍後方傳了過來。
原本沉浸在自己思緒中的魏延,被這突如其來的響動猛地一驚,瞬間迴過神來。
他轉頭看向身後,隻見鄧展騎著快馬朝著自己這個方向疾馳而來。
不一會兒,鄧展駕馬來到魏延身邊,雙手抱拳稟報道:
“主公,剛剛收到河北消息,袁紹已於近日病亡!”
此話一出,魏延心驚不已。
他的腦海中飛速閃過關於袁紹的種種記憶和信息。
魏延清楚地記得,按照原來的曆史軌跡,袁紹應該是在建安七年的夏季病逝的。
然而,在如今他穿越過來的這個時空裏,袁紹竟然比曆史記載的時間晚死去了足足大半年之久。
雖然魏延與袁紹素未謀麵,而且對於這位出身名門望族卻優柔寡斷的諸侯印象並不怎麽好。
但在當下,袁紹卻是自己的重要盟友,替征南軍牽製住了大量曹軍,使得魏延這邊能夠相對較為輕鬆地奪取益州和江東之地。
可是現在,袁紹突然離世,河北地區的局勢頓時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失去了袁紹這樣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袁家諸子和河北各方勢力必然會陷入一場激烈的權力爭奪之中。
而曹操必定會抓住這個絕佳機會,無所顧忌地揮軍南下,給己方帶來巨大的壓力和威脅。
魏延定了定神,眼神犀利地盯著鄧展,聲音略顯急促地問道:
“可有南陽和淮南的消息?”
這二處皆是與曹操勢力接壤的戰略要地,曹軍若是要對己方動手,十有八九會選擇從這兩個地方發起進攻。
鄧展知道形勢有變,不敢有絲毫耽擱,趕緊據實迴到道:
“南陽方向並無異常,而淮南的曹軍已經進駐合肥,隨時都有可能朝著廬江方向進軍。”
魏延眉頭緊皺,心中暗自思忖片刻後,果斷地下令道:
“命令廬江的趙凡和陸議,嚴密監視合肥的曹軍,謹防廬江落入敵手。
另外,也要提醒黃忠,切不可大意,潁川的曹軍隨時都有南下進犯的可能。”
“喏!”
鄧展拱手領命道。
魏延心中不停地思考著當前的局勢,隨著袁紹的離世,雖說是曹軍進攻河北的絕佳時機。
但眼下北方已經進入冬季,嚴寒籠罩著大地,黃河沿岸更是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
這種惡劣的天氣條件無疑會給軍事行動帶來極大的阻礙,道路濕滑難行,士兵們也難以抵禦刺骨的寒冷。
魏延深知這一點,以曹操之精明,極有可能會將軍事重心暫時轉移至相對溫暖的南方地區。
魏延深知情況緊急、時間緊迫。於是,他派人分別將情況傳達給錦帆營的甘寧,圍困海昏的龐統和張合,還有自會稽北上吳郡的徐庶。
並傳令各軍,要求他們務必加快行軍速度,全力以赴向著吳郡挺進。
他期望能夠在年前成功攻占吳縣,給予江東孫權集團致命一擊,從而徹底消滅這個心腹大患。
隻有這樣,才能夠抽調出征南軍的主力去應對來自北方曹操的威脅,甚至可以與曹軍逐鹿中原。
魏延又親自書信一封,讓陳到派親衛營兵士送迴襄陽,讓政務部的蒯越和伊籍派人出使河北。
不管是袁譚還是袁尚繼位,魏延都想著繼續與河北結盟,繼續施行“遠交近攻” 的外交政策,直到自己徹底掌控南方。
布置好這一切之後,魏延又率領著麾下大軍加快速度朝著東邊的吳郡方向行去......